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昨天的腾讯媒体+峰会,透露了哪些2018自媒体新趋势?

2017-11-17 张洁 新榜


昨天的腾讯媒体+峰会,片头特别炫,我在现场拍了个小视频发新榜内容群里,结果小伙伴们说我一定要写一篇#榜妹去哪儿蹦迪#。好吧那就写吧。简单分享几点感受比较深的。



持续两天的腾讯媒体+峰会,腾讯全场配备了人工智能现场写稿,嘉宾刚说完谢谢,稿子立马就发在网上了,是不是还挺让人起鸡皮疙瘩的?



我在现场观察大屏幕两侧的实时速记、翻译,虽然很多细节还是存在差错,但整体来看,人工智能已经基本能理顺一个段落要表达的意思,连“的得地”都做了认真区分。

 

作为码字人不得不颤抖啊。可以稍微感受一下AI的作品:



AI代替码字工,小程序召唤程序员。可以想象的是,技术与内容的结合未来将更加紧密。作为一个技术盲文科生表示肥肠激动。




腾讯旗下企鹅智库发布的《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2017》自然是另一项重磅。


从2012年开始,腾讯连续办了6年媒体高峰论坛,这些主题也记录着社交媒体的时代变迁,相应的新媒体趋势报告更是镇会之宝,浓缩了腾讯对当下的观察与未来趋势的预判。


今年的报告,很多人一眼就看到了这么一段:


内容洗牌来临,自媒体用户红利触顶;今年超过三分之二用户关注的自媒体账号数量不再增加;分享欲望也在冷却;内容专业化洗牌、平台推荐体系升级后,现有用户将重新用脚投票。

 

情况不容乐观,可以说很丧了,但所幸并非全部。这里帮大家扒了些报告干货,顺便分享6点个人感受,仅供参考。


1. 适合安静场景的内容潜力可期


据报告:中国网民人均每天有67分钟都花在资讯消费上,其中,大部分用户都选择在家里用手机看新闻,尤其在床上看新闻的占比接近60%,其次是客厅等活动区域。

 

腾讯副总裁陈菊红认为,客厅的吸引力在变强,占领客厅的战争将在资讯领域打响。

 

对资讯平台与内容创业者来说,值得关注的是场景反过来对内容的影响与渗透。

 

比如,如何调整内容架构、方向甚至标题,使最终呈现形式更适应人们在床上、客厅、沙发这些安静、私人、放松的资讯消费环境?

 

这似乎也能解释为什么深夜是众多大号的黄金推送时间。


2. 低幼和白发用户内容需求上涨

 

报告提到,低幼和白发用户进入媒体生态,三四线城市用户有望井喷。

 

关于低幼和白发用户的到场,有两点值得一提。

 

第一点是企鹅智库调查数据:在“对今天的自媒体内容质量表达明确担忧”的人中,年轻人和硕士及以上高学历的人群所占比例,要远高于老年人和学历偏低人群。

 

这一方面说明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都在操心爸妈的朋友圈,另一方面也说明老年人群对自媒体内容的接受度偏高。

 

如果能生产出老年人喜欢同时年轻人也觉得靠谱的内容,年轻子女也会成为打开内容传播口的关键。

 

另一点源自个人经验。在新榜用于发布各类榜单的公众号“新榜排行榜”后台,几乎天天都有给“小伶玩具”留言的狂热小粉丝,打call姿势超越你我想象。

 

我年仅三岁的妹妹,也会天天观看一档叫《快乐出奇蛋》的儿童玩具短视频(每期演示一个拆出奇蛋的过程),只操作一次就对入口熟捻于心,而且会不断重复观看。

 

由于老人和孩子的空闲时间普遍比年轻人多得多,这个群体的内容市场还有相当潜质。


3. 谁获得现场,谁就拿到发声机会

 

用户对真实的需求逐渐多过娱乐。报告中提到比较关键的几点:


人们对内容价值的判断诉求逐渐高于娱乐诉求;有四分之三用户都看到过新闻的反转并表示惊讶、不可思议;“现场素材”已成为网民第一信源。


陈菊红也提到,相比较在微博上热搜或转发数量上万,人们更愿意相信网友在现场拍的事发视频。


社交媒体赋予公众更多的新闻来源,但要从中挑出真相,却变得越来越难。热点事件一次次发生,都伴随龙卷风般的舆论热潮,以及随意四起的谣言,一味博眼球的内容只会让用户失去最后的耐性。


今年来,我们发现多个大号开始发力“真实内容”,不论是现场求证还是人物采访,有些更是成立特稿团队,有向深度内容探索的趋势。


观察近来数次引爆社交网络的话题,社会新闻事件所占的比例其实非常高。而最快向真实靠拢的内容,也获得了最多的发声机会。


在今天的腾讯媒体峰会上,《局面》主持人王志安现场透露,江歌案系列短视频报道在腾讯和秒拍上的播放量累计达5.5亿次。11月9日起,《局面》陆续发布的25段女留学生在日本遇害短视频,将江歌案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用户比我们想象中更理性,新媒体场景下的深度报道仍然是内容领域的硬需求。


4. 音频、短视频、知识付费,将持续升温

 

今年一直被重复提起的音频、短视频、知识付费,在几经波折之后,似乎已逐步摸索到一些方向,越来越多自媒体砸钱入驻,搭建团队。明年应该还会持续升温。

 

昨天,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也在现场透露,他们3个月前也开始入局短视频,目前还成立了两个团队押宝知识付费。


报告中也提到:

 

尽管知识付费的普及尚远,但首批头部用户已经完成了市场培育,这些份额足以支撑相当量级的个体或机构生存并继续探索。 


5. 明年或是社群爆发之年

 

用户群化加速。


报告指出,用户在群落内部形成强粘性的消费和价值认同;草根人群未被充满的精神生活,需要有群化标签来消除孤独。

 

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放在身边的小圈子身上,圈子内在谈论什么话题,关注什么事情,比圈外聊什么要重要得多。

 

不仅如此,尚有很多群体需求有待发掘。

 

正如“新世相”的“逃离北上广”召唤出一批“希望逃离都市生活压力的青年”,内容可以发掘人群背后的心理需求,让社群自由排列组合。这些具有超强粘性的垂直社群背后,是不可忽视的商业价值。

 

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在通过内容完成一定的用户积累后,为了满足更细分的群体需求,搭建社群App,或者做一些类似“聚拢行业专家”的事情,通过外部、细分、专业的力量加入,来填补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满足的用户需求。


只是这里的社群并不能等同于微信群,比形式更加重要的是社群内部的认同感和粘性,这也正是新媒体人在做社群建设时应该花费更多心思考虑的问题。


6. 评论板块的玩法还可以更多


报告中有数据指出:

 

在中国资讯用户中,超过70%的人经常浏览网友评论,这一潜在的消费欲望,如果能有更好的内容激活,有望成为新流量增长点。

 

相比较推送内容本身,用户对评论区的关注和需求似乎一直是被忽略的环节。

 

虽然很多自媒体会尽量多地抽出精力回复评论,有些甚至形成独特的回复风格,比如“和菜头”,但评论区的玩法和商业价值都值得被重新探讨。

 

回顾之前,就有文章因为评论区内容的传播达到10w+的案例。

 

除了如何引导用户评论、回复评论、制造互动话题等运营层面的问题,各社交平台未来是否围绕评论板块做系统升级,也令人期待。




还有几点不成系统的想法,也写在这里一起分享。


1. 自媒体品牌化趋势显现,如何被记住比爆款更重要。大多数人在关注到一则爆款内容时,其实并不见得会注意到内容来源。(新榜近期正陆续推出“新媒体品牌化”系列观察,欢迎大家关注指正)


2. 报告说“有一半以上老年群体接受资讯内容中出现神马、童鞋、屌丝等个性用词”,所以说,老年人会喜欢的内容也不一定就是“很好非常好早上好”,做内容时的自我带入往往包含偏见,而这可能会让你错失新大陆。


3. 钱和注意力总是在我们无聊的时候被“捞走”。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月入千万

微信放大招

爆文逻辑

公号颜值

出路在哪里

探访鹅厂

雪球专访

微信放大招

平台财报

日更选题

小程序广告

加班焦虑

博主吉良

公众号迁移

中年危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