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学的时候,解就是行;老参的时候,行就是解。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师主讲楞严经讲义

下面呢,请看经文:

【佛言,善哉,阿难。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这个几句话呢,非常的重要。楞严经,经文长,实在讲呢,真正用功的人呢,是应当发心要把它整个的背过, 要能背得下来。经文呢,也只是六万多字啊。如果不能背过的话呢,重要的句子一定要会背。这一段很重要,应当列在被背诵之列。这是佛把一切众生的错误给我们指出来。

【善哉】两个字是有两个意思:一个阿难自己答复成熟,佛一听他的病源在哪里,一目了然啊。病源找到了,可以教了,可以对治了。第二呢,就他那个病根,要来破他,所以先以善哉来安慰他。善哉两个字那现在话来说,“好,很好很好”,就是这个意思,答复的很好。先且不直接指出他一个人的毛病,而指出一切大众普遍所犯的毛病。

所以说【汝等当知】,你们应当要知道啊。一切众生,包括六道的凡夫、外道、权教、小乘,全都包括在内。为什么呢?底下讲的【不知常住真心】啦。所以这一句话呢,就把那个阿罗汉、辟支佛都包括了,权教菩萨也不例外,他们不知道常住真心,这就是阿难想求的最初方便。那么我们再问了,我们晓得不晓得常住真心呢?我们晓得这个名字,常住真心。常住真心在哪里呢?不知道,只知道有这个名字而已啊,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啊。我们没有最初方便,没有最初下手之处啊。因此什么样的功夫都不得力,念佛也不得力,参禅也不得力,修密也不得力,持戒也不得力,搞什么名堂也不得力。一天到晚还是烦恼重重,妄想不住,这就是不晓得常住真心啊!

那么换句话说,如果你知道常住真心了,穿衣吃饭都得力,那是妙不可言!那就像六祖在坛经里面讲的,“慧能心中常生智慧。”为什么常生智慧?他这个两句话,读《四十华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呢,你就晓得了,那叫常生智慧!所以六祖的两句经文,在华严经里面,差不多是三十多卷的经文呐,做他的注解。我们看了几个字就懂啦?不懂啊!四十卷的华严经的入得进去才懂啊!光是经文看几遍还是不会懂,听几遍我觉得也不会懂,为什么呢?真懂的人就变样子了,他的心理行为就变了!如果他那个心理行为还没有变,《大方广佛华严经》背过来了还是没用。千经万论那就是一个主义,这叫一真啦!这叫入佛知见。

所以这个最初方便呐,就定得高啊!为什么这么高呢?因为他问的是成佛之道啊。他没有问:“哎呀我成个阿罗汉之道!”那成阿罗汉标准没这么高。再说我求个人天福报,人天福报那更低了,那没这么高,那谈不上。因为他问的成佛之道,成佛的最初方便,那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净土宗的理一心不乱,这是最初方便,所以这个标准呢,定得高。那么换句话说,我们要即身成佛,这一生念佛的时候,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我们最初方便在那里?楞严经就是!金刚经是,六祖坛经是,这都是最初方便!你懂得这些经典理论,这是到理一心不乱,这是取实报庄严土的最初方便。

先明理。理明了之后,你这个六字洪名,句句与理相应!它才有这个力量啊,如理起修啊。修如其理,理如其修,性修不二,性修一如啊。因此最初方便在开悟啊!就是要悟常住真心,性净明体,要悟这个,这就是禅家的明心见性,就是净土的理一心。悟了以后才是起修!

所以这个信、解、行、证,解在行之前,解了以后才谈得上行啊!那么净土虽然讲行解同时的,你看看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说了不少遍,大概有六段的文字,专门对修净土的人来说,不可以不懂般若啊,不可不学般若啊,不可不研究大乘经论啊!为什么呢?重视在解门啦,解门跟行门是相辅相成的啊。

但是在初学之上,要偏重在解上。初学偏重在行上呢,必然是盲修瞎练,搞不出结果出来。初学要偏重在解,解透彻了,偏重在行,行就是解。初学的时候,解就是行;老参的时候,行就是解。初学跟老参那个重点确实不一样啊!这个得明眼人给我们指点,我们自己肯相信,才能得利益;明眼人给我们指点了,我们自己不肯相信,我们还是不得利益。

所以这几句话很重要。首先两句是讲果报,这是容易懂的,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就是六道轮回。这是苦报啊,苦从哪里来的呢?【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那么什么叫常住真心?常是永远存在的,换句话说,常是不生不灭,有生灭就不常了!给诸位说,相续的相都不常,相续的相是一段一段的。下面呢,说妄想,妄想就是相续相,前一个念头灭了,后一个念头生了,他是断灭相啊,所以叫妄心呐。

真心,真心是常住的,不是断灭的。那么就是说永远是一个相,没有二相。这是真的,不是妄的,所以叫真心啦!谁有呢?每一个人都有。我们有常住真心,我们自己不能够觉知啊,这就是迷啊!迷了才有生死相续啊,才有轮回流转呐。如果我们没有常住真心,那佛不会责备我们,也不会怜悯我们,而是因为我们有,不晓得用,这是为佛所怜悯。所以我们的生死相续,轮回流转啦,实在讲太冤枉了啊!

本来没有这个事情,迷惑颠倒,出这些妄相。问题在哪里,出在哪里?就是不知。给诸位说,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是有的!错就错在不知,不知就是迷啊。知就是佛菩萨,不知就是凡夫。知道了,你就会用常住真心,用性净明体,你就会用它。不知是虽有,不会用它。不会用,我们用什么呢?用诸妄想!

妄想给诸位说是什么呢?诸位要学过唯识就好讲了,八识五十一个心所就是妄想。因为八识是生灭法,连阿赖耶识也算在内。它是有为法,有为就是生灭法。与八识相应的五十一个心所啊,这些是妄想啊!

所以参禅,禅家所标榜的,所提倡的是,离心意识参!离心意识是什么呢?不用妄想,不用妄想你用的是什么呢?就是用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所以才能够明心见性啊。参禅要离心意识,看经听讲也要离心意识啊!前面那个默然承受啊,默然,离心意识才默然!不离心意识,默然两个字谈不到啊。念佛也要离心意识啊!

诸位要知道,离心意识求解,就是消归自性;离心意识修行,就是转识成智。这是行解两门的总纲领!法门无量无边,那就是技术上的事情,原则就是这两个,永远不会变更的。离心意识,心就是指的第八识,意是第七末那识,识就是指的前六识。心意识就是八识,当然包括与八识相应的一切心所在内的。全都不用了,这才叫做觉啊!全都不用了,这才叫做知啊!觉知常住真心啊,那就不是不知了。如果我们还要用心意识,那你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你还是【用诸妄想】,这是关键之所在。

我们在当下能不能转过来?能转过来就是言下大悟啊!禅宗里面言下大悟,禅宗他们的方法,说实在话,不像教下讲得这么清楚。他是叫你悟,他引导你悟。教下是和盘托出,统统说清楚,还是叫你悟!如来实在是苦口婆心啦!我们无始劫以来到今天,吃这么大的亏,受这么多的冤屈,不是别人加给我们的,是自己无知啊。不能说哪一个人对不起我,哪个环境对不起我,我生来不走运啊,这都是怨天尤人的话。这种妄念只有增长自己的罪业,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啦,真正原因是自己不知常住真心啊,原因在此地啊。

这一段是把生死轮回根本的原因呢,跟我们说出来。我们通常是讲地很简单,惑、业、苦,这一段把惑业苦都讲到了,文字虽然不多,讲的很深刻、很透辟。理论、四相、作用,全都有了。所以这几句经文呢,希望诸位要把它背得很熟很熟。背熟了有什么好处呢?依文字起观照啊!那么意思你也懂得一些了,烦恼现前了,逆境现前了,常常想佛在楞严经的这一段话,我们就可以平心静气,不怨天不尤人,能够责备自己,而不去责备别人。这就很大的进步了,就很有受用。晓得真正的病根呐,是自己迷惑颠倒。不知就是迷啊,就是迷惑,就是颠倒。

【用诸妄想】,迷上加迷,越迷越深啦,所以才有生死轮回。那么在此地的【性净明体】向下经文呢,有很长的经文来讨论这个问题。『性』是讲真性。『净』不是讲染净之净,是离开染净的那个净,『明』也不是明暗的明,明与净都不是相对的,这两个字是属于形容,也是属于赞叹的。明是讲的慧啊,净是讲的定啊,都是形容真心的,真心的理体。既然前面『常住』两个字的意思懂得了,那么换句话,它的清净永远是清净,有没有 能够染污的?不能!能染污就不叫净了。永远是光明的,有没有能够遮蔽呢?能遮蔽不叫做常明了。

所以说,在圣不增啊,在凡不减啊!成了佛他这个性净明体,没有增加一分;我们堕落在生死轮回,也没有减少一分。何以有凡圣之别呢? 诸位应该明了啊,凡是不知啊,圣是知啊!凡夫是迷而不觉,圣人是觉而不迷啊!凡圣的差别就在迷悟之间。那么换句话说,与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甚至与生死轮回都不相干。生死轮回是迷了以后现的幻相,实报庄严土的依报庄严,那是悟的时候现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不是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就是在不知啊,这个重要啊!用诸妄想啦,这个是关键的所在。

如果诸位在此地会了,一下醒悟过来,从此以后再不用妄想了,咱楞严经本子以后不要讲了,为什么呢?再要讲呢,废话!用不着说了。目的是叫你开悟,你已经大彻大悟了,还讲个什么?!呵,正如同啊,五祖给这个六祖讲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呐,人家悟了!「应无所住」,就是他知道了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了;「而生其心」,就是能够运用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在日常生活当中了。生的这个心,有体有用!我们是生什么心呢?我们是生妄想心啊。我们是有所住而生妄心,人家是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就是迷悟之不同啊!所以能大师在言下大悟!后面不要讲了。不但《金刚经》他通达了,一切经都通了,一切世出世间,一切法,都通了。

诸位要如果在这里有个转机,你也通了,跟慧能大师一样,跟十方诸佛一样。悟不过来,再往下讲,句句都是劝我们悟。这一部经悟不了,再选一部经,再慢慢的来。所以啊,佛菩萨很有耐心,一直到我们悟了啊,毕业了。没有悟,不算毕业,悟了就毕业了。

历史文章选读集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三(新关注的师兄入)

观察自己家族的业力,就能知道自己的命运是如何

你的我执、法执还在,你就还没有入门

我们现在被物质享受绑架了

在古时候凡是学佛的不管学哪一宗,没有不读《楞严》的

法华经浅释08:没有定力就会起瞋心,看人看事都觉得不顺眼

一切现象都是我们的牢狱

解怨结是佛门很重要的功课

我觉得修定最好的办法是背经,背经书就是修定

真心和妄心

修不净观减少世俗欲望

因为你有时间观念,你就会老

法华经浅释11:我们对于佛法有真正的大信心,我们也就是菩萨摩诃萨

言行上多把好处让给别人,就是观音菩萨法门的修持法

用这一个名号是唤醒自己本性里面的释迦牟尼佛

用一辈子来修持心量变大,成长福报

菩萨所修的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自已所得到的是清净平等慈悲

有心就有业,无心就无业

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来跟一切众生结欢喜的善缘

法华经浅释14:功德生时烦恼灭,烦恼生时功德灭

如何向观世音菩萨求子

完全为众生的是正;有一念为自己都是邪

法华经浅释15:作为一个人之最基本条件是持五戒

干活喜欢偷工减料,就是欠了天了

佛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法华经浅释16:作功德即修福;听经诵经及研究佛法则名为修慧

坚持三年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你什么福报都会有了

我们一定要孝亲,一定要爱国,一定要懂得本末这个顺序

法华经浅释17:若人悭贪不舍,亦不行布施,则永远不能了生死

钱财是多了,但业障增长了有没有看到?

佛菩萨现身是随我们众生根性的

法华经浅释18:宁可修行死,莫为偷安活

念法华经能开发内心的富贵庄严

法华经浅释19:万劫不离一念心,时间的长短无非分别在心

有时亲人给你关爱越大,障碍就越大---要学会冤亲平等

记住:同学们当中有过失是不可以说的,无论是当面无论是背后

法华经浅释20:切记修行者要仗自力---佛陀本无种,众生当自强

《金刚经》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一切现象都是我们的牢狱

要学得佛的那个法门在日常生活当中确确实实能做到,做得很圆满

要修出一种清贵的气息出来

现了神通一定就走,这是佛法里面是一种规矩

抑郁症和其他疾病灾难一样,是业报

护法神有两种

世间稍微聪明一点的人都喜欢博学多闻,因此心不能专,志不能一

南怀瑾讲关于治疗抑郁症的故事

法华经浅释23:一般众生无论到那一个境地上,亦有他的执着

能有个好环境来学佛,也是自己过去生种的福报

老师责备学生也是为了爱护他,对不爱护的学生一定是当宾客看待

学点佛法可以摆脱抑郁症

法华经浅释24:定力就是不被一切境界所转,对善恶境均不动于心

这些祖师也靠诵佛经的力量来度化人,诸位切莫轻看

没有吃亏的人,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法华经浅释25:你生死的问题不清楚,你的大事就没有完成

彭鑫博士:怎么治疗抑郁症?

很多人信佛是迫不得已的信,无路可走了才来试一试的

我们有愿而没有心。只要你存这个心,都是招一切障碍的根源

法华经浅释26:三世诸佛的目的就是教化众生令发菩萨心,使之成佛

法华经是修清净最好的经典,不仅能开智慧,还能圆满世俗种种愿力

出家的弟子接受在家人供养,一定要给人说法才合法

法华经浅释27:真正修道者,不会怕别人比自己好

永明延寿禅师念法华经一万三千部,阎罗王在地府都顶礼他的画像

背诵是三学等运三慧齐修---不是叫你背文字,而是借这个做自己修心的功夫

法华经浅释28:在末法时期能来此学佛听经者,如黄金一般罕有

要做一个真修行人,唱诵和参禅这两样都要会

求学的态度就是这八个字: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法华经浅释29:不要把念佛看得那么容易,一旦业障障住时你想念也念不出来了

环保酵素使用方法分享

要进入修行,就要舍弃应酬、无效的社交等不必要的东西

我学佛学了三年,才肯跪下来拜一拜啊

法华经浅释30:如果有人对于其他法门功夫用不上,可以修念佛法门

尽一切处,都是佛的法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