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80 别人赞叹你欢喜了,骂你几句难过了,你就是著相啦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280

佛敕文殊拣选 偈颂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五十六面倒数第二行:【初心入三味,迟速不同伦。】从这两句看起。在前面讲过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同时还必须要晓得,法门都是方便,说法的这个意思,是要我们从方便证得真实,这才是真正说听的宗旨之所在。拣选呢,当然是方便当中的方便,这个两句,文殊菩萨给我们说明,众生的根机不一样,有些众生根机很利,有些很钝。根机不相同呢,当然这个拣择就很重要了。如果我们将这个方法选得很正确、很恰当,修学起来不但不会感觉到困难,而且越学越欢喜。这个就是在无量无边的法门里面,决定要选择。

偈子上面特别给我们说明,『粗心』是指初学的人,『三昧』是指什么呢?就是指的首楞严大定,不是指一般的小定,像我们昨天在华严经里面所看到的,一下手就是修的普贤行,这个才叫是圆顿大法。同时也真正地显示出事事无碍的境界,像华严里面所讲的,是法法圆融,事事无碍。『入三昧』,就是你要想得楞严大定,首先要悟圆通本根,这个很重要。固然本经前面讲了二十五种,这个二十五种我们想一想,哪一种适合于我们自己?六根、六尘、六识、七大,哪一种适合?

这个二十五种,实实在在说,如果你就在这二十五种里面选,未必选得很适当,这只是告诉你,举一个例子而已啊,这是举例子,没有办法一桩一桩地来说。换句话说,告诉你,修学的法门虽然很多很多,你自己先要晓得你自己的毛病在什么地方。这个东西跟治病一样,必得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那么我们会想,我们没有智慧,这么愚痴,可是你要想智慧现前,你有没有想到需要福报,没有福报,智慧不会现前的。世间法都常说嘛,『福至心灵』,福报现前了,哎,人啦,他也变得聪明了,他的心思灵,不会迟钝了。所以,不要讲别的经了,你们常念金刚经,金刚经是般若经的精华,金刚经教人修什么?修布施啊,修忍辱啊,叫你修福;修财布施,修法布施,叫你修福。修福不住相,这个不住相呢,就是修慧,福慧双修。你要是单单修一边,都不能成功。单单修福,修福时著相,三轮不空,福报可以能得到一点,不会开智慧。单修不住相,一切都不住,不肯修布施,不肯修福,你落空了,也不开智慧。落在两头,都是病啊。佛菩萨在经典里面给我们指示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我们自己不依照这个方法去做,那有什么办法呢?!

修行,最初下手,刚才讲了,一定要先悟圆通根本,换句话说,先要开悟,也就是先要明了。明了什么呢?明了自己的毛病,晓得用什么方法来对治,这就叫开悟啦。你们认为开悟是什么?这就是开悟。如果连这个都不晓得,哦,你说佛门里大彻大悟了,那都是骗人的,大彻大悟了,却连自己的一身毛病都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对治都不晓得,这叫什么开悟?!你悟的个什么呢?!特别是初发心的同学,能够在这上面觉悟了,你的修学就会有进步。所以修行什么呢?修正行为嘛,在日常生活当中把自己一桩一桩的毛病都给修正过来,这就叫修行修行,行为,行为标准没有一定,古今中外都不同,那有智慧的人,头脑就很灵活,他在这个时代,他就很适合于这个时代,在某一个地区,他马上就能适应那一个地区,这叫开悟啊。佛法,显示在生活当中,乃是活活泼泼,不是死呆板啦。

你们这次听华严经听了几次,都会有个概念吧,你明了了,你才觉得华严经的可爱,你就会非常地喜欢。经本展开在面前没兴趣,是为什么?里面的意思不懂啊。你看看那些年轻的中学生、大学生,他们文学修养好的,你看对于小说里头的《三国演义》看得津津有味,为什么呢?他看得懂。你把那个书送给小学一二年级去看,满纸都是黑字,他马上丢掉了,为什么呢?他不懂嘛。一样的道理啊。我们今天展开华严经像什么呢?就像那个三国演义啊,我们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哎呀,看到满纸黑字,一点味道也没有。那个懂得的人,手不释卷。

现代的学生我不晓得怎么样,我做学生的时候,我是小学五年级看这个三国演义,看得怎样?吃饭,端着饭碗,也一边在看,睡觉的时候也在看,看得不睡觉,它有味道嘛。《华严经》的味道,比世间什么小说、什么文艺书籍那个味道都浓啊!我们中国四大小说,这是世界文学名著,所谓说百读不厌。这个百读不厌是有问题,你说读十遍不厌,我相信,我很相信。看个二十遍、三十遍,再不想看了。就像现在这个小学书摆在我面前,我翻都不要翻它了,没有意思了。我没有念到一百遍,大概只念到二三十遍,就不想再念了。可是佛的经典啦,那真是名符其实啊,不止百读不厌啊,你读一千遍、一万遍,都不厌。为什么呢?遍遍有悟处,遍遍有新意思啊。

所以这个首先啦,要开悟。这个悟,就是指这个意思,这是最初开悟的现象。最初不要去贪图,我要取念得一心不乱,我要取明心见性、大彻大悟,那都是妄想,做不到的。这个事情,得按步就班地来啊。大彻大悟,我执法执没错,是决定不会现前的。那么换句话说,学佛怎么样呢?先学做人,学待人接物,佛门里面的规矩嘛,五年学戒嘛,先学这个。在进一步的时候,学不著相,这个不著相也不容易。所以,那个方法最妙的啊,无过于华严。《华严经》从哪里入门呢?从《净行品》入门,净行品里起心动念,都想着一切众生,不管做什么,念念都是为一切众生。这个方法妙在哪里呢?妙在久而久之啊,我执就没有了,你看,不要断,自己就没有了,这个方法真是妙极了。你心量大了,起心动念,都是为一切众生着想。

凡夫这个我执之所以难破,就是起个念头啊,一定是先想到自己,不肯替别人着想,所以这个我执,修了一辈子都断不了。不但断不了,就是以修行人来讲吧,这个我执还是年年增长,三轮不空啊。做一点善事,我做的啊,我的功德好大啊,我天天在行善啊,你看看,这个我执天天增长,怎么能破得掉呢?!我执不破,烦恼就不能断;我执增长,烦恼就增长,烦恼从我执里头生的。法执增长,无明就增长,邪见就增长,你说这个东西麻烦吧!所以学佛的人啦,你心倒是个好心啊,可是你走的路子恰恰颠倒了,这个很要紧啊。俗话所说,背道而驰啊,颠倒行事。

那么再说得浅一点,这个初心开悟啊,他悟什么呢?悟佛不骗我佛给我讲的话,句句都是真实话,悟这个经典可靠,悟老师对我的教导正确。你能在这上面开悟了,你也就有门路可入了。你如果说,对佛的说的话,半信半疑,经典翻译又觉得靠不住,这个老师教我,他自己有没有私心呢?那问题大啦,几个问号一打,自己就没门路可入了。信心失去了嘛,大经里面佛一再告诉我们,「信为道元功德母」啊,你没有信心,你怎么入门?!所以这个三昧,有浅深的差别,三昧是印度话,翻成中国就是定的意思。首先,我们要把心定在佛法上,就是相信佛法,相信经典,相信这个里面的理论,相信这个里面的方法,相信我们依照这个方法来修行,一定有成就。这个信心不逆,就是三昧,我有坚定的信心,信心坚固,信心坚定,这就是初心三昧啊。凡是不成就的,你们自己想一想,甚至于我们反省反省,我们自己这么多年修学没有什么成就,看看是不是没有定性。

看到这么多经典,哎呀,这个也好,那个也好,都想学,没有定性啊。学经,不在多,在精啊。这么多经典里面,选择一样,去专攻,你这个心定在这一部经上,那你就入了三昧了,你定在一部经上啊。别人说,嗬哟,那个经怎么好怎么好,你如如不动,你有定啊。你一听别人赞叹那个经,哎呀,那个经也不错,也去想学学,那就完啦。我们看看古来的这些大德,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就,都是一生专攻一部啊。贤首清凉一生专攻华严,智者一生专攻法华,窥基之于唯识,道宣专攻戒律,都是一门,一门深入啊。你再看看本经里面,这个二十五位菩萨,他们也是专学一个法门啦,所以才成功啊,没有说学多啊。博学多闻是求解,不是修行,这一点要注意到。行门里面用功,要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就是「初心入三昧」。博学多闻啊,那个多闻,也是用在解你专攻的这一部经。

你们看看莲池大师的《弥陀经疏钞》,你看看那个注解里头所引用的,世出世间所有的这些典籍,差不多他都引用到了,真是博学多闻啦。可是怎么样呢?把所有的这个世出世间法,通通拿来注解这一部经,这才有用处啊。没有一个不是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就是「初心入三昧」。而在法门里面来说,确实,最好的法门,最为善巧方便,能够在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在什么环境里面,都没有障碍的,这对我们当然是最好的,那就是念佛法门。念佛法门真是法法圆融、事事无碍,修这个法门啊。无论在什么境界,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这一句佛号不间断,这一句佛号,把自己从迷闷里面唤醒,这是顶重要的。阿弥陀佛是无量觉啊,就是要我觉而不迷啦。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从事于任何工作,都没有关系,事事无碍。怕的是什么呢?怕的是起心动念。起什么心?起贪嗔痴的心,动分别执著的妄念,就怕这个。那我们一起心动念,一句『阿弥陀佛』,觉悟了。起心动念是迷了,这一句佛号就把自己唤醒了,把自己唤回头了,回头是岸啊,不迷!所以说法法圆融、事事无碍啊。念念回头,那就是念念入三昧。

实在讲这个一切法门里头,再没有比这个法门妙的了。你要是会修,会的人怎么样呢?进步快。「迟速不同伦」,『伦』是类,就是不一类啊,会修的人进步很快,不多久就成就了念佛三昧。更聪明的人,聪明人怎么样?聪明人不著相。不但三昧现前,智慧也现前,智慧现前,就是理一心不乱了。所以这个修行呢,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在这里修啊。别人赞叹你,你一听了,欢喜了,著了相了,著相,迷了。赞叹是一个音声,你的耳朵一听音声,对音声迷了,心动了,起了欢喜心了。骂你几句,哎呀,又难过了,留眼泪了,你迷了,你著相啦。那么这个境界,一天到晚,时时处处都会遇到的,这是什么?这就是修行入门之处。赞叹我,晓得我这个事情做对了,我要做得更好,不必生欢喜心,应当做得更好。我做的工作大家满意了,他才会赞叹嘛,我要做得叫他更满意,叫大家更欢喜,自己要如如不动。事情做错了,人家才骂你嘛,骂你就怎么样?改过嘛,一骂,我就晓得,哦,我马上就改,也不必去难过。这叫修行啊,这叫修三昧啊。会与不会,就是在这个地方看,在这地方去体会。

善根深厚的人,像这样在日常生活当中去修行,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个一切恶就是一切过错,刚才讲了,实在讲这个善与恶,这个过错与无过错,都没有标准,按众生的标准。这个修就是普贤普萨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众生的标准,修行就是要恒顺众生,就是要随喜功德。恒顺随喜里面自己不起心、不动念、无分别、无执著,那你就成佛了。佛与大菩萨,就是这么回事情。

迟与速,就是说明理与不明理,得法与不得法。明理、得法的人,修行就很快。不明理、不得法的人,修行就很慢,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到。那金刚经里面说得很好啊,佛给我们大家授记,我们过去生中,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种诸善根,已经在千万亿佛所处种诸善根,今天为什么还会这个样子?那个话是真话,一点都不假。虽亲近诸佛如来,诸佛如来所说的那些道理啊,没真懂,自己修行也不如法,所以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啊。

那么你也许会流眼泪了,我过去亲近那么多诸佛如来,道理没搞通,方法没搞正确,这一生没有遇到佛,遇到我这样的人,那不完了吗,那还有什么指望呢!我给诸位说,不尽然。你在坛经里面不是看过慧明吗,慧明跟五祖那么多年,他没有开悟,就好像我们过去生中亲近诸佛如来,百千万亿尊如来,不开悟,六祖慧能大师一句话就把他点醒了,他就开悟了。悟不悟,不在诸佛如来,在你自己啊!你们明了吗?慧明之所以开悟,就是他真正相信了,叫他「屏息诸缘,莫思善,莫思恶」,他真相信了,他真做到了,这话听明白了,事还真做到了,一下就开悟了。那个悟是六祖大师帮他开悟的吗?不是的啊,自己开悟的啊,自己肯干啊。换句话说,我们过去生中亲近诸佛如来,不肯干,确实没搞清楚,不肯干。

这个地方文殊菩萨代我们拣选,实在真正重要的是要自己选择啊,文殊在那里引个路而已,等于说是摆出一个模式给我们看,告诉我们这个事情应当要怎么个做法。我们晓得菩萨的用意,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法门是要选择的。

再看底下一段,【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下面呢,这就是讲二十五位菩萨了,文殊菩萨一一的来批评。但是诸位要记住,这个批评,全是方便话,他说这个也不圆,那个也不圆,到最后只有观世音菩萨最圆,那我们在前面看了,这些诸菩萨是个个都第一,没有说只有观世音菩萨第一,别人都第二,没有讲。这就是叫我们自己思考,在众多法门当中,哪一种法门自己能够悟入,他的用意在此地。明白这个用意了,你才晓得这个经文句句是活的,我们才能够真正得到他的受用啊。

沙陀尊者,他的根性呢,是悟色性本空,他是从这个地方悟入的。「色想结成尘」,尘是什么?我们今天讲的物质。色的体性,就是色法的本体,是妄想。所以这个色是空啊,心经里面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那么今天呢,这个科学的发展也能够知道一点消息了,能与质可以互相转变,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是能量变现出来的。物质也可以能够释放为能量,能量又可以能够浓缩为物质,这是今天科学上所发现的。

那么能量究竟又是一回什么事情呢?他不晓得。他讲的那个能,在佛法里面讲,还是色法,还是属于色法。色法里面包括色声香味触法,都叫色法,所以我们今天讲的这个能量,依旧是属于色法的范畴。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的啊,特别是在唯识的经论里面,讲得更清楚。从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有无明啊,这才变现出三细相。三细相里面的转相,就是妄想,也叫做见分。境界相,或者叫相分,就是色法,是从转相变现出境界相。可见得这个色境啊,是妄想凝结而成的,这叫「色想结成尘」啊。

「精了不能彻」,这两句话的意思,说明了这个色法的根源。若以精明了别的性,这个精明了别,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想象。我们今天讲的所谓研究、探讨、思维、想象,都没有办法彻底明了它是一回什么事情。那么你们要问了,为什么研究不出来?研究是什么?研究是用妄想。这一切物质从哪里来的?就是妄想变现出来的,你再用妄想,你怎么能够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呢?!这就是今天学术界里面永远没有办法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根源,这个道理在此地。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260目录(未完)

261 反闻就是不用心心所,舍识用根就是反闻闻自性

262 不分别、不执着是定,了了分明是慧

263  世间法里可以将功折罪,因果报应没有办法将功折罪

264  三藏十二部经典及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大德所说的全都是咒

265  无论是出家、在家,学佛先学舍身

266 广修供养就是舍身珍宝,难舍能舍,难行能行

267 佛劝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西方世界所接引的耳根最利的众生

268 对于一切法门不要生高下想,只能够说哪一个法门适合自己

269 为别人设想这个就是布施,为别人服务也是布施

270 佛的经典这个法味没有止境,只有一遍比一遍浓

271 一念心动了外境就是魔;一念心清净了外境就是佛

272 你之所以看到生灭是因为用生灭心看的。把生灭心舍掉了当下就是不生不灭

273 念经的用意是叫你依文字般若起观照般若,照久了就入实相般若了

274  宇宙人生的真实相,是不可能用心意识去知的

275 心里头如果还有时间、空间的概念,就不能证得一心

276  十方净土是自己变现制造出来的,别人不能给你制造

277 你有“我要得到一点什么”这一念心,你不会开悟

278 在做梦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整个梦境就是三细相

279 初学的人多半是在逆境里头成就;传道的时代必定顺境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净空法师《法华经大意》目录01-66(全)

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

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23目录(全)

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全)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210链接(未完)

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魔王波旬(第六天魔王)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