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什么使我们分流?
试图给2023年做总结是困难的,它不像2022那样有着贯穿主线的矛盾和戏剧性的结尾。这一年,在各种“不如预期”之下,普通人更加相信命运齿轮的转动——它带有一种“尽人事、知天命”的宿命感,而不再是野心年代的逆天改命。
余华说,上香也是一种上进。这句话当然带着对于时下情绪的讨巧和迎合,但人们对玄学的热衷,正是因为个体的努力在巨大的不确定下显得太过渺小,这种失落和困顿需要慰藉——成败交给命来定夺,至少人能轻松些许。
人们在更小的范围里重建自己的生活,在有限的尺度下去推动改变,而这也是青年志在2023年发问的起点。我们精选了今年发布的57篇文章、播客或者视频,从大环境、个体的困顿、被遮蔽的权利、自我的构建和出路的探寻这五大板块出发,对这一年进行了总结与回顾。而这些发问,本身也是一种探寻。
这一年,教育分流的症结愈发凸显:县中的孩子,在普遍以城市精英教育为标准的系统中,被挤向学校、社会和期待的边缘。在就业市场拥挤、高等学历贬值的背景下,将要走进大学与走出社会的年轻人也面临着“上岸还是落水”的下一道分流。而在房企暴雷、烂尾楼频频出现之际,房价,作为过去人们分流的尺码,似乎也不再确切和明朗。
我们试图从教育制度、大学生就业、城市、地产以及国际局势,来理解一些让人分流的因素。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许多更是积重难返,但就像张笑宇在节目里说的那样,过去,势头向上的生活教导人们顺势而为;如今,顺势的经验不再奏效,亟需跳出自身的视角,去了解这个复杂社会的构造,也有助于个体做出更为明智的选择。
电视剧《狂飙》
老人、小孩与残障人士
Lisa表演疯马秀,是赋权还是剥削 迷笛音乐节偷盗事件,不是“穷山恶水出刁民” 乐夏3正热播,我们距离原生的乐队文化却越来越远 从“眯眯眼”到“留辫子”,被泛化的“辱华”指控 从《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到出海短剧,爽文背后的“中式受辱”情结 当《芭比》走进真实世界:不仅是爽片和嘴替 《涉过愤怒的海》:父爱的景观化表演和镜像中失权的女性
今年,影视节目中“失落的普通人”引发了集体共鸣:以东北下岗潮为背景的电视剧《漫长的季节》走红,探讨日常生活意义的日剧《重启人生》也引起了许多讨论。有意思的是,在这两部电视剧中,与命运奋力挣扎、过分强调主观能动性似乎都没有太好的结果;相反,面对不确定性,退守一步,与自我和解、重新构建自我才是相对确定的路径。
从Gap hour说起:为何努力“松弛”,仍是一场空虚? 倦怠、抑郁、自我剥削…韩炳哲能治好我们的现代病吗? 从“键盘侠”到“人间清醒”,谁是犬儒主义者? “白人饭”流行背后:是新型自律还是欲望阉割? 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我不配”? 四个大陆学生在香港的故事:2017-2023
逃离情绪下,还能逃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