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朗斯特罗姆诗6首

Tranströmer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Tomas Tranströmer,1931年4月15日—2015年3月26日),又名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瑞典诗人、心理学家。1931年4月15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949年,在杂志《当月桂树生长之时》上发表第一首诗发表。1954年,发表《17首诗》。1962年,发表诗集《半完成的天空》。1978年,发表诗集《真实障碍》。1989年,发表诗集《为死者和生者》。2011年10月6日,获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3月26日,因中风去世。




《易格尔洛克》


玻璃池里的

爬虫

一动不动。


一个女人晾晒着衣服。

她的沉默。

让死亡驻足。


在水底深处

我的灵魂静静地下滑

像一颗彗星。




《表象》


1


在路的尽头我目睹强权

像一只洋葱

重重叠叠的面孔

脱落,一层又一层……


2


戏院已空。午夜里。

言词在表面燃烧。

没有回应的字母,难解的谜团

在闪烁的寒光里沉落。




《十一月》


当刽子手烦躁他变得危险。

燃烧的天空卷曲。


可听到狱室与狱室间敲击的响声。

从霜冻的地面涌入空中。


几块石头像满月发光。




《降雪》


葬礼不断

它们像

我们趋近一座城市时

那越来越多的交通标志。


成千上万的人注目

大地上长长的阴影。


一座桥自个儿

成形

在空中慢慢伸直。




《签署》


我不得不举步

迈过黑暗的门槛。

一个大厅里。

白色的文件闪烁。

随重重影子晃动。

个个都要签署。


直至灯光湮灭我

并将时间叠起。




《俳句》


1


喇嘛寺

有倒悬的花园——

一幅战争的画图。


*


绝望的围墙……

鸽群飞来飞去。

它们没有面孔。



*


思维一下子定格:

如宫殿院子里

彩色的马赛克石片。


*

我站在阳台上

被笼在太阳的光柱里

像一道彩虹。



*

一艘远离陆地的渔船。

在薄雾中嗡嗡鸣响:

——漂在波浪上的奖杯。


*


光鲜的城市:

歌唱,传奇,数学——

但又有所不同。



2

一只牡鹿在晒太阳。

苍蝇飞来飞去,为了把影子

缝补在地面上。



3


一阵刺骨

寒风吹过今晚的房间——

如一串恶棍的名字。


*


蓬乱破败的松树林

在同一片悲凉的荒野上。

永远永远。


*


同为黑暗所生。

我和一团巨大的影子相遇

在一双眼睛里。


*


十一月的阳光——

我庞大的影子漂浮,

成为一团幻影。


*


那些里程碑,总是

站在它们的位置上。听:

一只野鸽在呼叫。


*


死亡向我俯下身。

我是一盘设定的棋局,而他

知道那个解法。


4


太阳消失,

拖船用斗牛犬的面孔

望着我。


*


在岩崖边

魔幻的峭壁显露的裂隙。

梦,和一座冰山。


*


山羊在太阳下

爬上斜坡:在它的火焰上

寻觅食物。


5

杂草,蓝色的杂草

像个乞丐

从柏油里冒出。


*


在秋天,暗淡的花瓣

和死海的漩涡纹

都显得一样矫揉造作。


6

呆在愚人藏书室

的书架上,布道的经书

无动于衷。


*

走出这沼泽吧!

六须鲇颤抖着发出笑声

当松树使出全身解数。


*

我的快乐汹涌

在波美拉尼亚的湿地里

蛙群歌唱着。


*

他写啊写,不停地写......

运河中漂浮的胶液。

当驳船穿过冥河。


*

静静地走,像阵雨,

结识所有窃窃私语的叶子。

听克里姆林宫的钟声!


7

神祗身无分文

住在迷乱的丛林。

四壁生出光辉。


*

蔓延开的阴影......

如我们迷失在森林的


蘑菇宗族里。


*

黑白相间的喜鹊

固执地走着锯齿的步子

穿过整个田野。


*

看我是如何坐下


像一只拖上岸的小船。

安乐于此。


*

林荫大道的腹泻

成团的太阳光束。

是否是受人邀请?


8

青草直立起——

他的面孔像一块竖立的神谕石

在记忆中凸起。


*

在这张暗淡的照片里,

着色低劣的

花朵穿着一身囚服。


9

当那一时刻来临

失明的风就会当着面

停在这里。


*

我常去那个地方——

就像一堵刷白的墙面上

布满成堆的苍蝇。


*

太阳就是烧毁于此......

从很久以前

在系着黒帆的桅杆上


*

抓紧,夜莺!

从正增长的深渊里脱离——

我们身着伪装。


10

死亡前倾

且在海的表面上写信。

教堂呼吸着黄金。


*

已经出了什么事。

月亮点亮整个屋子。

上帝是知道的。


*

屋顶开裂

此时死亡的人可以看见我。

可以看见我。那张面孔。


*

听雨吹着口哨。

我悄声地说着一个秘密

为了能伸进去。


*

站台上的情景。

多么无法预见的平静——

是内心的声音。



11

这启示。

出自古老的苹果树。

大海一步步挪近。


*

大海是一面屏障。

我能听见海鸥的尖叫声——

它们正冲我们挥手致意。


*

神的风在背后。

这一击来得无声无息。

一场悠远的梦。


*

灰色的沉寂。

蓝色的巨人绕行而过。


来自大海的凉风。


*

大而迟缓的一场风

海洋的库藏。

这里是我能安息的地方。


*

人形的鸟群。

苹果树上盛开的花簇。

这巨大的谜团。


丛 文 / 译




正如我们看到的,很多抒情诗的说话者都用一种亲密的方式对看不见的倾听者发言。在乔治欠伯特的作品里,看不见的倾听者是上帝,在惠特曼的作品里,则常出现一位未来的倾听者。阿什伯利是那种在过去的倾听者那里寻求亲密感的诗人,约翰·贝里曼也是如此:贝里曼有安妮·布莱德斯崔特,阿什伯利有帕米加尼诺。跟惠特曼一样,阿什伯利构想出第二个看不见的倾听者——他的读者,他的很多诗都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倾听者的存在。《凸镜中的自画像》是阿什伯利的长篇“论诗艺”之诗,它内在地依赖于诗人和他倾诉的对象(一位死去很久的画家)之间建立的亲密关系。在这里,我要评论的不但是《自画像》中阿什伯利的言说的变幻,而且是他究竟如何让社会生活的伦理进入抒情诗的语言空间。
跟艾伦·金斯堡、艾德里安·丽奇、W.S.墨温的方式不同,阿什伯利没有致力于明确的政治行为或评论,因此人们有时会认为他在社会问题上表现得很冷漠、唯我和自恋,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对于这种批评,具有反讽意味的是,阿什伯利在形式上最大的贡献是把一套巨大的社会语汇带进了抒情诗,它既包括美式英语,又包括英式英语——大众言论、报章俗套、商务和科技用语,以及对流行文化和经典作品的征引。在阿什伯利的诗句里,词语经常自由地跃出它们通常的语境:相互间的位置始于纵向关系的词语(比如古语“高于”当代词语,正式用语“高于”俗语),或者完全不相干的词语(比如“钉上去的”和“忧惧”),它们在一种略显超现实但又可以理解的叙事里,以一种横向的(转喻的)方式相互亲近。
在句法和词汇上,阿什伯利把高雅和通俗并置在一起(“某人走近一座破败的,圆石塔楼”和“打那儿起”)。当我们跟随这首诗的词汇跳来跳去,从《罗兰公子》到约翰韦恩,到中世纪插图上防御墙的细条孔,再到采矿者的溪谷,克尔凯戈尔和弗洛伊德,阿什伯利的情感生活史邀请我们共同参与创造这首诗。阿什伯利诚恳地设想他所涉及的东西并不超出我们这些读者的了解范围——在这片二十世纪的感性的崖面上,我们中任何有心读诗的人都可以找到入手和落脚点。在这样一种非正统的用词的气氛中旅行的道德后果是:我们在阅读时会下意识地发问,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接受了这些文化中现成的、关于解释的神话?我们会暗中想像自己是踏上亚瑟王征程的骑士吗,或者我们仅仅是那些把庄严的文化偶像降格为世俗的执照牌的美国佬,是满怀克尔凯戈尔的“忧惧”(angst)的人,还是弗洛伊德的“情感退缩”的侵害者或受害者?在诗人头脑的接待站里,任何可识别的语言或想像的碎片都受到欢迎,并占有一席之地。正像阿什伯利在《游艇上的日子》里所说,“头脑如此殷勤,接纳一切/就像供养食客”。

具有悖论性的是,在这种多样性的背后只有一个常量,那就是“变化”。调子不断加速的经验的变化是阿什伯利的两大道德主题之一(另一个是爱)。可是,要让我们接受甚至欢迎这种变化,把它视为变动不居的道德生活的基础,需要怎样引人入胜地(或者,至少是喜剧性地)再现它呢?用抒情诗这种属于亲密感的体裁,在其孤独的领域里唤起对我们变化的社会的丰富感受,进而让我们这些读者与作为私密的、一起经历苦难的个人的作者建立亲密感,并对他的社会困境感同身受——这是如何做到的?阿什伯利用他的俗语智慧克服了第一个困难,引导我们跟他一起,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变化,“随着诗句生活下去。”解决第二个困难的是阿什伯利巨大的词汇规模,它展现出他在评论德加时所说的“巴尔扎克式的关于细节的知识”。
如果读者要追随并理解阿什伯利的诗,他们和诗人之间环形的“共同创造”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所以阿什伯利会把抒情诗视为一种构想的对话,在这方面他甚至比惠特曼做的更多。当然,实际的对话不一定出现——当未来的读者遇到一首诗的时候,它的作者可能早已过世——然而,正是这种跟看不见的倾听者之间的凭空构想的对话造就了阿什伯利的诗。阿什伯利很清楚地意识到,让一名读者去关注一首诗其实是很罕见的事情,他同样意识到这里隐含的悖论——如果没有读者的合作,诗人创造出的已被言说的对话就不会发生。你的“我性”(I-ness),我的“你性”(you-ness)——一个悖论性的矛盾修辞在诗人的对话构想中包蕴了相异的“你”和“我”的结合。



推荐阅读:

特朗斯特罗姆《悲哀贡多拉》

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诗60首

托马斯·特兰斯特罗默诗37首

特兰斯特罗默《果戈理》

特朗斯特罗姆诗21首

特朗斯特罗姆诗13首

特朗斯特罗姆诗12首

特朗斯特罗姆诗6首

特朗斯特罗姆5首

尼古拉斯·纪廉《两个祖先的歌》

海姆《战争》

海姆《哥伦布》

阿伦茨《夜里》

罗伯茨《割草》

贝兹鲁奇《西里西亚的森林》

哈菲兹《世上的蔷薇千朵万朵》

帕斯捷尔纳克《哈姆雷特》

帕斯捷尔纳克《屋里不会再来人了》

卡图卢斯《生活吧,蕾丝比亚,爱吧》

沃尔科特《黑八月》

沃伦《世事沧桑话鸣鸟》

吉普林《如果》

布莱希特《诗人的流亡》

布莱希特《给后生的人们》

巴列霍《只信你》

狄更生《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特兰斯特罗默《果戈理》

拜伦《哀希腊》

拜伦《普罗米修斯》

拜伦《想当年我们俩分手》

拜伦《雅典的少女》

威廉·布莱克《爱的花园》

威廉·布莱克《老虎》

黑塞《雾中》

D.H.劳伦斯《钢琴》

普希金《青铜骑士》

歌德《漫游者的夜歌》

希尼《阳光》

勒韦迪《一切都是黑暗》

彭斯《友谊地久天长》

兰波《感觉》

兰波《黄昏》

兰波《醉舟》

兰波《奥菲莉娅》

策兰《死亡赋格》

策兰《花冠》

荷尔德林《海德堡》

米沃什《和珍妮谈天》

米沃什《礼物》

米沃什《第二空间》

里尔克《秋日》

里尔克一诗两译

R.S.托马斯《秋日》

狄兰•托马斯《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狄兰·托马斯《羊齿山》

约翰·弥尔顿《哀失明》

约翰•弥尔顿《时间啊…》

弥尔顿《我仿佛看见》

赫塞《梦》

马丁松《三月的夜晚》

叶芝《当你老了》

叶芝《茵尼斯弗利岛》

叶赛宁《我记得》

叶赛宁《为什么月光如此暗淡》

博尔赫斯《天赋之诗》

博尔赫斯《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博尔赫斯《棋•Ⅱ》

博尔赫斯《南方》

博尔赫斯《我的一生》

博尔赫斯 季米特洛娃 米沃什《诗艺》

特拉克尔《给孩子埃利斯》

辛波斯卡《在一颗小星下》

辛波斯卡《种种可能》

辛波斯卡.扎加耶夫斯基.布罗茨基《云》

托马斯•哈代《对镜》

玛丽·奥利弗《黑水塘》


浇灌了玫瑰 于是那朵玫瑰变得特别
驯养了狐狸 于是狐狸变得重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