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代的序章:纪念《晋察冀画报》创刊80周年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轻松关注
  出品



1942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1周年的纪念日,河北平山碾盘沟一个小山村几间简陋的民房里,晋察冀画报社的工作者们装订出了第一本《晋察冀画报》样刊,16开大小,94页,中英文双语,彩版套印,刊载了162幅记录晋察冀边区战斗和建设成就的照片,这本样刊是摄影工作者为纪念党的生日献上的一份特殊礼物。7月7日,也就是全面抗战爆发5周年之际,《晋察冀画报》首印1000册正式发行,第一本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以摄影为主体的综合性画报宣告创刊。


本期《中国摄影》杂志在2022年7月1日出版,我们以此纪念《晋察冀画报》创刊80周年,并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101周年。



左图:《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封面,1942 年 7 月 7 日出版,封面图为沙飞拍摄的《塞上风云》
右图:《晋察冀画报》第 3 期封底,1943 年 5 月出版,封底图为李途拍摄的《农家之夜》

《血的控诉》版面(《晋察冀画报》第 1 期)

下图:《爆炸英雄李勇》版面 (《晋察冀画报》第 4 期)

1942年,以《晋察冀画报》为出发点,一群充满理想主义的热血青年以摄影为武器,站在了抗战救亡的最前线。从1942年至1948年,在斗争残酷、环境艰险、资源匮乏的敌后根据地,晋察冀画报社出版的13期画报及多种副刊就像顶破顽石生长出来的一株株劲草,不但把八路军与边区群众团结抗战的影像传遍世界,也为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视觉档案,在硝烟中书写了一段中华大地所独有的现代摄影史。同时,这本画报的筹办、编辑、出版过程还为未来新中国的摄影进行了预演、孵化与催生。

1942 年,河北平山碾盘沟,晋察冀画报社创刊号制铜版。 沙飞 摄

1942 年,晋察冀画报社印刷厂技师工人创制的轻便平版印刷机,曾得政府奖励。 沙飞 摄

80年来,《晋察冀画报》对中国摄影,尤其是中国新闻摄影的影像语言构建、人才培养、组织建设、媒介衍变,乃至以“武器论”为核心的影像价值体系的确立与传承等诸多层面,都有着意义极为深远的影响。

《晋察冀画报》因其超越时间的价值,成为了一个开启摄影新时代的历史序章。

晋察冀画报社出版的画报、画刊、丛刊,1950 年 顾棣 摄

近年来,国内不少机构和学者正越来越多地对《晋察冀画报》进行有针对性的发掘与再考,系统性地积累了大量口述、采访、回忆录等文字档案,多部摄影集和理论专著得以出版,部分实物档案也被科学、系统地保存在专业机构之中。得益于他们的整理和研究,《中国摄影》杂志在刚刚出版的第7期杂志专题中汇集了精选自《晋察冀画报》的作品以及大量与这本画报相关的影像资料,还邀请了扬州大学副教授杨健撰文,回顾《晋察冀画报》创刊前后的史实,并详细地从理念、技术、媒介、图像、影响等诸多方面分析了《晋察冀画报》所承载的多重意义。


1943 年 7 月,晋察冀画报社工作人员大合影。

1944 年初,石少华(左)、罗光达(右)到炭灰铺和平医院看望正在养伤的沙飞(中),在这里畅谈了胜利后创办全国性大画报的设想。 赵银德 摄

沙飞曾说:“假如我不认真地拍摄,一定终身遗憾,也有负于历史。”当这些凝结着沙飞和他的战友们的理想、青春与鲜血的影像引领我们穿越时间的洪流,如何不负历史,再一次成为对中国摄影人最深沉的呼唤。



塞上风云,1937 年 10 月 沙飞(1942 年 7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封面)
《塞上风云》表现的是聂荣臻领导下的杨成武支队,于 1937 年 10 月深入冀西,直抵长城,通过古老关山插箭岭向塞外挺进的情景。

冀东子弟兵大练兵,1942 年 雷烨(1943 年 5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3 期)


向渤海进军,1944 年 石少华(1945年4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8期封面、封底,两版跨页)
晋察冀根据地八路军在扩大解放区准备总反攻的历史阶段,对敌展开攻势,直逼天津附近,活动在六国水闸、十二连营一带,控制海岸线数百公里。

战斗在渤海之滨,1944 年 罗光达(1945 年 4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8 期)

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上,1938 年春 沙飞(1943 年 5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4 期)
作品以一个正在等候命令准备扣动机枪扳机对敌勇猛射杀的战士和手持驳壳枪弯腰前倾注视敌情的指挥员威武身影为前景,与雄伟蜿蜒、象征民族不屈的万里长城相互映衬,又以延伸的山岭为背景,烘托渲染,远近相融,主题鲜明突出,象征意味浓郁。整个画面庄严凝重,情感张弛有度,雄浑刚健中寓含着必胜的信念。

被日军抢夺过的村庄,1943 年 沙飞

救救孩子,1943 年 刘峰(1943 年 9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4 期)  
1943 年 5 月,日军对我河北易县狼牙山进行残酷“清剿”“扫荡”,制造了杀死、打伤我无辜同胞 500 余人的大惨案。图为惨案中幸存的一对年幼的小兄弟,他们的父母被杀死,房屋被烧光。

晋察冀军区的民兵在日伪军队的必经之路埋地雷,河北阜平,1943 年深秋 石少华(1944 年 3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5 期)

雁翎队伏击敌人包运船,冀中,1943 年 石少华

冲向敌阵,1947 年 高粮(1947 年 5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11 期)

伏击敌人车子队,1942 年 流萤  (1943 年 9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4 期)
在反“扫荡”的残酷对敌斗争中,冀中地区八路军组成许多武工队,深入铁路沿线和敌人据点附近,四处隐蔽,伏击敌人。这幅作品反映的是冀中 6 分区武工队,在河北定县伏击敌伪的自行车队。

 1942 年 6 月,我军某部挺进平汉路封锁线外,战斗一天,消灭伪治安军一个营,图为我军重机枪手据守阵地 流萤(1943 年 1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2 期)

冲锋,1946 年 9 月 裴植(1947 年 3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刊》第 3 期)

1941 元旦,我军攻克阜平城后,从破毁之敌防御工事中抬回战利品 赵烈(1942 年 7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创刊号)

滦河晓渡,1941 年 雷烨(1943 年 5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3 期封面) 
1941 年,雷烨在冀东滦河两岸进行摄影采访,拍摄了八路军转战滦河、挺进热南、破除日“集家并村”制造“人圈”和人民群众劳军支前的场面。

大同战役, 1946 年 8 月 袁苓(1947 年 3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季刊第 1 期)
为保卫张家口,我三纵队七旅指战员猛攻大同北关卧虎湾国民党军队阵地。

晋察冀八路军前线战士露天宿营,1946 年 7 月 14 日 杨振亚

切断敌人补给线,1945 年 6 月 李峰(1946 年 7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丛刊《人民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作者随晋察冀军区二分区部队深入忻州北同蒲铁路沿线执行破坏铁路交通、切断敌军供应线、扩大解放区的军事任务。经严密布置,决定在夜间由部队掩护支前民工强行破路。敌人用重兵把守铁路线,两边挖了一丈多深的护路沟,沿线几里远就设一个据点,警戒十分严密。而我方只有两把土造大钳子,在两道铁轨上各扭开一个道钉,然后部队指挥员喊着 “ 一、二、三……”让大家一齐使劲翻铁轨。这时镁光粉在黑夜里突然闪射出一片火光,敌人铁路大翻身这个显示人民力量的具有时代特色的镜头就拍摄了下来。我军民刚撤离现场,敌人的炮弹就朝着刚才闪光的地方打来。

林堡伏击战,1943 年 袁克忠(1944 年 8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6 期)
冀中八路军在蠡县林堡伏击战中,十分钟结束战斗,全部歼敌,我无一伤亡。图为被八路军押解的 50 多个垂头丧气的俘虏,缴获的两辆敌军汽车。

搜索敌军司令部,1939 年 罗光达(1942 年7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创刊号)
1939 年春,作者到平西挺进军采访时,在大龙华战斗中随八路军战士一起冲进满地散落着文件的敌军司令部院落。

胜利挺进, 1945 年 8 月 吴群(1946 年 7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丛刊之四《人民战争》)
晋察冀八路军收复雁北阳高县城以后,乘胜向绥蒙地区挺进。

第一次攻克肃宁,1944 年 5 月 31 日 孟振江、董青

八路军政工干部在张家口十三里陆军医院为日伪伤员讲解八路军的宽大政策,1945 年 顾棣(1945 年 12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 / 旬刊》第 1 期)

军民共拆日军碉堡,1944 年 周郁文(1944 年 8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6 期)
抗日战争进入扩大解放区、准备总反攻的前夕。侵入解放区腹地的敌军据点被我军一个个拔掉,成千上万敌军的炮楼、碉堡被我摧毁拆除。

热南人民走出部落,1946 年春 李力兢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把承德南部上百平方公里地区的百姓全部赶走,弄出一个庞大的无人区,被赶出的百姓全部集中在“人圈”(部落)里。抗日战争结束后,从“人圈” 走出的百姓重返家园。


白求恩大夫,1939 年 10 月 吴印咸 (1942 年 7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创刊号)
白求恩在距离火线只有七八里的一座小庙里为八路军伤员做急救手术。

临近火线的医疗所,1939 年 10 月 24 日 罗光达
涞源的一次战斗中,担架队刚从前线抬下来的八路军伤员,等待白求恩大夫医治。当时战斗正在进行,白求恩坚持给伤员做完手术才撤离。

王钢大夫给病人看耳朵,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44 年 沙飞(1945 年 4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8 期)

外科换药,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1944 年 沙飞

军民鱼水情, 1948 年 2 月 蔡尚雄(1948 年 4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刊》第 42 期)
察南战役进军途中,人民群众设立慰劳站劳军。

八路军用战马助民春耕,山西广灵,1944 年 杨振亚(1944 年 8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6 期)

垦荒,1944 年 石少华(1944 年 8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6 期)

重建家园,1941 年 沙飞 (1942 年 7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创刊号)
残暴的日军多次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实行所谓“三光政策”,老百姓的房子多被烧掉。每当敌军被驱逐之后,我军部队又立即出动,帮助人民修盖房屋。

篮球赛,1939 年 沙飞(1942 年 7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创刊号)

百团大战,二团一连连长李永生在涞源三甲村战斗中,一人缴获敌人轻机枪一挺,三八式步枪 3 支, 1940 年 杨国治(1942 年 7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创刊号)

“三八”妇女节,曲阳第 12 区妇女自卫队进行武装操练,1942 年 冀连波  

红小鬼歌舞队, 1936 年 苏静  (1943 年 9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4 期)
中国工农红军非常重视文艺活动,军团里普遍建立了剧团与宣传队的组织。他们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也没有停止过活动。《红小鬼歌舞队》是 1936 年夏红一军团的红色剧团红小鬼歌舞队在陕北排练舞蹈节目时现场抓拍的。

朱良才送别戎冠秀, 1944 年 汪洋(1944 年 3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5 期)

 1944 年春节期间,晋察冀边区召开空前盛大的群英大会,给英模颁奖。在大会闭幕、各地英模返回时,作者抓拍了军区政治部主任朱良才送别子弟兵母亲戎冠秀的画面。戎冠秀是河北平山县下潘松村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共产党员。她在残酷的反“扫荡”激烈炮火中,抢救过几十名八路军伤病员,荣获了晋察冀军区授予的“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


阜平县第二届县议会民主选举活动,县议员竞选宣传的热烈场面,1943 年 李途(1943 年 9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4 期)

实现耕者有其田 林扬(1947 年 10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11 期)
《中国土地法大纲》公布后,解放区农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为实现“耕者有其田”而斗争。画面中是一个群众动员大会的场面。

心眼里的代表当选了,儿童团把他举起来。曲阳第一届县议会民主选举期间,1940 年 7 月 叶曼之

黎明钟声,1942 年 江波(1944 年 8 月发表于《晋察冀画报》第 6 期)  
1942 年作者去冀西平山幡松村采访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在她家住了几十天,每天黎明,都被钟声惊醒。后来发现,这钟声既是催促全村男女下地生产的动员令,又是反“扫荡”中指挥群众转移的报警和集合民兵迎击敌人的号角。戎冠秀正是这生活和战斗集体的组织者和指挥者。

本次专题的筹备得到了顾棣、王雁、石志民、司苏实、张晓蓉、吴含光、高初、刘晓丰、范平平、苏晓晴、高红鹰、林晓林、裴小革、袁莉莉、李明、张晓舟、杨虹、汪林立、李舒、赵晓梅、李君放等亲历者、研究者、《晋察冀画报》摄影家后人的帮助与支持,特此鸣谢!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2022年第7期《中国摄影》杂志


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更新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留言邀约
点击下方封面图购买本期杂志《中国摄影》2022年7期封面

点击订阅全年杂志

精彩文章回顾




做 有 品 格 的 摄 影 杂 志
微信号:cphoto1957长按二维码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