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信军裸辞:一开始我想赚一百万就够了,后来发现一亿也不够,买套房子就没了 | 嘉宾特写
这是我有嘉宾发布的第409篇文章
3480字 | 阅读6分钟
图为前复星集团CEO梁信军
“我是一个新上海人,从浙江过来。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县城,从我家到达上海,我记忆中的时间都是要十三四个小时,所以觉得好遥远。”
2013年国庆长假,梁信军被邀请作为嘉宾在一档电视节目上发表公开演讲,他以此为开头鼓励年轻人“抓住机遇,实现梦想”。他说,我对上海心存感激,我觉得上海满足了一个年轻人起码的愿望,我想做自己。
从一个小县城,走到中国的金融中心,成为这个城市中最大的民营企业——复星集团的CEO,梁信军看来是真心感谢上海的,只是他要走了。
2017年3月28日晚,梁信军的一封短短700余言的辞职信轰炸了财经界的朋友圈,这封发给复星全体员工的信中再次提到了他对上海的感激,“我已经十分满足……比其他人幸运,有上海这样温润的土壤”。
只是,梁信军在辞职信中所说的“身体原因”显然没有说服多少人。当晚,当这一消息被复星集团的人事调整公告证实后,金融圈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梁信军辞职是为了“单飞”创业,有人猜测这是“广信”内斗的结果,更多的人则认为,金融投资界正风雨欲来,而复星可能首当其冲,梁信军是在“退而独善其身”。
无论未来事态如何发展,真正的原因可能只有梁信军自己知道。在复星的25年,梁信军成就了复星也成就了自己,现在他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上海,可他真的能离开这个漩涡吗?
“一开始我想赚一百万就够了”
在电视台演讲的这一天,梁信军的个人资产是73.2亿美金,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15位。演讲现场的听众,是数百个来自他母校复旦大学和其他上海名校的在校学生。
梁信军上台时迈着不疾不徐的方步,只是双臂摆的幅度有些夸张。站定后,他下意识的的把双手背在身后,这个当时已经经历了不少大阵仗的CEO当时在摄像机和他的“学弟学妹”们面前还有些紧张,只一秒,放下,然后又再背过去。
主持人问的第一个问题是“20多年前你跟他们有什么区别”。这让他有点意外,他回答说“我比他们都成熟很多”。回答完问题之后,他又把双手在体前交叉,做出谦和之态。
他是个优秀的演讲者。在主持人离开后,他的表情和肢体也放松下来,虽然手里拿着一份手写的讲稿,可是整个演讲过程中从未低头看稿,语速沉稳且富有情绪。他说,这个世上真的没有什么聪明人,为了准备这个10分钟左右的演讲,他自己花了不下10个小时。
但学生时代的梁信军确实是个聪明人。天秤座的梁信军出生于浙江台州,那里自古就是浙商辈出的地方。1968年10月梁信军出生时,台州确实只是个小小的县城,可是这个小县城在过去20年中的发展如梁本人一样为中国商界瞩目。如今台州市在经济发达的浙江省经济地位已经排在第四,有一种说法:每14个台州人就有一个老板。
1987年,19岁的梁信军以全台州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遗传工程系,开始了他的上海梦。在这个当时全国最顶尖大学中最高分专业里,梁信军保持每年拿到最高奖学金。更重要的是,这段学习经历让他和当时同校的另外几位精英人物产生了交集。
由于成绩优秀,梁信军毕业后被聘请留校担任教师。任教的一年中,梁信军认识了大自己一级的“学长”,在哲学系留校任教的郭广昌。1992年1至2月间,邓小平南巡讲话。“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其后的数月间,这样的名言警句经媒体广泛传播,煽动着每个年轻人的荷尔蒙。
郭、梁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创业,按照当时的说法,下海。虽然当时中国已经兴起了经商大潮,但是与现在不同的是,当时的大学教师仍是一个社会和经济地位都颇高的工作。梁信军后来回忆称,自己当时并没有敢把这个决定告诉家人,只是“山高皇帝远”,自己先做了再说。
“一开始我想赚一百万就够了,后来发现通货膨胀速度太快了,所以想赚一亿,但一亿也不够,买套房子就没了,所以通货膨胀的好处就是让你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他说自己当时下海时并没有想太多。
图为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左)与梁信军
支撑复星的灵魂人物
在创业的过程中,很难说努力与机遇哪个更重要。1993年4月,来自大陆的汪道涵与台湾的辜振甫在新加坡见面,台海两岸首次实现握手。这次历史性的会面也给两岸商人打开了窗口。
在这次会谈的半年多以前,郭广昌与梁信军这对年轻的搭档正在在四处筹款。二人以总计8万元成立了上海广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与“信”分别是二人名字的第二个字。这对类似美国华纳兄弟式的故事由此开始。
与现在的许多的创业者一样,二人这段最初的创业经历同样是充满迷茫。在最初的大半年时间里,他们尝试过许多行业:科技、食品、电子、化工……最终定格于市场调查。在确定这个行业后不久,“汪辜会谈”给上海带来了第一家台湾企业——元祖食品。这家公司当时希望在上海寻找一个市场调查企业,广信二人成功的打动了招标者。
在成功淘到第一桶金后,梁信军又为公司拉来了他大学时代的另外两位同窗范伟和汪群斌,为了彰显核心团队的变化,公司的名称由“广信”改成了与他们共同的母校相关的“复星”,复旦之星。他们组成的最初团队被外界成为“复星四剑客”。在后来复星集团发展壮大后,他们各司一职,梁负责投资板块,范伟负责地产,汪群斌负责医药。
1998-2002年,“复星实业”共进行了14亿元的权益性投资,这个数字正好与其投资活动的净现金流一致。五年中,这些投资带来的投资收益逐年增长,累计共为“复星实业”带来了4.78亿元的投资收益;而与此同时,其营业利润先增后减,五年累计金额不足1亿元。由梁信军主导的投资一直是公司最赚钱的板块。
其后的复星就踏上了财富增长的快车道。梳理其成长轨迹不难看出,在经济周期的发展中把握优势行业和优势公司是复星集团的“强项”。从咨询初创,医药、地产起家,积累早期资本后投资重工业,再到近年打造保险金融平台,直至“保险+投资”的快速发展路径复星每一步都踩在大政策的步点上。
抛却外界质疑的“政商”因素,在这一系列抉择的背后,少不了梁信军的身影。有人甚至把郭广昌与他的关系比喻做巴菲特和查理·芒格。这位理科出身的投资人很少面对媒体,却被很多人认为是复星的灵魂人物。
复星过去几年以来在国际市场的高歌猛进,在中国的诸多民营企业中,很少有人能比。国际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复星开始国际化战略以来,复星在2010年完成首笔交易后,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完成了2起海外收购,随后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完成了14起和17起海外并购案,总支出高达100多亿美元。这一趋势到2015年郭广昌配合调查事件后出现放缓。
在电视台的那次演讲之后两周,梁信军来到了纽约。复星集团以7.25亿美元(合计约44亿元人民币)从摩根大通手中买下纽约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这是复星截至当时为止最大的一笔投资。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家公司如同很多国内富豪一样,在向国外转移资产。但是,复星的资产却在那之后仍然保持着高增长。
自2013年开始,复星集团的投资手笔逐渐加大。梁信军也逐渐攀升到了其个人财富的巅峰,2015年,仅仅两年后,他作为复星二号人物,个人资产已达到171亿元。位列中国富豪榜的第67名。
图为前复星集团CEO梁信军
两种离职猜想
3月28日晚间,当看到梁信军的辞职信时,熟悉复星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另一位创始人范伟。这位“四剑客”之一在复星开展地产业务以后,一直是该业务的重要角色。但2013年,只有44岁的范伟突然宣布“休息”,并从此杳无音讯,理由与梁信军一样是“身体原因”。当时就有诸多分析称,复星的地产业务正在激进转型,范伟可能是转型中的牺牲品。
此次梁信军的辞职中,只有一句与现在工作相关的说法:“我感谢你们在复星爬坡深展需要出力的时刻,允许我离队休养”。
郭广昌在随后发表的公开信中也提到了爬坡。信中提到了一次梁信军在接受采访时对郭广昌的评价,“广昌到了一定高度,一定又会提出下一个更高的目标。现在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就像爬山,有时候我没有顾及大家是否疲惫,却一直望着更高的山峰,心里总想着跟大家一起往前走。但其实,可能我们队伍里面已经有同伴需要喘口气、需要休息了。”
郭广昌在信中还表示自己曾经对梁信军过于苛责,似有懊悔之意。有人据此猜测,这些信息体现了郭与梁这对创业兄弟曾出现过矛盾。至少,梁可能与郭广昌的发展思路存在分歧,因此成为了另一个范伟。
另一种猜想则来自2015年郭广昌配合调查后的舆论效果。梁信军在这一事件被媒体报道时曾做出果断回应称:“郭广昌人仍在上海配合司法机关对一些事实进行查证,并非公司有问题。目前公司资金状况良好,对于维护公司股价,不排除管理层增持公司股票。”
自2016年起,在媒体报道层面,复星已被多家财经媒体“关注”,公关危机频现。今年2月,中国证监会主席表态称,将继续打击“野蛮人”和“金融大鳄”。3月,银监会又表态有高负债企业借海外收购足球俱乐部转移资产。联想到去年下半年以来投资界人士“麻烦不断”,这一系列监管层的表态都让金融圈感到紧张。
新浪新闻昨夜发布梁信军辞职的快讯。有网友在评论中留言“山雨欲来”。
(文/南岛)
▌点击关键词 看往期文章视频 ▌
我有嘉宾
刘庆峰 | 蔡晓东 | 老炮吴声 | 艾瑞杨伟庆 | 毛大庆
吴婷 | 贾巍 | 宋浩 | 分享住宿 | 国企转型 | 路伟 | 俞铁成
智能汽车 | 无线充电 | 柔性显示 | Akon | 王煜全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嘉宾派,全球标杆企业深度访学第一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