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腹胀满有两个情形,一种是虚胀,一种是实胀。虚胀的病人感觉是喜按,实胀是拒按。按天枢穴疼痛是实胀,实胀就是大便堵到了。虚胀是肠子是肠里有很多气,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是治疗虚胀的方剂,病人吃下去以后,会一直在嗝气、放屁,然后腹胀就会消掉。如果是实胀的情况就是承气汤证。平常大便不太好的人,发汗发太过,大便干掉了就是实胀;平常肠胃虚弱的人,发汗发太过,肠胃都空掉,没有津液,都是肠气在里面,就是虚胀。小便淡白是虚胀;小便很黄是实胀。临床上虚胀和实胀不难区别。实践中肾或膀胱结石引起小便不利也会有腹胀的症状,这种情况通过询问小便的情况也不难区别。淤血证也会有腹部胀满的情形,大小便都正常,但病人自己陈述有腹胀满的症状。所以在实践中遇到腹胀症状的时候,不要只想到实胀和虚胀,还有淤血引起的腹胀,这是应该注意的地方。厚朴半斤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斤洗,人参一两,甘草二两炙,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七十二、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伤寒证,如果吐了又大下,津液就被伤到,结果心下逆满,就是胃的地方感觉到胀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因为有这样症状的人平素就有水饮,水停在横膈膜,被吐被下后,病水就开始要动起来,就会有上述的症状。《伤寒论》中有两个治疗眩晕症的方剂,一个是苓桂术甘汤,另一个是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的典型症状是起则头晕,病人平躺突然起床会有头晕的症状就是苓桂术甘汤证;病人站立的时候,头重脚轻的眩晕,是真武汤证。贫血也会有晕眩的症状,但还会伴随眼前发黑。西医提到的耳石症的眩晕和前庭功能障碍引起的眩晕大多是苓桂术甘汤证。《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足或腰仍动剧者,卧时则脊骨仍战动,或一身体中经脉跳动,有耳鸣逆上之候者,都可以用此方。平常感觉肌肉跳两下,或者面部皮肤在跳,都是因为水饮,这时候就可以用苓桂术甘汤。七十三、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发汗病不解,会有几种情形的变化:汗大出,恶热是白虎汤证;汗出外证不解,汗出恶风,依旧是桂枝汤证。此条解释的是汗出病不解的一个情形,汗出之后恶寒,体质不好的人发汗之后,会有这种现象。临床上芍药甘草附子汤是治疗静脉曲张的首选方剂,其中炮附子和炙甘草的剂量用一两或二两,芍药的剂量可以用到二两、三两或者更多。芍药的剂量不够,治疗静脉曲张就不会有明显的效果。《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此方不仅治发汗后之恶寒,且治芍药甘草汤证而属于阴位者。可活用于治疝或痛风、鹤膝风等,自痛风以至鹤膝风等,所谓以绵包足之冷者,皆有效。凡下部之冷专在腰者,用苓姜术甘汤治之;其专在脚者,用此方治之。腰部和脚的不一样,湿在中焦,腰部用茯苓白术,所以带脉证,就是带脉腰酸,可以下针临泣穴,处方就是茯苓白术甘草生姜汤,一般性的用生姜,寒比较盛的用干姜。中焦的湿堵在腰间,就用利水的利掉。如果腰好了,膝盖脚踝还有痛,就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单在脚部的疼痛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就可以。温馨提示: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用药请遵医嘱。
本文为原创,经作者本人授权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