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辛:很多小孩的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走神跟家长的关系非常大

2017-08-09 妇幼健康与经络食疗
   点击上方蓝字或长按右边二维码加关注

  十四经络动图

☞  700个经络穴位大全

☞ 舌诊辩诊大全

☞ 艾灸常用3000种症状大全

艾炙视频大全

☞ 最全的面诊、眼诊、鼻诊、耳诊、唇诊、舌诊、齿诊

☞ 【视频】小儿推拿视频大

☞【视频】彭鑫博士讲中医古法婴幼养生全集

☞ 【视频】健身气功六字诀!

☞【视频】道家八段锦教学示范

☞【视频健身气功五禽戏教学

☞【视频】易筋经教程,简单易学

☞【视频】曲黎敏黄帝内经第一部(1-18集全)

☞【视频】张秀勤--刮痧保健康(1-16全集)

☞【视频】杨奕老师视频大全

☞【视频】 张钊汉原始点疗法视频大全

 历史文章搜索


家长能够安静下来,对小孩子的健康特别重要。有时候家长带着孩子来看诊,我看家长急躁忙乱的,心里面就有点沉重,因为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孩子不好治。


作为一个生命活在这个世界上,它时时刻刻都在跟外界进行交流。我们现在的文化关心的是什么呢?关心的是今天吃了多少卡路里,吃了多少纤维素、多少蛋白质,这些都是物质方面的。健康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在一起,做什么事。这些非物质方面的很重要。



—— 李辛《儿童健康讲记》



减少自己内心的震荡,

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滋养



很多家长带小孩子来看病,有的是身体上的病,比如说反复感冒啊、反复发烧啊、消化不良、鼻炎、皮肤病,有的是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定和神气有关的问题。


爸爸妈妈是孩子最重要的支柱,不仅仅是生活支柱、经济支柱,最重要的是精神的支柱。打个比方,孩子就像一个接收器或是一块小磁片,爸爸妈妈就像一个大的发射器或是一块大磁片。


尤其是对于刚刚生下来的孩子,三岁以内的,这个阶段从心理学上来说,自我还没有显现,是一个相对无我的状态,他的精神状态和节律,是跟着爸爸妈妈的精神状态和节律,跟着整个生活环境的状态和节律同步的。


作为爸爸妈妈,如果能有意识地让自己的震荡减少,让自己的意识、精神、内心清晰稳定,不乱不暴躁,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滋养。这些无形的东西,远远超过我们可以用金钱、用关系来得到的资源。


我们现在太在意那些有形的东西,但是这些无形的东西,作为爸爸妈妈可以做到的却不做,就是舍本逐末了。就像我们跟朋友一起聊天,如果和你在一起的人是比较平静的、快乐的、舒缓的,即使聊一些很简单的话题,结束后能体会到平静的满足感,好像有东西在滋养你,让你放松,甚至让你能够把自己调整到更好的状态。朋友如此,家人更是如此。这些无形的、存在于我们生活和环境中的东西,是需要我们家长慢慢去体会的。


我们现代人已经习惯时时刻刻都让外界的刺激把我们联系在各个端点,我们不停地看东西、听东西、收信息,跟人联络,不停地在跟外界联系,架构未来。心里很难清静,所以家里很难安静。


还有些家长长期有埋怨的情绪,埋怨单位、埋怨朋友、埋怨社会、埋怨国家,这种埋怨的情绪回过头来对孩子、自己来说是一种很强大的毒害。这些都需要自己先感觉到有没有,然后才能消除。


我们的身体既是有形的肉体,也是能量体、信息体,如果爸爸妈妈身体很糟糕,根据U形管定律,孩子的能量会流到爸爸妈妈那里,最后达到一个平衡。如果爸爸妈妈身体堆积了很多不干净的东西,甚至已经变成了病,那爸爸妈妈的这些东西的一部分也会流到孩子那去。比如说很多婴儿的严重湿疹和妈妈的体质,饮食,生活习惯,思想情绪的复杂有关系。


很多家长关心孩子的营养,关心孩子吃什么药,也会很努力地去寻找现代或古代好内容让孩子学习。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小孩子会不会接触得太多了?现在物质过剩、信息过剩,很多东西一想要就能得到,如果没有一个“孩子需要什么”的鉴别力,有时候反而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干扰。




真正关乎孩子健康的问题,不光是我们平时吃什么,或者做什么运动,还有我们的生活各个层面的环境和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和家人之间的关系。



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还没有被污染,他们跟天地之间的精神是相通的,就像是一个WIFI,当我们跟他们在一起,并保持一个相对简单的状态的时候,我们也是和天地相通的,天地的能量自然能滋养我们,当我们平静单纯的时候,我们也能成为孩子或家人的WIFI。


如果能让自己离开不适当的环境,安静一段时间,让自己散掉的精神魂魄慢慢地收回来,回到原来那个稳定的状态,小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感觉统合综合症、交流障碍等等都可能有所改善,但是现在的治疗却往往忽视了这个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希望家长注意。


每个人都是像互联网的节点

过多程序窗口容易死机




每个人都是像一个互联网的节点,就像家里的电脑一样,它每天接通网上的时间太多,自动下载的信息太多。我们都知道电脑如果程序、窗口开太多的话,它运速就会很慢,对不对?如果接到不对的链接,可能会有一些病毒或者不必要的垃圾文件存在你的电脑里。


然后会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内存越不足速度越慢,自我清理恢复能力就越差,然后就越容易中招。可能刚开始只是运行状态有问题,然后是本来好好的软件也运行不好,再后来可能就容易经常性死机。


静坐呢,是一个很好的让自己能够归零的状态。就像我们用了一天的电脑或者手机,要干什么?要充电。有时候电脑一打开觉得不对,你要有一个什么?自动杀毒,或者碎片整理。我们的身体其实有这样的能力。



专注才能做好事情,养育孩子也是。打坐能让我们专注,专注就能让我们观察到重点和细节,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很清楚,他每次出问题你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中医起什么作用?西医起什么作用?其他的方法起什么作用?这些都很清楚的时候,心里就会有底。



但是我们可能太忙了,太忙了以后,我们的身体无法休息,内心的情绪、压力无法及时平息,还有过度的、没有必要的思想,因为它连在那个接点上,想关也关不掉,很想睡觉的时候你睡不下去,有些事情你想忘掉它或者停止不再想,可它好像自动在下载。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目前的文化、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只是在世界的物质层面和社会的现实层面中在训练我们,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那么,在传统的中医,传统的文化当中最重要的一条,它其实关注的是人。不是让你成为一个多么有用的人,而是让人成为一个自知的、快乐的,相对自主、自由的人。这些需要你花时间来了解自己。



每天静坐,给自己充电

才能更好的照耀孩子



这种方法就是坐五分钟,感觉一下自己的身体状态,做的方法很简单,脊背自然伸直,散盘也可以,也可以自然地坐着,姿势不要强求,以放松舒适为好。


打坐其实只是为了把我们习惯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跟外界的连接先松开。我们平常习惯的快速运作的思维程序,让它自然地慢慢减慢,还有情绪,让它自然地慢慢平静。这几样东西减弱了之后,我们内在的生命力才会起来。它什么时候起来,我们是不知道的。



坐的时候干什么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观察自己。身体是不是放松的?心情是怎样的状态?脑袋里是不是会有很多想法?我们做一个观察者,不跟随,不评判,不用考虑对错,好坏。你听到外面的声音,知道就行了,不用特别的关注它。


无论身体有什么感觉,你知道就可以了。也许头脑里会有很多杂念,或者情绪起起伏伏,那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是这个样子的,这也是我们平时的状态,只是现在安静下来,它变得明显了而已,不需要去控制它,这些都是我们内在的噪音,我们知道就可以了。



当我们觉察到身体紧张的时候,可以稍微调整一下,让自己舒服一些,不要过于认真用力地坐着。平时的时候,只要有三五分钟的时间,就可以经常这样坐一坐。这就是培养我们的觉知,能起到收摄精气神的作用。



打坐的时候,我们会知道我们身体的感觉,也知道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甚至房间的温度味道都能感觉到。我们可以观察到脑袋里各种各样的念头。我们所观察到的一切,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身体所在的状态。只是有时我们以身体的感受为主导,有时以情绪,有时以思想为指导。但我们相对安静下来的时候,这些部分就会被放大,被我们注意到。



打坐就像我们正在十字路口,有很多的车,有很多的人经过。但是我们没有专注的去看了一样东西,也没有跟着他跑,也没有评价这个车那个人,我只是很放松地站在那里,这就是打坐的状态。




初学打坐,不要逼着自己坐很久,少量多次,每次只坐五分钟,就可以。不光会帮我们把精气神往回收,也能把我们的身心自动的统合,帮助我们恢复平衡。慢慢的,我们的专注力觉察力和判断力也会提高,不太容易被外界干扰。这样的话,当我们需要做选择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一堆选择当中很快找到我们想要的,在生活当中也更容易去找到答案。



如果我们可以跟着直觉来生活,那我们离我们的内心就会比较近,满足感也会多一些,生活会变得更加简单,一切都会形成良性的循环。



打坐的时候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是不用力。无论是身体还是意念,都不要用力,尽量保持放松的状态。第二是无期待。当我们放下期待的时候,我们以思想为中心的程序才会消融,我们平时习惯的快速运作的思维程序,会慢慢的变慢,我们固有的模式才会发生改变。我们的情绪会慢慢的恢复平静。我们内在的生命力才会起来。我们才会有动力做更多的事情。


坐的时候,我们身上的各种感觉自己会知道,也知道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房间的温度、味道都能感觉到。脑袋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念头,有的很快过去了,有的好像会跟着想一会儿,同时你也知道你心里是什么状态,情绪怎么样,有的是觉得身体的某个部分有点紧张,有的是觉得有些气脉的流动很明显,还有一些自己无法描述的东西……这些都不要管。


这些感受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身体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部分的状态,平常就是所有这一切成为一个混合体,有时候是以情绪为主导,有时候是思想为主导,有时是以身体的感受为主导的状态。平时这些都同时在那,只不过你会只关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其他的都忽略了 。当我们相静下来的时候,这些就会被放大。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每天空出一点点时间坐一坐,不用去管这些好像放大了的感受和好像变得很多的念头和想法。如果你发现,你特别在意一个声音,觉得它干扰我打坐了,那有问题的其实是你自己,是你的抗拒反而让你抓住了这个外面的噪音,是你的抓取影响了你。


西方医学的研究发现,这个状态是植物神经系统在发挥作用,是在修复的状态。白天我们是开的状态,处于交感神经过度的应激状态。经常打坐的人,专注力、觉察力和判断力也会提高,不太容易被外界干扰。从小的方面来说,你去超市不会买回多余的东西;从大的方面来说,你人生中的迷惑会相对少一些。


当你需要选择的时候,你能一下子在一堆事物中找到你要的,那么在生活中你也会更容易地去找到答案,不需要老上谷歌或者是问专家,或者是反复思考。如果你大多数都是跟从你的直觉来生活的,那你离你的内心比较近,满足感也会多一点,生活会更简单一点,一切都会形成良性循环。


Q

我一天到晚忙很多事,打坐的时间比较少。早上孩子上学去了,睡个回笼觉没睡着。在床上静静躺一躺,这样是不是相当于打坐呢?

 

李辛

躺一躺很好,这就是休息一下,收收神。打坐跟躺一躺不一样的地方是,躺一躺很容易就睡着了。如果睡前我们身心还是在思考或者是在情绪中,那么你还是在那个状态下睡着了,就像我们没有关机就把电脑合上了,其实还是在耗能状态。实际上,打坐是把我们一天发生的事情自然地逐一关掉。

Q

早上或者白天工作比较累的时候,或者睡前都可以打坐吗?还有每天打坐的时间、频率是怎么样的?

 

李辛

对于初学者来说,培养一个收摄身心的习惯很重要,所以,任何时间、任何环境都可以。如果你有专门的时间,安静的环境,没有人打扰你,这当然更好。

Q

有的人坐着坐着就睡着了,这种情况是接着睡呢,还是怎么处理?

 

李辛

打坐其实是身心的能量都在往回走,如果在打坐的时候觉得特别困,可能是因为疲劳显现的缘故,这时候不如去睡觉,等清醒了再打坐更好。我们现在的打坐还是为了身心相对健康的初级打坐,如果以后还想要进一步的深入学习,那么,先养成清醒的时候打坐的习惯是有好处的。

Q

子夜是胆经和肝经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非要在子夜打坐?

 

李辛

子午流注和道家的打坐是两回事。道家比较重视在特定的时辰打坐,它是讲人体跟天地间的交流。在我们还没有条件使自己身心放松,按照正常的节奏走之前,先不用半夜起来打坐。


Q

打坐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有数息的,有守意的,也有念咒的,念佛的,等等。什么样的方法比较快捷一些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李辛

这些方法都可以用,都是入门的方法,现在有很多的打坐方法,它是需要聚焦的。比如,要专注在哪里或者观想一个东西,或者观息、数息,或者念咒,或者观想光,或者意守这里、那里……这些其实都是方便法门,或者叫系念,一念代万念,是初学者很好的入手方法。为什么?聚焦有它的作用。因为我们平时的思想到处跑,看到这个也好,那个也好,野马奔腾。那么现在用这一个桩子,把你拴住,但是,等拴住了以后,还是要渐渐松开,回到不用力、无期待的状态下打坐。


Q

我们在汉堡没有指导老师,应该以什么样的状态打坐更安全?如果打坐一个小时,感觉到背很痛,这种状况是继续坚持,还是就此结束?打坐的时间慢慢地会越来越长吗?

 

李辛

你觉得还能坐下去就继续,你不想坐了就停下,记住“不用力”。打坐的时间长短不是关键,重要的是质量。比如你坐了五分钟,觉得已经比较平静了,这就很好。但如果坐一个小时,一直在想我要坚持我要坚持……可能还不如放松地去散散步。


我们是初学者,容易把平时用力的习惯转移到打坐这件事上,所以为什么我建议大家学一下中国文化的其他部分,比如练太极,越用力越打不好。所以中华文化的好处,能让我们在这些愉悦的活动中,体会到如何敏锐地、精确地使用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因为它能让我们的感受更加细微,这样学习就很好玩了。如果说仅仅是因为老祖宗传下来的,必须永远背着它,那太沉重了。


大家对打坐有兴趣深入的话,可以去看南怀瑾老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和《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大家有兴趣可以买一套《南怀瑾全集》,这属于人生中不可不看的好书。


大家再有深入往内走的兴趣呢,可以看智者大师的《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这本书比较深入地介绍了禅修打坐的步骤。这本书也有很好的译释本,是苏树华老师解释的,讲得很清楚。


看书不用管它是哪门宗教的东西,就像我们在中国要用中文,在德国要用德语。在我来看,不同宗教的内在传递的讯息是最宝贵的,而且同出一源,即使表述有差别,也能滋养你、完整你的视角。


这个部分就像空气,它就在这里,你信或者不信,都在呼吸,就像水,你信还是不信,喝了就能解渴。


作者李辛简介


199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年获天津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学位。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儿科、内科专家宋祚民教授。


多年中医临证和教学经验,擅内、儿、妇科,针药并用,重视调神和调气。深入理解《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等经典,学习历代各家所长,取验于临床。著作《儿童健康讲记》,是一本极好的治疗儿童常见疾病的书。





昨日分享:



育儿精选:



⊙版权声明:文章及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免责声明:本平台偏方和中医食疗、经络养生知识仅为分享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或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