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线||《田野调查》课程系列讲座之五:走进越南
《田野调查》课程系列
讲座之五:走进越南
2021年5月12日上午,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田野调查》课程系列讲座第五讲在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文清楼502教室开讲。此次讲座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谢林轩老师主讲,讲座由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王利兵老师主持。
谢林轩老师主要关注越南华族凝聚机制与中越关系。谢林轩老师首先给同学们展示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异文化,然后从理论上介绍了田野调查及作为“写文化”的民族志研究方法。谢老师认为,文化是不断生成的,具有“暂时性”,也即不确定性和流动性,在做民族志研究中,承认民族志的主观性,也不断反思知识生产的过程。
在讲座中,谢林轩老师介绍了自己的田野调查经历,从最初的田野调查启蒙经历,越南河内的“华族认同感”调研,到广西桂林的漓江项目,湖南通道的沅水流域调研,到硕士阶段的广西南宁和越南美奈调查,再到博士阶段在越南胡志明市针对当地的华族进行研究,从地理位置上总体呈现出越来越“南”的趋势。在这些调查中,既有草苗“赶月亮”“走寨”的浪漫,也有在越南村庄中“茹毛饮血”的奇异经历,将“异文化”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谢林轩老师丰富的调查经历硕果累累,发表了许多文章与专著,带领同学们看见一个人类学学者如何在田野中逐步成长起来。
谢林轩老师的越南海外经历非常曲折,老师将其总结为“3+2的非凡体验”,通过在越南河内、美奈、宣光、芽庄等地的田野调查经历,谢林轩老师深刻地阐述了海外调研中合法身份和“靠谱”的进入路径的重要性,在海外做调查,必须要对政治安全情况有所了解。
谢林轩老师的越南研究关注了一个群体“越南华族”。越南华族是指自中国移居至越南的汉族和已经汉化的少数民族及其在越南出生、成长的子女,他们已经加入越南国籍,但仍然在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保留有汉族的文化特征,同时自我认同为华人。越南的胡志明市堤岸,历史上是华商聚集之处,十分繁华发达,至今堤岸的辉煌已成过去,但仍然是当地华族的主要聚居区。
谢老师介绍了三个与华族紧密相关的研究内容:会馆、宗亲会与信仰。堤岸华族聚集的区域第五郡,会馆文化盛行,这里有海南的琼府会馆,福建的三山会馆、温陵会馆、霞漳会馆,广府的穗州会馆,潮州的义安会馆等,各个会馆又与各自信仰的神庙结合。华族会在会馆中供奉不同的神像,按照习俗举行节日的活动。会馆凝聚的社会关系,不仅是地缘和业缘的结合,也涉及到神缘的关系,会馆是一个从同乡会到神庙的民间组织。宗亲会体现的是越南华族构建族群社会网络的智慧,宗亲会将同一个姓氏和地方的华人凝聚在一起,通过血缘和地缘的连结扩大当地华人的联系,形成一个弹性的社会网络。宗亲会会在清明、祭祖日和宗亲联欢等重要时间节点举行活动。越南华族的信仰文化是多元的,其宗教信仰表达与华族会馆密不可分,在不同的华族会馆中会出现不同民间信仰的主神。
在谢林轩老师的研究中,同学们体会了多彩瑰丽的异文化之美,见证了越南华族的如何建构、强化族群身份认同,响应族群文化;在谢林轩老师海外田野调查的曲折惊险经历中,同学们也对田野调查所面临的困难、所需要的能力有了更直观,更进一步的认识与反思。
供稿 | 谭可儿
运营 | 黄诗曼
编审 | 王利兵
监制 | 王枫云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国讲堂
公达家书
公达家书||第3封:带着爱与支持,成就更好自己
公达家书||第4封:前路漫漫,相继而行
公达家书||第5封:云中锦书,衔于桂花
公达家书||第6封:寻找大学生活的社会现场公达家书||第7封: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公达家书||第8封:不说再见,只因远行是归程
公达家书||第9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遇见
公达家书||第10封:来时携初心,别时亦如初
公达家书||第11封:让阅读和城市的温暖传递
公达家书||第12封:永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公达家书||第13封:在光与爱中努力奔跑
公达家书||第14封:无高考,不青春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