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佳文速递 | 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研究回顾与未来展望

粟路军,唐彬礼 旅游学刊 2021-09-21


编者按

生活质量(QOL),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体现。旅游业作为一个幸福产业,能带给人们幸福和快乐。粟路军教授长期关注旅游幸福感的问题,着力于系统构建旅游地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幸福感理论框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发展对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为依托,粟路军教授和唐彬礼博士在文中对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回顾及深刻具有前瞻性的展望。他们在文中指出,新时代下,旅游实践从求量转而求质,目的地居民对旅游亦从求经济效益提升至求综合质量。此文非常详尽和清晰地梳理了现有的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研究进展,为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居民幸福感提升的研究和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这也是粟路军教授的另外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一项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延伸。本文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更是深耕一个重要且有前景的研究领域的缩影,非常值得旅游学界的青年才俊学习。
——本期责任编辑:翁钰宁宋亚亚黎耀奇
1

作者简介


粟路军(1979—),男,湖南邵阳人,博士,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研究方向为旅游地营销与管理、旅游幸福感

E-mail: sulujunslj@163.com



唐彬礼(1987—),男,湖南长沙人,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旅游者幸福感

E-mail:tangbinlitbl@163.com




2


缘起


旅游和幸福感的互动关系一直是我们团队研究关注的焦点,深入探究旅游业的社会属性和幸福功能,推动旅游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这不仅是有效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我们团队开展学术研究的初心和使命。经过多年的深耕,我们在旅游发展与旅游者幸福感的关系、作用机理与演化规律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然而,伴随着调研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发现很多旅游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并未随着旅游发展得到有效的改善,这种现象的出现违背了旅游发展的初衷,其背后隐藏的原因和机制激发了我们研究的兴趣,如何探索出一条通过旅游发展有效地提升旅游地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实现路径,逐渐成为我们团队的一项使命任务。
长期以来,旅游发展和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然而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当前有关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成果较为零散,呈现出碎片化特征,不利于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亟需从理论的高度对现有研究进行全面、系统化的归纳和梳理,构建一个脉络清晰、逻辑完整、结构合理的理论框架体系,为深化该领域研究构筑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此,我们撰写了这篇综述性文章。



3


研究过程、方法及结论


通过对中英文文献库的全面检索,我们搜集了100多篇相关文献,如何把这些文献有机组织起来?又如何把它们以一种简洁凝练但系统化的方式呈现出去?是贯穿写作始终的两个问题。通过最开始的几次讨论,我们确定了全文的基本框架,并初步决定通过提炼不同主题,然后将文献按主题归类,从而把看似零散的文献有机组织起来;进而以某种理论为背景,将各个主题的内在逻辑联结起来,从而搭建出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的理论体系框架。但具体用一个什么样的理论,在开始的讨论中,并没有结果;同时,我们也形成了对行文重心的初步认识,即对于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形成机制和它产生结果的作用机理进行深入探讨。初稿撰写过程中,我们意识到,综述性文章很容易陷入文献堆砌的困境,为了避免这种糟糕的情况出现,我们对于每一个主题内连接的文献,反复斟酌,进一步细分,力争厘清并构建每个主题内部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因而我们在第一个研究主题,即研究起源部分按学科和时间进行了细分;在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概念梳理部分,我们按表述形式和学科来源进行了细分;在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测量部分,我们以指标类型和维度为标准,构建了4种不同的测量方式;在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影响因素部分,我们引入三维归因理论,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和关系构建。在文章的其他部分,我们也始终遵循这样一种分类、分层、分级的思路,试图更加清晰地阐述所写内容的内在逻辑。同时,通过深入地讨论,我们找到了S-O-R理论框架作为我们构建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理论体系框架的理论基础,以S-O-R框架为理论背景,我们逐步将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各个研究主题有机联结起来。尽管以S-O-R理论为基础能够将大部分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主题整合起来,但S-O-R理论本身缺乏对调节过程的描述,因而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的S-O-R模型不能准确刻画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形成机制、变化规律、结果作用机理的调节过程。因而初稿完成之后,我们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对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S-O-R理论模型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中,最终我们决定引入M模块弥补该理论模型的不足,并形成了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的S-O-R-M整合理论模型(图1)。


图1 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的S-O-R-M整合理论模型


我们创造性地构建了刻画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的理论体系,也引起了评审专家的高度关注,并在三轮返修中提出了非常详实的宝贵意见。综合审稿专家的意见,我们在两个方面进行了强化和完善。一方面,更加全面地梳理现有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研究中应用到的理论,深入地探索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未来研究可能涉及到的理论,进一步强化了文章的理论深度;另一方面,更加紧密地把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各个研究主题结合起来,系统地完善我们构建的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的S-O-R-M整合理论模型。

在文章的结尾,我们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1)未来研究的首要任务是使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定义和维度更具旅游学意义和中国特色;(2)广泛引入和吸收相关理论,深入探索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形成机制、产生结果、变化规律等,从而进一步完善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理论体系,实现对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是未来研究的关键核心;(3)注重研究方法上的多样性和匹配性,考虑引入实验研究方法、多案例研究法等方法,弥补现有研究方法不够全面的问题,将是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未来研究不可避免的挑战。



4


研究启示与致谢


旅游地居民是旅游地核心利益相关者,他们的生活品质是旅游业幸福功能的重要表征并预示着旅游地的吸引力和发展潜能。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是阐释旅游地居民生活品质的核心概念,构建并完善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理论体系将极大地作用于旅游地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也将为旅游扶贫,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遵循和实践思路。

本文建立在诸多学者的宝贵研究成果之上,适逢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成为旅游学研究热点,实乃作者之幸。虽然离最初的创作已经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回想创作历程,亦涌起心潮无数。一路走来碰到的难题,经历的波折和种种烦恼,此刻回味都成欢喜。尽管我们尽最大努力完成了这项工作,但由于自身学识有限,不免有考虑不周之处,还望诸位学术同仁多多海涵,不吝指教。

非常感谢审稿专家们的宝贵意见,对本文的修改与提升给予了莫大的帮助!感谢编辑部老师们对本文的细致编辑和校订!感谢我们团队所有成员为本文付出的努力!

最后,衷心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促成更多学者关注旅游地居民的生活状态,以旅游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为焦点开展相关研究。特别是,我们呼吁更多学术研究立足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背景,从旅游产业的幸福属性出发,通过厘清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形成机理、提升机制等,为旅游地居民创建更美、更和谐家园贡献力量;呼吁更多研究者开展扎根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研究,把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做实、做深、做透,形成一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研究理论成果,产生知识溢出,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旅游学科理论体系和学科知识体系贡献力量,提升旅游学科的影响力和地位。在此基础上,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和提升中国旅游研究的话语权。本文若能为此类工作的开展提供些许线索,则作者之大幸福也。

引用本文

粟路军, 唐彬礼. 旅游地居民生活质量: 研究回顾与未来展望[J]. 旅游学刊, 2020, 35(6): 78-95.

SU Lujun, TANG Binli. Destination resident quality-of-life: Literature review and future prospects[J]. Tourism Tribune, 2020, 35(6): 78-95.

原文链接https://book.yunzhan365.com/rztl/kuoi/mobile/index.html


责任编辑 || 翁钰宁  中山大学旅游硕士研究生
                  宋亚亚  中山大学旅游硕士研究生
                  黎耀奇  中山大学旅游副教授
语音主播 || 宋亚亚  中山大学旅游硕士研究生
责任校对 || 宋志伟
技术编辑 || 耿悦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图片来源 || 作者提供






往期佳文

◣佳文速递 |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基于系统耦合协调视角

◣佳文速递 | 互联网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了吗?——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佳文速递 | 农村家庭收入来源、家庭特征与旅游消费——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微观分析

◣佳文速递 | 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周期的动态路径演化识别

◣佳文速递 | 如何从共毁走向共生?——定制化旅游价值共毁鹤价值恢复对口碑传播的影响

◣佳文速递 | 儿童旅游认知的探索性研究

◣佳文速递 | 主-客位视角对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启示

◣佳文速递 | 何为“表演”——西方旅游表演转向理论溯源、内涵解析及启示

◣佳文速递 | 名实与真实:探索“真实性议题的本土话语分析框架

◣佳文速递 | 旅游公共服务价值共创:概念模型、驱动因素与行为过程——以杭州市社会资源国际访问点为例

◣佳文速递 | 基于地方实践的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逻辑与案例

◣佳文速递 | 乡村旅游开发土地收储阶段居民意愿特征与细分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佳文速递 | 本地旅游精英培育与目的地层面内在影响研究——基于阳朔的历时性解释

◣佳文速递 | 文旅融合四象限模型及其应用地

◣佳文速递 | 自然主义视角下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要素研究下

◣佳文速递 | 强关系网络移动社交平台旅游分享行为研究——基于微信与QQ用户的资料分析

◣佳文速递 |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利用行为演变分异——以哈尼梯田为例

◣佳文速递 | 声音营销力:目的地歌曲对潜在旅游者的影响研究——以歌曲《成都》为例

◣佳文速递 | 旅游产业网络拓扑结构演讲与旅游经济增长:阳朔案例

◣佳文速递 | 要素结构变动、制度环境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佳文速递 | 旅游非正规就业者污名化研究




Tourism Tribune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科类)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欢迎转载,转载请联系《旅游学刊》编辑部授权

(lyxkwx@163.com)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