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166 : 修十回向的菩萨所修行的第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卷二十四  十廻向品第二十五之二

至一切处廻向第四

佛子!云何为菩薩摩珂薩至一切处廻向?

金剛幢菩薩說完了前面的偈頌之后,接著他又称一声:諸位佛的弟子!你們可知道?怎样称为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行到一切处的廻向法?你們明白嗎?不管你們明白不明白,現在我來为諸位解說一下这廻向法的內容。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修習一切諸善根時,作是念言:愿此善根功德之力,至一切处。譬如实際,无处不至。至一切物。至一切世間。至一切众生。至一切國土,至一切法。至一切虛空。至一切三世。至一切有为无为。至一切語言声音。

諸位佛的弟子!这位菩薩中的大菩薩,當他在往昔发愿修習廻向法,積集种种善根的時候,他曾做这样的观想並立下心愿:但愿我所修習的善业,成就的功德力量,能徧虛空法界。譬如一切法的眞实之際,是无所不到、无時不在的。又希望这种功德的力量能到一切有形的物体上。到一切众生的身心中。到一切世間內各個國土里。到一切法,令一切正法善法,得到功德的力量,发揚光大。到徧虛空中,令虛空充滿这善根功德的力量。到达三個世際——过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都有菩薩修積善根功德的力量。到一切世間的有为法和出世間的无为法。到一切有語言有声音的地方。菩薩希望他的善根功德力量,到以上所說的那些地方,那种時間,都能发揮它的作用,令一切众生都獲得利益。

愿此善根,亦復如是,徧至一切諸如來所。供养三世一切諸佛。过去諸佛所愿悉滿。未來諸佛具足庄严。現在諸佛及其國土道場众会,徧滿一切虛空法界。

菩薩又說:希望我修積的善根功德的力量,像上面所說的一样,也能普徧到十方三世諸佛的國土。又愿以此善根功德之力,供养十方三世諸佛。又愿过去世的諸佛愿愿都圓滿。未來世的諸佛,修因已圓滿,证得具足庄严——福具足慧具足、百福庄严。現在的諸佛,他所居住國土裹的道場法会,因我的善根功德之力,能徧滿一切虛空法界。

愿以信解大威力故。广大智慧无障礙故。一切善根悉廻向故。以如諸天諸供养具而为供养。充滿无量无边世界。

菩薩之所以能以他所修的善根功德的力量,达到他供养十方三世佛的目的,这完全是他的愿力,和信解殊胜,能隨心轉變的大威德神通之力的緣故。次則是菩薩巳证得大智慧,所行所至。都沒有障礙的緣故。同時也是因为菩薩修集善根功德,他並不是为了利己,而是为一切众生,他把所修集的功德善根,毫无吝惜,統統廻向給众生,所以他能称愿以成。菩薩供养諸佛的供品,皆为稀世珍奇,可以與諸天王所供养諸佛的供品齊等,其量充滿无边世界,供养的功德也同样充滿虛空。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諸佛世尊,普徧一切虛空法界。种种业所起。十方不可說一切世界种世界。不可說佛國土。佛境界。种种世界。无量世界。无分齊世界。轉世界。側世界。仰世界。覆世界。如是一切諸世界中,現住於壽,示現种种神通變化。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修至一切处廻向法的这位菩薩,他又作这样的思維观想:十方三世的諸佛世尊,他們的大威德法力,能普徧到达尽虛空徧法界,这乃是由於他們往昔修集的种种善业,无量无边的善业所生起。又有十方不可說——沒有方法能說出它究竟有多少各种不同的世界。又有不可說那么多諸佛的國土。諸佛不可思議的境界。种种不同的世界。无有数量的世界。沒有分別、沒有齊限的大世界小世界。又有常常轉动的世界。不平正的側世界。向上仰的世界。向下覆蓋著的世界。像这样各個大小不同的,形狀不同的,种种世界中。都有佛在那兒住世,轉法輪,教化众生。諸佛为了教化众生,運用善巧方便的方法,所以他示現种种神通變化之力,攝受众生。

彼有菩薩以胜解力,为諸众生堪受化者,於彼一切諸世界中,現为如來,出興於世。以至一切处智,普徧開示如來无量自在神力。

彼字是指上文所說的那些世界。金剛幢菩薩說:在上面所說的各种不同的世界中,都有菩薩,这些菩薩都有大智慧,有特別殊胜的理解力,对於諸佛所說的甚深微妙法,他們都能領受,通达運用。他們观察十方世界中的众生,那些机緣已经成熟,那些是堪能接受佛的教化的,菩薩就運用他的神通變化,示現佛身,出興在那個世界,教化众生,接引众生皈依佛門。菩薩接引那些众生,他並不是敷衍了事,潦草塞責圖個好聽的名就算事。菩薩是不畏艰难困苦,一直要把他所教化的众生,教到能得到一切智慧,至一切处的智慧境界,並且普徧对众生讲說佛有无量的自在——隨心運用的神通之力。

法身徧往无有差別。平等普入一切法界。如來藏身,不生不滅,善巧方便,普現世間。证法实性,超一切故。得不退轉,无礙力故。生於如來无障礙見,广大威德种性中故。

法身徧往:这是說佛的法性身,他能徧往諸佛的國土,处处一样沒有不同的。平等普入:則为佛的智身,他普徧深入一切的法界。如來藏身: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滅的。如來藏身是以善巧方便,普徧出現到一切世間。证得諸法的眞实性,因为諸法实性能超越一切有形有相的緣故。菩薩能得到念不退,是他有菩提心,行菩薩道,修六度万行,菩薩是修大乘果位,他決不会退轉到二乘的果位。他恒常精进,修習正法,因为他已得到圓融无礙的智力,不受一切障礙的緣故。菩薩已生如來家,得如來藏身,永絕二障。得到如來權实无礙的知見,和如來广大威德的妙用,因为他已生在佛的种性中的緣故。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其所种一切善根,愿於如是諸如來所,以众妙华,及众妙香,鬘蓋幢旛,衣服燈燭,及餘一切諸庄严具,以为供养。若佛形像,若佛塔廟,悉以如是。以此善根如是迴向:所謂不乱廻向。一心廻向。自意廻向。尊敬廻向。不动廻向。无住廻向。无依廻向。无众生心廻向。无躁競心廻向。寂靜心廻向。

諸位佛的弟子!菩薩中的大菩薩——修至一切处廻向法的大菩薩,以他所种的一切善根,愿在十方諸佛的道場裹,用很多的上妙名华,很多种名貴的香,很多的錦繡鬘帳、华蓋、高幢、長旛、宝衣、宝燈、巨燭,以及种种稀世的飾品,奉獻諸佛,庄严道揚,供养在世的諸佛。若佛形像;菩薩不僅供养現世的諸佛,就是已入湼槃的过去諸佛的形像,和后人为滅度諸佛起的舍利塔,紀念諸佛造的廟,菩薩一概这样供养,沒有差別。同時对於三世諸佛,也都一样用他的善根誠意廻向,以廻向而作供养。菩薩廻向的時候,所謂不乱廻向:不乱就是心裹沒有雜念,也不妄想紛飞,而是正心誠意的廻向。一心廻向:心念集中,專心注意的廻向。自意廻向:自己開悟,不是藉其他的因緣所開的悟。以自己的善根廻向,令獲此廻向利益者,亦能自己開悟。尊敬廻向:为恭敬三宝,因之廻向。不动廻向:不为善惡的境界而动搖,不为逆順的境界而轉移,以不动之定力來廻向。无住廻向:卽不著住,不著住於人,不著住於法,人法皆空的廻向。

无依廻向:乃不依於境界的廻向。无众生心廻向:菩薩为饒益众生,以自己所修善根廻向一切众生,但不執著众生,亦不執著廻向的功德,因菩薩无我相,众生相,知道我空,故行所无事,不著相廻向。无躁競心廻向:躁是心急躁、脾氣急躁。競是競爭,事事好與人爭胜負。无躁競心就是內心不急躁,心平氣和处事接物。在行为上平易近人,事事謙和,不於人爭長短。如果一個人好胜心強。則每事好強逞能,不能歉讓,易流於貢高我慢,恃才傲物。这种性情的人,卽不能修道。所謂「諍是胜負心,與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寂靜心廻向:寂靜就是湼槃,正順著湼槃來廻向。以上十种廻向,是分別顯現菩薩修廻向的心相。菩薩以此十种廻向,廻向給法界众生,廻向无上菩提,廻向实際。

復作是念:尽法界虛空界,去來現在一切劫中,諸佛世尊。得一切智。成菩提道。无量名字,各各差別。於种种時,現成正觉。悉皆住壽,尽未來際。一一各以法界庄严而严其身。道場众会,周徧法界。一切國土,隨時出興,而作佛事。

修十廻向法中至一切处廻向法的菩薩,又作这样的观想:尽法界徧虛空界,过去劫、未來劫、和現在劫,在这些時劫中的十方三世諸佛世尊,他們都证得了所有的智慧。他們修行圓滿,功德具足,成就了菩提觉道。他們隨愿示現种种身,在无量劫中隨处示現,因之有无量的名字,每個名字都不同。在各個不同的時劫里,示現成等正觉——成佛。在种种的世界里住壽——住世,教化众生。佛的壽命是長住在世的,尽未來際也不入湼槃。有時为了应众生的机緣而示現入湼槃,那祇是一种善巧方便的度化方法而已。佛的悲心重,他是不会捨众生而入湼槃,其实他是到另一個世界去教化众生。每一位佛都是以法界的庄严而庄严其身。因为佛身就是法界,譬如我們常誦念的:「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这是佛的法身,所以徧滿一切处。也就是以法界的庄严而自庄严其身。諸佛的道場,道場里離举行的各种法会,也是周徧法界,徧滿所有的國土里。諸佛在十方的國土,隨時都出興於世,教化众生。在每一個國土里,都是平等广度众生,大做佛事,做佛所做的事。佛就因为要教化众生,所以他才修证成佛。我們現在想成佛,就要依佛所說的教法來修行。

学佛的人,一天沒有開悟,就应該常常生大慚愧。我們要知道從无量劫以來,就因为懶惰、不修行,所以才在六道輪廻里流轉生死,出不了生死的苦海。今生我們遇到了佛法,如果再不勇猛精进,那么,要等到甚么時候生死才能了!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不要好逸惡勞,躲懶偸安,以为这是便宜事。其实,從无始劫以來,我們就因为犯了躲懶偸安、好逸惡勞的毛病,所以到現在还是生了死,死了生,輪廻不息。想到这里,眞令人痛哭流涕,生大慚愧。为什么我要这样懶惰?为什么我不精进修行?为什么我不勇猛用功?如果能常常这样廻光返照,反求諸已,問問自己我做一個佛教徒,我对佛教有过甚么貢獻?倘若有貢獻,那我今后就应該增加我們的貢獻。倘若沒有的話,就要趕快努力,做一個佛教徒中最有力量的大護法,來帮助推动佛教的发揚,把法界推行到全世界,整個宇宙,徧法界,乃至推行到太空去,星球、月球去。也应該推行到每一個角落去,无一处不受到佛光普照,无一处不見聞到法輪常轉,把才是我們佛教徒護法的本分,那才算尽了我們身为佛教徒的一點責任。

为什么我要这样說呢?因为我观察到这兒修学佛法的六众弟子,有不少人希望開悟,想得胜妙的法益、開大智慧。这本不是妄想貪求,这是每個佛弟子应該有的希望和目的。不过我們不能光用心想,抱着希望不努力、不下功夫、不尽本分。那是得不到的,世間上沒有空白說白話就可以得到成果的。要想開悟的人,必須要勇猛精进,拿出你的眞心來,脚踏实地修行用功,为佛教尽責任,貢獻自己的誠心和能力,那一定可以达到你的目的,实現你的希望。否則,空費時光,一无所成時,你決不能怪佛菩薩不接引你,因为佛菩薩他不騙人,但也不会受人的騙。

現在社会上有許多不同的宗教團体,雖說每個宗教的旨趣和目的各有出入,但却同样都在宣揚化人心,謀求人类和平,希望能达到世界大同的目的。这些宗教中,則以佛教的義理究竟、最深广、最眞实,遠胜其他各個宗教。佛教是尽虛空、徧法界,不特愛人类、救人类,佛的慈愛是普及一切生灵有情无情的。佛教在橫的方面說,是量包尘沙;在豎的方面說,則是豎穷三際。大而无外,小而无內,向外跑,跑不出法界。往里鑽,是鑽无可躦。佛教是无在无不在,无所不在的。佛教的精神,就在这個地方。佛教是全人类的,不是那一個國家私有的。雖說释迦牟尼佛是出現在印度,但佛教並不限於印度一個地方,而是徧法界的。所以每個佛教徒都应該堅信佛的教言,佛所說的眞实道理,才是眞能救人於生死的苦海,救世界达到如理的和平。这個責任是艱巨的、遠大的,但愿身为佛的弟子們,要本著諸佛的教言義理,荷擔这付重擔,共同努力,自救救人,自度度人。

如是一切諸佛如來,我以善根普皆廻向。愿以无数香蓋,无数香幢,无数香旛,无数香帳,无数香網,无数香像,无数香光,无数香燄,无数香云,无数香座,无数香经行地,无数香所住处,无数香世界,无数香山,无数香海,无数香河,无数香树,无数香衣服,无数香蓮华,无数香宮殿。

修至一切处廻向法的大菩薩他說:像前面所說的十方三世諸佛國土裹,出興的无量諸佛如來,我愿意正心誠意以我所修的种种善根,普徧廻向諸佛,也廻向菩提和一切众生。我要用无数的香宝蓋、无数的香宝幢、无数的香宝旛、无数的香宝帳、数的香宝網、无数的香宝像、无数的宝香光明、无数的宝香燄、无数的宝香云、无数的香宝座、无数的宝香经行地、无数的宝香居住的地方、无数的宝香世界、无数的宝香山、无数的宝香海、无数的宝香河、无数的宝香树、无数的宝香衣服、无数的宝香蓮华、无数的宝香宮殿。菩薩供养諸佛的供品、无一不是上好的、珍貴的、无量数的,这是表示菩薩对於十方諸佛的尊重恭敬,眞心、誠心,並以此庄严道場。

无量华蓋,广說乃至无量华宮殿。无边鬘蓋,广說乃至无边鬘宮殿。无等涂香蓋,广說乃至无等涂香宮殿。不可数末香蓋,广說乃至不可数末香宮殿。不可称衣蓋,广說乃至不可称衣宮殿。不可思宝蓋,广說乃至不可思宝宮殿。不可量燈光蓋,广說乃至不可量燈光明宮殿。不可說庄严具蓋,广說乃至不可說庄严具宮殿。不可說不可說摩尼宝蓋,不可說不可說摩尼宝幢。

菩薩又用无量的华,做成傘蓋供养十方三世佛,如果要詳細的說,乃至於有无量的华宮殿。又有一望无边際的鬘蓋,都是用珠宝做成的,如要往詳細的說,乃至有无边際的鬘宮殿,用鬘造成的宮殿。又有无與等比的涂香蓋,如要往詳細的說,乃至有无量涂香所造成的宮殿。又有不可以数計的未香蓋,如广義的說,乃至有不可数无量那么多的以末香粉飾的宮殿。又有不可称量的衣蓋,如往广大方面說,乃至有不可称量的衣宮殿。又有不可以心思的宝蓋,如往广大方面說,乃至有不可以心思不可以度量那么多的宝蓋宮殿。又有不可量的燈光明蓋,如广大的說,乃至有不可能量度那么多的光明宮殿。又有不可能用言語說的庄严具蓋,如想广說,乃至有不可能說得清楚的那么多庄严具足的宮殿。又有不可能用言說,不可能用言說那么多的摩尼宝蓋,和不可能用言說,不可能用言語表达的那么多的摩尼宝幢。菩薩以不可能用心思計度,用言語表达的无量无边上妙奇宝,供养十方三世諸佛,並庄严佛的道場。

如是摩尼宝旛,摩尼宝帳,摩尼宝網,摩尼宝像。摩尼宝光,摩尼宝燄,摩尼宝云,摩尼宝座,摩尼宝经行地,摩尼宝所住处,摩尼宝刹,摩尼宝山,摩尼宝海,摩尼宝河,摩尼宝树,摩尼宝衣服,摩尼宝蓮花,摩尼宝宮殿,皆不可說不可說。

摩尼:是宝珠的總名,它的宝光,特別清淨光明,不受一切的垢穢所染汚。此宝珠所在的地方,必定增其威德。如果投到濁水裹,水卽澄清。又名如意珠,它能遂心所求,皆能滿愿。这种宝物,唯有德行的聖者才能享受,貪心的凡夫是見不到的。縱使僥倖獲得,必遭受殺身之禍。不可說不可說是印度的数目名字,为大数目之一。

像前面所說的,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用摩尼宝珠做成的宝蓋。和又有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用摩尼宝珠做的宝幢。以及用摩尼宝珠做的長宝旛、摩尼宝珠做的宝帳。摩尼宝珠做的宝網、摩尼宝珠做的佛宝像,摩尼宝珠的光芒遠照十方无尽國土。摩尼宝珠的光輝好像火燄。直射到有頂天。摩尼宝珠的光彩如祥云飄浮在空中。用摩尼宝珠所做的佛座。用摩尼宝珠鋪飾的经行地面。用摩尼宝珠裝飾的住处。摩尼宝的刹土。摩尼宝的山。摩尼宝的海。摩尼宝的河。摩尼宝的树。摩尼宝珠貫串成的宝衣服。摩尼宝的蓮花。摩尼宝珠庄严的宮殿。以上这种种以摩尼宝珠做成的飾物,沒有一样不是无量无数,不可以用言語形容。

如是一一諸境界中,各有无数欄楯,无数宮殿,无数樓閣,无数門闥,无数半月,无数却敵,无数窗牖,无数清淨宝,无数庄严具。以如是等諸供养物,恭敬供养如上所說諸佛世尊。

如前面经文所說的每一個境界中,都有无数的七宝欄楯——欄干顯現,无数的宝宮殿顯現、无数的樓閣顯現、无数的門闥顯現、无数的半月型的門窗顯現、无数的城牆垜口顯現-——却敵就是城牆上的垜口,用以退却敵人的。无数的大窗小窗顯現、无数的清淨七宝顯現、无数的庄严宮殿及道場的供具顯現。菩薩用这些最珍貴七宝所成的宮殿住处等等供养物,恭敬供养如上所說的十方三世諸佛世尊。

愿令一切世間,皆得清淨。一切众生,咸得出離。住十力地。於一切法中,得无礙法明。令一切众生,具足善根,悉得調伏。其心无量,等虛空界。往一切刹,而无所至。入一切土,施諸善法。常得見佛,植諸善根。成就大乘。不著諸法。具足众善,立无量行。普入无边一切法界。成就諸佛神通之力。得於如來一切智智。

修至一切处廻向法的这位大菩薩,他又发愿,說:我愿仗十方諸佛的大威神力,令一切世間都得到清淨。愿所有的众生,都能永離惡道,和六道的輪廻之苦,而能住十力地——住到佛地,永遠不受輪廻的痛苦。又希望一切众生能修学正法,了达諸佛。对於諸法能眞知实解。得到圓融无礙的智慧光明。不单自己得大善根,也令一切众生具足善根,所有不良習氣、煩惱无明,都調伏柔和,滅除尽淨,使心如虛空,清淨明朗。菩薩雖然常常在十方國土中來住,可是並不动於身,而无來去的跡象,这就是菩薩的心等虛空无量的修行功行。菩薩常深入其他國土裹去,他並不是去观光遊览,而是应机赴緣到那兒去度生,布施种种善法,教化众生習行一切善法。菩薩慈悲为首,普度众生,所以他能常常見佛,供养三宝,親近三宝,在三宝前种植种种善根,修行菩薩道,成就大乘的功德,圓滿修集大乘行門。菩薩的成就,如此殊胜,但他对於諸法,却沒有一點執著。菩薩具足了一切众善,建立了无量功德,普徧入於无边的所有法界,成就了猶如諸佛的神通力量,也得到了如佛一样的智慧中的大智慧。

譬如无我,普攝諸法。我諸善根,亦復如是。普攝一切諸佛如來,咸悉供养无有餘故。普攝一切无量諸法,悉能悟入无障礙故。普攝一切諸菩薩众,究竟皆與同善根故。普攝一切諸菩薩行,以本愿力皆圓滿故。普攝一切菩薩法明,了达諸法皆无礙故。普攝諸佛大神通力,成就无量諸善根故。普攝諸佛力无所畏,发无量心滿一切故。普攝菩薩三昧辯才陀罗尼門,善能照了无二法故。普攝諸佛善巧方便,示現如來大神力故。普攝三世一切諸佛降生,成道,轉正法輪,調伏众生入般涅槃,恭敬供养,悉周徧故。普攝十方一切世界,严淨佛刹咸究竟故。普攝一切諸广大劫,於中出現修菩薩行无断絕故。

修十廻向至一切处的大菩薩,他能成就大乘,不著諸法以及得如來一切智智,是因为他能普攝,普徧攝受。譬如說无我的我空法,和普徧攝受种种法。所修集的善根,也能和无我法相攝,如同攝受諸法一样。我的善根也普徧和諸佛的善根相攝。諸佛所修的行門,我也修。諸佛所行的功德,我也行。我普徧攝受諸佛,都能一一供养,從不忘漏一位佛不供养的,決不会发生有餘和不足的情形。我又普徧攝持种种无量諸法,对於諸法的眞实義理,我也能完全悟入,完全明白而能实行,沒有一點障礙。菩薩不僅攝受諸佛的善根和諸法的实意,他也普徧攝受十方世界一切行菩薩道的菩薩,修菩薩行的菩薩,他們所修所行的,都同样究竟,他們所集的善根,也是相同的。諸菩薩所种的善根,他也种这种善根。諸菩薩所修的善根,他也同样修这种善根。諸菩薩最初所发的菩提心,增長种种善根,他也是在最初发菩提心,以增長諸善根。他又普徧攝受十方世界諸菩薩所修行的行門。修至一切处廻向的大菩薩,以他從前发的大愿大力,使令諸菩薩和他自己所发的愿,都能圓滿,也圓滿得到如佛的十力。他又普徧攝受十方世界諸菩薩所修的妙法,和他們证得的清淨光明的智慧。

菩薩因为得到了一切法的光明智慧,所以他能瞭达諸法,深悟諸法宝相,徹底通达无礙,妙用圓融。又普徧攝受十方諸佛大威德大神通力,也能成就这种威神之力。菩薩權巧方便,教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成就他們的善根。又普徧攝受諸佛的十力和四无所畏,发佛所具有的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捨无量心,滿一切众生的愿。又普攝十方世界諸菩薩的三昧和四无礙智。四无礙辯才是法无礙辯才、辭无礙辯才、義无礙辯才、乐說无礙辯才。四无礙辯,就是四无礙智。陀罗尼是梵語,中譯为總持。總一切法,持无量義。修至一切处的菩薩,他普攝了諸菩薩的三昧、辯才、陀罗尼,他都能照了,能观照諸法,了达諸法,都是不二法門,第一義諦。又普徧攝受諸佛所具有的善巧方便法,教化众生,而且能示現如佛的大威神力。又能普徧的攝受三世中每位佛,從兜率天降生人間,八相成道的过程。如入胎、住胎、出胎、成道,以及轉正法輪,調伏众生,乃至入般湼槃。並且恭敬供养十方三世諸佛,每一個國土,都有一位佛,他无不周徧供养的。又普徧攝受十方一切的世界,令每一個國土,每一個佛刹,都以他的善根功德,而成为清淨的國土,庄严的佛刹,无一不达到究竟的境界。又普徧攝受一切广大的時劫。这位修廻向法門的大菩薩,他在每個時劫中都出現於世,修菩薩行,行菩薩道,饒益众生,拯救众生,教化众生,这些佛事永遠不会断絕。以上十二句普攝,分別說明这位菩薩的愿望,以普攝善根廻向,於理事方面,靡不周全,成就菩薩自利的德行,然后利及众生。

普攝一切所有趣生,悉於其中現受生故。普攝一切諸众生界,具足普賢菩薩行故。普攝一切諸惑習氣,悉以方便令清淨故。普攝一切众生諸根,无量差別咸了知故。普攝一切众生解欲,令離雜染得清淨故。普攝一切化众生行,隨其所应为現身故。普攝一切应众生道,悉入一切众生界故。普攝一切如來智性,護持一切諸佛教故。

上面的一段经文,是說修至一切处廻向法的大菩薩,他普徧攝持十方諸佛的善根,普攝諸佛所說的諸法实義,普攝諸世界中諸位菩薩的法門,而得到大智慧的清淨光明,以及諸佛的大威德、大神通之力。現在特別表揚菩薩是慈悲为首,平等護念众生的偉大精神。菩薩不僅是普攝諸佛和諸菩薩的優點,和諸法的实相,他也普徧到四惡趣的众生中,到六道輪廻示現种种众生的身形,受生各类的众生,攝受各类的众生,教化各类众生,令他們脫雕六道。又普徧攝受一切众生,令那些众生都具足猶如普賢菩薩所修的菩薩行,修普賢菩薩的十大愿王。又普徧攝持一切諸惑,像粗惑、細惑、麈沙惑、見惑、思惑、无明惑等。令众生的諸惑習氣都得到清淨。又普徧攝持一切众生的諸根,众生的根性,各個不同,菩薩都能瞭解,縱然有千差万別,菩薩仍然很明白众生諸根的趣向。又普攝一切众生所瞭解的,所欲求的。如果瞭解的是邪知邪見,所欲念的是雜染的、汚垢的,就教化他們遠離不正當的解欲,而得清淨的本体。又普攝一切教化众生修行的行門,隨众生能相应的,而为众生現身說法。又普攝一切與众生相应契合的。佛說的正道,用神通變化的善巧方法,深入各类众生裹去,同类相攝,方便教化。又普徧攝受十方三世諸佛的智性——就是諸佛成就的智慧,菩薩用所攝受的智慧,護持諸佛所說的教法。这一段经文,是顯明修至一切处廻向法的大菩薩。成就利他的功行。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廻向時,用无所得而为方便。不於业中分別报。不於报中分別业。

諸位佛的弟子!修至一切处廻向法的菩薩中的大菩薩,以他所修的种种善根,如前面经文所說的方法廻向時,他是本著无有所得,一切皆空的功行。雖归无所得,而仍能圓滿菩提。不著於意自在方便而不违眞实義理。菩薩他不著重在造甚么业,受甚么果报;不在这上面用心思,因为他知道「隨緣消舊业,更莫造新殃」的道理。雖然他能知道这個道理,但他並不在这個业中,來分別有什么果报,更不執著,在所受的果报里頭,來分別他造的是什么业,受的是甚么报。菩薩对於受苦,他認为是了苦,受报是了报,所以菩薩是畏因不畏果。反过來說,众生是畏果,而不知道畏因的道理。菩薩在因地時,隨時謹愼小心,決不造諸惡业,就不会擔心將來受惡报。所以我們每個人,能事事愼重於開始的時候,一定不会受不善的果报。如果是应該受的业报,菩薩也是受之泰然,乐而安之。

雖无分別而普入法界。雖无所作而恒住善根。雖无所起而勤修胜法。不信諸法而能深入。有於法而悉知見。若作不作,皆不可得。知諸法性,恒不自在。

修至一切处廻向的大菩薩,他雖然对业和报不執著,不在这上面費煞心思,但他的行为,自然地造成种种的善业,因为菩薩已捨離了一切的惡业。不必著意,順其慈心,普入於法界,教化一切受苦的众生。菩薩他雖早巳知道諸法皆空、行而未行、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而未作,他仍恒常修种种善根,從不曾忘了栽培善根,修積福慧,所謂「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这就是恒住善根的一种表現。菩薩瞭达法性本空,知业无实体。倘若业有实体的話,不要說每個人的业充滿虛空了,就是一個人的业实体,就可尽虛空界,不能容受。幸虧业性本空,无形无相,虛空仍然是虛空,众生的业障仍然是各自的业障。雖无所起:一切法的本体,是寂滅性的,无生无起的。心经上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这就是說的法的本体。雖說如此,但是菩薩並未因此而放逸,他还是勤修聖法,精进勇猛修学种种殊胜法。雖知业性本空,他还是隨時注意造諸善业。不信諸法:这並不是說,菩薩已经知道法性是空的,就不相信一切法,而是說菩薩知諸法空,不執著於法空,仍然能深入諸法实相,这是菩薩的境界。众生是先要能信,所謂佛法如海,要信才能渡。众生是要信,才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菩薩是已入聖流了,故沒有一個信的拘束,也沒個不信的荒謬言论。所以說菩薩雖不信諸法,而仍能深入一切法,他的心中也沒存著個法相,可是他確能知道一切法的实相理体,也見著一切法的寂滅相。不有於法,而悉知見:无论是有,或者沒有,都能知能見。若作不作,皆不可得:不管你作,或者不作,都是空的、无所得的。为什么这样說呢?因为一切法性,它是常常不存在的、空的。菩薩知道諸法的法性,恒不自在。

雖悉見諸法而无所見。皆知一切而无所知。菩薩如是了达境界。知一切法因緣为本。

菩薩是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瞭达諸法空相,对於諸佛所闡揚諸法的生滅道理。悉知悉見,可是菩薩他並不執著他有所知、有所見,而是空无所見。菩薩他普徧知道一切法,但他却能无所知。这能知而不知,見而不見,以不动的大定來照了一切,只有菩薩才能这样的毫无執著,而又能瞭达一切境界。因为菩薩知道一切法,都是從因緣所生。因緣就是能生法的根本,是无形无相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卽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義」。又云「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又云「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这就是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兩位尊者追求多年,在偶然的机綠下,見着馬胜比丘对他們所說。兩位尊者立刻去謁見佛,並皈於佛的座下,頓证得阿罗漢的果位。这兩首偈頌把因緣所生的法,說得非常清楚,也就是代表了佛教的重要義理,別於其他宗教的特點。

見於一切諸佛法身,至一切法離染实際。解了世間,皆如變化。明达众生,唯是一法,无有二性。不捨业境,善巧方便。於有为界,示无为法,而不滅壞有为之相。於无为界,示有为法,而不分別无为之相。

菩薩因为能明瞭諸法因緣所生的道理,所以他能見到十方諸佛的法身。他離開了一切的染汚法,就可以达到法的究竟实際境界。菩薩修行的功行,知離一切相,卽一切法。離開世間的染汚相,卽是法的眞实際。菩薩瞭解世間上的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如幻如化,凡是有形有相者,都是无常;凡有生有滅者,都是虛妄。菩薩明瞭通达,離了理就沒有事可言,知道众生本來也有同佛一样的佛性,众生也都是由无为法中所生。无为法是无形无相,永恆的,佛性也是永恒不變的。因此众生唯是一法,无有二性。所以不需要捨離业和报的境界,而來教化一切众生,用善巧方便的方法,隨順机緣,適合众生业报的境界,分明事理因緣,面对現实教化众生,決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如此,菩薩在有为法的境界上,示現无为法的妙用,而不会因无为法妙用的緣故,而損滅破壞有为法的相。这個有为法的相还是存在,在无为界——无所为而为的、不为而为的法界里,示現有为法。他也不会分別執著无为的相。有为法是有形有相的世間法,是无常的,與眞理相违,所謂世俗諦的。无为法是出世的、清淨、眞实、无形无相,永恒不變的,卽第一羲諦。離開了世間法,沒有佛法,常說佛法不離世間法。就因为有世間法,方顯示出世間法的妙用、眞諦。離開了无为法——佛法,世界就沒有光明,沒有了眞理,众生等於沉在海底深淵。(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15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150 : 不被世間法所动搖,不被境界所轉變,是出世間法的要素

华严经淺释151 : 現在是末法時代-鬪爭堅固的時期,魔最喜欢的就是鬪爭

华严经淺释152: 欲令大乘法存在,必須讀华严、拜华严、修持华严、流通华严

华严经淺释153 : 從十方世界來的菩薩中選出的上首菩薩用偈頌來讚歎佛的功德

华严经淺释154 : 修道的人必須生生世世立功、立德、立言

华严经淺释155 : 誰能見到我的过錯,誰就是我的師父

华严经淺释156: 各方代表菩萨用偈頌來說明佛的功德和佛的境界

华严经淺释157:  菩薩所修行的廻向有十种之救護一切众生離众生相廻向

华严经淺释158: 行菩薩道一定要在众生的身上修,才能積聚所有的功德

华严经浅释159 : 修十迴向法門的菩薩以他所積修的种种善根回向众生

华严经淺释160: 以偈言分別頌揚第一种廻向法門的殊胜

华严经淺释161 : 以偈言分別頌揚第一种廻向法門的殊胜

华严经淺释162 : 菩萨所修十回向法门之第二迴向:不壞廻向

华严经淺释163: 菩薩以此修不壞廻向法門的力量廻向众生

华严经淺释164 : 菩薩所修十回向法门的第三个:等一切佛廻向

华严经淺释165: 又用偈頌把这第三回向的妙法重說一遍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