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我不是药神》美术/造型指导李淼:做美术就像在草原上开车,找出方向随时纠偏
我们常常看电影,但往往最开始总是被剧情亦或是镜头所吸引,从而进入电影世界。而创造这世界的,除了导演、摄影、编剧等重要主创,还有一位让剧本变成我们在影像中切实可见真实空间的重要幕后——电影美术指导。
美术部门其实是一部现代电影非常重要的构成。它不仅仅要为整个电影的色彩和场景做最根本的美术设计,而且还包括了服化道(服装、化妆、道具)三个分部门。作为美术指导,不仅要在艺术上有敏锐的直觉,还需要有强大的管理能力,为一部电影提供最扎实的后盾。
在今夏最令人震撼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美术指导李淼让美术也参与到电影叙事当中去。他让电影的色彩如同故事发展一样,随着影调越来越寡淡,颜色由浓到淡,从暖色到冷色调。演员的形象造型也同样发挥作用,一开始他设置演员的服饰用花纹特别多很杂乱,但越到后面越感觉越有秩序,越简洁;主角程勇的发型也随着剧情与人物状态,也从油腻的卷发逐渐变成最后的精干利落的短发。在场景选择上,为了做到最大程度的完美,他与团队选择依照设计稿,重新搭建实景,并且在道具的设置上也做到了事无巨细。李淼老师将美术发挥到最大境界,用风格化的美术手法,还原了《我不是药神》里现实而残酷的时代印象。
近日,拍电影网有幸采访到李淼老师,请他从场景、服装、道具等方面为我们分享这部电影美术的幕后创作。很多干货,读罢,受益良多!
李淼
美术 / 造型指导
作品:《左耳》、《唐人街探案》、《嫌疑人X的献身》
凭《唐人街探案》获第53届金马奖最佳美术指导提名
Q
拍电影网:您是如何入行的。从哪一部电影开始真正成为美术指导的。
李淼:我本科在中国传媒大学读书,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本专业。因为大三的时候,我的老师张洪文老师把我推荐给了霍廷霄老师和韩忠老师,给他们做助手,拍《十面埋伏》。从那开始,到09年,一直在给霍老师和韩老师做助手。
Q
拍电影网: 当您拿到《我不是药神》剧本以后,怎么开始入手的。准备工作大概做了多久。
李淼:我们一般入手的过程,是先读一遍剧本,留下第一感觉。我的工作的习惯是先不跟导演碰具体想法,去问导演你想要什么东西。我是拿到剧本之后,会自己先做一个大概的规划。到一定进展时我把规划的东西会给导演看一下。比如找一些相关的摄影作品和绘画作品做参考,可能比较简单的能让大家(各位主创)直观感受到这个电影未来什么样子,这个时候跟导演碰一下,看看这个参考方向对不对。
Q
拍电影网:大概都是什么样的照片?
李淼:其实当时演员还没有定,所以我们做一个类似的人物状态的参考,美术风格也会有类似的东西。具体什么样的感受,因为当时都没有演员,也没有具体定是谁的时候,就做一些这样的东西。
照片参考
Q
拍电影网:这都是从网络上找的?
李淼:对,很多的参考。还有一些各种各样人的照片,性格方面的,什么样都有。
Q
拍电影网:接着上一个问题,比如说黄毛的形象,我们看到 在两位监制宁浩与徐峥的以往的作品里,都会出现 与“黄毛”(黄渤、王宝强所饰演的)类似的角色形象,这次也是宁导的提议么。
李淼:没有,宁导对具体的美术造型这边很少提意见,他很尊重文牧野导演的想法,这个黄毛的形象在剧本中就刻画的很清晰了。
李淼提出,要将人物性格“拟动物化”
黄毛所代表的是他们这类草根青年的性格,或者他们经历的共同点就是小县城或者村来的年轻人,他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样是美。其实举例来说,我们刚来北京的时候也是同样的状态,我小时候不到20岁也染一头黄毛,那个年代,因为染头发的成本极低,拿双氧水漂一下,头发就变黄了,这可能是小地方来的孩子,一个共通的地方,心情比较浮躁,看到的大城市他们就说这是一种时尚的感觉。
色彩如何参与叙事
Q
拍电影网:准备阶段与导演文牧野、摄影指导王博学做了怎样的沟通。“四幕色彩分配法”是如何提炼出来的。
李淼:有。我们前期做过很多视觉参考。可能我们之间沟通的特别多,但是首先我们会做一个宏观的参考,就是比如说我会找一些绘画的作品,找一些灵感,找一些电影的视觉的参考,我们给每一个场景总结一个颜色。
故事前期,暖色调
我们定下了几个颜色只能出现在某个场景里,而某些颜色是绝对不能出现的。当然你可能看电影的时候,很难说这一个场景里不出现蓝色,而且那样真那样做的话,你会觉得那个场景很怪,所以完全把一个颜色抽出来在视觉上就会很怪,那我们会尽量减这个颜色。比如说影片一开始橙色、黄色是主色调,蓝色绿色少,这样的话你会觉得它的颜色比较暖。到后面的我们就开始往外抽暖色的东西,陈设一个地方的时候尽量少有红色或者是橙色等颜色。
Q
拍电影网:这个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来的吗?
李淼:对。
Q
拍电影网:越来越现实了?
李淼:也不是越来越现实,是越来越淡,因为影片一开始,人物的状态就很激烈、很浓烈、偏喜剧,后来越来越偏有点往悲剧上走,所以变得越来越冷。影调是越来越寡淡,一开始我用花纹特别多很杂乱,服装上的花纹很杂乱,越到后面越感觉越有秩序,越简单越简洁,这个也是一个走向。
故事末声,寡淡的色调
美术设计要做到细节,才够完美
Q
拍电影网:场景设计图是在什么阶段就完成的。比如如何构思重要场景神油店。
李淼:因为电影的筹备期是有限的,我们可能从头到尾一直都在不停的出概念图。
我们首先做的都是国内场景,这些概念图都是在没有场景的基础情况下做的设计,最后还原出来也都是跟图基本一样的。
观众所看到的很真实环境,大多数都是我们在空房间里搭的。比如,警察局的场景,我们就是在一个类似食堂的很大很大的地方,我们拿它来当摄影棚来做的,但是它的窗户是真的,你可以从窗户直接看到外面是一栋楼,所以这个场景能够保证证内外关系是真实的,但又完完全全是我们自己能够控制的了的。
Q
拍电影网:搭景的话,国内基本上都是吗?有多少是实景?
李淼:这个不好分,我都没有那么简单的去区分过,但是我们几乎所有的场景都有改动,除了街道没有办法改,我们大多数场景都是有一些很大的改动。
街道这张,这些电线都是做的。因为你要把这个东西去掉的话,就是很普通的一个街道,只有这一点,因为我们镜头就只做了这一点,乱七八糟的电线。
这个场景也是,你看到的这些墙实际上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墙背后都是一些斜拉杆,都是假的。当然窗户是真的,外面是真的。
Q
拍电影网:接上面问题,这部电影有非常多考究的细节,比如张长林在旅馆看 2002 年日韩世界杯、儿子小澍手上拿着的橘黄色 GBA、摩托罗拉 V998、复古 QQ、思慧家墙上的涂鸦等等。这些一闪而过的细节,您认为在电影里起到什么作用。
李淼:一个电影一千多个镜头组成的,所以每一个镜头都是一个想要展示给观众看到的画面,你要细到每一个画面都很饱满的话,整个的电影才够完美,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信息量。
神油店 细节
Q
拍电影网:对于美术组的压力是不是很大?
李淼:我没觉得多大,一是没觉得多大,二是没觉得有多难。2002年其实也不算太远,穿帮其实是好控制的,但是就这样的话,其实还有有很多穿帮的地方,大家没有去细究去留意,我觉得这个不重要。因为,你不可能把这个东西做的尽善尽美,我们做到80%的就已经很好了。
Q
拍电影网:这个商标也是设计的?
李淼:是,我们不可能用真实的药的商标,,因为药厂他自己都有自己的宣传,我们必须得自己创造自己的药,本身他的药的标志没有那么强的指向,我们的说法就是跟宗教有关的,跟印度有关的感觉。
Q
拍电影网: logo的配色非常特别 !
李淼:特别印度,你真正看他的印度仿制药的话,跟普通中国的药差不多。
Q
拍电影网:您是如何与道具组沟通的。多少人配合完成。
李淼:我记不太清楚了,道具组可能有20多个人,我们美术组大概有6个人,因为《药神》不是大的商业电影,它整个人员配制规模不大。我们团队交流,会有很多的设计图,带大家去看哪些东西合适哪些东西不合适。其实每个戏都是这样的。我们有一个特别大的库房,大家不停的买来东西做来东西,放到里面,你就感觉哪一个场景合适用什么样东西,再把它安排到合适的地方去。我的工作就像在四面茫茫无际的大草原上开车,规划好了路线,不时的看一看方向对不对就好了。有时候别人是发现不了走偏了路,需要随时注意纠偏,不要走歪的太远。
Q
拍电影网:道具的来源主要是哪些 ?
李淼:首先一批是制作,是做出来的,你在市场上买不到那么多合适的床也好,沙发也好,所以很多家具的样式都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想法,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然后有一部分也是去旧货市场去买的。但是我觉得制作肯定是最好的。
刘思慧家场景设计图与实景图
假如现代戏一看这个桌子是做的道具,这就挺失败的。 我们好多沙发和床都是自己制作的,坐上去很不舒服,其实就是一个样子,看上去感觉还好,刘思慧家的沙发都是自己做的。
勘景之道
Q
拍电影网:勘景的时候,您会从哪些方面考察,国内与印度有什么区别。我们看到这部电影很多场景都是实景改造,是根据场景设计图寻找、改造的吗?
李淼:这需要看整个的过程,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你要符合剧情,要有调度这些空间。
比如说吕受益去世那个场景,程勇从吕受益家里出来,经过一个很窄的走道,然后穿过人群走到尽头,看到黄毛坐在台阶上。对于这样的场景,首先要满足它的调度,这个故事发生了,从哪走出来,从哪走过去的,这条路到底是宽了还是窄了,路太宽的话,可能要好多好多的病人才能站在那里,它没有一个拥挤的感觉。所以一定要是一个窄窄的路,让程勇从病人中间挤出去。尽头一定要有一个地方,他回头看到黄毛在吃橘子,要满足剧情调度的需要。
第二就是要满足拍摄,就是要有机位要有灯位,要有摄影的空间和灯光的空间,如果有夜戏的话,发电车停在哪。这个当然是制片来管,但是你不可能说我就看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王府井,那肯定就拍不了,这个没办法。
摄影指导博学那边因为是通条拍摄,他肯定是要有一条是一个完整的镜头下来,所以他要求就非常高,摄影师要有他自己的工作的空间,你就不能特别的狭窄。一个很小的屋子演员抛开他表演的位置就没有摄影的位置了,这个也不行。就是要先想好,给摄影一些空间,当然他自己也会在有限空间内想办法。同时还要有光的位置,比如一个没有窗户的纯地下室,灯光师在做光的时候就不太好办,我们在选景的时候就会先把光源提前想好。
Q
拍电影网: 还是会从这两个方面?
李淼:对,整体的会有一个考虑,一个是从剧本和调度的方向,一个是从制片和操作的方面去考虑的。
Q
拍电影网:那印度工厂的部分?
李淼:印度部分是实景改的,基本上没有大动,我们只做了一个办公室。这个办公室本来就是原本药厂的一个储藏间,我们把它改造成了办公室,基本上最后实景跟我们场景设计图是一模一样的。
我们的做法跟大多数国内影视作品不一样,用了很多平时不会用到的颜色,在中国一般人根本不会用这样的颜色去做,但是在印度的话非常常见,这样会有一些陌生感。在做这个场景的时候我感觉不能把它做成一个很普通的药厂办公室,其实在印度真实的药厂办公室跟国内没太大区别,在影像要求上,所以需要找一些异域的、不一样的地方。除了宗教画像,其实最典型的就是这个桃红色的窗帘,国内没有谁家会用这个。
印度工厂办公室场景设计图
转回到国内场景,因为我们发展太快了,其实我们本来想找一些老旧的建筑但是都找不到,必须得自己去改造自己搭。
演员造型如何表现人物
Q
拍电影网:在这部电影里,演员造型是如何参与人物塑造和成长转变的。在做有年代感造型的时候,会参考老照片之类的吗。
李淼:首先文牧野导演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想法,他在拍之前把人物整个的性格完完整整写出来。我记得他给几位主要的演员都写了一个人物小传。比如说程勇是一个国营服装厂的职工,后来下岗了,还与妻子离婚。有这些背景做参考,对我们的帮助就特别大。我们就能想象他作为一个下岗工人,拿了买断工人的钱,做了一个性保健用品商店,还经营不善,他是这么一个特别失败的中年人,是这样一个状态。导演的思路很清楚了,其实操作起来相对简单。
设计图与造型图
我们做的造型图跟后来呈现出来的没有太大的偏差。几乎我们画出来什么样,做出来的也是什么样的。
Q
拍电影网:衣服也是做的吗?
李淼:有一些是做的,你要真的去买的话,买不到那么合适的衣服。你看这程勇的皮夹克,是很标志性的一件衣服,放在平时其实普通人不会想穿,但这么穿的话就会显得很像一个小老板。我们得找一些既不能离世界太远,又不能太实际的衣服。既要让大家有认同感,又要稍微有点距离感。
Q
拍电影网:主演程勇的卷发,也是设计的吗?
李淼:对,一开始我们在徐峥老师的头套,在他的发型上我们做了很多很多的尝试。
电影前期他的人物形象是比较黏糊,因为跟他的人物性格有关系,随着剧情发展,程勇一定得是清爽的直发,因为他渐渐地像一个英雄,向一个方向去走,所以形象就得特别利索。
美术指导成长进阶之路
Q
拍电影网:在最近刚结束的“京港双城记:杨占家的电影美术世界”原稿展及线下沙龙活动中,霍廷霄老师称赞您在《我不是药神》《唐人街探案》系列的出色创作。可以谈谈霍老师对您的影响吗。因为我们看到您的很多部作品在色彩上都很浓烈。
李淼:他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我们那个时候叫师徒关系,现在可能很少有了。我毕业之后可能有一两年的时间,是住在霍老师家里的,吃喝都跟老师在一起,然后就尊称他为师父,跟着他拍了有7、8年的电影。霍老师做片子的风格,像《英雄》色彩感特别好。我一直跟着他看,边看边学,影响肯定是非常大的。现在刚入行的人我就觉得没有那么好的学习条件了,其他的年轻的学生没有那么好的学习条件了,很少有师徒关系了。
我们团队都是各个学校的毕业之后来工作的。我们那个时候特别像中国古代的师徒关系,师父有多少本事都传给徒弟,现在就像白领的那种工作关系。
Q
拍电影网:霍老师的美术风格对您有影响吗?
李淼:我觉得风格跟每个人的性格有关系,我其实不太愿意把风格定死了。霍老师也是,他有很多片子的风格都是变化很大的,你看他做完《黄金甲》之后,再做《白鹿原》完全是两个风格。你要每一部戏都是一个风格的话,我觉得也挺痛苦的,就跟你看演员都演一种角色一样。
《满城尽带黄金甲》
《白鹿原》
我觉得霍老师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为人处事,怎么样去对待所有的人的方式。你怎么统帅千军万马,尤其是像大戏,一下好几百号人,都是你管辖的范围,你要学会一种管理方式,让每一个人都能发挥出他最大的能力。还有一个思维方式的方面,你的片子拿过来之后怎么去构想宏观的美术风格。因为霍老师他以前拍戏的时候处理问题很宏观,具体的事情他反倒没有那么多的纠结,很清晰,想怎么做就非常清晰的就做了。
十面埋伏的时候我还给杨老师打过杂,他设计画图,我们这些年轻人帮他复印什么的,我当时也是跟杨老师学了很多。但是也就是皮毛,杨老师的功底不是一般人能学到的。
图自《杨占家电影美术作品集》之《卧虎藏龙》
杨老师他当时有一大堆的手稿,特别细,特别多的。霍老师觉得要不出本书,别人都看不到这么好的稿子,杨老师也认为,就这么放着,不让人看到太可惜了。杨老师不但画得好,他对建筑结构也太了解了,不管什么时期,什么风格,欧式也好,古代的也好他都特别清晰。因为他自己本身是建筑专业毕业,这个是我们这些学电影美术的比不了的。我们现在好多的时候都头疼,如果杨老师在边上的话,我们就问问杨老师。比如如何建一个房子,我们其实很含糊,其实大多数人也都是这样的,得翻好多的资料。杨老师脑子里就有一本建筑书,活字典,什么样的建筑风格他都知道。
Q
拍电影网:您觉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师需要什么样的素质能力?
李淼:我认为,如果是来到我们团队的话,一是不管画得好不好,首先得喜欢电影,不觉得这个事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事情。不能把它当作一个工作,这样其实也挺没意思的。
因为这个行业要出差,要出很长时间的差,节假日也不稳定,有的时候可能就没有节假日,经常要加班,你可能真正要放弃很多正常的这种生活状态,可能没有办法陪家人,没有办法休息。
你要真说收入有多高,他一定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你必须得靠一些精神上的一些支撑,如果你真的喜欢电影的话,你可以来做这个行业。先做助手学习几年,再一个就是绘画的基本功,你要大概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去,要会画画。画画是一个简单的表达自己视觉想法的方法,像编剧他必须得会写字,不认字没有办法当编剧,靠口述的话就很难。美术也是,你要把文字的东西转换为视觉,这个转换的过程当中,你怎么把一个视觉的东西清晰地传达给别人,就得靠绘画,把你的想法画出去。
Q
拍电影网:从宏观上?
李淼:刚才说的这两项,一个是基本功,一个是心态。再往后就是要看大量的电影,要储备大量的电影。你喜欢电影的话,就有一个基础的思维。很多的时候,我觉得就像包括刚才说咱们说看景的时候,这个机位是怎么运动的,可能看电影足够多的时候才会明白,为什么要拍这样的镜头,需要有这样的储备。
还有的时候,其实是一个直觉。看电影多了以后,就有一个直觉。我觉得跟做饭特别像,油温七成热,和五成热,拿温度计去量吗?不会的,肯定是靠一个直觉。当你看电影够多的时候就有一个直觉在里面。这个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空间,剧本写的这个空间大概有多大,没必要说,读完就感觉到了。
还有就是知识,大量的知识储备,这个不一定是美术方面的,有可能是文学、历史,类似的其他相关知识储备,这非常重要。我觉得不光做美术,做电影其他的相关职业也都是有这样的问题,要储备很多的不相关的一些知识,可能随时都会用的上。
另外观察生活其实是基础,不光是美术,其他的职位,比如编剧也是在观察生活,演员也是在观察生活。有的时候我们看好多的地铁里的照片,每个人的人物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穷一点,有的富裕一点,有的刚失恋,有的可能今天发一点小财。每个人的精神状态不同,每个人的境遇不同,学历不同,装扮都不一样。你可能坐一趟地铁就会发现和找到点灵感。
拓展阅读:
专访《我不是药神》摄影指导王博学:用镜头触摸现实的沉重与轻盈
专访《我不是药神》编剧钟伟:编剧要驾驭故事贴地飞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