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要以做到为主。你能做到多少就得到多少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现在是佛法最兴旺时,受众面积越来越广大。以前农村很多人只会念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现在很多乡下人也念弥陀经,地藏经,金刚经,非常多。从这点看,是很可喜的。首先,他能种下大乘经典的善根,这很不可思议。尤其是老太太都能带动起来念大乘经典。
现在要了解佛教知识也很快。但这里头知识分子就要很谨慎。知识分子爱好做学问,所以常把佛法当成学问,研究禅宗之类的。这才比较危险的,劝知识分子多念经,多打坐,这才比较实在。如果去研究理论,我看各位会头疼,甚至会越学越没有信心。现在人搞的佛教理论,一套套的,像墙壁纸一样,非常好看。可是没有实用。所以要多念经。
佛法的兴旺,应该以两点为主,第一,是念经的人有没有增加,第二个是参禅的人有没有增加。如果没有念经,只有搞学问,你变成学者就很危险了。佛法就变成哲学了。所以网络上什么学术论文,一套套道理的,都尽量不要去看。看了反而对你产生障碍。第二个,参禅的人有没有增加,参禅是实修的方式。唐朝时祖师那么多,许多都是禅堂里出来的。一个寺院有禅堂,就比较有品位一些。佛教的规矩都出在禅堂里头。真参禅,真诵经,都能了生脱死,断除烦恼。所以要来一些真材实料。
至于佛学班,佛学知识,这些知识永远学不完的。学了不是你的东西,也会形成障碍。用个比方,像吃东西。用佛学知识来增加自己见闻的,这类人就是按照菜单吃,看哪个有营养,就吃哪个。其实有营养不一定适合你,不适合的东西吃进去,就变成垃圾和负担。那开悟的人,就是自己知道吃什么,身体想吃甜的,就去找甜的,不会去找酸的。他的智慧已经开发出来了,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不会形成负担。
那要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就是好好去诵经,不然你喜欢参禅,就去参禅也能开智慧。不要太迷信书上读的那套理论。古人讲,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万卷书的理论,都是假的。只有一句话是真的。佛法要以做到为主。你能做到多少就得到多少。如果对比理论,那永远都是有问题的。
真进入修行,是很苦的。要背诵五堂功课,坐有坐相,吃饭要有吃饭相,规矩很多的。为什么要规矩,这就是行的部分,改变色身的部分。你这些规矩都会了,都习惯了,你色身也改变了很多了。所以真学佛,一定是色身转化,一定有一股仙风道骨,不俗的气息出来。看一个人有没有真智慧,从气质就可以看出来。你看佛有没有福报,佛没有讲话,你一看到佛长的那么庄严,就知道他有福报和智慧了。对不对。参禅和诵经,都能让人改变气质。所以每天能颂一颂经,是很好的事情。至少你有在开智慧的过程中了。这世界上多少人都不会诵经的。
唐朝时佛教最兴旺,而最兴旺的代表就是诵经之多。那时颂法华经,金刚经,华严经已经成为一种风气。除了诵经,就是参禅。就这两样。那时代表佛教的最兴旺时。
注:“福安古观音阁”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转自“福安古观音阁”,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343e00102y2o9.html
法华经浅释11:我们对于佛法有真正的大信心,我们也就是菩萨摩诃萨
法华经浅释20:切记修行者要仗自力---佛陀本无种,众生当自强
法华经浅释24:定力就是不被一切境界所转,对善恶境均不动于心
法华经浅释26:三世诸佛的目的就是教化众生令发菩萨心,使之成佛
法华经是修清净最好的经典,不仅能开智慧,还能圆满世俗种种愿力
背诵是三学等运三慧齐修---不是叫你背文字,而是借这个做自己修心的功夫
法华经浅释29:不要把念佛看得那么容易,一旦业障障住时你想念也念不出来了
法华经浅释30:如果有人对于其他法门功夫用不上,可以修念佛法门
法华经浅释31:能听过妙法莲华经的人不容易找到,犹如优昙华那么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