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尔·盖茨也追的《硅谷》推迟到明年更新了,气得我翻出了去年录的节目 | 鸣岳音频

拨惹尘 鸣岳几时有 2020-09-11

⇧戳一下,收听完整音频⇧


Who's talking


陈鸣 X 岳路平 X 周华蕾



为什么比尔·盖茨推荐美剧《硅谷》?

为什么我们在社交网络平台里发言,总像是在碎碎念?

为什么 Facebook 主题色是浅蓝色?

为什么罗伯特·哈里森指责网友都在按小孩的方式在过网络生活?

反越战思潮如何塑造了硅谷的早期价值观?

为什么 VC 的本质是把钱卖给好的创业公司?

为什么说“摩尔定律”是互联网时代的普罗米修斯之火?


本期话题《硅谷中二病》

*本期节目录制于2018年底



最近比尔·盖茨在自己的博客里面推荐了HBO神剧《硅谷》(Silicon Valley),盖茨说在剧里面的主人公身上看到了自己非常有趣的投射,但他在硅谷的朋友都不敢看,觉得这个剧在取笑他们。 


《硅谷》的导演以前是个码农,对圈子知根知底。他说硅谷这个地方如此浮夸,不幸地又如此有钱,“最奇怪的是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很好笑”。他说拍《硅谷》都不用费脑子,拿一个平面镜就照出了哈哈镜的效果。


云存储公司 Box 的CEO Aaron Levie说,这个剧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它特别真实,坏消息也是它特别真实。Snapchat 的 CEO 也说,这个剧就是个纪录片。


《硅谷》把现实硅谷原汁原味的话术用到淋漓尽致。


第一季拍的时候,创业圈流行 SoLoMo(Social社交 - Location地理位置 - Mobile移动),当时连大洋此岸的创业大佬们张嘴也天天说这个。在《硅谷》第一集里面,编剧就处理成一群人聚会,每个人张嘴都像念咒语一样地“SoLoMo,LoSoMo, MoLoSo, MoSoLo”,中了疯魔地翻来倒去。


今年我去了趟硅谷,参加区块链的会议,整个会场就给我一种走进《硅谷》剧里的感觉。逛到每个摊位我问他们做什么的,回答就像《硅谷》典型的蒙太奇式镜头,有人说We are Airbnb on blockchain,下一张脸说 Facebook on blockchain,再下一张脸就是 Google on blockchain。总之万物 on blockchain。可行性不重要,先把故事讲了,先把坑给占了。


硅谷这种应接不暇的“中二病”还反映在很多人的消费观上。


剧里面的“山寨乔布斯”厄里克·巴赫曼( Erlich Bachman )搞一场 party 就花了 1000 万美元。现实世界的硅谷也经常发生这种事情。


“山寨乔布斯”厄里克·巴赫曼


2013年,Facebook 联合创始人肖恩·帕克 Sean Parker 花了 1000 万美元来结婚。他把一个酒店包下来,重新装修成《权力的游戏》的场景,再把《权游》做衣服的整个团队请过来,开始给每个来宾做衣服。最后婚礼就在《权力的游戏》的背景音乐里面举办了。


剧里的 Russ 每次出场就是一辆橙色的、车门往上开的跑车,每次都讲很歪的道理。他最在意是三逗号俱乐部(3 Comma Club),三个逗号刚好是 10 亿美元身份。现实中也有对照人物,NBA球队小牛队的老板马克库班,他当年发家也是做科技企业。



《硅谷》里面有一款 APP 是周边女人的发情指数,叫 Nipplert,导演在导完这场戏之后发现 AppStore 真的有这种应用。


硅谷是一个真实社交能力“不健全”的社区。不同公司的人呆在不同的楼群里,很像我们小时候的三线城市的工厂厂区,码农们都呆在自己巢穴里。 


斯坦福有个教授叫罗伯特·波格·哈里森(Robert Pogue Harrison)写过一篇文章叫做《硅谷的孩子》,提醒我们,现在大家正在用的社交软件,很多是由有社交能力欠缺的人构建出来的,它们的功能经常反映的是一个“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的行为。



我们按照社交网络生活的结果,就是我们的行为处理模式正在集体地退化。


这个说话说得耸人听闻,但也从某种角度有助于我们理解真实的硅谷和剧里的《硅谷》大受欢迎的原因。


比如,罗伯特·哈里森聊到早期的扎克伯格本人是有社交恐惧症的,他会一直关注自己眼前的事情,一直碎碎念自己那些很无聊的事。所以 FB 最早的一个功能就是发各种“碎碎念”的状态。


还有一个细节是扎克伯格是红绿盲,所以 FB 就设计成蓝色调的。我们今天使用社交网络的一些“生物学”的特征,其实经常来自于创始人的生理特征。或者说几十亿的 FB 的用户都在按扎克伯格的方式在过日子,被套进了扎克伯格的模子。


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乔布斯。他亲生女儿 Lisa (这个名字后来被乔布斯也用来命名那台著名的电脑)去年刚出版了一本传记,叫"我的渣男爸爸乔布斯》"(后来正式的书名是《我,轻如鸿毛》Small Fry)。


Lisa 和 乔布斯


她讲到一个细节,有一次他爸过街的时候遇到三个熟人,每个人带着一个小孩,他一见那三个人就开始大谈软件硬件。三个小孩受不了,开始叽叽喳喳自己说话。乔布斯觉得很烦,就用更高的声音压过小孩们。


聊了半个小时后,那三个小孩就都哭了。乔布斯的唯一反应就是声音提高到比哭声还要高。 


丽萨讲这个细节想说的是,乔布斯自己完全没有社交能力,当他想讲一件事儿,他根本不顾及旁边的任何事情。



理解《硅谷》这群人,如果仅仅从“码农”、“中二”这种刻板印象理解就太流于表面了。


真正奠定了今天硅谷文化的社会思潮,其实要一直追溯到“反越战”。


“如何以最快速度撸完整个会场”的讨论启发了魔笛手的核心算法


“反越战”是美国政治和文化的分水岭,美国年轻人不再信任政府。年轻人又不甘心于无所事事,他们要建立一个新世界。这个新世界直接绕过现实政治和社会运动,直接通过代码写成,硅谷的“乌托邦”就源于这种想法。


硅谷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刚好是学术科研与商业的结合,体现为斯坦福和仙童、英特尔这些公司的结盟。有时是改变世界的想法,有时是非常中二的尝试,但在“摩尔定律”推动之下,伴随着巨大的算力提升,几代年轻人获得了当代的“普罗米修斯火种”。


很多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是被巨大的浪潮推着走,也有些人会误解这完全是自己的实力所致。这特别像中国企业界里面流传的一个笑话:


说有 3 个人坐电梯从 1 楼到 10 楼,有个人在电梯里面就原地跑步,有个人在里面做俯卧撑,有个人拿头撞墙。到了 10 楼,别人问你们怎么上来的?一个说“我是跑上来的”,一个说“我是撑上来的”,还有一个说“我是撞墙撞上来的”。


这个段子之前是用来嘲笑中国的企业家,时代的电梯是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硅谷》之所以有这么多从生活中信手拈来的搞笑素材,是因为很多电梯里面的乘客,误以为是因为自己万能,但其实决定性的因素是算力的增长。



当年扎克伯格看完阿隆·索金(Aaron Sorkin)编剧的电影《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后很生气,他说:“除了哈佛大学宿舍里面衣柜是真的,剩下的都是假的”,但吊诡的是《社交网络》想黑扎克伯格,观众反而因为这部电影对互联网新贵充满了想像。


比尔·盖茨的硅谷朋友们说不敢看《硅谷》,觉得在取笑他们,很多观众恰恰因为这个剧对“中二病”产生了更多好感。有些大佬甚至主动进去演角色,比如有一次剧里的角色们去谷歌,旁边走的谷歌 CEO 斯密特,就是斯密特本人出演的。


“中二病”很可能是任何物种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



鸣岳几时有?

每周四

陈鸣 岳路平

和你说说

流行文化

背后的



往期节目


第一季

 01 全球新款通用神话漫威

 02 “101女团”背后的人设经济

 03 《纸牌屋》和扮演总统

 04 聊起金庸,还有一声没讲完的叹息

 05 双唇上的故宫

 06 城市里的市井温情

 07 《权力的游戏》背后的家族动力学

 08 科幻的生产力

 09 《黑镜》照出的科技副作用

 10 日本超级整理术:无印良品和索尼背后的通用哲学

 11 《小猪佩奇》的中国奇遇

 12 番外 新年电话


第二季

 01 生在中国,人到中年

 02 全球寒门大逃杀

 03 10万+洗劫的低智时代

 04 你用一生买包包,他用一生成为符号

 05 女性在职场

 06 大白话的威力

 07 阿丽塔背后的科技思潮

 08 赏樱背后的日本瞬间美学

 09 与孩子共享一块屏幕

 10 500年前的美学

 11 流浪大师是飞驰时代的后视镜

 12 大师荒芜的时代


第三季

 01 996的全名叫“过劳时代” 

 02 黑洞背后的“版权新经济”

 03 《权游》神剧难再神

 04 中国何时有《复联》?

 05 语言的“贸易战

 06 贝聿铭一生的双重密码

 07 创业《坏血》病

 08 为什么你总收到任正非内部信

 09 注水小鲜肉

 10 世界语言统一于表情包


吃好喝好

才能聊好

本节目由全家爱吃会员店

赞助播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