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书 | 契诃夫说要把奴性一点一滴挤出去……然后呢?

云也退 云也退 2023-02-1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云也退





 

♢云也退



契诃夫说要把奴性一点一滴挤出去……然后呢?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个囚犯老布,在安迪办了图书馆里当上了管理员,正干得热乎,监狱却通知他“你自由了”。出狱后的老布面对一个陌生的社会,再也无法从失落中自拔,最终以上吊了此残生。

 

自由的重压。

 

我读过的一本长篇小说,《地下人,或当代英雄》,作者是去年去世的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马卡宁。小说里也有一个像老布那样的人,叫佩特洛维奇,在苏联时代是一个地下作家,有自己秘密活动的圈子。进入俄罗斯后,过去的禁锢都取消了,他本该觉得呼吸顺畅,精神振奋,毕竟他之前的写作都是冲着自由的目标去的,可他心里却十分空虚。

 

他也不写作了,流连或者流窜在露水女人之间,跟之前被他看不起的社会渣滓混在一起,因为唯独在那里,他才能重新找回当一个“地下人”的感觉。


Vradimir Makanin(1937-2017)

 

契诃夫曾说,他把自己身体里的奴性一滴一滴地挤出去,但是,用什么来填补留下的空洞呢?奴性赋予人以身份和存在感,有归属,有依靠,有人撸脑瓢,而不再纵揣着听命之心的人,又去哪里重新扎根?扎根,并不单纯是个赚钱谋生的问题。沙俄末期的契诃夫能靠着写小说扎根,而20世纪末的佩特洛维奇,名义上不是奴,却什么工作都不干,连作家的才华都放弃了。

 

当然了,他可以怪罪“美丽新世界”,写东西不但没用,而且不那么被需要。这也是马卡宁的切身体会。虽然身处一个改天换地的俄罗斯,他仍得拉来巨人,往他们肩膀上站。《地下人,或当代英雄》,书名就是在向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莱蒙托夫这两座高山借力,篇幅也直追前辈,堪称冗长。佩特洛维奇是个讽刺意义上的“当代英雄”,也是马卡宁本人的化身——他就是那个因自由而苦闷的家伙,只是勉强找了一份工作:他用书写空虚的方式来填补空虚。

 

一个是为奴的客观状态,一个是“有奴性”,两者间有着诡异的关系。一个人在为奴的状态下,能够爆发出拒绝奴性的勇气,但到了并非为奴的日子里,他又会不知不觉地重燃奴性。这就是《地下人》给我的一点启示。

 

马卡宁在七八十年代当出版社编辑,其间写下了些没法发表的短篇小说——“抽屉文学”,读起来就是比“自由”之后的长篇好看很多,它们避开时政大事,专注于小人物的孤独,又处处含着讽刺,是胸中郁闷非得借着写作吐尽的感觉。1990年代,这些短篇出版后,一对比,《地下人,或当代英雄》这本1990年代写的书,比勃列日涅夫时代写的小说调子灰暗得多,作家年过五旬,对未来完全无望,他所描写的俄罗斯社会,也是人人以自我为中心,唯利是图,向市场经济俯首帖耳。

 

悖论的是,凭着书写一个不值得书写的时代,而不是凭借年轻时的地下写作,马卡宁进入了俄罗斯一线作家之列,因为他所写的主题太让人感兴趣了,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他文字才华的有限。《地下人》占了主题的便宜,真能读完的大概没有几个人,可是,若有批评家赞许这种“无法卒读”是当时的俄罗斯的真实写照,你大概也只能耸耸肩吧。


年轻时的马卡宁,在写作上追随的楷模是《另一种生活》的作者特里丰诺夫

 

他也写过一些实验小说,是因为题材枯竭,才考虑玩点形式的花样;当他重新着手写一些关于牢狱和流放的故事时,它们又显得过于陈旧,犹如博物馆里的展品那样,只是邀请读者来“观光”。马卡宁的困局,对其他俄罗斯作家也一样存在,就好比脚踩北极的浮冰,没有一块平面真正靠得住,结果,人们不约而同地只好去描写脚下滑来滑去的动作了。

 

在俄罗斯,马卡宁是极少有的能完全靠版税养活自己的作家。他的长篇如《审讯桌》、《亚山》等都摘取了国内最高的文学荣誉,《高加索俘虏》一书则被改编成了电影,于2008年上映。那是马卡宁的国际影响力达到巅峰的时刻,因此采访也多。在采访中,他不仅说了对改编必须讨好电影观众的无奈,还透露了一些个人信息:他虽身在莫斯科,仍然乐于过农夫一样的生活。他所住的房子是自己盖的,打了一口84米深的井,他说,井水的美味,乃城里人无法想象。

 

马卡宁也很质朴,低调,很多邻居都不认得他。当后期他也尝试写一些情节破碎的实验小说时,连读者都不认识他了:在形式上玩花样真的非他所长。而当他重新着手写一些关于牢狱和流放的故事时,它们又显得过于陈旧,犹如博物馆里的展品那样,只是邀请读者来“观光”。


他虽贵为俄罗斯作家里的代表人物,可他的困局和其他关注现实的俄罗斯作家都很相似,他们在这个新时期很难找到真正有意思的、既非老调重弹又非强赋新词的素材,就好比脚踩北极的浮冰,没有一块平面真正靠得住,结果,人们只得不约而同地去描写脚下滑来滑去的动作,正如那位佩特洛维奇。


新书发售

《自由与爱之地:入以色列记》

作者:  云也退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购书指南

亚马逊、当当网等各大网络平台

同步发售,Kindle电子书亦有售


豆瓣首发购买方式亦可继续尝试

长按以下二维码,跳转发售页面

受访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543sgkxxi&width=500&height=375&auto=0



往期回顾


看书 | 让他活着,就是杀死他的最好方式

看书 | 平行世界里那只悬而未决的猫

看书 | 叔本华:你若安好,那还得了?

厌世才能传世:9本新书和较新的书

怎样的帝王将相值得被书写?

就像昆德拉说的,要抵抗一切抒情的企图

斯文·赫定今天153岁生日,他用人生诠释了狗的天性

普通读者 | 基布兹里的爱与自由

至爱书 | 《卡珊德拉》,败者的旗帜

光荣与浪漫,都属于存在主义的法国

看书 | 11本新书,我选的,以及波兰人的三驾马车

看书 |“一个人功成名就后,才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

看书 | 赵松评《自由与爱之地》:如何触及以色列的灵魂

看书 | 干什么都是行当,包括干那些专门让人消失的事

看书 | 下半年的这些书,让我觉得没有比出版更伟大的事业了

看书 | “我们对狗开枪”

至爱书 | 《死亡的时代》

看书 | 自恋始于照镜子:浅交往为何盛行于我们的时代?

天生一个雷马克,腰缠万贯的流亡者

看书 | 在纳粹时期的德国,文学作品都在描绘生活的美好

福克纳120周年记:今天,你必须像个健身者一样走进约克纳帕塔法

诺奖作家库切:自律、孤僻,并在羞耻感中艰难生活 | 检书

当躲闪成了艺术,当没出息上升为境界,石黑一雄就成功了

看书 | 让我遗忘你,非洲

福克纳的花瓶和痰盂,现在都是奢侈品

这本狄更斯读过500遍的书,饱蘸着愤怒和理想主义 | 检书

看书 | 人们只有在不彼此需要的时候,才会是幸福的

再丧也丧不过波德莱尔 ——《恶之花》首版160年记

看书·特别版 | 你来到这世界,你要看看以色列

看书 | 孤独的更新版,仍是孤独

看书 | 互联网拉开的代沟太宽,精卫都表示要放弃了

18世纪最后的五年里,法国人把婚姻变成了消遣

看书 | 虽不比雨果风华绝代,但这个沉闷阴郁的胖子却是法国真正的国宝

看书 | 请问上帝,鸟头侏儒是怎么回事?

看书 | 上半年的这些书,让我觉得出版依然是一门很伟大的事业

看书 | 巴格达大学高考政治主观题:萨达姆和美国人,哪一个更可恨?

看书 | 黑人如何写黑人 ——从《土生子》到《地下铁道》

看书 | 没人想说一说这世界真正的安排

云也退:他的书揭示了蓝翔如何通往哲理之境,只怕你不会读

看书 | 李敬泽《青鸟故事集》:偏僻的想象或可能的艺术



本文系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