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模拟课程:为未来生活而经验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静夜思享 Author 林忠玲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德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体验,所以很多教育活动都是模拟,财商课程其实也是模拟。模拟医院、模拟法庭、模拟学校、模拟商店、模拟货币,其实就是模拟真实社会中的小社会情景,除了财商以外,我们为什么没有把财商放在模拟里面呢?因为它是是一门相对比较成熟课程,其实本质上也是一种模拟。现在我们至少想到了,目前已经成功的有实践的模拟联合国、模拟法庭、模拟政协等。

所有的模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其实是体验和参与。我觉得我们现在模拟联合国,更多是把作为外语教学,是把它作为学习语言来做的,我觉得这个方向其实是错的,因为美国人也做模拟联合国,对不对?它不是作为学外语来做,而是规则,是国际合作、国际关系, 是交流、沟通、协商,它主要解决社会交往、沟通、决策、规则,这样的一些问题。——朱永新(《明德至善绽放人性芬芳——永新在新教育洛阳国际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中小学模拟法庭模式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一一以“今天我来当法官"模拟法庭活动为例》《如何在学校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模拟联合国常见问题问答》《探索没有边界的课堂——模拟政协活动培养了学生四大核心素养》)

模拟课程:为未来生活而经验
原创|林忠玲

林忠玲,新教育研究院新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原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副局长,新教育2019年度人物获得者。文章转自作者的微信公众号《静夜思享》。


【内容提要】模拟是人的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课程的重要属性。模拟课程的实施不仅会丰富学校的课程供给,也会带来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为新德育的落地提供通道。规划实施模拟课程应坚守儿童立场,贴近社会需求,驱动深度学习,注重统整融合,同时要从模拟政治课程、模拟经济课程、模拟社会课程、模拟家庭课程等角度科学选择模拟课程的主题,编制模拟课程提纲,落实课程活动,开展以呈现成果为主要特征的课程评价。

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未来生活而准备的。新教育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里的生活既指向于当下,也着眼于未来。我觉得,教育的当下与未来,如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互为一体,互为因果。当下的幸福,可能成为未来幸福的源头;同样,未来的痛苦,也可以从当下找到根源。

教育的目的主要依靠课程来实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公民。课程的卓越性有一个重要特质:未来属性——为未来生活而经验。由于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我们不可能把孩子们未来生活的所有图景都让他们在上学期间完全真实地过一次,但完全可以用虚拟的、缩微的方式,尽可能多地“模拟”。模拟,也是一种经历,这种经历会成为孩子们走向真实社会的“酵母”,被他们在未来进一步激活、放大。有时一次不平常的经历,会影响、造就人的一生。因此,新教育学校的卓越课程体系中,不能缺少“模拟课程”板块。

一、模拟课程的价值思考

模拟——人的发展重要方式。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每一次进步无不与模拟关联着。人类很多科技成果,都是模拟动物、植物世界的结果。就个体生命体来说,从“不完全的人”(自然人)发展为“非人”的人(社会人),最终成为“完全的人”(公民)的过程,其基本的习得方式也是模仿、模拟。很多人对于婚姻、家庭、性别、礼仪的认知,可能是从“过家家”的游戏开始的。可以说,从“人”到“公民”的过程,最有效的方式是模拟,模拟让人更像人。

模拟——课程的重要属性。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人类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这个经验可以分为过程性的经验和结果性的经验,过程性的经验主要依靠模拟手段来获得,结果性的经验主要通过“告诉”的方式来给予。我们常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课程本来就应该更多地借助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习者经历知识、技能获得的过程。数学学习中“例题”,语文学习中的“阅读”“照样子说写”,物理化学学习中的“实验”等,都是以模拟为特征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无模拟不课程,无模拟不教育。

模拟课程——学习方式的重要转变。有不少的孩子之所以在课堂上虚假学习、浅表学习或逃离学习,是因为学习对象、学习伙伴、学习意义被异化了。模拟课程以面对真实社会可能遭遇的真实问题为学习内容,通过角色分工匹配学习伙伴,借助讨论、实验、表演等方式,让学习者在探究过程中形成深刻的体验,赋予学习意义。让学习真正发生,应该让学习有意思、有意义。这种以“参与”“做”“表达”等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是全身心的学习,是为理解而进行的学习 ,是为建构而进行的学习,符合深度学习各种要件。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模拟课程开设好,可以引发学习的革命。

模拟课程——课程体系的重要补充。按课程设计的责任主体分,当下的课程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主要以学科门类来设置的,具有保底的特性,但不能完全满足人的发展、社会要求、学习本质、知识特点等要素对课程设计和实施多样性、丰富性的要求。目前,尽管将模拟作为学习方式的课程并不少,但真正称之为模拟课程的却很少。如果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规划和设计部分主题化、项目式的模拟课程,可以丰富课程供给,弥补国家课程在造就合格公民方面的不足。

模拟课程——新德育落地的重要通道。面对学校德育课程时代性不强、体验不够、活动不多、实效不高等实际,新教育提出了构建“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明德至善、学以成人为目标,以道德与法治为基础,以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特色课程等为载体,致力培养学生私德、公德、大德”的新德育命题。朱永新先生认为,德育一定要靠体验、靠行为、靠活动,课堂里是培养不出德育的,靠知识的灌输、讲道理是讲不出人生的,所以必须要有活动。模拟课程与新德育“更加重视体验,更加重视实践”的要求高度契合,应该成为新德育落地重要通道。我们应当借助设立模拟人文、财商、环保、法治、社会等主题的课程,培养文化公民、经济公民、生态公民、政治公民和社会公民。

二、规划设计模拟课程的基本原则

模拟课程的规划与设计,是朝向卓越的课程创造。我们在规划设计模拟课程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坚守儿童立场。学生才是教育的目的,是一切课程的起点和归宿。新教育认为,课程的精彩不取决于外在的尺度,而取决于它对于具体生命、具体身心发展的促进幅度。如果我们规划与设计模拟课程,离开儿童的视野,只是从成人的一厢情愿出发,那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甚至可能是对儿童权利剥夺,对儿童的伤害。坚守儿童立场,需要在尊重的前提下读懂儿童、发展儿童、成就儿童。因此,在进行模拟课程规划设计时,要不断追问:孩子需要吗?他们已经有了什么,还缺什么?他们自己能做到什么?模拟课程一定是能为学生提供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机会的课程。坚守儿童立场除了要创设情景让儿童乐意参与之外,还要注意把抽象的儿童变成具体的儿童,也就是依据年级特征和班级特点来设计课程内容,做让儿童能够参与的课程。比如模拟联合国课程,如果放在小学中低年级来实施显然就不太合适。

贴近社会要求。人之所以成为完全的人,一个重要标志即完成了社会化的过程。模拟课程的重要旨归,是促进儿童社会化,使之成为合乎社会规范的公民。他们当下生活的社会和即将进入的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他们在价值判断、行为规范等方面做出怎样的调适呢?这是我们进行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考量。有人说,种族和文化差异的不断扩大、环境、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改变、家庭、微电子革命、变化中的工作场所、平等权利、暴力犯罪、目的和意义的缺失、全球的相互依赖,是最值得关注的第一层次的社会问题;家庭结构、学生的背景、社区的自然经济特点与要求、社区的价值观等是第二层次的社会问题;学校教育传统、文化积淀、师生地位、学校价值观是第三层次的社会问题。只有站到“世界的高度”和“历史的长度”上来,模拟课程才会避免“中看不中用”的尴尬。

驱动深度学习。佐藤学先生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话,即与客观世界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我对话。如果模拟课程只是知识的简单堆积,那么只要让学生百度就成了。美国教育界流传着一句话:只要谷歌上能搜索到的东西,都不要拿到课堂上来。“沉浸式学习”是教育学视野下深度学习的核心理念之一,也就是学习时必须让学习者对学习过程深刻参与和全身心投入。判断模拟课程是不是让深度学习发生了,有五条重要标准:其一,是不是促进了知识与经验相互转化?其二,是不是让学生活动与体验了?其三,是不是对学习对象进行了深度加工?其四,是不是实现了迁移与应用?其五,是不是促进了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生成?

注重统整融合。分学科课程,容易造成知识、技能的碎片化。推动学科之间的融合、交叉、连接,将是未来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模拟课程,是将社会现实问题前移到校园的课程,而解决具体的社会现实问题,需要把来源于各学科的知识重新配置在模拟的主题 、问题和活动等情境之中,让知识走向现实,具有意义。为提高模拟课程与社会真实的相似度,学校需要在师资、时间、空间、材料等方面用整合的思维来予以保障。比如,师资的配备,应该摒弃传统学科教师配备方式,采用“导师制”“教练组”“顾问团”的方式,为课程的实施提供组织协调、技术指导。

三、模拟课程规划与实施的基本要求

第一,选定模拟课程主题。在模拟范畴上,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遴选相关主题:一是培养政治公民的模拟课程。如模拟联合国、模拟人大、模拟政府、模拟政协、模拟法庭等。二是培养经济公民的模拟课程。如模拟公司、模拟银行、模拟货币、模拟超市、模拟物流等。三是培养文化公民模拟课程。如模拟奥运会、模拟戏剧、模拟电视台、模拟导游、模拟学校等。四是培养生态公民的模拟课程。如模拟河长、模拟垃圾分类、模拟气象站、模拟养殖种植等。五是培养社会公民的模拟课程。如模拟红十字会、模拟公益、模拟消防、模拟地震避险、模拟疫情防控等。六是培养学会生活的模拟课程。如模拟当家、模拟父母、模拟家庭会议、模拟招待客人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家庭这几个类别的主题,构成了正在或即将呈现到学生面前的宏大生活图景。如果一所学校能够以模拟课程群的方式提供可选择的菜单,让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浸润到课程之中,就能够消除学生进入未来社会的陌生感。当然,主题的选择需要综合考量六个方面的要求:儿童特质与需求,国家教育目的与政策,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地方教育规定与特色,学校教育发展历史、目标与发展愿景,社区与家长的期望。

第二,编制模拟课程纲要。说到课程建设,有不少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编制教材上,以为没有教材的课程似乎都不正式。有能力、有资源编制教材固然很好,但如果条件并不具备仍勉为其难,无疑是劳民伤财。我认为,模拟课程只有做起来才能收获精彩。为了避免模拟课程规划实施的随意性,宏观层面上,学校在绘制课程图谱时要将模拟课程列入其中;微观层面上,每个具体的主题课程要编制好课程实施纲要。课程纲要就是到达课程目标的路线图,是对实施的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也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一定时期内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分析实施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课程纲要一般包含四个关键元素,即课程目标,这是课程的灵魂;课程内容,明确课程具体分成几个板块,每一个板块包含哪些知识与活动,如何选择与组织等;课程实施,清晰具体的实施途径、方式方法,学习方式与活动安排以及资源利用等;课程评价,明确该课程的具体评价方法以及如何操作。

第三,确定模拟课程活动。与具体学科课程不同的是,活动化是模拟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模拟课程活动应当把“学生悦纳”作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我以为好的模拟课程活动,具有三个特点:其一,真实性。仿真度越高,活动越有价值,也越有意思。因此,活动的场景、道具、流程、角色扮演等都要力求像模像样。如,北京十一学校的模拟公司课程,学校为参与课程体验的学生提供了贷款、真实的交易场所。其二,自主性。中国人有句老话:事非经过不知难。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过了,才会体悟到其中酸甜苦辣。新教育认为,我们应当无限相信学生的潜能。模拟课程中的许多事务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能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形成能力。模拟课程的主角是学生,应崇尚“放手才是爱”的理念。其三,创新性。当下学校并不缺少活动,但流于形式的活动,如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清明祭扫等,因为一成不变,让学生感到无聊、头疼、不适。当我们用全新的创意手段,重新包装、改造这些传统活动后,就会获得新的教育价值。如模拟奥运会课程,就是用创新方式对学校的传统运动会进行的改造,让不同的班级代表不同的国家出现在入场式,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用自己特长参与、服务到“奥运会”之中,传统的学校运动会就会因为模拟奥运会而妙趣横生。

第四,完善模拟课程评价。有人认为,如果没有评价,只是单一的活动,只有形成了评价规则和方法,才算是规范课程。模拟课程的评价不是纸笔测试所能实现的,它应当以活动结果呈现的方式,依靠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人士,对学生的参与态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精神等,进行描述、解释,特别要强调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模拟课程的评价,要尽量避免选拔、甄别功能,主要发挥激励、矫正功能,让评价成为学生往前走的加速器。

四、几个常见的模拟课程评析

1.模拟政协课程

案例:嘉兴高级中学的“模拟政协”课程    

2017年9月,嘉兴高级中学参与模拟政协课程的36名同学分成6个组,将“关于设立汉文化节的提案”、“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新闻教育的提案”、“关于规范外卖行业规则的提案”、“关于在中小学学校门口设立减速带的提案”等6个来自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提案的选题。他们在最初问卷调查、搜集数据,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形成了提案报告。活动展示现场,每个小组通过3分钟视频介绍,12分钟的提案陈述,10分钟的集体答辩,展现了学生源于对社会问题真实探究的自信和责任意识。

课程小组提交的提案均包含社会背景、问题提出、调查过程、调查结果与分析、建议和对策等基本内容,文本十分规范。所有调研活动都经过认真规划,有围绕主题的调查问卷设计以及相应的访谈设计;调研活动都经历了一段较长的时间,涉及相对较广的调查对象,且有比较完整的过程记录资料。

课程成果汇报展示时,学校还邀请了市、区两级政协领导担任评委,邀请了来自高校的老师担任评委和答辩专家。在答辩环节,提案小组的同学通过演讲、辩论、发言等多种答辩方式回答了专家、评委和观众提出的针对所提交提案的各类问题。

模拟政协课程之所以得到学校和学生的青睐,主要缘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真实性强。确定提案选题、进行调查走访、现场陈述答辩等,都需要学生与社会真正接触,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作为模拟课程,除了孩子们身份和陈述的场景不是真实之外,其余的都是“真枪实弹”,没有丝毫的表演成分。据说,有的提案会成为当地政府改进民生的重要参考。二是参与度高。模拟政协课程,将政协活动中提案撰写、建议陈述、现场答辩、民主议事等作为学生体验的重头戏,对参与课程的学生和成果分享会的“列席”学生都有很大的吸引力。此外,课程有利于把政府官员、社会专业人士的目光吸引过来,形成了学生生命、学校主体、社会力量多方卷入课程事件的局面。三是获得感深。好的课程能让学习者在经历行动、心动的实践体验后,形成带得走的东西。模拟政协课程,紧扣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的高中政治课程核心素养,跳出了课本和考试的局限,实现了学习的方式深刻转型,为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民生大事,参与社会实践打开了一扇大门。实施模拟政协课程,一方面需要学校主动争取地方政府、政协组织的支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更多学生观摩政协会议,参与政协委员的履职过程,并协调政协领导、委员指导学生选题、调研,聆听学生的调研成果汇报;另一方面,在确保学生充分自主的前提下,选派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担任课程导师,并在课程、活动整合上做文章,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深入到社会现场走访调查,呈现结果。

2.模拟联合国课程

案例:郑州七中模拟联合国课程纲要(摘要)

课程目标:

1.通过自主协商并制定社团规则,学生逐步领悟权利和义务的统一。2.通过模拟活动,学生体验联合国议事过程,逐步理解议事规则的本质含义。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达成协议的过程中,会逐步体验沟通和妥协的重要性,学会脚踏实地的面对现实困难。3.整个课程力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世界的困难和发展趋势,在正确理解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勇于承担责任,为将来成为负责任的中国公民和世界公民打下基础。

课程实施(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见附表)
 
模块
模块目标
分课时内容
内容及实施要求
时间安排
我们的社团
培养学生的契约精神
 
1.社团和规则
 
了解社团常识;在体育活动中体验规则的本质的含义
第二周


2.协商规则
引导学生自主协商制定社团规则,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规则
第三周
联合国和世界
引导学生理解联合国精神
 
3.走进联合国
 
学生搜集资料,制作手抄报,共同探讨联合国的历史和现状
第四周


4.联合国运作模式
专业教师讲解
第五周
模拟联合国
学生在尝试达成协议的过程中,逐步体验沟通和妥协的重要性,学会如何脚踏实地的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
 
5.了解模联
 
举办冷餐会,邀请高中模联主席等外援参加,交流中了解模联
第六周


6.国家指南
专业教师讲解
第八周


7.议题分析
专业教师讲解
第九周


8.立场文件写作
专业教师讲解
第十周


9.其他文件
专业教师讲解
第十一周


10.会议流程和规则
专业教师讲解
第十二周


11.模拟一
社团成员分小组模拟
第十三、十四周


12.模拟二
社团成员共同模拟
第十五至十七周


13.峰会
邀请其他学校模联社团举办峰会
第十九周


14.走出模联,走向世界
举办冷餐会和演讲活动,邀请各方面的人士,交流模联活动的心得
第二十周

课程评价:采用多角度评价模式。学生,教师,社团成员,家长四维评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教师评价要求较高,教师团队要商定一个评价标准,从理解,表达,沟通,解决问题等维度进行专业评价。评价结果的展示形式力求多样化,比如演讲,手抄报,反思心得,小论文等等。

模拟联合国课程在国内外学校中普及程度很高,据说全世界每年有近20万学生参与其中。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抹平的世界,每一个人在具有国家情怀的同时,又不能缺少世界的眼光。模拟联合国课程,其价值就在于能够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利益方,在各种议题中纵横捭阖、穿梭来往,了解当今世界的焦点话题、热门事件,知道这个世界时时处处充满着合作与竞争、民主与法制、抗争与妥协,进而涵养公共关怀的心态。当然,模拟课程也能锻炼英语、增加知识、提升领导力,甚至可以修习风度。但最重要不是提高外语水平,增加见闻。

郑州七中的这份课程纲要启示我们,在学校开设模拟联合国课程,首先,要做好价值澄清,将培养世界公民作为课程的着力点。其次,要在细化上做文章,课程模块、模块目标、具体内容、实施要求、时间安排等都要考虑周全,将纲要做成一张“作战图”。第三,要给课程落地留出足够的周期,不要企图搞一两场活动、热热闹闹走过场。

3.模拟财商课程

案例:北京十一学校的“模拟银行”课程

2012年北京十一学校的众多社团里又多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机构--风险投资银行。银行里除了校长用稿费筹集的1万元启动资金,其他运行等一切程序都要孩子们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开设银行是为在学校创业的学生提供小额低息贷款,张天实是这家银行的首任行长,职责自然是进行贷款的审批和发放。

张天实和他的同学认为,参与这个模拟银行课程,不仅掌握了一些与商业银行相关的知识,另外还真正学会了沟通和妥协,同时明白了双赢的意义,并且切身感受到了良性人脉关系在商业社会中的重要性。

李希贵校长认为,让学生在校期间有不同的角色体验,这本身也是学校教育社会性的一种实现途径。角色体验的重要价值在于提供一个“浓缩的真实环境”,其中集聚社会环境的典型性,让学生安全地体验,在角色转换中学生理解和换位思考 。

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大学生是“套路贷”受害者最多的一个重要群体,这是为什么?其实我们只要问一问,从小到大我们的学校教育让孩子们学习过“人与金钱打交道的能力”吗?模拟课程是为学生进入未来社会做准备的。孩子们即将面对的那个社会是什么样的?我们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市场化,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大环境当中。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提,“金钱”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当中不或可缺的一个要素。在这种趋势下,现代人生活中的经济行为不断地大幅增加。

学校教育要适应这个趋势,就需要通过相应的课程来实现。遗憾的是,国家课程这艘大船暂时还无法掉头、转向来补这个短板,只有依靠地方、校本课程体系,通过开设诸如“模拟银行”之类的财商素养课程,帮助学生在这个扑朔迷离的财富世界里,更明白、更理性、更智慧地与金钱和财富打交道。北京十一学校的模拟银行、模拟公司等课程,为学校培养财商素养提供了极好的范例。

新教育认为,课程的丰富决定着生命的丰富,课程的卓越决定着生命的卓越。模拟课程,作为卓越课程的重要板块,承载着把孩子送入社会轨道演练场的责任,需要更多的教育人用课程自觉来研发。

[守望新教育]林忠玲老师文章特别链接——

寻找内心的瓦尔登湖——大灾面前,教育三问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教师应该成为‌‌幸福完整的代言人
新教育的魅力,到底何在?——对于新教育,我有很多的话想说
带着书香去朝圣
在新教育的天地里舞动梦想
向着幸福完整的方向
如何营造书香校园?——以阅读为主线,编织理想教育的新天地(一)
如何营造书香校园?——以阅读为主线,编织理想教育的新天地(二)
期末来临,@ 校长、老师和父母们——你计划怎样评价孩子?为每个孩子的生命颁奖!
姜堰“+”新教育,加出教育“理想”模样
和着新教育的韵律起舞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做个内心有光的人——与人同辉,或独自闪光》)

“许多年后,假如有人问我,当年你为社会做过的贡献是什么?我会说:我传播了很多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我拒绝了与邪恶同污合流。”这句话,据说是柴静说的,无从考证,但说得好。——陈东强(《让教育沐浴人性的光辉,让传播美好成为本能》《当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9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重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育实验的选择与行动
阅读,看见更大的世界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向着新教育的更深处漫溯——深度学习,深度实践,新教育实验的十二个标志性项目成果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新教育究竟是什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教师应该成为‌‌幸福完整的代言人
新学年,新征程|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让梦想开花!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让梦想成真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2019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实事
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