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评诗】105期:为有真情注诗章——品读《张栋诗词选》(上)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云帆诗友会
为有真情注诗章
——品读《张栋诗词选》(上)
2017年2月,我与云帆微信原创诗词平台结缘,在此平台担任编审,阅稿无数。张栋这个名字频频出现,很快就被我记住了。他不仅是云帆平台真诚的诗友,更是云帆诗家中的捷才。他诗思如泉,所到之处,即咏成诗,是一个以诗记录生活的真诗人。
成为微友后,我对张栋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经历过社会的几次巨变,亲历了重大的变革,对不同时代的生活深有体悟。他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为一名国家干部,曾经走过难忘的知青岁月,参加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逐步奠定了自己的人生基础。这些丰富的人生阅历,都是他创作的素材。他的作品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朴实自然而不事雕琢,通俗易懂而真情自现。2016年退休后,他有了更多的时间亲近诗词,走遍大江南北,不管是国内的景点还是域外的风情,都以饱满的情怀、明快的笔触将眼中景呈现出来,让人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诗者形象。统观2017、2018这两年的张栋诗词,发现其涉猎的题材范畴极其广泛,作品的内容充满着正能量,情感真挚,极富生活之味,主要有以下八方面的内容:
一、乡土风情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云:“求诗于书中,得诗于书外”,张栋,就是一位善于从生活中得诗的诗人。在创作中,他非常重视现实生活这股“源头活水”,创作出了大量接地气的作品,从不会凭空捏造,尤其是他的乡土田园诗在其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朴实清新,漫溢着缕缕乡风,读来轻松,试看以下几首:
回乡过村口老槐树
网过鸣蝉掏过鸟,攀爬敏捷技如猫。
童年多少调皮事,犹在老槐枝上摇。
作者回乡见到村头的老槐树,不由得想起儿时的种种趣事,道出了老槐树给孩童带来的无限快乐,从而表达出对家乡深切的热爱之情。全诗无一句艰涩之语,却是自然天成,形象生动,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绪拉到多年以前,与作者一起回味童年的种种乐趣。全诗以叙事起笔,勾画童年的乐趣,做足铺垫,转句顺势概括,结句化虚为实,回扣“老槐树”,最为出彩,“摇”字将难以感知的“调皮事”化为有形可感,趣味顿生。
张栋有着难解的槐树情结,写下了大量的槐诗,均以情贯之,情真意浓,因而佳作不少,尤以《槐情三首其一》为上佳。槐树是作者乡情的一个象征,这首诗将他对槐树的特殊情感表露无遗:
槐情三首其一
野麦平畴一望遥,晓风吹起翠波高。
春光也有粗疏处,绿到槐林雪未消。
此绝采用词韵,将春到槐林的景象呈现出来,笔法粗犷而不失细腻,想象丰富奇特,情寓于景,动人心弦。
起承以大镜头拉开背景:作者远望平畴,看到“晓风吹起翠波高”这一宏阔景象,心中喜不自胜,因而仔细观察,结果发现“春光也有粗疏处,绿到槐林雪未消”。作者将春光完全人格化了,在他眼中,春光是一位粗枝大叶的使者,他将绿意送到了一望无际的野麦平畴,荡起了阵阵翠波,结果“忽略”了槐林。“春光也有粗疏处”的想象别具一格,是为全诗亮点。诗人埋怨春光的“粗疏”,实是反衬出自身的细心,之所以如此细心,那是出自于对槐林的无限热爱之情,心中时时装着那一片槐林。当晓风荡起层层翠波之时,诗人唯独聚焦槐林,而对其他景物则未予仔细观看。如果说春光“疏忽”了槐林,那么,作者则是疏忽了其他的景物而钟情于槐林。如此这般,槐情的抒发自然就水到渠成了,这种曲意的表达法更是耐人寻味。春光送给大地予绿意,却偏偏“粗疏大意”,“绿到槐林”之处呈现出“残雪未消”的景象。以“残雪”喻指刚刚开放的槐花十分贴切,亦可看出诗人见到槐花初开的欣喜之情, 从而说明他对槐林的极度热爱,“槐情”可谓非同一般。
总之,全诗因“春光也有粗疏处”一句足以提升整首诗的质量,最是精彩,从中也说明了想象是诗人创作中最不可缺少的元素,它可以创造出无穷的魅力,给诗词增添无限的浪漫色彩。
张栋对槐树的喜爱是相当自然的,他在另两首诗里这样写道:“簇簇香槐带笑妍,澄湖日午淡浮烟。一丛浅草容闲卧,好放诗槎到梦边。”“一川夜月渚流光,暗树明花散异香。未置清樽心已醉,欲邀槐影舞成双。”
槐树在他的乡土田园诗中随处可见,又如这首七律:
回乡二首其一
秋色渐深霜雨涵,一川韵味旧曾谙。
悠悠往事浮云渺,缕缕情思落叶簪。
似见枣林身影动,犹闻芦荡笑声酣。
当年父植槐花树,待我村头仔细参。
此律布局合理,情蕴景出。首联以景切入,营造怀乡情境,“涵”“一川韵味”贴切蕴藉,耐人寻味;颔联紧承,以“浮云”喻“悠悠往事”,以“落叶”写“缕缕情思”,“渺”“簪”的使用精准生动,“簪”字尤其形象,将难以捉摸的无形“情思”变为可以触摸的事物,此乡情附着在落叶上,借落叶巧妙地传达出回乡的心理需求。颈联由“情思”引发出两个记忆中的典型情景,以点带面。尾联落笔特定镜头——槐花树,并以“待我村头仔细参”作结,充分地表达了对槐树的喜爱之情,从而将对家乡的情感推向制高点。此结很见艺术性,含蓄蕴藉,“仔细参”最为高妙。
退休之后,张栋先生也写了很多田园诗,清新自然,毫无雕琢。如《种蔬》:“退休生活信随缘,乐种蔬园归自然。名利已抛高枕外,风光常在短篱前。萌芽长叶株凝翠,引蔓分枝花竞姸。最是提篮收获日,堆盘佐酒诵诗篇。”又如:“朔方游罢暮归家,回首流连余味奢。塞月一弯携手里,吹声柳笛作清笳。”(《暮归》)“十月村郊景自妍,徘徊徙步意悠然。霜风有句君知否,合在疏林野水边。”(《村郊觅句》)均是张栋先生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之作,信手拈来,足见天然心性与淳朴诗心。
二、旅游景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下笔如有神”,张栋先生中学毕业后喜欢背诵唐诗,通读萧涤非先生《中国古代文学史》,并能背诵唐诗近500首。恢复高考后,当年知青的他考入了大学,就读中文系。虽然算不上“读书破万卷”,但丰富的学养给他今后的诗词创作奠定了基础。退休后的他经常到大自然呼吸自由清新的空气,到各地的名胜古迹吸收浓郁的人文气息,所到之处,他都随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诗词的形式记录下来。诗词,已经成为他的生活日记。读其诗,宛如跟着他周游各地的景点一般。所以,旅游诗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可谓精彩纷呈。如以下两首写山的五律:
登庐山
白云涵秀谷,情意向谁钟。
瀑尺裁苍翠,松鞭响净空。
一筇能度险,五老自成峰。
真面何须识,时时不稍同。
此律采用词韵,布局合理,描景有致,寓理深刻,尤其在用语上融古出新,雅正出奇,耐人咀嚼。庐山的云雾是一大奇观,首联之“涵”形象生动地将这一奇景描绘了出来。山谷就像一个大容器,包容着白云,从而写出了庐山的典型特征。对句以拟人手法状之,喜爱之情蕴于其间。颔联想象奇特,炼字精微,巧将瀑布比喻成长尺,裁出苍翠;对句将直向高空的松枝比作鞭子,在净空里摇曳呼啸,呼风作响。颈联物我相融,巧以“五老”喻峰,句式圆活。尾联别出心裁,一反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意,拓展出另层意味,以“时时不稍同”突出庐山面目变化之快,表现出庐山奇幻的特征。全诗以白云、秀谷、瀑尺、松鞭、筇、峰等特有的景物表现庐山奇秀、险峻的特点,从而展现了庐山的面目。
巫山神女峰
神女应无恙,临风绰约姿。
有缘来接见,挥手略迟疑。
千载浮波浪,几人吟赞诗。
莫言除却句,云意不能期。
张栋的作品用典不多,此律一反平常写法,巧化有关巫山神女峰的诗句,借古出新,表现了神女峰的风姿与神韵,彰显其丰厚的人文历史内蕴。首句“神女应无恙”借用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结拍句,将其置于篇首,以“造思”式开头,表问询之意,突出作者对神女峰的关心,对句以“临风绰约姿”作答,写出了神女峰的绰约风姿。颔联以拟人手法写出神女峰的动作与神态,形神兼具,栩栩如生。颈联导入神女峰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尤以上分句为佳,以景寓理。尾联化用唐·元稹“除却巫山不是云”之句,浑融出自我之意。全诗布局错落有致,味足神完。
在《观高山阿美族歌舞》中,张栋将高山阿美族姑娘的媚态与舞姿描摹得生动传神,给人遐想:“盈耳阳春曲,娇人下里巴。舒眸秋水聚,散发墨云斜。裙举牵星月,风旋撩鼓笳。兴来询舞者,阿美一枝花。”他的旅游诗不仅多,而且佳句不少,如:“绝壁千寻萦水调,心香一瓣谒莲台”(《金山寺》)“佳人霸业堪交易,谁悯妙龄孙尚香”(《甘露寺》)“箫涵千古诗桥韵,月映一城云水波”(《忆扬州》)“一路走来山借势,千流汇聚浪追天”(《黄河壶口瀑布》)“自惊人语半天外,却信梵音三界中”(《悬空寺》)“肚量洞中人说大,浮名槛外佛言轻”(《绵山抱腹岩》)“云逐羊群走,人随马背抟”(《巴尔虎草原》)“一镜涵天象,三江挟雪流”(《长白山即景》)
另外,异国风情也是他的旅游诗的组成部分,独具特色,如《泰国风情园》罗列了几种能够表现泰国风光的物象,一种悠然闲适的异域风情跃然纸上:“大象珍花百果奇,浮云几朵雨如丝。芳汀草畔容闲立,人与自然零距离。”
三、节令感怀
钟嵘提出诗人诗思的萌发乃是自然天地之“气”催发的产物。节令乃自然现象,但不同的自然之“气”催发了诗人不同的情怀。因大自然的一切现象带给人们的感受不同,因而着上了不同的情感色彩。诗贵含蓄,借景抒情是最佳的表现手段。张栋的这部诗词集,因节令而自然抒发情怀的作品为数不少,如:
闻雨
一地青苗旱象呈,黄昏云聚滚雷鸣。
漫言时尚流行乐,不及窗前落雨声。
此绝自然清新,由闻雨声而感发,表达久逢好雨的喜悦之情。起笔勾勒田地里的旱象,善于留白,使人联想到一地青苗的可怜之状。次句紧承旱象而来,描写雨前景象,形声兼具。转结想象奇特,尤为出彩。作者没有直接描绘雨景,而是宕开一笔,以“漫言时尚流行乐”跳脱开去,结自然与之对比,突出了闻雨的愉悦之情。
春雪二首其一
六出悄然至,晨来绽满枝。
清凉新世界,温暖老相思。
风动银花舞,时迁玉影移。
权从黎庶唤,落地物华滋。
此律描绘了春雪降临人间带来的喜人气象,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春雪的喜爱之情。首联自然道出春雪悄降人间的情形,并以花状之。颔联对比鲜明,用语尤为精彩。春雪装点了大地,世界都变成了新的模样,一片清凉,显得清新美好;在这纯净的世界里,内心深处最温暖的情思在萌生。颈联以景衬情,空灵飘逸。尾联表现了春雪滋润万物的作用,实为瑞气祥和之物。全诗层层相扣,用语如雪花般轻盈可爱。
张栋先生的词作不多,以下两首在其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
浣溪沙·秋意
红叶新裁一色匀,凉生苔石净无尘。鸟歌虫语唤秋魂。
路向霜林深处转,影从云雁过时分。千般清景在黄昏。
这首词极具画面层次感,声色交互。上片通过红叶、苔石、鸟歌虫语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清气绕林、鸟歌婉转、秋虫呢喃的无尘世界,动静结合,秋意袭来。过片对仗工稳灵动,自下而上地写出了霜林深处的蜿蜒小径以及雁过云层的朦胧影子,进一步渲染浓浓的秋意,给人以无限遐想。结拍点题,道出黄昏时分更是秋意最浓的时段。全词语言婉约有致,呈现了一幅唯美的画面,这种笔法在张栋先生的作品中较为少见。
西江月·雪境
簌簌飞花飘落,疏林一地匀匀。寻来好景与谁分?可爱此番清韵。
滚滚物流横欲,攘攘市井风尘。此时不染忘机人,全被冰晶融尽。
此词没有完全停留在对“雪景”的细致描摹中,仅仅通过“簌簌飞花飘落,疏林一地匀匀”勾勒出一片晶莹的世界,由此生发开去,重心在于“雪境”。“寻来好景与谁分”突出了作者对此番好景的赞美,欲与人分享,亦可看出词人心境也,此种心境,当是雪赋予的无私无尘的情怀罢。“可爱此番清韵”进一步突出对此番清韵的无限喜爱之情。下片陡转,由自然之景转入对社会现状的反思,突出自身的“洁身自好”,并以“全被冰晶融尽”表达了对“雪境”的高度赞美。
张栋先生写节令的作品中有不少值得玩味的句子,如“一颗诗心如蓓蕾,青蝉蛐蛐叫中开”(《暑日偶得》)“无尽思情春雨洗,梨花凭藉泪花倾”(《清明》)“怀生万物来相伴,便引诗情添性灵”(《惊蛰》)“犹闻小巷梆声曲,远自宋唐敲过来”(《春晓》)“千重麦穗风中秀,一片蛙鸣雨后生”(《春晚即景》)“一水烟云含暮色,几丛篱架借秋声”(《秋郊即景》)从中可以看出张栋先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这些都缘于他对生活的热爱。
四、人物画像
张栋先生是一位捷才,其作品朴实清新,真切自然,有“以文为诗”的倾向。他涉猎的题材范畴极其广泛,尤以旅游诗与乡土诗居多,然有些人物绝句亦写得独具特色,如以下三首:
思念母亲(折腰体)
慈亲每忆泪凝瞳,思念拉长星月空。
童年故事多浮现,似听歌谣载夏风。
这首绝句折腰体从形式到写法都独具匠心,将对母亲的思念蕴于童年往事之中,朴实自然而又含蓄婉致。首句采用倒装句突出“忆”的情愫,想到慈亲,不禁泪凝双瞳,这是最直接的情感表现,极见真情。承句是为全诗亮点,用语灵动,富含张力。“思念拉长”一语将无形的思念之情化为有形可知,似乎思念也有了长度,而这思念的长度是无止尽的,它漫溢在星月空里,无法测量,从而突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切。此句以虚写实,令人遐想,亦为转结做足铺垫。在思念的星空里,童年的故事不由得浮现在眼前。作者沉浸在思念之中,又似乎听到母亲在夏夜里给“我”吟唱歌谣的情景,母亲的歌谣随着夏夜的清风飘到很远很远......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情景,以点概面,着力表现母亲的爱。爱得越深,思念更切,从而很好地表现了诗的主旨。
全诗以穿越时空的思绪为主线,由“忆”到“思”,由面到点,最后聚焦于夏夜母亲的歌谣,停留在童年美好的记忆里,停留在母爱的温馨里。个觉转句较为平实,与承句相比显得新意不足,跳脱欠佳,“似听”一词亦显得板实了些。
对父母深沉的爱,时常流溢在张栋先生的作品里。无独有偶,在《梦父亲》一诗中,他这样回忆父亲:“阴阳成永隔,魂魄亦相通。一别经年后,几回来梦中。笑容亲可近,言语味无穷。乍醒惊前事,坐聆窗外风。”全诗以情贯之,用语自然流畅,尤以“坐聆窗外风”给人回味,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父亲无尽的思念之情。
农夫之手
五指呼风岁月悠,辛勤劳作侍田畴。
莫言茧裂皴皮老,巧绣冬春夏与秋。
此绝选材角度新颖独特,通过“农夫的手”表现出农夫的辛劳,语言通俗易懂,主旨鲜明。起句不俗,尤以“五指呼风”独具气象,韵味顿出。诗人以虚写实,直入主题,突出农夫之手在岁月的沉淀中饱经风霜,次句紧承“呼风”之意,化虚为实,“侍”体现出农夫对天地的崇仰与敬畏之情——因为这是农夫的生活寄托与保障。转句宕开,描摹细致,实为与结句对比也,“老”与“巧”比对鲜明,给人出其不意之感。“绣”的运用灵动鲜活,突出农夫在田地里用双手创造出的种种气象,一语含四季之景,实属巧妙。诗人巧以议论入理,赞扬了农夫之手的神妙,回扣主题。
全诗虚实相交,叙议结合,语言朴实,以一双农夫的手折射出农夫的生活状况,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具有现实意义。唯觉承句之“辛勤劳作”欠些诗味,可用具象写出“辛勤劳作”之意,当更有嚼劲。
悲范增(词韵)
一笑寒酸作别离,霸王宏业乃何兮。
西风古道荒原外,几缕残阳没白衣。
范增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公元前206(汉元年),范增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汉三年,刘邦被困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用陈平计离间楚君臣关系,被项羽猜忌,范增辞官归里,途中病死。此绝以“悲”为题眼,表现了一代谋士难以言说的无奈与愤恨,然作者未做全面的叙说,而是选取范增生平中最凄惨的结局来入笔,极具悲剧色彩,更易打动人心。
起句从范增辞官归里写起,陈平之计得逞后,范增怒而说道:“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着办吧。希望您把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让我回乡为民吧。”项羽允许范增辞归。承句生发感慨,隐隐透出一股失望之情。转结是全诗亮点,作者以列锦之白描手法,勾勒出范增归里的萧瑟环境,从而渲染历史的苍凉意味,表达出对范增命运的悲叹之情,尤以“没”字贴切传神也,一种“英雄末路”的悲怆感油然而生。西风、古道、荒原、残阳、白衣这些意象的排列,给我们的视觉以强烈的冲击,直扣心扉,诗已尽而意有余。钟嵘认为,气调不凡的诗大都是以悲为美的产物。在《诗品序》中,钟嵘就列举了种种人生遭际对文学作品产生的感染作用,这种感染作用是深挚动人的前提。作者虽然不是写自身的人生境遇,但能穿透历史,将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呈现出来,于现实亦有一定的意义。
此绝采用词韵,以短小的绝句写人物生平是难以写尽的,善于抓住人物故事的典型节点,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并对人物做出一定的评价,此绝在这方面做得较好,如果起承在用语上再雕琢一下则更好。
这三首人物绝句各有特点,其一重在“思”,以近似意识流的手法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富有新诗味道;其二则从最能体现农夫生活的“手”切入,表现农夫的辛劳,赞扬农夫的“巧”,从而拓展出别具一格的美感来;其三善于选取最能体现人物悲剧的情节,渲染悲剧色彩,以突出人物的悲剧命运,令人感慨。三首绝句,美的角度不一样,其一以“情怀”为美;其二以“沧桑”为美;其三以“悲剧”为美,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受。张栋先生秉承“自然英旨”的写诗标准,力求自然美与真美。这三首绝句均有耐人寻味之佳句,虽有可待商榷之处,然瑕不掩瑜,盖因其自然也。
张栋简介
张栋,生于1956年10月,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山东商河县人。中国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德州市作协副主席,太行诗词协会顾问。山东企业家文学艺术联谊会顾问。
评者简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知名诗人、诗评家。曾担任全国诗赛评委并点评获奖作品,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华诗词》《诗刊·子曰》特约评论员、中华诗词论坛高级评论专员、全国高端原创诗词平台《云帆》微刊编审。
打开如下链接,赏读更多英子评诗:
【英子评诗】第104辑:尘中岁月,笔底真情——品读郑欣淼《病中杂吟十二首》
【英子评诗】第102辑:高山流水共题诗——赏评刘庆霖、王海娜诗词(上)
【英子评诗】103辑:高山流水共题诗——赏评刘庆霖、王海娜诗词(下)
【英子评诗】第99辑:且将奇笔写心潮 ——范诗银古体诗初探(上)
【英子评诗】第100辑:且将奇笔写心潮 ——范诗银古体诗初探(中)
【英子评诗】第101辑:且将奇笔写心潮 ——范诗银古体诗初探(下)
【英子评诗】第96辑:2018“诗意歌海”文昌清澜国际诗歌大赛获奖作品点评(上)
【英子评诗】第97辑:2018“诗意歌海”文昌清澜国际诗歌大赛获奖作品点评(下)
【英子评诗】第89辑:英雄谱里最关情——范诗银军旅词初探(上)
【英子评诗】第90辑:英雄谱里最关情——范诗银军旅词初探(中)
【英子评诗】第91辑:英雄谱里最关情 | 范诗银军旅词初探(下)
【英子评诗】第81辑:风梯一任随云上,渡我凌空瞰大千——简评孙文绝句(一)
【英子评诗】第82辑:休言花树冷,缕缕透相思——简评孙文绝句(二)
【英子评诗】第68辑·首届中华诗人节作品选评:简评杨逸明七律两首
【英子评诗】第61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范诗银、魏新河词两首
【英子评诗】第60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高昌、江岚诗两首
【英子评诗】第56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熊东遨、周燕婷诗两首
【英子评诗】第59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抱朴书生、曹初阳诗两首
【英子评诗】第72辑:百姓温凉诉笔端——赏评宋彩霞“关注民生”诗词(上)
云帆·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王海娜 张彦彬 刘清天 雷海基 张正清 刘金平
【英子评诗】第105期
撰稿、编审、制作:英子
本专辑由云帆诗友会独家呈献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云帆诗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