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做一个真修行人,唱诵和参禅这两样都要会

福安古观音阁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我们之所以为凡夫,首先就是被色身转。楞严经讲的“心随物转”。色身是人最大的执着,最坚固的妄想;可是没有色身又不行。有了色身就又被色身转。人的贪嗔痴----贪吃、睡、珠宝、色欲,这都与色身引发的有关。所以怎么处理好色身的问题,就很关键了。

修行要过很多关,其中一关,就是色身关。古人讲饮食男女,人之性也。人的色身是父母精血交媾而成,就带着欲界的欲望。精血之污浊,怎么把污浊变成清净,这就是要修行的地方了。

汉地祖师很少讲修色身的部分,这一块道教讲的比较多。在唐朝时,不仅佛教发达,道教比佛教还发达。当时道教是国教,所以大家可以考虑那个背景。那时几乎所有修行人,都会懂得道教的一点修仙的本领。也就是在基本功上,道教讲了很多。所以现在你看唐朝时的典籍,根本不会记在这一块。因为这个是很基础的东西。但现在有个问题,就是本来很基础的东西,我们都不会了。然后又走向最高的东西,结果发展到后来,就变成空谈了。为什么?大部分人只会讲道理,不会修。

唐朝时禅宗的见地,就是六祖坛经。其实六祖坛经中没有讲到怎么修色身,因为那时人人都会打坐。尤其江西湖南一带,人人打坐的功底都特别好。所以六祖主要从知见上去立和破。坛经讲的是知见的东西,是专门给有修行打坐的人讲的。但现在人不会打坐,就把坛经的东西拿来用。那实在是越学,结果越糟糕,烦恼都解决不了。

后代禅宗的没落,就是道教修法也失传了。不过这些法在天台宗那里还得到一些保存,比如天台宗六字诀。所以我说,禅宗是柔和了华严经的最高境界,加上黄帝内经修色身的理论,以及老子道德经的处事方式而形成的。

佛法对中国最大的贡献,其实是华严经。华严经以佛教大方广的境界出发,让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有很大的不同,就是呈现出一股帝王的富贵之相。印度出家人托钵乞食,中国出家人不一样,庙盖的非常大,和皇宫一样。为什么?这就是华严经给的启发。

虽然庙很大,佛像庄严。但出家人的生活,还是按照百丈清规来定,百丈清规的很多内容,就非常和道德经的人天合一思想很接近了。这种生活完全和印度不一样。中国禅宗寺院都建在风水宝地,祖师各个都是堪舆高手,天下的名山都被僧道使用了。为什么?这就是道德经的启发。

在平常修身和修心上,是完全按照黄帝内经来的。比如早课定在四点钟。为什么?这也是根据道家修仙的思想来的。还有佛门很多唱诵,法器。这些古老的方式,很适合中国的土壤。但我们现在对这一块,了解的太少了。甚至很多地方生活方式,也不按照丛林的制度来。或者有丛林制度,但没有那么好的丛林环境。自然修行就困难。

不过目前保存比较好的,就是唱诵和参禅。南方重唱诵,北方重参禅。南方的唱诵很发达,其实唱诵是一种很好转化色身的方式。唱诵还包括念经。参禅也是。这两个可以选择一个去修。

一个寺院如果没有早晚课,那鬼就住进去了。寺院就不得安宁了。唱诵不仅让人欢喜,也让护法神感到欢喜。同时唱诵也能转化色身的气场。所以像念经,其实属于禅宗中的密法。像很多祖师都重念经,靠一心参禅而成就的,几乎没有,都要配合经教来。虚云老和尚开悟前,就去天台山学了六年的经教。所以说,要做一个真修行,就要这两样都会。

为什么定不住,欲望那么多,跟着跑。就是自己身体没有降服下来,身体内欲火,虚火过多,心就跟着欲望跑。色身不干净,很脏,六根都喜欢吃脏的东西,眼睛贪色,嘴巴贪食,耳根就爱听世俗音乐,身根贪着男女触觉,这些都是色身不干净。你色身能转化,就能体验到色身转化后带来的禅乐,心就不会跑了。很多人学佛久了,还外跑去世俗找娱乐。因为色身没有转化,色身内污浊,没有体会到禅悦。如果体会了,就怎么都不走了。外界的东西,就好像破扫把一样引不起兴趣。

清朝时,福建鼓山的一个祖师讲,佛经有两部,一部是法华经,一部是八十八佛忏悔文。这两个要时常念,口中出甘露。口中出甘露后,你就对世间的食,欲,就少了很多了。

注:“福安古观音阁”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转自“福安古观音阁”,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2y2ny.html

 今天429日(农历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圣诞日,于此殊胜吉日,敬请发菩提心供养三宝放生食素断恶修善等。文殊菩萨乃三世诸佛智慧总集,七佛之师。文殊菩萨在所有菩萨中,是辅佐释尊弘法的上首,因此也被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是一切如来之智慧,又名智慧佛,与普贤菩萨成对为释迦牟尼佛之左右肋待,和佛陀,普贤菩萨合称华严三圣。文殊师利译为妙吉祥藏名姜巴样。文殊手中的所持物,右为智慧焰剑,左为莲华上之般若经典。象徽文殊智慧出如利剑,可摧毁愚痴,般若智慧浩瀚如经卷。多念【文殊智慧心咒】嗡阿ra巴匝拉德!修习文殊法,能开发俱生智,坚固记忆,令得聪明,了知诸法真实义,消除语业,破愚痴,得诸佛菩萨之般若智慧。祈愿菩萨加持,大小学子智慧大开,临考无惧,金榜题名,心想事成!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

历史文章选读集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三(新关注的师兄入)

观察自己家族的业力,就能知道自己的命运是如何

你的我执、法执还在,你就还没有入门

我们现在被物质享受绑架了

在古时候凡是学佛的不管学哪一宗,没有不读《楞严》的

法华经浅释08:没有定力就会起瞋心,看人看事都觉得不顺眼

一切现象都是我们的牢狱

解怨结是佛门很重要的功课

我觉得修定最好的办法是背经,背经书就是修定

真心和妄心

修不净观减少世俗欲望

因为你有时间观念,你就会老

法华经浅释11:我们对于佛法有真正的大信心,我们也就是菩萨摩诃萨

言行上多把好处让给别人,就是观音菩萨法门的修持法

用这一个名号是唤醒自己本性里面的释迦牟尼佛

用一辈子来修持心量变大,成长福报

菩萨所修的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自已所得到的是清净平等慈悲

有心就有业,无心就无业

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来跟一切众生结欢喜的善缘

法华经浅释14:功德生时烦恼灭,烦恼生时功德灭

如何向观世音菩萨求子

完全为众生的是正;有一念为自己都是邪

法华经浅释15:作为一个人之最基本条件是持五戒

干活喜欢偷工减料,就是欠了天了

佛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法华经浅释16:作功德即修福;听经诵经及研究佛法则名为修慧

坚持三年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你什么福报都会有了

我们一定要孝亲,一定要爱国,一定要懂得本末这个顺序

法华经浅释17:若人悭贪不舍,亦不行布施,则永远不能了生死

钱财是多了,但业障增长了有没有看到?

佛菩萨现身是随我们众生根性的

法华经浅释18:宁可修行死,莫为偷安活

念法华经能开发内心的富贵庄严

法华经浅释19:万劫不离一念心,时间的长短无非分别在心

有时亲人给你关爱越大,障碍就越大---要学会冤亲平等

记住:同学们当中有过失是不可以说的,无论是当面无论是背后

法华经浅释20:切记修行者要仗自力---佛陀本无种,众生当自强

《金刚经》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一切现象都是我们的牢狱

要学得佛的那个法门在日常生活当中确确实实能做到,做得很圆满

要修出一种清贵的气息出来

现了神通一定就走,这是佛法里面是一种规矩

抑郁症和其他疾病灾难一样,是业报

护法神有两种

世间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喜欢博学多闻,因此心不能专,志不能一

南怀瑾讲关于治疗抑郁症的故事

法华经浅释23:一般众生无论到那一个境地上,亦有他的执着

能有个好环境来学佛,也是自己过去生种的福报

老师责备学生也是为了爱护他,对不爱护的学生一定是当宾客看待

学点佛法可以摆脱抑郁症

法华经浅释24:定力就是不被一切境界所转,对善恶境均不动于心

这些祖师也靠诵佛经的力量来度化人,诸位切莫轻看

没有吃亏的人,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法华经浅释25:你生死的问题不清楚,你的大事就没有完成

彭鑫博士:怎么治疗抑郁症?

很多人信佛是迫不得已的信,无路可走了才来试一试的

我们有愿而没有心。只要你存这个心,都是招一切障碍的根源

法华经浅释26:三世诸佛的目的就是教化众生令发菩萨心,使之成佛

法华经是修清净最好的经典,不仅能开智慧,还能圆满世俗种种愿力

出家的弟子接受在家人供养,一定要给人说法才合法

法华经浅释27:真正修道者,不会怕别人比自己好

永明延寿禅师念法华经一万三千部,阎罗王在地府都顶礼他的画像

背诵是三学等运三慧齐修---不是叫你背文字,而是借这个做自己修心的功夫

法华经浅释28:在末法时期能来此学佛听经者,如黄金一般罕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