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打弹弓

郝妙海 太原道 2020-10-10

小时候上学,常有顽皮的男孩子在教室里搞恶作剧。他们扯一张纸条儿,揉成纸团,或卷成小纸卷再对折一下。将一条皮筋儿套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上并张开,而将纸蛋蛋用右手捏着压在皮筋中间部分。瞅着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当儿,将皮筋向后拉,突然松开,纸蛋蛋便飞向前排的某个女同学。如打中的是女同学的肩背部,或许只是回头看一眼。如打准头部,则保不准引来一声尖叫,课堂秩序便大乱。那个恶作剧者若被老师逮着了,则难逃罚站的“厄运”了。



以上的猴皮筋,便是弹弓的雏形了。而记的真正地做一把弹弓来玩,则应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了。因为村里有了较多的自行车,找两条自行车废内胎剪的弹弓皮条才相对容易了些。

一副弹弓,由三部分组成。

弹弓架,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找一截粗铁丝,用夹剪(钳子)弯成带把的丫形。然后将两个顶端向外弯折成小环状,两个立柱间大约二寸多宽。一种,是找一根近似于丫形的小树枝,下部的握手稍长点,两个小杈稍短点。用小刀刮削光滑了,再在小杈顶部环刻一个槽。弹弓皮,则是从有废自行车胎的同学处讨来的,约78寸或更长一点,须宽窄、长短都一样的两条。要那种不乏的,即皮上没有碎裂纹的,弹性才好,也耐用。将皮条一段绑死在弹弓架上,另一端则同系在一块厚而软的熟牛羊皮上。这块皮子一寸来宽,两寸多长,叫“垫皮”。没有牛羊皮时,厚点的帆布也将就。至此。一个弹弓便做成了。



常用的子弹,是小石子儿或泥蛋蛋。由于家在平川,小石子儿不大好找,故长长是挖一团泥巴,团一堆小蛋蛋,放窗户台上,晒干了做子弹用。

这样的弹弓和子弹,威力极大。我们玩弹弓的那个年代,麻雀还是“四害”之一,因而,用弹弓打麻雀变成了理直气壮的玩儿。然而,弹弓到了孩子们的手中,并不总是尽如人意。有时,玩过火了,便有人被打伤打破的事发生。后来,学校便禁止孩子们玩弹弓了。一旦发现那个孩子书包里,兜兜里藏有弹弓,便会被没收。

还有个和弹弓相似的游戏,叫射箭。当然,孩子们手中不可能有真弓真箭。当年,我们几乎连一根竹片都找不下,做弓用的全是柳树枝。找一根指头粗细,一尺五六匀称的柳枝,用镰刀割下来,晒到半干时,在两端刻个凹槽,然后拴上一根绿豆绳,将其绷成弓形,就成了。箭则是高粱杆最上端的那一节,由于细而长,俗名就叫茭箭箭。射箭,是可以进行比赛的,几个孩子站在同一条线后,搭箭,拉弓,放,比谁射的更远。也有的在箭端倒插上个大头针或磨尖的细铁丝,朝灰墙上画的圈圈射去。有时,由于箭头太弱,摇摇晃晃根本扎不住,可射中的那一刹那,孩子们扔会高兴的叫起来。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郝妙海更多作品: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推箍”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扭鸣鸣”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丢色儿”

郝妙海:儿时游戏打手背和拍手掌

郝妙海:晋源儿时的几种玩具

郝妙海:晋源儿时的草戏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瞎子逮拐子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东凉凉,西凉凉”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荡秋千

郝妙海:从乾隆年间《鱼鳞册》解读晋源吴家堡村史

郝妙海:几张特殊的老照片

郝妙海:绝迹的儿时游戏钓“河西”

郝妙海:女孩们喜欢的儿时游戏跳“窟联联”

郝妙海:讲究团结互助的儿时游戏“齐齐溜”

郝妙海:表达草民诉求的儿童游戏“天下太平”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打扳球

郝妙海:晋源的儿童游戏“簪簪簪”

郝妙海:老鹰捉小鸡,几代人共同的童年游戏

郝妙海:晋源的儿时游戏“丁悠儿”

郝妙海:晋源话里的“藏门门”

郝妙海:晋阳湖赞

郝妙海:通往晋祠的那条“汽道”

大年初一烧懒香

晋源的隔年捞饭

过年说说天地爷

晋源的“年气气”

记忆中的“忙年歌”,一部实用的春节生活指南

太原童谣:雁儿雁儿排溜溜

晋源的土地爷洞洞

郝妙海:远去的水西关

郝妙海:太原的苇

郝妙海:社家鼓,太原锣鼓的根

郝妙海:“拉锯、扯据”,温暖的儿时回忆

郝妙海:乡村事筵,从未走远的浓浓乡俗

郝妙海:从《太原县志》看村庄兴衰

郝妙海:“毛鬼神”是个什么鬼?

郝妙海:五十年前我去太原十五中上高中

郝妙海:夏日虫戏,太原的乡村故事

郝妙海:太原话里变幻多端的“圪”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