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伤寒论条辨浅释23——条辨68-70

行者 严 汉唐经方再传承 2023-07-07
六十八、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发汗后不必再服用桂枝汤,是因为汗出后有汗出而喘,无大热的症状,此时应用麻杏甘石汤治疗。临床上西医的理论感冒不及时治疗,可能变成肺炎。在中医观念里,就是表邪没及时排出,病邪进入肺部的结果。麻黄汤和麻杏甘石汤的差异就是桂枝换成了石膏,在这里可以看到:麻黄和桂枝配伍,可以使药效到达体表,打开毛孔,进而发汗;麻黄和石膏配伍,可以使药效到达肺部,通过小便泄热。大青龙汤是在麻杏甘石汤的基础上加桂枝、生姜和大枣,治疗表寒里热的症状。

三个方剂在临床上都可以治疗气喘,风寒束表的气喘用麻黄汤治疗;发表之后,肺里有热的气喘用麻杏甘石汤治疗;风寒束表、肺里有热的气喘用大青龙汤治疗;小青龙汤也是治疗气喘的方剂,治疗的的是体内有水气的寒喘。麻杏甘石汤可以治疗汗出而喘;葛芩连汤可以治疗喘而汗出,二者可以通过药物选取的不同,去发现同样的症状是有着不同的病因的。麻杏甘石汤治疗肺部有热,葛芩连汤治疗肠内有热,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无论哪个部位有热,都会有气喘的症状。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石膏半斤打碎锦囊,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六十九、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七十、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六十九条的发汗发太多的,是麻黄汤引起的心下悸。麻黄汤把胸腔的水都发汗发掉了,会让肚脐下面下焦的水往上冲,冲上来的力量太大的时候,病人就感觉到心下悸。为什么叉手自冒心?就是很难过,想压下去,所以就是心下悸,按着就比较舒服。中医的心下悸,并不是临床上看到的心脏在慌,而是中脘的地方在跳动,因为天阳在上面干掉了,把水硬往上吸,所以梗在中脘的地方,这时候就要用桂枝甘草汤治疗。六十九条和七十条,这两条都是写的发汗过多以后的症状,但是发汗的力量不一样,六十九条是麻黄汤发汗以后胸阳没了,所以感觉到心下悸,七十条是桂枝汤发汗发太多,肠胃的津液没了,水不够,肚脐的地方就开始跳,就准备发奔豚了。

桂枝甘草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桂枝甘草茯苓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桂枝三两去皮,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衣杓扬之,水上有水珠子五六千颗粒相逐,取用之。

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是把喝到身体的水通过胃的热度化水为气,当水不能化气的时候,就属于病理状态了。心下悸就是由于水停在中脘的位置不能气化而形成的症状,此时用桂枝甘草汤治疗即可。桂枝甘草汤中的桂枝是所有方剂里用量最大的,大多以桂枝为主的方剂桂枝用量都是三两,分三顿服用,每顿一两而已,桂枝甘草汤中桂枝的剂量是一顿四两,可见在使用桂枝甘草汤的时候桂枝的用量不够,是达不到治疗效果的。

桂枝和甘草如果再加上了茯苓和大枣就是更进一层了,汗透发的时候,把肠胃津液都发出去了,下焦的水会往上冲。结果造成脐下悸,奔豚的力量很强,都是水的问题。水在下焦的时候,要靠茯苓把水排出去,再靠大枣把肠胃的津液补回去,所以七十条的脐下悸是桂枝汤发汗过多的结果,平常不会有这种现象,大部份是下焦有停饮的人,水气比较重停在下焦的人才会有。

伤寒论注释系列链接

注解伤寒论——前言!
伤寒论注解——总论
伤寒论条辨浅释——太阳之为病
伤寒论条辨浅释2——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
伤寒论条辨浅释3——条辨4-5
伤寒论条辨浅释4——条辨6-8
伤寒论条辨浅释5——条辨9-14
伤寒论条辨浅释6——条辨15-16
伤寒论浅释系列7——桂枝汤详解
伤寒论浅释系列8——桂枝汤医案
伤寒论浅释系列9——条辨17-20
伤寒论条辨浅释10——条辨21-23
伤寒论条辨浅释11——条辨24-25
伤寒论条辨浅释12——条辨26-28
伤寒论条辨浅释13——条辨29-31
伤寒论条辨浅释14——条辨32-34
伤寒论条辨浅释14——条辨35-37
伤寒论条辨浅释15——条辨38-41
伤寒论条辨浅释16——条辨42-44
伤寒论条辨浅释17——条辨45-46
伤寒论条辨浅释18——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总结篇
伤寒论条辨浅释19——条辨47-51
伤寒论条辨浅释20——条辨53-57
伤寒论条辨浅释21——条辨58-63

温馨提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用药请遵医嘱。
下图为作者微信二维码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浅释大医精诚:大医应是融汇儒释道易医的有德之人

缅怀倪海厦老师中药篇——四逆汤和麻黄汤回阳救逆之差异

假若倪师海厦尚在人世间!
民间中医经方人士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危重症再谏言书
民间中医人士   经方抗疫   再谏言书
民间中医经方人士中医辨证施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方案


本文为原创,经作者本人授权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