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TOP20·2021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艺术家个人海报
TOP20·2021学术回顾邀请展艺术家刘思麟将摄影看作一种社会行为、事件,通过修改、置换互联网上的原始照片与本人形象,使“虚假”的照片被广泛传播,并尝试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现她所认识的摄影在当代媒介环境下的范畴与本质。拍摄变成了一种日常仪式,篡改(P图)变成了一种自由,仪式禁锢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而轻易的篡改又使我们在自由中迷失。摄影究竟是一个由技术决定的概念还是历史的想象,她从对生活的发问中寻找自己的理解。摄影并文/刘思麟
采访/陈秋实
其实我创作的几个作品,包括《Appme》(“应用”我)、《I’m Everywhere》(我无处不在)等都在表达我对于摄影的看法,对于摄影在互联网时代所扮演角色的看法。它们形式上差异并不大,贯穿着我对摄影所持的态度,通常它们也都是一起展出,不分彼此。创作《Appme》的想法产生于2015、2016这两年。在这段时间,我在创作上有一个特别大的转变。最开始我的作品都由相机拍摄,我也非常严肃的对待摄影这件事。但在那时起我发现在网络上开始流行将照片的后期制作作为一种娱乐活动,而由此所生产出的照片越来越多。这种不严肃对待照片的方式,这些随意拍摄、并被篡改的照片令我着迷。慢慢我对待摄影的态度与理解也发生了转变,并开始尝试用手机进行摄影创作。那时的我发现了一款国外的手机软件,名叫 “Old Booth”,是一款手机摄影滤镜。当时国内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流行滤镜的使用。而这个软件按年代与性别分类,涵盖了20世纪各种人物肖像与形象。有工人、农民,也有少数民族着装的人们,或是娱乐、政治明星。你可随意的扣取它们的面部,添加进自己想尝试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制造滤镜,随意修改图片中的信息,例如着装、发型等。《Appme》便诞生于此,在我对手机摄影应用的玩乐中完成。而在之后的作品展览现场,除了会展示这些通过滤镜创作的照片外,每次也都会有一部下载了这款App的手机放在现场。通过手机,观众们自拍,将自己的照片留下来,我也通过这样告诉观众我所理解的摄影是什么,它们被不断的生产,并可以随时随地的保存、传播。这些由后期修改而来的作品包含对真和假的讨论,而真和假的辩论正是因为权威的缺失。在读书时,我所在的那个系叫信息艺术,所有同学都在做和互联网相关的东西,而我也很早就意识到我们的生活会由这些网络平台与App所塑造。我并不对此持悲观的态度,而是认为这些技术上的应用会让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影像,让我们的知识更加民主的传递。我认为摄影和社会的关系是其和其它艺术媒介的最主要区别。与绘画、雕塑这些传统媒介相比,它自始就难以被收藏,这也就意味着它不仅仅生长在圈子里,生长在美术馆里。它的生命力旺盛,养分来自每一个创作、观看、传播的普通人,而不只是业内人士。摄影有它自己最宝贵的地方,也就是平等,而互联网与智能手机让这一特质无限放大,令它可以发生在每一处。你的作品一直围绕你自身的形象展开,如何理解这样的创作脉络?我没有拍摄别人,把别人作为对象。因为我的作品其实是一种伪造,这种造假在我看来是一种挑衅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印证着我对于摄影以及摄影在这个“APP时代”的理解。这一行为由我发起,而后果不能由他人的形象承担,只能由我自己亲身实践,而不能让别人代替。所以并不是我自己喜欢表演才这样做,而是我只能这么做。就像互联网是所有人都在参与建构的网络,如果把自己变成一个与作品里形象无关的人,这样的结果在我的创作伦理中是不能成立的。你在2016年从鲁迅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摄影系毕业后就到故宫博物院工作。你在故宫的工作与摄影有关吗?对变装、滤镜等这些流行主题的创作过渡到文物保护,是否可以谈谈你工作与创作的关系。文物保护其实算是我摄影系毕业后的本职工作。我现在故宫文保科技部所做的,大部分属于技术型工作,用各种影像的方法为文物修复人员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从而进行更全面的文物保护与研究,这也属于一种服务型工作吧。我其实也特别想把工作经验和创作结合,但是并不强求。我的作品有很强的自我表达欲,想要亲身试验、表达、挑战。而一边在照片中构造虚幻的历史,一边在现实中修补真实的历史,这种感觉也很奇妙。你的新作品《警笛》中使用了视频,是否可以和我们分享下开始使用视频进行创作的动机?和摄影一样,视频也是一种对行为的记录。但我并没有像很多视频艺术家那样去专门寻找一种对视频进行独特运用的语言,只是用它记录,特别简单的形式。2015、2016年时我就已经拿手机上街录视频了,而现在大街上已经随处可见拍短视频的人。我当然也可以尝试去做那些比较复杂的,趋向“经典”的作品。但是我认为很多简单的作品在网络传播中意义会得到更大的呈现。我特别喜欢刷微博视频,那种经过剪辑过的很幽默又令人感动的东西,我会被它们打动。我的作品其实也很类似,简单直接的表达,而我的作品与网络视频的差别只是创作者身份的不同而已,我是艺术家,他们是博主。摄影是每一个人的工具。生活里从不自拍,也不用滤镜。如果有聚会、游玩,都是大家一起拍合影。不会专门去自拍自己很美的照片,我并不能从中获得乐趣。刘思麟,1990年出生于沈阳,2016年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专业硕士学位,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曾获2018年ARTE | PIB Photography in Berlin-Award、奥地利NICE Art-Award作品奖,2016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发现奖,并于2015年入选瑞士洛桑爱丽舍摄影博物馆“reGeneration3”全球展览和出版项目。
TOP20·2021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杂志社、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杭州市余杭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郭珈汐:灵山记
邵文欢:睃巡的风景
吴为 蔡东东丨为记忆担保,让记忆生长
十年过往 致敬探索 | TOP20开展,学术活动纷呈
10+10|TOP20·2021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开幕在即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
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本期杂志
☟
《中国摄影》2022年3期封面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