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二十二讲

如瑞法师 如瑞法师 2021-10-09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639nqb4zs&width=500&height=375&auto=0


文本

阿弥陀佛,大家好!上堂课我们共同学习到《吉祥经》正宗分第七首偈“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里面的第一句“恭敬与谦让”。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福报和智慧都需要从恭敬中求。今天我们接着来看“谦让”,谦让对于吉祥人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谦让”是指的谦虚、谦卑、退让。谦让是一种美德,谦谦君子,必以自卑。如果做人能从谦下做起,很容易进步。佛陀在因地行菩萨道的时候,也多为众生示现谦下的礼让之行。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茂密森林中栖息生活着一只鸟、一只山兔、一只猴子,还有一头大象。这四个动物和睦相处,欢乐祥和,安稳度日。

 

有一天大家商量说:“我们应当恭敬最年长者。”经过讨论,动物们一致认为应该以一棵大树作为参照,确定彼此的长幼顺序。小鸟建议说:“大家都来谈谈各自小时候所见到的树的身量吧!”

 

大象首先发言:“我年幼的时候见到此树,它有与我现在身体同等的高度。”

 

猴子接着发言:“当我小时候与同伴们看见这棵树的时候,它有我现在身体同等的高量。”

 

听完这二位所说,大家一致公认:“象与猴子比较,当属猴子年岁较长。”

 

山兔接过来话说:“我小时候这棵树只有两片嫩叶,我还舔过这两片叶子上的露水呢!”

 

于是大家又评议说:“与前二位比较,山兔应算年龄更长者。”

 

小鸟最后说:“这棵树你们在幼小的时候都见过,而我以前在他处吃了这棵树的种子,来此撒下不净粪便后,种子破土而出它才日益长大的。”

 

其余三位伙伴一致说道:“那我们当中属您年岁最长,大家理所应当对您恭敬承事。”说完猴子首先对山兔、小鸟礼敬一番,山兔则对小鸟恭敬顶礼,而大象就对其余的同伴都恭敬承事。

 

自此之后,四个动物之间无论日常起居或者行走外出,大象驮着猴子,猴子驮着山兔,山兔身上又站着小鸟,它们都按照长幼顺序次第相偕,和乐共处。

 

故事中的小鸟便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前世,而山兔就是后来的舍利弗比丘,猴子是后来的目犍连比丘,大象则是后来的阿难比丘。

 

我们常说我慢高山法水不入,这是同样地在强调,谦卑和恭敬对于修道来讲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不懂得谦下与恭敬的人,是没办法从善知识处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的。然而真正去做却不是那么容易,需要久久地练习,因为无始劫来我们习惯了我慢贡高,想要一下子低下来很不容易。

 

曾经有位大善知识说过一首偈,对我们应该是有启发的。这位大善知识说:“随处与谁为伴时,视己较诸众卑劣。从心深处思利他,恒常尊他为最上。”这首偈的大意是说,不管到什么地方,无论和谁在一起,都要谦卑低下,把自己看得不如别人。从内心深处去思惟利益他人,不改变内心的谦下,永远把他人放在首位,尊为最上。

 

曾经也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位大善知识,做人非常低调谦和,每每出门他衣着朴素,不大引起人们注意。有一次他应邀前往一所寺院,路上遇到一位修行人。这位修行人把自己的包袱拿给这位大善知识背,善知识说:“可以!可以!”路过一条河,修行人把鞋子脱下来让这位大善知识提,善知识说:“可以!可以!”就这样一路走来,这位修行人好像一位道行很高深的人,而善知识却像仆人一样随侍在他的左右。

 

等到他们俩人过了河,看到对岸钟鼓齐鸣,人们跑来热情地迎接这位大善知识,这时候修行人就问善知识说:“他们是在迎接谁呀?”这位大善知识说:“嗯,可能是来迎接我吧!”这位修行人疑惑地看了看大善知识说:“噢,你是不是某某大善知识呀?”大善知识回答:“别人这样叫我吧!”这位修行人一听连包袱都不要了,羞愧地赶快逃走了。

 

听了这个故事,相信我们能更深地体会佛的悲心:做人千万不要有傲气,不论见到谁都要谦下恭敬

 

我们可以想一想,当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凡事是不是退让了一步?涉及到利益的事情,能不能先让给别人?遇到吃苦的事情,自己能不能勇敢地承当?在做事当中,是不是真正地生起了慈悲心平等心?我们要能够懂得,真正的学佛不仅仅是口头上说的,而需要一点一滴地从认识自我,改造自己的身口意开始

 

当我们一起念要去争名夺利的时候,马上就要呵止自己:“阿弥陀佛,恭敬与谦让,退一步吧!”实际学习经典就是为了要在生活当中应用的,经中的每一句话都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但要知道不争名夺利,并不是说不积极进取善法,我们一定要积极进取地来修。




          
       


                  

    思考题

1. “我慢高山,法水不入”这句话带给您怎样的启发?


2. 为什么说做人能从谦下做起很容易进步?


3. “成熟的谷穗总是低着头。”您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4. 生活中怎样才能培养谦下的美德呢?


5. 一个懂得谦卑退让的人,会得到哪些功德利益?


6. 您认为学习经典的意义是什么?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一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二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三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四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五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六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七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八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九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一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二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三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四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五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六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七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八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十九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第二十讲

微讲堂 | 吉祥经浅说 | 二十一讲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