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62 悟的人从和合两个字开悟的,晓得本来没有生死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162

进退合明

第一行,经文的第一行。【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从这个地方看起。那么这是以易知比类难知之事。例,就是比类难知的意思。南阎浮提,这是指我们这个世界,拿现在的话来说呢,就是指我们的地球。三千洲中,这个洲就是指的陆地。说所有国土啊,也是同样地属于见妄所生。那么南阎浮提洲既然如是,这个其余的三洲当然也不例外。那么既然讲这一个小世界啊,同是见妄所生,我们以此类推,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当然也不外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把这个比类推广来看,可以说,尽虚空遍法界,所有诸佛国土,无非同一见妄所生,正是佛在金刚经里面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这就是说到这个娑婆世界并洎十方了。

佛法,我们必须要了解它,它的本质啊,只是叫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在最初,世尊随言教的时候,都是非常的单纯、简要。那么到后来啊,辗转演变成为理论,成为学说,反而把最原始的目的湮没不彰了,这就是佛教之衰。换句话说,佛法与我们实际上的生活脱了节了,变成学说了。佛法如此,儒家跟道家,本来也是如此,一变成理论,一变成学说,必然是与生活脱节,与最初的目标相违背了,这样我们就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这一个道理明白了,我们要想学佛,要想把佛教再复兴,发扬光大,那么必须要明了它当初的目的、它的方法、它的功德利益,这样才能够办得到。

佛法的方法,可以说非常之多,法门无量无边,但是它有一个特色,无论是什么样的法门,是哪一种的方法,它的目标啊,都是破迷开悟,这个是决定不变呢。它的方法呢,一定是即相离相,这也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所以,我们研究佛法的理论,或者是用佛法的方法来修正我们身心行为,一定要记住它的大前提、大原则,就是不着相,《般若经》里面所谓是离分别妄想。不但般若系里面是要抓这一个宗旨啊,就是连唯识宗,也不例外。我们晓得性宗不着相啊,相宗呢?相宗还是不着相。它把一切现象界给我们分析,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目标是叫我们离执著啊。换句话说,叫我们放下呢。放下,就是佛法。那么换句话说,放不下的,就不是佛法。但是,这个放下又谈何容易呢,绝不是说我们手上哦放下,就放下了,不是的。这个心里面,在一切境界里面,才起一念呢,就是放不下。八万四千法门,千经万论,都是为的这个,就是这一个大前提、大原则,我们一定要了解,然后才有门可入。

那么底下这个经文,第一句说【诸有漏国】,这一句啊,是指十方世界同居土而言的,我们一般称作凡圣同居土。【及诸众生】,那么这个地方的众生,是指九法界的众生。不但六道的众生包括在里面,声闻、缘觉、乃至于菩萨,菩萨里面一直包括到等觉菩萨,还是众生。所以这个范围啊,非常之广大。那么下面呢,给我们做了一个总结了,【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前面一段,只说无始见妄,但是这个无始见妄从哪里来的呢?依什么而起的呢?这个地方给我们说清楚了,就是同是觉明无漏妙心,那么这就是妄所依据的理体,也可以说依据的本体。那么这是纯真无妄啊,妄是从真而起的,从真而起又何必叫妄呢?从真而起,不知道那是真,就叫做妄啊。如果晓得那是真,那就离了妄了。所以妄是迷妄啊,妄与真,不是两桩事,是一桩事情。所以说真妄不二啊,真妄一如。那么我们可以说呢,就是你不觉,就叫做妄;觉,就叫做真。关键呢,就在觉与不觉。我们一般讲啊,称觉叫悟,称不觉叫迷,就是迷悟而已。悟了,就叫佛;迷了,就是此地的诸众生。

那么这样说起来,诸位也许有疑惑。我们六道凡夫在迷,是众生,没话说了,那罗汉也迷吗?那菩萨也迷吗?给诸位说,罗汉、菩萨跟我们比起来,他是觉,我们是迷;要跟佛比起来,它还是迷,佛是觉。所以大家要晓得这种事实。那么既然是真了,所以叫妙,因为本来是法性身。这一个本来,诸位要记住,不是经里面说的阿难尊者,说的那个诸有漏国及诸众生,这个好像与我无关,那就错了。正是说的我们自己,诸有漏国中,包括我们台湾省,包括我们台北市。及诸众生里面呢,包括我们自己。诸位要能向这个地方去体会,才有受用。可见得,它不是一个理论,不是谈玄说妙,说的是我们眼前的事实啊,这样,才能够作为我们身心活动的指导原则。这就叫学佛。

那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的身心、我们一切活动,诸位想想,这是真,还是妄呢?悟了,一切皆真啊;迷了,一切皆妄。但是诸位要晓得,迷妄是假的,悟跟真,这是真实的,这个里面又要辨别清楚。那么换句话说,我们眼前的身,是不是法性身呢?当然是的。我们居住的国土,是不是法性土呢?也是的,决定不错!错在哪里?错在我们自己没认清这环境,我们错认了。我们今天的作用,全是妄心在作用,迷情在作用,不是真心在起作用。楞严,给我们讲真心的。

我们今天眼见色,谁做主啊?是第六意识做主。严格地说,第六意识还是做不了主,而是与第六意识相应的心所当了家了,它在做主。这看外面一切境界,这叫虚妄啊。如果我们把心心所放在一边,不用它,我们以见性见一切色。那个时候,你就恍然大悟了,才真正证明了,自己身是法性身,国土是一真法界啊。十方诸佛所证得的,与我们自己现前的境界,没有两样,叫无二无别。所以今天关键的所在,就是一个真,一个妄。真与妄,再给诸位说,不是境界上的,境界里面没有真妄。真妄是在自己心的觉迷。譬如说我们眼见外面这个色相,色相里面并没有红色蓝色,我们戴个红眼镜,哦,看到外面都是红的。是不是外面那个境界都是红色的?不是的,是我们戴了红色的眼镜。我们戴个蓝色的眼镜,看到外面色相都是蓝色的。所以这个色相啊,它是一真,它并没有改变的,而是我们眼睛上有这个障碍,看到外面是个虚妄相。那么去了这个障碍,我们就能见到真实相。

现在我们这个障碍是什么呢?就是妄心啊。再给诸位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八识心王,就是八个识,以及与八识相应的五十一心所。这叫迷啊!在上一学期,我们讲座里面讲过《百法明门》,说明一切法的真相。八识规矩颂的目的,比百法明门要进一步了。百法是入门,八识里面呢,要讲的是境、行、果。换句话说,叫我们从认识境界,紧接着一步,要修行证果。这个颂啊,看起来很简单,只有十二首,一共就四十八句。诸位要晓得,这个四十八句啊,把所有的佛法,可以说全部都包括了,这是大乘佛法的纲领。那么这也是玄奘大师的杰作,这个颂不是翻译的,是玄奘大师自己作的。

那么佛法在大体上来分呢,所谓有性相两宗。但是诸位要晓得,所谓性,是相之性;所谓相,是性之相。因此,性相是一,不是二。如果你把它看做二了,你也没法子离相,也没有法子证性。它是一,不是二,两面是一体的。因此,无论是性宗是相宗,都必须要以真心才能够契入。那么讲到这个真心,凡是学佛的人,哪一个不希望自己证得真心呢?!真心就是本性,禅宗讲的明心见性,净土里面讲的一心不乱,我们楞严经里面讲的自性清净心,这是真心啊。那么这个是佛法关键、精华的所在。

从什么地方入手呢?从离妄入手。什么是妄呢?第六意识的虚妄分别,第七识的虚妄执着。所以真正的功夫啊,要从这个地方下手。而下手的最初方便,古人呢,有给我们从比喻上说的。譬如说,有人呢,无故地,就是没有理由、也没有任何向你要求的,给了你一百块钱,你欢不欢喜?那么另外有一个人无故地把你的一百块钱抢去了,你心里面呢怨不怨恨?这个事情虽然小啊,学佛用功夫,要从这上面用,这一点很不简单。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常常遇到,要在这里头起观照。我们自己啊,首先,在取舍得失里面,把它看淡。譬如说我们出门,有的时候坐计程车,这个司机,一块钱,斤斤计较,少了一块钱都不行。给他五百块钱大钞,他还为了一块钱,找你四百九十九块,他不嫌麻烦。这个就是过分的执着啊。那么有些司机,说没关系没关系,他很客气,他不要,无所谓了。我们从这一点点里面去看,那个人迷的浅深就在这里看出来了。他对得失,这个小的得失无所谓,他比较能看得淡,这个人的心情啊,一定很舒畅、很愉快。那一分一厘计算得挺认真的啊,他纵然是有钱,他很苦,你看他眉头展不开来,这个就是迷啊。

那么从这个小的上面去修,这个叫最初方便呢。小的得失,得到不欢喜,失掉的时候也无所谓。渐渐地再舍大的,到最后的时候,这个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得失之念呢,都没有了。不但世间得失的念头没有了,再给诸位说,成佛的得失也没有了,这才成功啊。成了佛了,欢喜了,给诸位说,决定成不了佛。什么叫成佛呢?成佛是成就圆满的大觉啊!你有成佛这一念,这一念就是障碍,这一念就是不觉。这是教我们真正用功夫,舍妄用真的很巧妙的一个方法,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去锻炼啦,这就叫修行。练着放下,放下什么?就放下得失分别执著的妄念,把这个东西放下。要修大慈大悲,利益一切众生。天天做好事做善事,利益他人,心地清净,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不分别,不执著。也不以为我做了多少好事,我有多少功德,这都错了。总而言之要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是虚妄的,统统要把它离得干干净净。用这个方法来修,那么与佛法的理论就相应了。

到做到自他不二,物我双亡的时候,境界就现前了。什么境界呢?就是觉明无漏妙心现前了。那么在禅宗里面讲呢,自己的本来面目现前了,或者说,真如见到了,这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啊,见到了。这个才是一了百了啊!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所以诸位想想,这佛法是给你谈理论的吗?是给你谈玄说妙的吗?不是的呀!那个谈玄说妙是越谈越远,越说这个枝叶越多。所以你真正明了了,实在是很简单,就是要自己认真地去做。

那么这个下面说呢,这就讲,迷了这个觉明无漏的妙心,变成什么呢?变成见闻觉知呢。在我们看起来,这见闻觉知不错啊。见闻觉知从哪里来的?是觉明无漏妙心变现出来的,就是把自己的真心迷失、不认识了,真心这个时候就叫做见闻觉知,这是一切虚妄的病缘。那么这个佛在经论里面常常给我们说,所谓一念妄动。这个一念妄动啊,这一句话的意思很深,不动的时候,是觉,是明,是无漏的妙心,确实是妙不可言。可是心一动呢,就不觉了,就无明了,这就不妙了。试问问,我们在一切境界里头,动不动心呢?我们心是动的。不但动啊,而且是动得厉害,所以把觉、明、妙全都失掉了,所谓是转妙心成了妄心啊,就是转真如本性变成阿赖耶识。那么阿赖耶再一变呢,就变成末那,这是第二能变。第三能变,就变前六识。你要说为什么变的呢?就是动,就是妄动啊,那么这才转变呢。这一些事与理,在唯识里头说得清楚。

那么心既然迷真而成了妄了,诸位要晓得,妄必有念。这无念了,无念也是妄。为什么呢?他有一个无念之念,他还是有一念,这就是阿罗汉他们的境界啊。那我们楞严前面佛说过啊,阿罗汉的境界是,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是阿罗汉的无念。实际上他有没有念呢?他就是有那个无念的念,“我已经无念了,”呵呵,还有个“无念”,这就是阿罗汉的境界。

只要有念呢,一定就现见闻觉知之相。那么在眼,就叫见;在耳,就叫闻;在鼻、在舌、在身,就叫觉,有感觉;在意啊,就叫知。所以这四个字,就是六识的作用。那么既然有念了,必定是妄生执著。眼所见到的,就叫所见呢;从他所闻的、得闻的,就叫所闻;环境上的感觉、心里面的思维,这叫所觉所知啊。那么这个在佛法里面叫根本的四种见闻觉知。那么这种现象,并不是一生的,而是生生世世无始劫来累积的虚妄的习气,那么这个就叫做虚妄病缘呢。这一段经文呢,正是好像一个大夫,给我们诊病,把我们这个病缘找到了。这个病缘,就是讲宇宙人生的根源从哪里来的?怎么发生的?怎么演变成现在这样一个结果?

诸位要晓得,佛法里面给我们讲到极则之理、真实之相,万法是一。一就是真的,所以叫一真法界啊。才起一念呢,就二了,二就是妄,二就不是真实的。那么我们要修,先前说过,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法门,那就是方法不相同,目标完全一样。修什么?就是修一啊。什么时候,我们眼睛里面看一切色,是一,不是二;看自他,是一,不是二,给诸位说,你就入到真实境界了。耳闻一切音声,是一不是二;身处一切境界,是一不是二。这一桩事理,我们前天在《弥陀经疏钞》读的一段莲池大师叫我们自己省察的一段文字,我叫同修们一定要留意啊。修净土,不是一天到晚是念念阿弥陀佛,还打着妄想,这个不能成功啊。还是要在境界里面,把两极端的都能够认到它一的真相,不二的真相。这个不是勉强从思维想象当中说,啊,它是一不是二,那就错了。要自己亲证这个境界,不落思维,不落在想象中,确实是一,不是二。那思维想象的,那是勉强的,纵然你嘴里说的一,事实上还是二,那怎么行呢?!不入境界啊。这个才叫真实的功夫啊,不是勉强能做得到的啊。

那么这一段,我们把它综合起来看呢,就是说明,俱是无始见妄,依正庄严,无不如是。再看底下两句:和合妄生,和合妄死。那么这是给我们讲生死的问题了。句子是活的,会看的人,一看就晓得哪是真、哪是假的。佛菩萨悟,他悟在哪里?众生迷,迷在什么地方?和合生,给诸位说,生即无生啊。和合灭,这个死,就是灭的意思,灭是无灭啊,没有生灭啊。我举一个例子给诸位说,我这个书啊,比较上容易看。为什么呢?这是线装的。把这个线一拆开,那么这是一百多张纸啊,我们叫纸,不叫书了。这一百多张纸,把它用线穿在一起,叫书。书,生了。呵呵,书生了。怎么生的呢?和合而生的。诸位想想,这个书有没有?你要是执著这个书是一定有的,这就错了,这叫迷啊。书即无书啊,为什么呢?一百多张纸穿起来而已。我把它拆开了,书没有了,书灭了。灭则无灭了,本来没有生灭啊。那么那个悟的人呢,从和合两个字开悟的,他晓得,没有生死。迷的人,也从和合那个地方迷的,他以为聚就叫生,散就叫死,哪里晓得,本来没有生死啊。没有生死,生,有什么值得欢喜的呢?!死,又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这一个事实真相,有几个人能看破?!

那么诸位读过六祖坛经,六祖在临命终的时候,他的那些弟子,也有伤感呢。哎呀,老师过世了,快要命终了,心里面都很难过。只有一个神会,若无其事。所以这个六祖啊,在临终之前,对神会非常的赞叹,生死这一关看破了,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诸位要晓得,经上给我们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是虚妄?因为凡所有相啊,皆是和合而生,和合而灭,所以生是虚妄的,死也是虚妄的。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目录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目录(上)

147 能在一切万法里面观听,离开分别,离开执著,就是用根

148 你那个心到本来无一物的时候,就开悟了

149 凡夫之人真正肯定了相信了因缘果报,他的心也是定的

150 开不了悟,毛病就是在博闻强记

151  用心意识去听就不懂;你离心意识一听就懂了

152 由于众生不明见相两分都是一心所变,这就叫颠倒

153  晚上做梦,就是说意的造作还没有中止

154 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155 实相是无相,如来藏性就是清净心,本无一物的心是真心

156  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通通修的定

157 境界是随着人心来转变的,所谓是依报随着正报转

158  定的修法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上没有分别执著,也不起妄念

159 我们所看到的国土众生、山河大地,就是真见有了毛病现的这些圆影

160 定可以破烦恼障,不能破所知障;要慧才能破所知障

161 功夫不是说念得好多、拜得好多,而是在一切境处能保持心清净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90目录(点击进入)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目录(上)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大悲咒的妙用 (宣化上人)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仁清法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