查看原文
其他

身处疫情中心,武汉同济医院信息化防控举措“全解密”

张晓祥 HIT专家网官微 2022-11-03

 

编者按

作为身处疫情中心地带的领头羊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如何全面打响这场信息化的保卫战?3月5日一早,同济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张晓祥在百忙之中委托同事发来这篇回顾性文章。第一时间拜读,深感弥足珍贵——这背后承载着处于抗击疫情暴风中心的卫生信息人艰苦卓绝的工作和难以想象的付出。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很快该疾病被列为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疾病的快速蔓延导致武汉市各大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作为疫情中心,打赢武汉防控战役,对于全国疫情防控意义重大。
全力救治重症病人,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身处湖北省武汉市疫情中心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以下简称“同济医院”)在疫情爆发初期,先后主动改造三个院区的发热门诊,并把两个分院全部改造成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医院,陆续投入近4000名医护人员到一线参与救治工作。
信息化支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笔者主要介绍了同济医院在疫情爆发后进行信息化抗击疫情的思路,并对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医院整体防控水平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其他医院疫情期间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疫情突发,同济医院信息化面临的困难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正值春节前夕,大量人口流动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随着疫情的发展,医院所投入的病床数量和人力在不断增加,同时全国几十个医疗队驰援同济医院,给医院信息化带来了极大挑战。
1.时间紧任务重
同济医院党委要求,1月26日开始,4天内完成中法新城院区23个病房的改造;2月6日,要求在2天内完成光谷院区18个病房的改造。为了抢速度,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信息化建设也同步进行。在给定时间内,完成三个院区发热病房以及两个院区2000多张床位的改造。这都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指挥。
2.设备人力紧缺
由于正值春节期间,医院的信息化设备,包括网线、服务器、交换机、远程设备、终端电脑、打印机等备货较少,需要紧急采购,而春节期间武汉很多本地供应商基本没有库存,这给我们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构成极大的挑战。同时,病房改造布线、门禁安装布线均需要专业的工程师进行安装,多数服务商的员工已休假回家,这些人员由于武汉封城较难在短时间内召回。
3.疫情爆发期发热病人的紧迫就诊需求
疫情爆发期,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许多患者在长时间的候诊中交叉感染。且由于病床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大量确诊患者无法入院治疗。这给发热病人带来了极大的身心压力,急需要分流各种轻症患者和疑似患者居家隔离。
4.快速满足肺炎患者收治要求
由于医院要尽快能收治重症患者,因此需要紧急对系统进行改造,适应新冠肺炎患者收治流程,包括对患者信息登记、快速入院、各类报表等,同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改造需要满足监护室、手术室等科室的改造要求。病房网点和终端的布置,需要根据隔离要求进行设计,最大程度让改造后的病房减少医患接触。
5.医院管理的迫切要求
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助医疗队成建制接管病区,需要统一的医疗流程、医疗质量和数据上报。临时成立的医疗管理团队需要及时上报各种监管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及时。
6.慢病患者的就诊需求
由于同济医院两个分院被征用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主院区只有部分年前的住院患者和发热门诊。武汉市及周边城市大部分慢病、长期治疗的患者由于不能出门,无法线下就诊及买药,对医院的信息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疫情期间医院信息化建设思路

根据疫情的发展需要,同济医院的信息化疫情防控举措主要思路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1.迅速成立各工作小组开展工作
根据疫情的发展需要,同济医院计算机中心迅速响应,成立整体协调小组、信息化设备改造小组、软件需求及改造小组、门诊及病房启用初始化小组,通过有组织的统一规划,按照疫情的紧急程度,同时进行病房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改造和软件需求的讨论和改造。专门小组对病房启用的各种初始化、人员的授权进行统一管理。
2.充分利用云平台的优势开展信息化建设
同济医院于2015年10月实施上线了新一代基于云平台的信息系统。到2018年,同济医院完全建成了覆盖三个院区的基于云平台的一体化HIS、EMR、HRP系统,并建成了临床共享服务中心,为三个院区提供集中的放射、心电、病理诊断服务及临床检验服务,充分利用共享服务中心的思想,两个分院和主院区的资源可以共享。云平台的优势在这次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患者在三个院区开展的各种检查检验都可以共享结果,同时可运用云平台的扩展性托管方舱医院的信息化建设。
3.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开展信息化建设
疫情期间,由于同济医院只开放了急诊和发热门诊,两个分院用于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疫情爆发初期,大量发热病人涌向发热门诊,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交叉感染危险。通过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应用“互联网+”、物联网、5G等技术,确保发热门诊有序开展,并为发热患者提供在线问诊。同时,为慢病患者开展线上问诊及药品配送,缓解慢病患者的用药困难问题。
4.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需求开展信息化建设
疫情期间,多个医疗队成建制接管我院多个病区。信息化建设需要考虑如何统一所有医疗队的诊疗流程、统一所有医疗队的医疗质控、统一患者就诊流程、统一用户管控、统一各种医疗报表。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迅速将援助的医疗队融入到同济医院的流程中来。
5.充分考虑远程医疗的需求开展信息化建设
疫情期间,由于患者同时处在三个院区,专家也都分布在三个院区,信息化建设要考虑三个院区开展远程医疗和病例讨论的需求,还需要考虑污染区患者和清洁区的医生进行远程交流的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医院患者、医生和其他医院,甚至湖北省内其他地区、省外其他地区的专家开展会诊的可能。
6.充分考虑科研需求开展信息化建设
作为重症患者定点救治医院,患者病历是非常重要的科研资料,医生在紧急救治患者的同时,还需要开展相关的科研。针对各种数据需要及时提取进行分析,寻找更好的救治方法。如何快速有效提取各种数据,是疫情期间信息化需要考虑的问题。

疫情期间同济医院信息化举措

1.门诊信息化改进举措
(1)发热门诊改造准备
三个院区根据疫情的需要先后改造和扩大了发热门诊,为了发热门诊的顺利启用,同济医院计算机中心主要完成了对发热门诊的网点、终端等基础设施的部署工作;在软件改造方面,主要是新增新的成人发热门诊、儿科发热门诊组织机构,重新配置两个门诊的诊疗项目的流向配置、药房供药配置、能否开立核酸检测项目、能否进行肺炎患者登记、能否使用导引单配置等基本配置。同时,协调门诊办公室及时新增发热门诊的号源,通过自助机完成挂号。
(2)门诊新冠患者信息登记改造
对于发热门诊患者,首次就诊开立医嘱前,须强制录入患者分类(疑似病例、确诊病例、非新冠肺炎)、病情(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转归(门诊留观、住院、建议集中隔离)、症状等信息,如需开立核酸检测医嘱,则须进一步填报相关信息,如首诊医院、首诊日期、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等。对于疑似或者确诊为新冠肺炎的住院患者,同样需要填报相关信息,确保患者的临床数据可监管。相关软件界面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首次开立医嘱前患者信息登记

图2 开立核酸检测项目前患者信息登记
(3)门诊新冠患者费用相关改造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为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门诊留观患者的挂号费及其他医疗费用,均由系统以新冠肺炎记账的方式进行自动结算,门诊申请单开立后自动触发。
(4)发热门诊自助服务应用
同济医院在三个院区的发热门诊部署约80台自助机(如图3所示),涵盖了自助挂号、自助缴费、自助检查预约、自助收处方、自助打印报告和病历、自助打印发票、自助打印胶片等就诊全流程的各个环节。通过自助机的全方位部署,在面对大量的发热患者时,减少了患者排队时间,提高了就诊服务效率,降低了医患之间以及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
图3 发热门诊自助服务
(5)门诊新增各类报表
为了给新冠肺炎防治提供数据支撑,系统新增了发热门诊工作量统计表、发热门诊输液量查询、核酸首检复检统计、发热门诊市疫情上报表、门诊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比例统计、发热门诊信息查询等报表。
(6)发热门诊预问诊
为减少发热门诊的医生和病人长时间接触带来的风险,在医生问诊前增设患者自助问诊环节。首先,挂号单增加智能问诊二维码,作为患者手机问诊的入口,通过扫码可进入预问诊界面(如图4所示)。
图4 挂号单扫码进入预问诊
其次,在手机问诊页面,专门制作了发热病人首诊问诊模板,包括病人基本信息、家庭住址、病人症状采集、症状时长、病人接触史、是否有与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是否在家有隔离、是否有自行用药等。同时,预问诊设有图片上传功能,患者可以上传与本次就诊相关的检查报告、病历报告等,帮助患者准确描述自身情况,让医生提前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接下来的医患沟通做好准备。
最后,改造门诊电子病历系统。患者通过手机端回答结束后,会生成预问诊报告,提前发送给医生门诊电子病历,在患者就诊新建门诊电子病历时可直接带入预问诊信息(如图5所示),同时可以调阅完整的预问诊报告。
图5 自动导入预问诊结果
(7)新增肺炎患者门诊电子病历模板
调整门诊电子病历模板,设置发热门诊结构化电子病历模板,如图6所示。
图6 门诊电子病历模板
2.住院信息化改进举措
(1)住院病房改造准备
同济医院三个院区都设置了发热病房,其中本部直接把原来的感染科病房全部用作发热病房收治发热病人,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全部主动进行改造,准备工作主要对两个分院原来的组织机构进行改名。为了尽量减少其他配置,只改变原组织机构名称,不改变编码;新增核算单元,改造的所有病区能独立进行核算,确保收入能准确进行归集,原来财务部门所使用的各种报表还可以继续使用;每个病区核算单元所发生的各项成本,物资领取、药品消耗等经济事项均记录到新的核算单元下;对于病区的资产,通过对原病区的固定资产进行转账到新的资产单元,这样确保新的核算单元的资产的完整性,也能保证疫情期间各种捐赠的设备可以入库到相应的病区,准确地用于病区资产成本的记录。
(2)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信息登记
针对住院患者,若开立核酸检测医嘱,则需进一步填报相关信息,如首诊医院、首诊日期、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等。同时在医生工作站提供新冠核酸检测查询、新冠核酸检测结果查询、新冠核酸检测信息日报等功能。
(3)新冠肺炎住院患者费用相关改造
在出院结算时,系统对于新冠肺炎患者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部分(医疗保险报销、公费医疗记账之外)自动纳入新冠肺炎记账,与省、市医疗保险支付系统进行联动,确保住院患者零费用治疗和结算。财务后台管理端提供各类查询报表,按需求展示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费用信息。
(4)新增各类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报表
为满足数据监管的需求,新增新冠肺炎患者实时查询、呼吸机患者统计、肺炎患者出院统计、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患者统计、核酸确诊患者统计、在院患者中药使用情况统计、患者CT结果筛查等数十张查询、填报报表。
(5)住院监管平台
同济医院作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定点收治医院,除了自身投入近4000名医护人员到抗疫一线之外,还云集了35支国家和地方医疗队、4000多名驰援医护人员。同济医院接管的光谷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是由同济医院派出的20多人组成的医护、管理团队,以及来自北京、福建、山西、陕西、海南的援助医疗队共300多人入驻。通过采用分级授权机制,对所有用户的系统使用权限进行合理分配。对于本院医护人员,统一通过OA自动化办公平台进行权限审批;对于援助医疗队的医护人员,统一通过对口的医疗管理部门提供审核后的名单,系统自动完成授权,保障医疗数据的安全。
(6)新增肺炎患者住院电子病历模板
调整住院电子病历模板,设置肺炎患者住院结构化电子病历模板,如图7所示。
图7 住院电子病历模板
(7)住院无纸化应用
针对当前特殊时期的住院病历管理,我们提出病历无纸化处理方案。同济医院已于2014年建立了临床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已集成患者检验报告、检查报告、病理报告、麻醉记录以及护理记录单等各类报告,可在电子病历系统中一体化查看和集中打印。无纸化有两个难点:一是病历文书中存在需要患者或家属签字的入院记录、知情同意书、授权委托书等各类文件,对于这些需要由医生、患者或家属签字的文件如何实现无纸化;二是如果把隔离病房中住院病历全部打印出来,则会带来交叉感染的风险。
针对签名的问题,同济医院计算机中心采用信息化支撑手段减少线下交叉感染风险,为每个病房配备了一部公用智能手机,方便医生和护士在污染区和清洁区进行联络。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患者电子签名方案。使用微信小程序的优势:①不需安装独立App;②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即可实现登录、签名业务,符合用户操作习惯。
针对打印的问题,同济医院计算机中心采用基于临床数据中心的病历无纸化解决方案,将各医技系统、护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生成的PDF格式的报告和病历文书,通过集成平台接口,将PDF报告和电子文书上传至临床数据中心,并将下载地址通知给病案系统,通过相应地址下载PDF报告和电子文书,从而实现病历无纸化的目的。
3.患者服务举措
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线下医疗资源供给不足与不断增长的患者就医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严重。如何让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随时咨询病情的方便、过滤掉“轻症患者”、避免患者盲目就医、减轻医院接诊压力、防止交叉感染、缓解紧张的医疗资源,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一直处于叫好不叫座的互联网医疗,对疫情期间线下医疗资源形成有效补充,在疫情防控中逐渐发挥起重要作用,并被社科院专家称为疫情防控的“第二战场”。对于患者而言,一方面是当前的肺炎疫情,一方面是日常的医疗保健需求,如何及时合理就医、缓解内心焦虑、更好参与治疗康复是他们关心的焦点。对于医院而言,如何利用互联网医疗提高接诊效率、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降低患者之间和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月21日,同济医院在掌上同济App智能导诊模块上线“肺炎筛查”功能,通过模拟医生的问诊过程,患者可以得到相关结论以及诊疗建议和居家指导,如图8所示。
图8 智能导诊肺炎筛查
1月24日,同济医院在全国率先开通发热门诊免费在线图文问诊,当日问诊达1万人次。截止到2月14日,咨询量累计已达10万余人次,有效防止了院内交叉感染,缓解了病人恐慌情绪。
2月14日,同济医院在武汉地区率先开通了“居家隔离+网络视频问诊”功能(如图9所示),在开通的6天时间里,1871名患者通过该模式得到专家诊疗,并为1322名患者邮寄药品,方便了群众就医,解除了许多慢病复诊患者的“断药”之痛。
图9 视频问诊
4.科研服务举措
2020年2月初,为了提供准确的新冠肺炎数据分析,为医生提供诊疗大数据技术支持,同济医院信息部门和临床一起,紧急建立了新冠肺炎专病大数据平台(如图10所示),方便临床对于新冠肺炎患者所有历史检查,可进行历史基础疾病对比回顾,有力支持了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图10 新冠肺炎专科大数据平台
5.基于云平台的应用举措
(1)共享服务中心应用
鉴于新型冠状病毒极强的传染性和大量的感染患者,同济医院依托医疗云平台,努力提升临床共享服务中心的诊断能力,并为武汉市其他医院提供远程诊断服务。
医院将原安排于两个重症患者定点收治院区的急诊放射诊断医师调动至本部院区,优化排班,依托医疗云平台搭建的影像平台,集中进行CT诊断,同时承担区域远程放射会诊工作。
医院依托分布于三个院区的标本采集系统和临床检验中心系统,在本部院区集中建设实验室,并转运两个分院区的住院患者和发热门诊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帮助加快本院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并为地区其他医院提供检验服务。
(2)光谷方舱医院快速部署
同济医院托管武汉光谷方舱医院,充分利用一体化医疗云平台优势,在10小时内构建起了有效支撑“方舱医院”正常运转的“智慧方舱”系统,充分发挥了云、互联网、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同时也为方舱医院“医护零感染、患者零死亡”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于一体化医疗云平台,同济医院本部、光谷分院、中法新城分院共用一套部署于云端的系统,患者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存储在云端(如图11)。一旦出现紧急状况,可以立即召开多学科远程会诊,位于同济医院其他院区的国家队专家们可以迅速调阅患者的临床数据,给出专业的治疗方案,确保舱内患者生命安全。同济医院的专家们也可以在远程掌握患者的实时信息,因地制宜地指导患者用药。另外,通过云端数据中心,还可以让流行病学专家实时掌握病患临床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开展科学研究,不断优化治疗指导方案。
图11 同济医院云平台部署光谷方舱医院
(3)光谷方舱医院云平台应用
通过升级部署同济医院现运行的一体化云平台医疗系统,方舱医院患者信息可实现与同济本部、光谷院区、中法新城院区在云端共享;全国来援专家团队及同济医院专家可以快速、准确、全面地了解舱内患者临床数据,开展远程会诊;还能对轻症转重症患者的转诊管理和治疗方案进行无缝衔接;有效支撑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分级收治、分级诊疗;方舱医院患者的检查阅片统一由同济医院本部阅片诊断,检验标本可统一运输到同济医院本部检测,结果统一返回到方舱医院医生工作站。智慧系统和智能管理提供的远程服务有力保障了方舱患者的医疗质量。图12展示了检查开单、远程诊断、方案制定的全流程。
图12 云平台在光谷方舱医院的应用
6.病房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举措
同济医院分别于2020年1月26日和2月7日先后将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的普通病房改造为传染病病房,用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收治。同济医院开始实施改造后,基建科迅速展开病房的改造工作,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也同步进行。
武汉市的封城措施,给改造带来很大困难。同济医院设立了重症收治定点医院改造指挥部,下设信息化设施改造专班,主要由医院计算机中心员工组成,计算机中心按照医院改造的需求设立若干小组:整体协调小组、设备协调小组、设计施工小组、运维小组。
图13 计算机中心张晓祥主任现场安排病房改造
表 普通病房改造为传染病病房的信息化设施改造清单
7.其他举措
(1)支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
计算机中心于1月25日接到武汉市防控指挥部的任务,派出四名工程师从老家千里驰援火神山、雷神山的信息化建设,协助两家医院制定信息化建设方案、协调上线进度、紧急调拨信息化设备等,并被光明网和楚天都市报报道。2月15日晚,接武汉市防控指挥部的任务,同济医院将托管光谷会展中心方舱医院,计算机中心仅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完成了方舱医院的信息化设备安装部署、软件调试、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并顺利将方舱医院信息系统接入我院云平台,实现和医院的信息共享与远程会诊。
图14 同济医院计算机中心参加火神山信息化建设
(2)计算机中心员工健康保护
计算机中心要求员工尽量减少进入污染区运维的情况,可通过“多个报修一次外勤”的原则进入污染区进行运维。强化信息化设备运维人员进入发热病区污染区的路径和操作流程培训,先后出台了《疫情期间信息部门人员防控指南》,保障信息化设备运维人员的人身安全。定期对进入发热病房运维的人员进行医学观察,加强对员工本身的健康监测。信息化设施运维人员需要接触隔离病房环境,自身防护工作非常关键,医院在物资配备时,对进入发热病区的信息化设施运维人员采用相同的标准进行防护。运维人员在保障发热病房信息化设备正常工作的同时,还需要保障医院主机房的稳定,从而确保发热病房系统的稳定。

结语

处在疫情中心的同济医院,承担了大量的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改造往往涉及多个业务系统的联动,牵一发动全身,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业务运行故障,需要统筹规划、多系统协同一致、集成设计、反复测试联调才实现各项新增功能。
疫情期间更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紧急情况下的信息化改造,要在医院整体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各院区紧急程度,完成信息化的设计、实现和后续运维工作,有力保障医疗救治任务的顺利进行。疫情期间信息化建设要满足患者的救治需求,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建设,避免过度建设,达到增强患者管控、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接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保障医护人员安全的目标。
信息系统每一个临时新增功能的背后,是所有信息人默默奉献的无数个日日夜夜换来的。面对疫情,信息部门还承担着医院各个院区的正常生产业务系统的运行保障,以及日益猖獗的网络病毒攻击的威胁。全体同济医院信息人作为背后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在努力支持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早日打赢这场战“疫”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医护人员抗击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
抗击疫情

HIT专家网∣致力推进中国卫生信息化

想加入HIT专家网专业交流群吗?

请添加“HIT专家网”小助手微信好友

(请务必注明姓名、单位名称、职务、主管技术或产品领域等实名信息)

微信订阅号:HIT180com

微信服务号:chinaHIT

投稿:tan_xiao@hit180.com

商务合作:(010)8237306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