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国盛 | 纸的发明与西传——中国对世界科学的贡献

2017-03-22 吴国盛 科学的历程

▲吴国盛



作者 吴国盛 (本号主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责编 许小编 刘小编


导读

古代中国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这些在中世纪最为耀眼夺目的科技成就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之后,对欧洲的近代科学革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近代文明和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马克思曾写道:“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而纸的发明,更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  ◆  ◆  ◆  


要明白纸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何等的意义,只要回顾一下在没有纸的年代,文化的积累和传播有多困难就行了。各个古老的文明都有与其自然条件相适应的书写材料。古代埃及人用的是天然生长的植物纸草,但它容易发脆断裂,用它书写的作品不容易长期保存。希腊人用羊皮作书写材料,但羊皮太贵,产量有限,不能广泛的使用。巴比伦人把文字刻在泥板上,但泥板笨重,不宜记录大量知识。印度用白桦树皮或多罗树的树叶做写字材料。多罗树又叫贝多树,用这种叶子写成的佛经叫贝叶经,这些材料与纸草一样不便保存。

▲1568年的一幅木刻画“德国羊皮纸工匠”,画面显示羊皮纸制造曾是欧洲城市街头一种比较普遍的行业。

在纸出现之前的中国,先是把字刻在龟甲和动物的骨头上,那时候的文字因而也称为甲骨文。后来把文字铸在青铜器上,该文字因而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再以后比较流行的是将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刻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册,是为竹简。比起甲骨和青铜器,竹木简更方便而且能写上许多文字,但依然笨重。据说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此信两个身强力壮的人都很难搬动,因为它整整用了三千根竹简。汉武帝花了两个多月才读完。与竹简同时使用的还有丝帛,但帛与羊皮一样太昂贵,一般人用不起。所有这些纸发明之前人类所使用的书写材料,不是笨重不便就是昂贵不能普及。它对人类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所造成的困难是不难想象的。

▲1962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蔡伦纪念邮票。

我国人民自古养蚕种桑,用蚕的茧丝制造华贵漂亮的丝绸。正是在处理茧丝的过程中,纸作为一种副产品被发明出来。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工匠们一般用好的茧子抽丝,而差的茧子用漂絮法做成丝绵。方法是,先将茧用水煮沸,然后放在浸放在水中的篾席上反复捶打、漂洗,一旦蚕衣被捣碎、散开成丝絮即取下来。但这里,篾席上往往还残留着一层薄薄的絮片。古人发现,絮片晒干后可以写字,便推广开来。这种絮纸是纸的原始形态。

▲《天工开物》原版插图“斩竹漂塘”和“煮楻足火”。

 絮纸只是丝织品的副产品,其原料仍然不太丰富。秦汉时期,人们又发现了制作麻料衣服的副产品即植物纤维纸。它原料丰富、便宜,很快就流行起来了。1957年,中国考古学家在陕西灞桥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一批纸的残片。经验定,其原料是大麻纤维,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40至前87年间。这批残片就是举世闻名的灞桥纸,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纸张。

▲《天工开物》原版插图“荡料入帘”和“覆帘压纸”。 

东汉时代的蔡伦在改进造纸技术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蔡伦是一位太监,专门负责监制皇宫用的器物。据说他勤于钻研,经常与皇宫工场中的造纸工匠一起讨论造纸技术的改进,最后终于提出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和鱼网作原料造纸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不仅使原料来源更为广泛,而且纸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公元105年,蔡伦正式将这种纸献给朝廷,从此在全国推广,人称“蔡侯纸”。

▲《天工开物》原版插图“透火焙干”。

蔡伦之后,造纸技术不断改进,造纸业也成为一个大的行业而在全国繁荣起来。唐朝已经出现了多种名贵的纸张,如北方的桑皮纸、四川的蜀纸、安徽的宣纸以及江南的竹纸等。到了宋代,纸的品类和用途更多,材料来源更广。明代宋应星在其名著《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载了造纸的一般工序和相关技术。

▲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里的造纸场景,吴国盛摄。

我国纸张和造纸技术的西传几乎与纸的发明同时。这种方便而价廉的书写材料其好处显而易见,所以在“蔡侯纸”发明不久就流传到西域。唐初(七世纪中叶),当阿拉伯帝国的势力扩张到与我国西部接壤时,纸也就传到了阿拉伯。公元751年,大唐帝国与阿拉伯(我国史称大食)帝国在怛罗斯城(今吉尔吉斯境内)开战,结果由大将高仙芝指挥的中国军队大败,大批士兵被俘。这批俘虏中恰好有许多造纸工匠。11世纪的阿拉伯著名作家塔阿里拜(Thálibi)根据前人的著述写道:“造纸术从中国传到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境内),是由于被俘的中国士兵。……俘虏中间,有些能造纸的人,由是设厂造纸,驰名远近。造纸业发达后,纸遂为撒马尔罕对外贸易的一种重要出口品。”中国的造纸术就这样进入了阿拉伯境内。八世纪末,巴格达开始建立造纸厂。随后造纸业在大马士革盛行,欧洲一直由此进口纸张。再后来,造纸术也传到了欧洲各国。西班牙和法国于12世纪,意大利和德国于13世纪相继建立纸厂,16世纪造纸厂遍及整个欧洲。

本文原载于《科学的历程》;版本信息: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三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8月。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并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

开篇词:通过历史走向未来

吴国盛:五千年的历程

吴国盛:哈佛科学仪器历史收藏馆

吴国盛:劳伦斯科学厅采风

吴国盛: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埃及”篇

吴国盛: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美索不达米亚”篇

吴国盛:神秘的国度—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印度”篇

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奇迹—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中国”篇

吴国盛:百年科技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上)

吴国盛:百年科技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下)

吴国盛:当代中国的科学主义

吴国盛:希腊奇迹与科学精神的起源(上)

吴国盛:希腊奇迹与科学精神的起源(下)

吴国盛:我们追不上乌龟?——芝诺悖论今昔谈

吴国盛:“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缘何争论不休?

吴国盛:为什么要“言必称希腊”

吴国盛:柏拉图学园——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

吴国盛 |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

吴国盛 | 再谈科学精神

吴国盛 | 长江水患是生态灾难

吴国盛 | 计算机历史博物馆

吴国盛 | 技术创新博物馆

吴国盛 | 科考的疑虑

吴国盛 | 亨廷顿图书馆

吴国盛 | 格里菲思天文台

吴国盛 | 我的技术哲学

吴国盛 | 文明的差异、契约及自由——科学的起源

吴国盛 | 人文到底是什么意思?(“科学与人文”之一)

吴国盛 | 弘扬科学精神

吴国盛 | 阿基米德的故事

吴国盛 | 为什么还没有一部中国古代科学通史?

吴国盛 | 科学巨星与科学传播

吴国盛 | 绿色中国,敢问路在何方

吴国盛 | 走向科学博物馆

吴国盛 | 科学传播与科学文化再思考

吴国盛 | 人之象征

吴国盛 | 农学——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中医药学——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天文学——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数学——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陶瓷技术——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丝织技术——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华夏建筑——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罗马性格与希腊气质——罗马帝国时期的科学

吴国盛 | 儒略历的诞生——罗马帝国时期的科学

吴国盛 | 塞尔苏斯与普林尼——罗马帝国时期的科学

吴国盛 | 卢克莱修、维特鲁维——罗马帝国时期的科学

吴国盛 | 罗马人的技术成就——罗马帝国时期的科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