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宏观专题报告】政策重心逐渐转向经济发展——疫情防控与经济政策部署的总结与展望
本篇报告主要是梳理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央政治局以及各个部委密集出台的政策内容及其背后的逻辑,并对未来的政策做进一步展望。
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政策部署的三阶段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关于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政策的部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20—2.2):政策的重心在于疫情防控,经济发展部署暂被搁置;第二阶段(2.3—2.20):加强新型疫情防控工作,经济发展部署逐渐重启;第三阶段(2.21—至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部署重要性显著提升。不同阶段的政策变化与全国新增病例的人数变化紧密相关。
当前政策盘点:各部委联合抗“疫”
宏观调控政策:货币政策保持宽松,财政政策积极发力,精准帮扶与总量宽松兼备。金融监管政策:维稳金融市场,支持实体经济。银保监会扩大信贷供给,扶持受困企业;证监会维稳资本市场,助力企业融资。实体支持政策:保障供给抗击疫情,多措并举修复经济。发改委:降低成本加快复工,基建拉动经济恢复;商务部:保供给稳物价,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交通部:畅通运输网络,通物通工保供给;农业部:保障农产品供给,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工信部:助力企业复工,加快产业升级。
未来政策展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具有精准发力、政策时滞较短的特点,可以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和行业专项支持,如阶段性减税、缓交社保等,适用于应对疫情的一次性短期冲击。但要注意补贴扶持政策不能长期化、固定化,以免引起套利行为。同时,总量上依然要积极发力,赤字率3%的红线可以突破,专项债额度超过3万亿,同时规范专项债的使用范围。
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接下来的政策重点是促进实体企业复工复产,充分发挥好结构性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功能,确保中小企业现金流不出现大规模断裂。同时,货币政策操作需要区分是由于疫情带来的企业现金流危机还是中小企业一直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短期操作上,3月份专项债大量发行,同时1-2月份经济数据公布,是观察降准或定向降准的重要窗口期。4月份无论全球还是国内疫情形势都将更为明确,也可以综合评估疫情对宏观经济负面影响的程度,是观察存款基准利率是否会下调的重要时间窗口。
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公共管理和医疗领域。结构性改革举措虽然短期内难以刺激经济增长,但有助于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改善企业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具体来看:地方国企的混改、农地的加快流转,教育、医疗、养老这些服务业行业向民间资本加快开放。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今年也可能会提速。此外,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公共管理和医疗领域存在的短板。建立有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公共信息透明度等短板领域亟需改革。
01
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政策部署的三阶段
回顾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关于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政策的部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政策的重心在于疫情防控,经济发展部署暂被搁置
1月20日,习主席专门就疫情防控工作做出批示,提出必须高度重视疫情,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1月22日,鉴于疫情迅速蔓延、防控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习主席明确要求湖北省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
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全面加强防控一线工作,会议没有提及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
第二阶段:加强新型疫情防控工作,经济发展部署逐渐重启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通稿的绝大篇幅内容用来强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最后指出要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会议指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企业复产用工保障力度。
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会议通稿内容分为四部分,其中前三部分是关于疫情防控工作,最后一部分是关于经济发展,篇幅较2月3日的会议有所增加。会议要求,目前仍然要坚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党中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都要完成。这意味着2020年的经济增速不能过低。会议做了四点具体部署: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着力稳定居民消费;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第三阶段: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部署重要性显著提升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对疫情的定位是,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针对不同区域情况,完善差异化防控策略。通稿中关于经济发展的部署首次超过疫情防控,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显著提升。
会议要求,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这比2月12日的政治局常委会议上“要更好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的提法更加积极。
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主席要求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对疫情的定位是,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但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继续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
同时,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并就有序复工复产提出8点要求: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切实保障基本民生、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对经济部署的进一步细化,也体现了当前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02
当前政策盘点:各部委联动合力抗“疫”
2.1 宏观调控政策:货币保持宽松,财政积极发力
2.1.1货币政策:政策重点稳增长,短期仍将保持宽松
疫情爆发以来,人民银行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主要包括:其一,超预期提供流动性来保证银行体系和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及时稳定金融市场情绪;其二,设立3000亿元低成本的专项再贷款,并采取财政贴息,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降至1.6%以下,对重点抗击疫情的企业提供精准的优惠资金支持;其三,SLF-MLF-LPR降息10个BP,加大再贷款和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力度,在加强逆周期调节的同时,确保不搞“大水漫灌”;其四,联合财政部等四部委出台支持疫情防控的30条措施,发挥政策合力,为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提供综合的金融保障;其五,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继续“因城施策”落实好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
可以看出,疫情爆发之后央行的货币政策同时兼顾着稳定金融市场预期和支持实体经济的双重职责。通过超预期的投放流动性确保金融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有助于发挥金融市场融资功能的正常运转。同时,通过降息、专项贷款以及多部委联合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月19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室发布公告,春节后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的短期流动性已基本收回,货币政策的重点也将更为关注支持实体企业复工复产。实体企业的复工进展以及疫情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具体程度,将决定后续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
2.1.2 财政政策:支持复产稳就业,短期将更加积极
财政政策运用相对较早,政策支持思路也从医疗对口支持逐渐转变为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全方面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其一,早期开始通过各类补助对患者、医护人员及医疗卫生单位进行补贴,保障医疗救治费用;其二,自2月开始,对疫情相关企业贷款提供贴息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三,自2月下旬开始,通过税费减免,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支持稳定和扩大就业。截至2月24日,各级财政疫情防控经费已累计下达超过1008.7亿元人民币,用于统筹疫情防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争。
展望未来,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我们认为,各类企业的税费减免力度将进一步增强;转移支付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对相关地区及企业的补贴力度进一步增强、贴息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财政赤字率大概率超过3%;专项债额度也将进一步扩容,达到3万亿以上。
2.2 金融监管政策:维稳金融市场,支持实体经济
2.2.1银保监会:加强信贷供给,扶持受困企业
疫情爆发以来,银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通过加大金融供给稳定实体经济,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简化业务流程,保障金融服务顺畅;二是联合出台支持疫情防控的30条措施,提升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金融供给能力,通过加大定向信贷支持、调整还款付息安排、适度降低贷款利率、完善展期续贷衔接等措施来对中小企业进行支持;三是强调“因城施策”,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截至2月26日,银行体系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已经超过9535亿元。
展望未来,以下政策有望延续:其一,加大对受困小微民营企业扶持力度,确保小微企业的整体信贷增长不受疫情冲击,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将在2019年的基础上继续下降;其二,以适当方式将支持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复工复产的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或者合理调整考核权重,激发基层网点和一线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分支机构,推动银行总行适度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其三,发挥政策性金融的逆周期调节作用,聚焦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可能包括: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通信网络建设(5G),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公共卫生短板,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与冷链物流,以及农村短板基础设施建设;其四,开发专属的信贷产品,满足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运输物流等服务业的金融需求。
2.2.2证监会:维稳资本市场,助力企业融资
疫情发生以来,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维稳资本市场,助力企业融资。主要包括:第一,正常开市,保证各项金融基础设施以及信息披露、清算交割等工作的正常运转;第二,重点做好特殊时期风险防范工作,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第三,优先支持疫情严重地区和抗击疫情相关企业的融资,对企业现存的债务进行接续,纾解企业流动性困难,防范违约风险,降低市场影响;第四,发布再融资新规,加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经济下行的宏观风险。这些措施有利于引导资本市场预期,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展望未来,证监会仍将:其一,缓释股票质押、融资融券、债券违约等重点领域风险,促进市场稳定运行;其二,坚持股票首发常态化,持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创新民营企业增信方式和债务融资工具,降低可转债发行门槛;其三,落实好再融资制度,满足上市公司的资金需求。对注册地及主要生产经营地在湖北的企业,对防疫抗疫保供的重点企业,以及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的首发、再融资、债券发行和并购重组,优先安排审核和注册报备;其四,紧扣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推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措施落地,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3实体支持政策:保障供给抗击疫情,多措并举修复经济
2.3.1发改委:降低成本加快复工,基建拉动经济恢复
疫情爆发早期,发改委主要通过与各类国企、食品产地进行沟通协调,保障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的生活资料供应;随着疫情发展,发改委的政策思路调整为:一方面,通过降低用气用电成本与阶段性免缴社保费用等政策,降低企业资金压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另一方面,通过推动重大工程开工建设,激活上下游产业,尽量减轻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
展望未来,发改委将继续突出协调职能,联合各部委出台降低企业开工、用工、经营及融资成本的政策;同时,由于复工时间已经延迟,我们认为发改委可能会通过加快基建项目批复、简化审批流程、建立线上招投标平台等方式,带动整体经济尽快走出疫情影响。
2.3.2 商务部:保供给稳物价,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
疫情爆发早期恰逢春节,市场出现的恐慌性采购导致物价波动,商务部的首要工作是保障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充足以维持物价稳定,同时保障医疗用品的供应以缓解市场恐慌。在保供给方面,商务部出台的政策有:其一,春节期间加强监控,并联合交通部协调各地区供给;通过投放储备肉、打击囤积居奇行为、扩大农产品和医疗产品进口等方式保证市场供给;其二,春节假期后,通过联合交通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便利外贸商务等方式增加市场供给。其三,建立九省区市联保联供协作机制,保障湖北及武汉市场供应。
随着疫情持续,由于履约交货能力受损,外贸外资企业收到冲击增大。在稳外资稳外贸方面,商务部出台的政策有:其一,指导各地及各商会加强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和保障,减轻疫情对经营的冲击;其二,优化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外资项目落地。
展望未来,商务部将依旧围绕两保一促进行管理。稳外贸方面,通过简化外贸管理程序、强化法律服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大贸易融资支持、出口信用保险、商讨缓解境外贸易限制措施等,稳定外贸工作。稳外资方面,将进一步推进外资政策落地见效、扩大外资准入、提升开放平台、加强投资保护和优化投资环境。促消费方面,将组织具备条件的零售企业复工,保障日用品供给,增加消费机会。同时,针对汽车消费的各项具体政策也将加速出台。
2.3.3 交通部:畅通运输网络,通物通工保供给
交通部主要通过税费减免、优先通行政策、免收车辆通行费等措施,致力于保障全国交通运输网络通行顺畅。这一方面为物资运输提供便利,保障各地区物资供应;另一方面加强重点人员运输保障,支持企业返工复工。
展望未来,交通部将继续维持对全国交运网络的管理,为保障物资及人员流动提供保障。
2.3.4 农业部:保障农产品供给,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农业部在疫情中除了要保障农产品供给外,还要保障2020年的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因此,整体政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在疫情期间通过农业技术提高产量,建立产销对接机制保障农产品供给(尤其是蔬菜供给);其二,加强监测预警与信息沟通,引导供需平衡,防止盲目扩产;其三,运用各种手段(包括技术指导、就近务工等)保障春耕。
展望未来,农业部的政策重点将从以“菜篮子”为主转变为全方位的农产品政策支持,同时加大力度增强产销结合,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销售便利度;加强研判机制,指导各类农产品生产,防止供需不平衡对脱贫任务产生冲击,甚至出台地方财政兜底收储措施;着重加强养殖业所需物资供应;促进生猪产能恢复与保障春耕顺利完成。
2.3.5工信部:助力企业复工,加快产业升级
疫情发生以来,工信部一方面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另一方面借部分企业行业管理粗放、技术水平落后造成复工困难的契机,大力推动新技术的布局,加快产业升级。工信部主要出台了以下措施:其一,发力生产、储备和流通环节,保障重点物资供应;其二,实行重点企业名单管理,支持该类企业扩大产能;其三,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互联网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其四,推进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其五,加快推进5G建设、加速5G商用步伐。
展望未来,工业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在短期有利于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而长期来看,当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步退去,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强调提质增效,工业互联网的工业属性能够帮助制造业拉长产业链,提高效率,推动整个制造服务体系智能化。作为5G时代的重要应用场景,预计后续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还将不断加码,出台措施加大ICT建设和平台建设。
5G在国家战略层面占据重要地位,后续政策将持续利好相关行业。工信部明确加速推进复工,以保证5G建设不延期,用5G投资对冲经济下行风险,预计后续5G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推出:一是采取措施促进运营商5G建设提速,保证基站建设和SA网络建设达成目标;二是出台政策加速5G跨行业应用及相关标准落地;三是出台促消费政策促进信息消费。可以预见,2020年将是5G高速发展的一年。
03
未来政策展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但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未来的政策仍需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2月23日的中央电视会议安排,对于低风险地区,要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符合条件的省份要适时下调响应级别并实行动态调整。
近期政治局会议的重心已经从防控疫情逐渐转向疫情防控与经济增长并重。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政策仍要确保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圆满实现。疫情会对一季度经济增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在2020年相对2010年GDP翻番的目标约束下,后续逆周期调控仍需加码。未来的政策展望如下:
其一: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具有精准发力、政策时滞较短的特点,可以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和行业专项支持,如阶段性减税、缓交社保等,适用于应对疫情的一次性短期冲击。但要注意补贴扶持政策不能长期化、固定化,以免引起套利行为。同时,总量上依然要积极发力,赤字率3%的红线可以突破,专项债额度超过3万亿,同时规范专项债的使用范围,让更多的资金流向基建等实体短板领域。
其二: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我国的货币政策一直承担着多重功能,自疫情以来既要稳定金融市场预期,又要支持实体经济。接下来的政策重点是促进实体企业复工复产,需要充分发挥好结构性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的功能,确保中小企业现金流不出现大规模断裂。同时,货币政策操作需要区分是由于疫情带来的企业现金流危机还是中小企业一直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危机救助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应该同时兼顾。
总量工具短期料将保持宽松。具体操作上,2020年还会有2-3次降准,SLF-MLF-LPR的降息还有20-30BP空间。3月份专项债大量发行,同时1-2月份经济数据公布,是观察降准或定向降准的重要窗口期。4月份无论全球还是国内疫情形势都将更为明确,也可以综合评估疫情对宏观经济负面影响的程度,是观察存款基准利率是否会下调的重要时间窗口。
其三: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公共管理和医疗领域。结构性改革举措虽然短期内难以刺激经济增长,但有助于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改善企业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具体来看:地方国企的混改、农地的加快流转,更加包容性的城市化,教育、医疗、养老这些服务业行业向民间资本加快开放。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包括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西三角、雄安新区等,今年的建设也可能会提速。
此外,我们应该抓住此次疫情带来的机遇,深刻反思公共管理和医疗领域存在的短板。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公共管理和医疗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尤其突出。建立有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公共信息透明度等短板领域亟需改革。
其四:灵活调整房地产市场合理融资,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灵活性。自2019年5月份房地产融资监管全面收紧之后,开放商多采用高周转的模式,资金来源更加依赖预付款和按揭贷款。本次疫情会对一季度房地产销售带来较大负面冲击,房企资金回笼压力较大,这会降低房企后续的拿地热情和投资施工进度,从而降低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加大财政压力,并可能会加速房地产投资的下行。同时,房地产供给减少,也不利于抑制房价的上行。因此,在“房住不炒”的原则下,可以阶段性的适当放松地产融资,同时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灵活性,对短期现金流出现危机的企业给予适当的帮扶。
评级说明及声明
股票投资评级:
强烈推荐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20%以上)
推 荐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10%至20%之间)
中 性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10%之间)
回 避 (预计6个月内,股价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10%以上)
行业投资评级:
强于大市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强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中 性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相对沪深300指数在±5%之间)
弱于大市 (预计6个月内,行业指数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5%以上)
公司声明及风险提示:
负责撰写此报告的分析师(一人或多人)就本研究报告确认: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公司研究报告是针对与公司签署服务协议的签约客户的专属研究产品,为该类客户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辅助和参考,双方对权利与义务均有严格约定。本公司研究报告仅提供给上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未经书面授权刊载或者转发的,本公司将采取维权措施追究其侵权责任。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市场。您在进行证券交易时存在赢利的可能,也存在亏损的风险。请您务必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认真考虑是否进行证券交易。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条款
此报告旨为发给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证券”)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未经平安证券事先书面明文批准,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此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任何其他人。
此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平安证券认为可靠,但平安证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报告内容仅供参考。平安证券不对因使用此报告的材料而引致的损失而负上任何责任,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客户并不能仅依靠此报告而取代行使独立判断。
平安证券可发出其它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有不同结论的报告。本报告及该等报告反映编写分析员的不同设想、见解及分析方法。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分析员于发出此报告日期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此报告所指的证券价格、价值及收入可跌可升。为免生疑问,此报告所载观点并不代表平安证券的立场。
平安证券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参与此报告所提及的发行商的投资银行业务或投资其发行的证券。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0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近期重点研究报告
本周重点报告精选(2020.02.24—2020.02.28)
【平安全景图】商贸零售|生鲜零售行业全景图——现代渠道占比不足一半,供应链&业态变革推动行业发展
【平安煤炭行业深度报告】煤炭行业区域报告|陕西篇:受益战略西移,煤炭后起之秀
【平安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报告】特斯拉的动力电池梦
【平安地产行业深度报告】疫情下的房地产政策、楼市及房企走势猜想
【平安石油石化行业动态跟踪报告】“危”“机”并存:浅析全球疫情对石化市场的影响
【平安债券专题报告】我国债市打破刚兑的前世今生及未来展望
【平安电力设备行业深度报告】特斯拉投入产出周期启示录
【平安建筑行业深度报告】装配式建筑专题: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显著,政策开启装配式建筑万亿市场
【平安宏观深度报告】疫情对国际市场冲击显性化
【平安全景图】机械/计算机/电新/通信|智能制造系统全景图
【平安TMT行业深度报告】科技行业有序复工,机遇与挑战并存
【平安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海外龙头研究系列:现代汽车全球化成败得失
【平安债券深度报告】疫情下的信用债市场:政策猜想、市场走向与择券建议
【平安全景图】地产|房地产企业全景图系列专题之土储篇
【平安环保公用行业深度报告】对比国内外垃圾收费模式,中国垃圾计量收费势在必行
【平安大宗周期行业深度报告】周期行业复工进度跟踪及难点剖析
【平安食品饮料行业深度报告】全面复工在即,寻找结构性机会
【平安全景图】医药|肝病用药全景图:肝病大国,不容忽视的海量市场
【平安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动态跟踪报告】经销商短期承压、龙头抗风险能力更强
【平安交运行业动态跟踪报告】航空、机场拐点将至,快递行业持续增长
【平安农林牧渔行业点评】蝗灾蔓延至印巴,关注农产品价格波动
【平安宏观深度报告】美国大选研究系列专题(一)|民调篇:美国大选及民调观察
【平安策略点评】再融资松绑打开科技主线向上空间
本周重点报告精选(2020.02.10—2020.02.14)
【平安生物医药行业深度报告】抗病毒药物方兴未艾,仍存大量未满足需求
【平安宏观深度报告】新时代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研究系列专题(七)|资本金篇:银行资本约束差异,补充工具创新应提速
【平安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跟踪报告】从锂钴到整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梳理
【平安策略专题报告】科技创新将引领“疫后”结构性行情
【平安全景图】电子|半导体行业景气周期全景图
【平安全景图】电力|电价篇
【平安策略周报】科技引领结构行情持续
【平安环保公用行业动态跟踪报告】疫情之下,医废处理景气度大幅提升,运营资产防御价值凸显
【平安电力设备行业动态跟踪报告】海外风机龙头订单大增,国内疫情不改景气趋势
【平安大宗周期行业深度报告】无惧疫情短期扰动,布局周期待反弹
【平安策略专题报告】资本市场改革系列报告之一:从监管周期的视角看制度变革和市场机遇
【平安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疫情推动线上应用需求增长,但后续需关注主线逻辑
【平安能源行业区域专题报告】新疆篇:国家能源供应基地,内陆向西开放窗口
【平安汽车行业深度报告】龙头依旧,新能源放眼长远
【平安TMT行业深度报告】疫情下,科技硬件产业的挑战与契机
【平安生物医药行业深度报告】生物医药产业是抗击冠状病毒的先锋
【平安地产&建筑建材行业深度报告】疫情短期阶段性冲击,中期关注政策端走向
【平安交运行业深度报告】疫情终将雨过天晴,“危”中寻“机”,交运看长线
【平安电子行业深度报告】企业复工在即,疫情短期影响有限
【平安大消费行业深度报告】春节消费受阻短冲击,价值不变抓买点
【平安宏观深度报告】短期冲击难以避免,金融市场“危”“机”并存——从总量视角看新冠疫情影响几何?
【平安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动态跟踪报告】40张图看懂2019年汽车行业
【平安电子行业深度报告】存储上行周期已至,静待非存储“建库存”行情
【平安有色行业深度报告】锂周期再探:供需变化积极,2020年有望见底回升
【平安宏观动态跟踪报告】解读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
【平安全景图】计算机&银行|区块链产业全景图
【平安研究】2019年度十大优秀报告
【平安电力设备动态跟踪】外资财报跟踪系列|海外工控巨头如何看2020年行业景气度
【平安宏观快评】存量贷款定价基准切换解读:推动融资成本下降,利率市场化更进一步【平安科创板系列全景图】机械|激光加工装备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全景图】医药|百年抗癌,任重道远——抗肿瘤靶向药物篇
【平安全景图】医药|疫苗篇
【平安全景图】医药|带量采购政策全景分析
【平安新能源汽车】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乘用车篇
【平安汽车】汽车经销商行业全景图——行业变革+多元化业务发展,经销商有望从量变到质变
【平安汽车】汽车产业链全景图——乘用车篇
【平安地产】商品住宅行业全景图——细数住宅前世、今生及未来
【平安地产】养老地产行业全景图:“需求升级+政策红利”双轮驱动,养老地产有望开启新时代
【平安地产】物业管理行业全景图:“城镇化+消费升级+渗透率提升”多重驱动,物管发展方兴未艾
【平安电子】手机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链全景图——科创板系列
【平安计算机】科创板系列——AI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通信】科创板系列——通信5G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机械】科创板系列——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机械】智能制造行业全景图——半导体设备篇
【平安机械】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锂电设备篇
【平安机械】3D打印产业链全景图|科创板系列
【平安电力】电力行业全景图——核电产业链篇【平安电力设备】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电机电控篇
【平安电力设备】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充电篇
【平安电力设备】电动车产业链全景图——电池材料篇
【平安食饮】生猪屠宰行业全景图
【平安食饮】牛奶产业链全景图
【平安建筑】装配式建筑行业全景图
【平安证券】环保行业全景图——生活垃圾篇
【平安钢铁】大宗周期行业全景图——钢铁篇
【平安有色】大宗周期行业全景图-有色篇:应用广泛,格局迥异
【平安石化】大宗周期行业全景图——石油化工篇
【平安煤炭】大宗周期行业全景图——煤炭篇
平安证券研究所官方公众号 “平安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