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不起身边的师父,仰慕远方高僧和风景,是我们凡夫的毛病

福安古观音阁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修道要有善知识,遇到善知识也要福报。那什么才是善知识?很多人都想遇到高僧大德来指点,或者就常抱怨“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好像这世界上没有修行人了。其实,这个世界上,真修行的人,还是很多的。梦参老和尚讲,佛叮嘱末法时这世界上有一万罗汉应世度众生。你看文殊菩萨带领一万眷属在五台山绕清凉。所以真修行人还不少,那真修行人有没有标准呢?

我们要对高僧有敬畏和高山仰止的情怀。但你不要对高僧抱着幻想。我就以民国的高僧为例,弘一大师算高僧吧,但你要是遇到弘一大师,他根本很少跟人讲话,就自己念佛。估计他在世时,你也不会觉得他是高僧。还有太虚大师,当时可以说是革命派,佛教界都对他有意见,争议太大。你遇到他,估计也学不到什么东西。还有虚云老和尚,他太严格了,你想要亲近他,也很困难。他老人家五十多岁开悟后才开始弘法。接着走南闯北,吃尽苦中苦。

那我们现在就抱怨说没有修行人。我们是否具足遇到修行人的福报资粮,乃至人格。像真的遇到高僧,高僧都是很严格对人的。估计你也受不了他的严格。还有吃苦的精神,甚至高僧也会骂人,尤其是修禅的,脾气都比较大,性格暴躁的比较多。估计很多人都受不了,甚至你去了,可能还会诽谤他,觉得他们的修养都不如世间人,甚至你会骂他。

为什么?因为修行和修养是两码事。修养是为人处事,有世俗的一套套的,是生活上的东西。但修行,是灵性的东西。修养是让人更好的生活,但修行不一样,修行是一个人灵性的本地风光在显现。那我们是否真的有这个福报遇到善知识呢。

有些人看不起出家人,总容易看到出家人的过失,或者持戒的问题。我们人批评别人太容易,其实自己做到却很难。好比凡夫批评当官的一样,总觉得别人不够清廉,就如我们批评别人持戒不好一样。这样子就很容易造很深的口业。

第一,那些僧人,他们有出家的善根,有些是凡夫,也是凡夫僧,也在修行中,有过失错误是难免的。毕竟他也不是佛。因为佛知道凡夫容易犯错,所以祖师就订了寺院规矩,丛林里头每个月都要诵戒,还有忏悔。想要做得好,这是需要福报的。做不好的,就好好忏悔。所以不要拿高标准来要求别人。像弘一大师他学律宗,弘扬戒律,但他一辈子都不讲别人的过失,都在反省自己的过错。

第二个,我们总喜欢把高僧定义为某种模式,比如有神通,或者持戒很好,乃至慈悲如海。然后用这些来否定一些凡夫僧。我们总看不起身边的师父,而是很仰慕远方的出家人。因为你在师父身边呆久了,你很容易看到他的过失。这就很大的错误。我们人有个弱点,就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当然也没有高僧,高僧和风景都在远方。这是我们凡夫的毛病。

第三个,真正的善知识,你每个阶段遇到的,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一定的标准。有些师父很世俗,客套。他也是接引的方式。能客套一些,也能接引一批人。如果都太严厉了,那众生都疏远了。有些师父很严厉,也是接引另一批人,可以让人断除欲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气,方式,所以出家人也现各种相来接引。至于哪一种相才是真正的修行。其实能接引你进来,能够向上积极的,都是真正修行的。

这样子你会对你遇到的人、事情,乃至各种师父的修行方式都很感恩。有些师父层次低、基础低,你也不要看不起。层次低能接引低级别的普通百姓。好比法一样,有些法简单,就接引简单的人。有些法高远,就接引上根器的人。谁才是真修行的。你觉得清高的人是真修行,还是世俗的才是真修行。其实两者都一样,没有分高低的。高低都是你的错觉而已。

像禅宗丛林,禅师风格都是很严厉的,严厉到不近人情,有些人也会受不了,但有些人就特别欢喜这个风格。还有的小庙,很热情,像家一样,当然也很世俗,也有些人不喜欢,但有些人就欢喜,就因欢喜而入佛门。所以说,这些都是法,都在接引众生。能让众生入佛门,就能皆共成佛道。

想要修行,就要有佛缘,跟修道人有缘分,你才能修。没有缘分,你也修行不了的。要广结善缘,尤其是修道人的缘分。法靠人弘嘛。要有人来弘扬,法才能转动。修行人正是因为带着一点缺点和习气,他才能和凡夫一起,来度他们。所以不可轻慢任何出家人,看不到他们的功德,其实是自己福报不够而已。

注:“福安古观音阁”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转自“福安古观音阁”,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2y2th.html

今天5月3日(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日,作何善恶成九亿倍,值此殊胜日请大家持清净广大发心,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善业、念佛、吃素、放生、供灯、持咒、诵经。回向:祈愿世界和平、无有灾厄、众生吉祥安泰、得闻正法、具正念、六时吉祥、法喜充满、自利利他! 释迦牟尼佛心咒:达雅塔 嗡 牟尼牟尼 嘛哈 牟尼耶 梭哈

历史文章选读集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三(新关注的师兄入)

《金刚经》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一切现象都是我们的牢狱

要学得佛的那个法门在日常生活当中确确实实能做到,做得很圆满

要修出一种清贵的气息出来

现了神通一定就走,这是佛法里面是一种规矩

抑郁症和其他疾病灾难一样,是业报

护法神有两种

世间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喜欢博学多闻,因此心不能专,志不能一

南怀瑾讲关于治疗抑郁症的故事

法华经浅释23:一般众生无论到那一个境地上,亦有他的执着

能有个好环境来学佛,也是自己过去生种的福报

老师责备学生也是为了爱护他,对不爱护的学生一定是当宾客看待

学点佛法可以摆脱抑郁症

法华经浅释24:定力就是不被一切境界所转,对善恶境均不动于心

这些祖师也靠诵佛经的力量来度化人,诸位切莫轻看

没有吃亏的人,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法华经浅释25:你生死的问题不清楚,你的大事就没有完成

彭鑫博士:怎么治疗抑郁症?

很多人信佛是迫不得已的信,无路可走了才来试一试的

我们有愿而没有心。只要你存这个心,都是招一切障碍的根源

法华经浅释26:三世诸佛的目的就是教化众生令发菩萨心,使之成佛

法华经是修清净最好的经典,不仅能开智慧,还能圆满世俗种种愿力

出家的弟子接受在家人供养,一定要给人说法才合法

法华经浅释27:真正修道者,不会怕别人比自己好

永明延寿禅师念法华经一万三千部,阎罗王在地府都顶礼他的画像

背诵是三学等运三慧齐修---不是叫你背文字,而是借这个做自己修心的功夫

法华经浅释28:在末法时期能来此学佛听经者,如黄金一般罕有

要做一个真修行人,唱诵和参禅这两样都要会

求学的态度就是这八个字: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法华经浅释29:不要把念佛看得那么容易,一旦业障障住时你想念也念不出来了

环保酵素使用方法分享

要进入修行,就要舍弃应酬、无效的社交等不必要的东西

我学佛学了三年,才肯跪下来拜一拜啊

法华经浅释30:如果有人对于其他法门功夫用不上,可以修念佛法门

尽一切处,都是佛的法身

当你没有信心时,就要记得回归到地藏法门来

初学的时候,解就是行;老参的时候,行就是解。

法华经浅释31:能听过妙法莲华经的人不容易找到,犹如优昙华那么罕见

佛法要以做到为主。你能做到多少就得到多少

今天要想挽救这个世界从不妄语救起,直心是菩提心的根本

法华经浅释32:凡是成功的人,皆有克制功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