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费特诗15首

俄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费特·阿法纳西·阿法纳西耶维奇(Фет (Шеншин) Афанасий Афанасьевич,1820-1892)诗人。父姓宪欣。出生于俄罗斯帝国奥廖尔省的一个地主家庭,幼年时在德国人办的德语寄宿学校学习。1838年至1844年就读于莫斯科大学语文系。1845年至1858年在军队服役,从60年代开始经营农庄。1840年费特的第一本诗集《抒情诗的万神殿》出版,诗中有着俄罗斯古典浪漫主义风格和明显的拜伦痕迹。第二本诗集(1850年)中有许多优秀诗篇,如《我来向你致意》,《黎明前你不要叫醒他》,《你美丽的花环清新而芬芳》,《狄安娜》,《当我的幻想回到遥远的往昔》,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音乐性征服了当时文坛许多名家。50年代后期,费特曾一度与《现代人》旗下的作家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冈察洛夫、鲍特金、德鲁日宁等接近,先后有两本新诗集问世(1856、1860)。到60年代初,他的创作激情衰退,专事农庄经营,而进入晚年又重新执笔,著有四卷本诗集《黄昏之火》(1883-1891)。
1840年费特的第一本诗集《抒情诗的万神殿》出版,诗中有着俄罗斯古典浪漫主义风格和明显的拜伦痕迹。费特的第二本诗集(1850年)更加显示出诗人的卓越才华,其中的许多优秀诗篇,如《我来向你致意》《黎明时你不要叫醒他》《你美丽的花环清新而芬芳》《狄安娜》《当我的幻想回到遥远的往昔》等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音乐性征服了当时文坛许多名家,引起评论界的热烈反响和高度赞赏。50年代后期,费特曾一度与《现代人》旗下的作家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冈察洛夫、鲍特金、德鲁日宁等接近,写了很多作品,先后有两本新诗集问世(1856、1860)。到60年代初,他的创作激情衰退,专事农庄经营,而进入晚年又重新执笔,著有四卷诗集《黄昏之火》(1883~1891).在《黄昏之火》中,诗人主要是对青年时期所经历的不幸进行追忆和思索,表现出人生的沧桑与凝重,以及深层的哲理思考。





费特的艺术是唯美的艺术,从他早期的诗歌一直到晚年创作的《黄昏之火》,都表现出诗人是一个美的执著崇拜者。费特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追求美、发现美、再现美,他曾说:“我永远都不会理解,除了美之外,还有什么能让艺术感兴趣!”
费特善于在寻常事物中寻找美,发现美。在他的诗中,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象总是笼罩在美的光晕之中。他所写的是每一个人都熟悉的东西,他的诗歌充盈着极其传统的诗歌形象:朝霞、玫瑰、夜莺、星星,但费特诗歌的美丽就在于他能使这些传统的形象变得新颖鲜活,并赋予他们不寻常的含义。德鲁日宁发现,费特具有“能在最平常的物体上看出诗意的敏锐目光”。
费特对大自然的描写带有鲜明的印象主义特征。诗人竭力捕捉声、光、影的变化,表现感官对外界各种有形与无形的变化的直觉,传达视觉和听觉的瞬间感受。这种印象主义风格在《湖上的天鹅把头伸进苇丛》《第一条犁沟》《黄昏》《在壁炉旁》等之中有着突出的表现。
费特的爱情诗别具特色。在费特的诗中,爱情常常是和夜晚联系在一起的。夜晚是爱情的摇篮,它美丽、神秘,远离白昼的喧嚣和烦扰。夜晚不仅让所有的生命都苏醒过来:“树叶悄悄舒展叶脉”,“怒放的玫瑰同星光斗艳”,同时他也孕育着爱情,让人体悟到幸福。
费特的爱情诗同他的自然风景诗一样,注重直觉和感受,善于捕捉瞬间的心理变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从而表现爱情的各种复杂的情绪:甜蜜、喜悦、狂热、焦虑、紧张、痛苦、绝望。在费特晚期的爱情诗中,诗人对爱情的体验更加深沉、厚重,诗的节奏和意象具有震慑人心的感染力。在《我怀着无上幸福的痛苦站在你面前》《不要,我不要昙花一现的幸福》《不要用责备和怜悯》等诗中,爱情的痛苦与喜悦异常强烈的交织在一起。费特晚期的诗歌有着浓厚的哲学色彩。诗人沉迷于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大部分精力用于探求存在、本体、本质和时间等形而上的问题,他的世界观和艺术观就是建立在叔本华思想的基础之上。
费特以隐喻的形式表达诗人的哲学思考。在四卷本的诗集《黄昏之火》中,“夜”的意象具有哲学意蕴,隐含着诗人这样一个哲学联想:夜——人的存在——存在的本质。
费特的诗是自由精神的艺术,它脱离尘世的感情和现实,从而进入一个尽善尽美的世界。费特把自己从物质的世界解放出来,使自己有可能发现美和感受美,这种美在他的艺术中是与永恒紧密连接在一起的。
费特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观点,一再强调诗歌与现实之间毫无共同之处。他喜欢悖论。他宣称“有目的的艺术作品对我而言是不存在的”。他甚至说诗歌就是谎言,而不一开口就撒谎的诗人是没有前途的。没人比费特更不遗余力的宣扬“纯艺术”主张。另外,他还认为,除了自身,诗歌不应该抱有任何目的,诗歌中也不应该存在任何逻辑和内在联系。
在俄国诗歌史上,费特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他的诗歌是联系茹科夫斯基的浪漫主义和20世纪初的象征主义的中间环节。费特诗歌精致的音乐性、深刻的哲理意蕴、对高雅之美的崇仰等特点直接影响到索洛维约夫、巴尔蒙特和勃洛克的诗歌创作。他的抒情诗一起优美的旋律和音乐性赢得了包括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在内的许多作曲家的喜爱。



推荐阅读:

塔尔科夫斯基诗6首

保罗·穆顿诗27首

穆罕默德·达维什诗7首

安娜·斯维尔诗3首

米沃什诗15首

帕沃·哈维科《冬日宫殿》

穆罕默德·达维什《爱德华·赛义德:一种对位的阅读》

根纳季·艾基诗3首

露易丝·格利克诗5首

翁贝托·萨巴《山羊》

凯瑟琳·巴内特7首

安娜·斯维尔《夜间一场悲哀的对话》

阿尔·珀迪诗11首

安娜·斯维尔诗12首

布伦达·希尔曼诗10首

凯瑟琳·巴内特诗4首

玛丽亚·科钦诗3首

莎朗·奥兹诗7首

翁贝托·萨巴诗4首

阿尔冯西娜·斯托尼《伤感》

阿米亥诗16首

阿方斯娜·斯托尔妮十四行诗4首

罗伯特·哈斯诗3首

尼克拉斯·尼尔松《乌托邦》

萨巴诗5首

莎朗·奥兹诗7首

西奥多·罗斯克诗7首

约翰·阿什贝利诗4首

博尔赫斯诗92首

杰佛瑞·希尔诗5首

雅典娜·法罗赫扎德诗3首

扬尼斯·里索斯诗4首

约翰·阿什贝利诗5首

约翰·阿什贝利《凸镜中的自画像》

华莱士·史蒂文斯《弹蓝色吉他的人》

杨·瓦格纳诗6首

保罗·策兰诗4首

玛丽琳·海克尔诗13首

曼努埃尔·德·巴罗斯诗5首

乔·夏普科特诗5首

谢默斯·希尼《格兰莫组诗》

杨·瓦格纳《蒺藜》

玛丽·奥利弗诗43首

理查·威尔伯诗15首

扬尼斯·里索斯诗77首

特德·休斯诗14首

玛丽·奥利弗诗5首

克莉丝汀·加仑诗2首

理查德·威尔伯诗歌6首

理查德·威尔伯诗7首

理查德·威尔伯诗10首

亨里克·诺德布兰德诗8首

扬·瓦格纳诗20首

阿米亥诗15首

丹尼丝·莱维托夫诗8首

罗伯特·洛威尔诗8首

亨里克·诺德勃兰特诗35首

亨里克·诺德布兰德诗5首

西蒙·欧迪斯诗7首

帕特丽夏·凯瑟琳·佩奇诗4首


宋玉恃才者 凭云构高唐 自重文赋名 荒淫归楚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