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进入修行,就要舍弃应酬、无效的社交等不必要的东西

福安古观音阁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学佛后也要执着,没有执着就如一个浮萍或者墙头草,根都没有,不起作用。佛弟子要做人天大丈夫,就是大树,你看大树拼命长,根拼命伸,等大树长个一千年,就有灵气了,就是大树神了。那它修的有些功夫了。人还活不到一百年呢。

人要所有执着,因为你的心要清楚安放在哪里。人不是木头,木头石头是无想,但人是有想,楞严经讲的,人的行阴--色受想行识的行阴,就是人的念头,好像瀑布一样,从不间断的。好比人有这个精气神,像一块田,你不种粮食,它就长野草了。你挡不住的。

世间人做事,一般人都是摇摇摆摆,好像做生意一样,看到哪个好赚就往哪里跑。但修道不同,修道要有很大的执着心。认定一个,做到最好,道就修的成了。所以佛门讲,和尚和尚三百六十样。每个人执着的不同,而且和世俗人想法观念都不一样,他才能去做和尚。也就是要有奇骨,像罗汉一样,罗汉的长相都跟人不同,所以他想法也不同,执着的东西也不同。这才是罗汉。

你的心若不放在佛法上,心也就跟着跑了,不然就犯空,犯空是最麻烦的,犯空很容易变愚痴。就是抓不住念头,觉察不出来。所以修行人,要有智慧,首先六根要很敏锐才可以。就要有所执着。所以要修行的人,都会有些不一样。如果都一样,那就不是修行了。

修道要有一股清贵之气,好比山上野草多,但灵芝总是很少。像以前的祖师,不仅是拜佛,还有诵经,都有坚强的毅力。做到事情都比普通人要多,而且多好几倍。虚云老和尚活到一百二十岁,建庙建到一百多岁。所以他福报大,成就也大,弟子也多,几乎不停息。

很多人把修行误解为悠哉悠哉过日子。斋堂就有写:莫把光阴遮面目,常把生死挂心头。每天过得很快,到哪里都能混口饭吃,但人身难得啊。下辈子要做人,也不是那么容易,而只有人身才能修行。又遇到佛法,就更要努力了。儒家都讲,人要立功立德立言,至少要名垂千古。儒家都有这个努力的精神,那学佛后,就更要努力。有了努力,才有福报。

想要出家,也要靠福报。庙也一样,有些庙,传了几百年后,香火就断了。有些庙,能上千年一直在出僧才。这也是开山祖师的福报所感召。学佛要成就,福报不够无法成就。人生命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培养更多的福报,就要爱惜你的精气神。

要进入修行,就要舍弃很多不必要的东西,比如应酬,无效的社交。很多无用的东西在占据我们宝贵的时间。不仅要惜福,生活上也要简单,简单了才能有更多时间来深入一门。很多无用的社交活动,慢慢要停止。一个人能成就,就在于他的心,能安住做一个事情,也容易成就了。

我们的时间浪费,都是在小细节上浪费掉的,比如找东西,东西乱放,结果就到处找。还有看看微信闲聊一下,时间就过去了;看看电视,泡茶聊天,很多时间都没了。在家人为什么无法修行,因为干扰特别多,嘈杂,心不定。所以修行要保持寂静的功夫。释迦牟尼的意思是静默能仁的意思。就是要保持一份寂寞。清静经讲,人心若清净,天地自归宁。世界上本没有事,只是人的欲望太强了,所以乱子特别多。人的欲望少一些,病也少了,人和大地宇宙也合为一体,病就少了。你心清净了,智慧就开发了。

智慧是本来就有的,只是要怎么开发,就需要念经来开发。念经能让你的心清净下来,业障消除,智慧就开了。业消智朗。业障消除了,智慧就升起来啦。现在大家都搞佛学,不要变成研究和知识,一定要让心慢慢清净下来,这才是道。心要清净,身也清净,身清净,心神就安,心神安了,就能长寿,烦恼就少。这时你才开始正确的勇猛精进。不然我们很多精进,都带着杂质。你根本搞不懂你是在为欲望服务呢,还是为成佛服务。结果越精进,世俗欲望越重,那就糟糕了。应该越精进时,世俗享受越小,这才是对的。

注:“福安古观音阁”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转自“福安古观音阁”,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2y2o5.html

历史文章选读集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三(新关注的师兄入)

观察自己家族的业力,就能知道自己的命运是如何

你的我执、法执还在,你就还没有入门

我们现在被物质享受绑架了

在古时候凡是学佛的不管学哪一宗,没有不读《楞严》的

法华经浅释08:没有定力就会起瞋心,看人看事都觉得不顺眼

一切现象都是我们的牢狱

解怨结是佛门很重要的功课

我觉得修定最好的办法是背经,背经书就是修定

真心和妄心

修不净观减少世俗欲望

因为你有时间观念,你就会老

法华经浅释11:我们对于佛法有真正的大信心,我们也就是菩萨摩诃萨

言行上多把好处让给别人,就是观音菩萨法门的修持法

用这一个名号是唤醒自己本性里面的释迦牟尼佛

用一辈子来修持心量变大,成长福报

菩萨所修的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自已所得到的是清净平等慈悲

有心就有业,无心就无业

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来跟一切众生结欢喜的善缘

法华经浅释14:功德生时烦恼灭,烦恼生时功德灭

如何向观世音菩萨求子

完全为众生的是正;有一念为自己都是邪

法华经浅释15:作为一个人之最基本条件是持五戒

干活喜欢偷工减料,就是欠了天了

佛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法华经浅释16:作功德即修福;听经诵经及研究佛法则名为修慧

坚持三年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你什么福报都会有了

我们一定要孝亲,一定要爱国,一定要懂得本末这个顺序

法华经浅释17:若人悭贪不舍,亦不行布施,则永远不能了生死

钱财是多了,但业障增长了有没有看到?

佛菩萨现身是随我们众生根性的

法华经浅释18:宁可修行死,莫为偷安活

念法华经能开发内心的富贵庄严

法华经浅释19:万劫不离一念心,时间的长短无非分别在心

有时亲人给你关爱越大,障碍就越大---要学会冤亲平等

记住:同学们当中有过失是不可以说的,无论是当面无论是背后

法华经浅释20:切记修行者要仗自力---佛陀本无种,众生当自强

《金刚经》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一切现象都是我们的牢狱

要学得佛的那个法门在日常生活当中确确实实能做到,做得很圆满

要修出一种清贵的气息出来

现了神通一定就走,这是佛法里面是一种规矩

抑郁症和其他疾病灾难一样,是业报

护法神有两种

世间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喜欢博学多闻,因此心不能专,志不能一

南怀瑾讲关于治疗抑郁症的故事

法华经浅释23:一般众生无论到那一个境地上,亦有他的执着

能有个好环境来学佛,也是自己过去生种的福报

老师责备学生也是为了爱护他,对不爱护的学生一定是当宾客看待

学点佛法可以摆脱抑郁症

法华经浅释24:定力就是不被一切境界所转,对善恶境均不动于心

这些祖师也靠诵佛经的力量来度化人,诸位切莫轻看

没有吃亏的人,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法华经浅释25:你生死的问题不清楚,你的大事就没有完成

彭鑫博士:怎么治疗抑郁症?

很多人信佛是迫不得已的信,无路可走了才来试一试的

我们有愿而没有心。只要你存这个心,都是招一切障碍的根源

法华经浅释26:三世诸佛的目的就是教化众生令发菩萨心,使之成佛

法华经是修清净最好的经典,不仅能开智慧,还能圆满世俗种种愿力

出家的弟子接受在家人供养,一定要给人说法才合法

法华经浅释27:真正修道者,不会怕别人比自己好

永明延寿禅师念法华经一万三千部,阎罗王在地府都顶礼他的画像

背诵是三学等运三慧齐修---不是叫你背文字,而是借这个做自己修心的功夫

法华经浅释28:在末法时期能来此学佛听经者,如黄金一般罕有

要做一个真修行人,唱诵和参禅这两样都要会

求学的态度就是这八个字: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法华经浅释29:不要把念佛看得那么容易,一旦业障障住时你想念也念不出来了

环保酵素使用方法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