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风与电音惊艳遇见!听完就“入坑”

新青年工作室 新华社 2019-11-20

电音遇见国风

会是一个怎样的神奇组合?


新青年演讲第60期

看音乐创作人

徐梦圆

如何脑洞大开



 新 青 年 演 讲  徐 梦 圆▼ 

我并不是“第一人”,但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更多爱好音乐的朋友,让他们喜欢上我们中国风的电音——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我们自己的一种电子音乐风格,也去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中国的文化。


hello,大家好,我是新青年徐梦圆,一名90后电子音乐制作人。我不知道在座的朋友有没有听过我的名字,或者是听过我的歌,有没有?谢谢。如果有人听过,应该会知道我的歌,很多人都说它有五个字的标签——“中国风电音”。


我上大学的时候学的是音乐制作,也就是编曲专业。毕业之后,我开始从事游戏配备工作。实习的时候,我的很多领导、同事对我非常地信任,夸奖我,然后我就有点膨胀。后来我就开始和朋友一起创业,自己想做一个游戏音乐公司。


其实我没有任何的客户,没有资源,也没有什么经验。以至于开公司的时候,我没有收入。但现在来看的话,就是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没有客户,我就没有太多的工作时间,也就有了很多自己的时间,就开始做自己喜欢的音乐。


我其实是一个非常痴迷于《英雄联盟》的玩家。当时在看《英雄联盟》精彩集锦的时候,我听到了电子音乐,对一个天天做古风音乐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听觉上的冲击。我觉得电子音乐真的非常有节奏感,很容易让我进入到里面。


我开始研究电子音乐,也做了很多的作品。但我发现做再多的电子音乐,其实听起来都大同小异,因为它毕竟是从西方传播过来的,所以我们怎么做,都是跟他们一样的,而且还不一定有他们好。所以,我开始加入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就是中国风。


我第一个试验出来的中国风电子音乐作品叫《China-X》,也是这首歌,让很多朋友认识了我。电子音乐加国风之后,很多听众开始像他们说的“入了坑”,入了电子音乐的坑。


我觉得,其实中国风的电子音乐需要被更多的听众去认识,去接触,去发现它更多美好的东西。所以我一直和我的听众有很多的交流,与中国风电音一同成长。推广电子音乐文化,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已经做了三年了。因为我在直播平台上直播写歌,所以我的作品里有一大半都是在直播间,和我的听众朋友们一起,从无到有生出来的。


在学电子音乐的时候,我全部靠自学。因为当时电子音乐比现在要小众很多,所以我没有地方学。没有老师,也没有教程,学习还是挺辛苦的。而开直播,也是想让现在的年轻人,学电子音乐时不再那么困难。我觉得,所有人的想法汇聚在一起,才是最好的想法。


前不久,我有一首新歌叫《China-L》。这首歌是我跟我的一个朋友在直播间,和十万听众一起做出来的。这个过程就非常有趣,那天我做了五个小时的直播,就没有停过。虽然听众朋友们不一定懂乐理,也不一定懂制作,但是他们会给你提很多有意思的意见。这首歌在前面刚进入一个有律动的地方时,出现了一个锣的声音,这就是当时听众的意见,没想到加进去之后非常亮眼。


作为中国风电音这条道路上的“先行者”,很多媒体称我为“第一人”。首先我想说,“第一人”我自己觉得做不了,而且也不想做。因为这个称呼给我带来了一些掌声,也带来了一些诋毁和质疑。当然,我很感谢我的听众朋友,他们给了我很多动力,让我坚持把自己想要的这种中国风电音继续做下去,让我不断地去证明自己,去把我的音乐做得更好。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到这几个字,中国风电音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听。更好的事情是,越来越多的制作人开始做中国风电音。我刚做电子音乐的时候,基本上是没人做的,所以现在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也就是“文化自信”。我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人做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我的名字,包括现在已经在网上写歌三年多了,还会有评论问我:“你叫徐梦圆,不应该是一个女生吗?”也有很多评论说:“原来你是个男的,那我取关了。”当然现在还好,慢慢就习惯了。


也有人问我:“你叫徐梦圆,那你的梦圆了吗?”我觉得“梦想”这个词,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我从小就非常热爱音乐,到后来因为对电子音乐着迷,开始专心钻研这个领域。看到更多的人,包括今天的你们,说有人知道我的时候,我是非常开心的。因为有更多的人认识我,我更会觉得做好音乐是我的责任,觉得把中国风电音继续做下去,把它做得越来越广,是我的义务,也是我的骄傲。


就像我的名字一样,我一直都在圆梦的路上,一边学习,一边成长。未来,我还想尝试更多的东西。在我的音乐里边,已经加入了很多中国的东西,有的歌里加了中国的传统乐器,有的歌里加了一些京剧的元素,这都是我个人认为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未来还会有更多创新的东西,也希望更多的年轻制作人,还有所有的听众,可以一起为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推广做一些贡献。


我最初做音乐的时候,微博名字叫“我是爱音乐的徐梦圆”。当时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没有一个艺名?”我每次都是这么回答的:“因为我爱音乐,然后我叫徐梦圆,所以就取了一个这样的名字。”未来,我将继续做好我爱的音乐,回报所有喜欢我的人以及质疑我的人。


我是新青年徐梦圆,谢谢大家。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90后电子音乐制作人徐梦圆,脑洞大开地来了一次中国风和电音的“跨服交流”。



他自学电子音乐,直播作曲,和10万观众一起写歌。



他创作的中国风电音《China》系列、《采茶纪》等歌曲,中国风浓郁,清新欢快、播放量爆表。



他将京剧、二胡等中国元素融入曲中,成为电子音乐中的一股清流。这些“冒着仙气的电音”,让抖腿也变得优雅。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总有一天,世界会知道,有一种音乐风格叫“China”。


新青年对话·徐梦圆



 新 青 年 专 访  徐 梦 圆▼ 

问:因为中国风电音,大家认识了徐梦圆;因为徐梦圆,大家知道了中国风电音。你是怎么理解这二者的关系?


答:我觉得是中国风电音让大家认识到我,这是一个主导的关系。因为我做的一系列中国风电音,让大家知道了我,也让我现在做音乐努力做得更好,有了更多的动力。我觉得其实很多音乐制作人都可以做出优秀的,可以让大家认识到的好的国风作品。


问:在推广中国风电音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阻碍?


答:我在三年前学做电子音乐,制作中国风电音的时候,其实当时市面上很少能听到中国风的电子音乐。我们听到的大多是西方的电子音乐。所以做出来之后,有很多人听,慢慢地人气就高了。也有很多人质疑我,说我是在卖情怀。我做了三年,而且还会接着做,再做十年、几十年。那个时候,我觉得质疑就不攻自破了。


问:你一般用什么姿态去面对困难和一些负面评价?


答:其实我没有故意地要去克服它,因为做音乐的时候,我是乐在其中的。中国风电音是我热爱的一个东西。不管他们说我也好,不说我也好,我的日常生活就是跟音乐离不开,所以我还是会继续做下去。而且因为有了更多的听众,所以我就努力地把它越做越好,这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所以我觉得,努力去做好,而且一直不断地做下去,就是最好的一种克服困难和质疑的办法。


问:你认为自己的音乐创作将往哪个方面发展?


答:之后还是想做得更加多元化,因为现在更多的是纯音乐,虽然很多听众喜欢听,但其实也被限制了。新专辑里面有一首《藏》,也是中国风电音,但是加了人声,我的听众甚至很多以前不是我听众的人,也挺喜欢这首歌。所以我觉得这是我的一个方向:做出更多带有人声的电子音乐。


问:中国风电音接下来要怎么走,才能获得更多人的认可?


答:我觉得中国风电音要继续发展的话,需要更多年轻的音乐制作人去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去发现和挖掘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千千万万的元素。因为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到现在这么多年,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只是我们还没有去发现。而年轻人其实是最容易创新的一个群体。所以,我希望有更多年轻的音乐制作人去做这种中国风的电子音乐。


我们也要不断地吸取国外潮流音乐的技术,结合中国风这种传统音乐,因为这样会更有利于推广,推广到国外,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也能听到中国风,听到我们自己的东西。


问:你怎么理解新青年的特质?

答:我觉得新青年需要具备的特质,一是创新。因为年轻人最容易做出创新,而且很多潮流都是由新青年创造出来的,所以我觉得新青年的第一个特质应该是创新。此外,我觉得新青年应该承载起一个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我们不应该把它抛弃,也不应该把它忘记,而是应该更多地把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东西发扬出来。

最后,我觉得新青年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他们必须是一个很正能量的群体。其实我自己是一个蛮正能量的人,包括之前我说直播写歌三年,也是想给大家传播一些正能量也好,让大家可以顺手学到东西也好,我觉得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正能量是新青年非常需要的一个东西。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下方人名

收看新青年出品的其他人物故事


新知青年  胡玮炜 | 郭凯天 | 王坚 | 井贤栋 | 朱一闻 | 吴欣鸿


新领青年  马薇薇 | 张一山 | 尼格买提 | 王源 |  | 徐萍 | 惠若琪 | 冯潇霆 | 丁宁 | 张皓宸 | 冯维 | 徐颖 | 王彦入 | 杨扬 | 边江 | 秦明 | 王占军 | 金若雨 | 王建涛 | 毛浩夫 | 辛圣东


新趣青年  金承志 | 潇涵 | 陈皓 | 左手韩 | 大鹏 | 叨叨 | 小鹏 | 叶梓颐 | 乔杉


新守青年  徐卓 | 郭柯 | 穆小龙 | 兰玉 | 唐帅 | 张铁泉 | 李光洁 | 秋培扎西 | 华一 次仁旦达 | 梁庆立 | 冯炼


全球化故事分享品牌

讲述新时代的青年故事


— 新华社新青年工作室出品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