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学习:2021年度百篇抑郁症研究汇编
Brainnews精选了2021年有关抑郁症研究的最新进展/报道114篇。
欢迎加入
全国焦虑抑郁学术讨论群
添加小编微信
brainnews_11
-留言:焦虑抑郁交流群-
Brainnews
抑郁症相关主文推荐
1. Nature子刊:耶鲁大学团队发现快速抗抑郁作用的一个充分和必要条件
2. Nature文献解读:氯胺酮发挥抗抑郁作用依赖于细胞特异性eIF4E介导的翻译过程
3. 华中科大陈建国团队Biol Psychiatry发文,揭秘慢性应激诱导抑郁样行为的新机制
4. Cell Reports:酒精依赖患者社交能力改变和抑郁症与肠屏障功能损伤及菌群失调相关
5. Sci Adv:南京大学团队发现精子microRNA介导的抑郁症代际遗传
7. Nature medicine:一名抑郁症患者对颅内多部位脑区刺激的反应图谱
8. 两年两篇Nat Neurosci,中科大张智组在慢性痛导致抑郁的神经环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9. Nature子刊:首次解析NFκB信号和大脑糖皮质激素受体活性在抑郁症不同阶段的特征
10. 专题| 高天明团队和游自立团队等接连发文聚焦热点:胶质细胞在情绪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11. Nature子刊:雌雄一致!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通过抑制这类神经元活性诱导抑郁样行为
12. Neurobiol Stress:西京医院团队发现应对慢性社交应激诱发焦虑抑郁行为的神经机制
13. Nat Neurosci:丘脑皮层环路介导组织损伤和抑郁样状态导致的疼痛超敏
14. Nature Neurosci文献精读:调节焦虑可降低社会攻击性以及促进父母养育行为
15. MP:吴琦团队报道肥胖与焦虑症抑郁症共病的神经环路调控新机制
16. Cell 解密:有治疗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潜力的致幻剂药物,如何降低副作用?
17. BBI:肝X受体通过调节海马脑区小胶质细胞和突触可塑性来预防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
18. HBM封面文章: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刻画“神经质”的大脑结构及功能基础,如何统一?
19. Biological Psychiatry:优化脑刺激,探寻抑郁症神经调控的新机制
20. Nat Neurosci:早期生活压力会给大脑带来什么?研究结果为抑郁症研究提供新思路
21. Biological Psychaitry重要综述: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可塑性和抗抑郁作用的联系
22. Mol Psychiatry:一个新模型用于研究母亲抑郁及抗抑郁治疗对子代行为功能的影响
23. BBI:徐州医科大学团队发现抑郁症患者血浆外泌体可以改善炎症诱导的抑郁样行为
24. Nat Comm:高天明团队发现抑郁症与自闭症的潜在共享发病机制
25. Neuron:邵玲小等揭示赛洛西宾的抗抑郁作用机制----首次发现结构可塑性改变的奥秘
26. Nature Neuroscience:全脑蛋白质组关联研究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多种关键蛋白
27. Neuron| 张智/徐林/晋艳团队在早期炎症诱发青春期抑郁情绪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28. CTM:胡少华/韩晓平团队首次在单细胞水平研究抑郁症和双相抑郁
29. Biological Psychiatry综述| 压力相关的宏观和微观大脑结构变化:抑郁症的转化研究
32. Cell子刊:再谈炎症!聚焦炎症诱发抑郁模型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子和功能特性
33. Biol Psychiatry重要综述:氯胺酮快速抗抑郁作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影响和机遇
34. Science Advances:脑跨膜蛋白质组的多区域分析揭示了抑郁症的新调节因子
35. Nature子刊:抗炎为什么能缓解抑郁症和有神经保护作用?或与脂质代谢产物有关!
36. Nature子刊:Shisa6参与介导伏隔核中抑郁症相关的细胞特异性调节
37. Acta Neuropathologica:中科大周江宁教授团队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1,重度抑郁症缓解期的代谢特征和未来复发的风险「研究速递」
来源:大话精神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与荷兰科学家合作发现,某些代谢产物(由代谢过程产生的小分子)可能是预测重度抑郁症复发风险的指标。该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月11日的《转化精神病学》在线期刊上。
资深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医学、儿科学和病理学教授Robert K. Naviaux说:“这是线粒体与抑郁症核心联系的证据。这是一项小型研究,但它首次显示出利用代谢标志物作为临床预测指标的潜力,用于预测复发性抑郁症状的风险患者。”
阅读链接:
2,Frontiers in Psychology:视力和听力丧失的人患抑郁风险增加近4倍
来源:MedSci梅斯
近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普通人相比,视力和听力丧失的人罹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显著增高。
结果发现,视力障碍和听力障碍均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几率显着相关,而视力障碍者与患抑郁症和焦虑症风险均略高。然而,当视力和听力同时出现问题时,抑郁症的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85倍,而焦虑症患病风险增加3.38倍。研究进一步发现,女性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明显高于男性,而且丧偶/离异/分居、未受过高等教育、从不吸烟、过去12个月内未饮酒、肥胖、较少运动、患白内障和戴眼镜或隐形眼镜的人群患患抑郁症和焦虑症较高。
阅读链接:
Frontiers in Psychology:视力和听力丧失的人患抑郁风险增加近4倍
3,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有益于婴儿的大脑
来源:大话精神
产后抑郁症(PPD)暴露会增加后代情绪调节和精神问题的风险。麦克马斯特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旨在探讨PPD母亲的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否能改善婴儿的情绪调节能力。研究发表在《抑郁与焦虑》杂志上。
在这项研究中,根据婴儿年龄、性别和社会经济状况,将40名产后抑郁症女性的婴儿与40名非抑郁症女性的婴儿进行了匹配。产后抑郁的母亲接受九周的集体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之前和9周后对所有婴儿进行了测试,包括一份由母亲及其伴侣完成的关于婴儿行为的问卷。结果显示,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母亲不仅对妈妈有益,还有助于婴儿大脑和行为的适应性变化。
阅读链接:
脑出血占所有中风的10%至15%,但几乎占全世界卒中死亡率的一半。脑出血幸存者复发性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很高,抑郁症是卒中后的常见病,有效治疗抑郁症是卒中后长期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一线治疗药物,但由于其抗血栓作用,SSRI与首次脑出血的风险增加有关。
近日,来自美国的Alessandro Biffi等在JAMA Neurology上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目的在于验讫原发性脑出血幸存者使用SSRI是否与脑出血复发和降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脑出血后使用 SSRI与抑郁症状改善和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增加相关。临床病史、神经影像学数据和遗传生物标记物可能有助于确定哪一些ICH幸存者能够更安全地使用SSRI。
阅读链接:
阅读链接:
6,打麻将吗?中国人群研究,打麻将能有效降低抑郁风险
来源:医诺维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思维迟缓、饮食和睡眠差等症状,且容易多次复发,对人们的思维、感觉和行为造成显着的负面影响。日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社会科学与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表明,参与社交活动对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有好处,能够降低抑郁的风险,尤其是打麻将。
研究人员发现,与城市志愿者相比,农村志愿者教育水平、家庭总收入和还在工作的比例都较低,他们参与社交的种类和频率都有明显的不同。而在所有的社交活动中,无论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志愿者,参与最多的就是朋友聚会、打麻将和打牌。结合社交的参与情况和抑郁症的发生率,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模型发现,与没有社交活动相比,一种和多种社交活动与志愿者们的抑郁症状显著减轻相关。
阅读链接:
7,15种常用抗抑郁药的消化道副作用:meta分析 | 研究速递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Vincenzo Oliva及其合作者开展了一项针对随机对照研究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比较了15种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阿戈美拉汀、安非他酮、西酞普兰、去甲文拉法辛、度洛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氟西汀、氟伏沙明、左旋米那普仑、米氮平、帕罗西汀、瑞波西汀、舍曲林、文拉法辛、伏硫西汀)短期内的消化道副作用发生率。
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于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本项meta分析共纳入了304项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并间接比较了15种临床常用抗抑郁药的8类消化道副作用的风险。
阅读链接:
15种常用抗抑郁药的消化道副作用:meta分析 | 研究速递
9,「基于抑郁总体严重度开展个体化药物治疗」再遭质疑 | 研究速递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探讨了父母抑郁状态与后代青春期认知表现(如数学、词汇和工作记忆)的关系。结果显示,父母患抑郁长达6年后,在一系列认知表现测试中的后代认知表现更差有关。即使调整了混杂变量(如性别、父母的教育水平等)以及后代在幼儿期的认知表现等,这些关联仍然显著存在。
阅读链接:Plos Med:父母患抑郁症对后代青春期认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2,抑郁、焦虑的人可能在更小的年龄患上阿尔茨海默病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众所周知,抑郁会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日前,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发布了一项新的初步研究报告称,如果人们确实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患者可能会比非抑郁症患者早两年开始出现痴呆症状。除了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抑郁和焦虑,该研究还筛查了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病史。研究人员还发现,症状首次出现的年龄随着精神疾病诊断的增加而成倍增加。只有一种精神疾病的人比没有精神疾病的人早出现症状1.5年。有两种精神疾病的人比没有精神疾病的人早3.3年出现症状。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精神疾病的人比没有精神疾病的人早出现症状7.3年。这可能为预防痴呆开辟新的治疗靶点。阅读链接:
多汗(hyperhidrosis)是抗抑郁药的副作用之一,又称「抗抑郁药所致过度泌汗」(ADIES)。ADIES在临床中并不少见,相比于恶心、困倦、焦虑加重、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等副作用,ADIES存在感较弱。事实上,ADIES对患者的影响并不弱。除影响日常生活外,ADIES可恶化患者已有的焦虑症状,共同升高过早停用抗抑郁药的风险。
为进一步量化常用新型抗抑郁药的ADIES风险,并探讨这一副作用与药物种类、药代动力学及药物剂量的相关性,有学者针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开展了一项meta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SRI及SNRI的剂量与ADIES风险无显著相关性,但ADIES有可能存在剂量依赖性。因此,抗抑郁药减量或可作为ADIES的处理措施之一,但须警惕抑郁症状的波动。
阅读链接:
14,【一起读文献】 Biological Psychiatry:伏隔核的线粒体蛋白MFN2调节焦虑和抑郁样行为
来源:小崔和他的小伙伴们
阅读链接:
【一起读文献】 Biological Psychiatry:伏隔核的线粒体蛋白MFN2调节焦虑和抑郁样行为
15,上下楼梯膝盖疼痛难忍?新研究揭示常见抑郁症药物可能是骨关节炎的首个治疗手段!
来源:生物探索
阅读链接:
上下楼梯膝盖疼痛难忍?新研究揭示常见抑郁症药物可能是骨关节炎的首个治疗手段!
16,Cell | 揭秘抗抑郁药物之所以能够“抗抑郁”的作用机制
来源:BioArt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情严重者可产生悲观厌世情绪,甚至自杀企图或行为。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 AD)是指一组主要用来治疗以情绪抑郁为突出症状的精神疾病的精神药物,基本上所有的ADs,包括KET和R, R-HNK,通过神经营养酪氨酸激酶受体2(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2, TRKB)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的表达和信号传导,此外,有研究表明TRKB信号与脑胆固醇(cholesterol, CHOL)代谢双向相关。
近日,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Eero Castrén团队在Cell 杂志上发表了文章,这项研究提出典型的和快速作用的抗抑郁药与BDNF受体TRKB的直接结合可以解释抗抑郁药的细胞生物学和行为学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抗抑郁药能够与TRKB直接结合并变构以增加BDNF信号传导,从而直接将抗抑郁药的作用与神经元可塑性联系起来。这项研究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典型抗抑郁剂的作用缓慢以及如何将抗抑郁药的分子效应转化为临床患者的情绪恢复。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与现有治疗方法完全不同的抗抑郁药物。他们的研究表明,依佐加滨(也被称为瑞替加滨),一种在大脑中打开KCNQ2/3型钾通道的药物,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和快感缺乏。依佐加滨(Ezogabine)于2011年被FDA批准为治疗癫痫的抗惊厥药物,但此前从未在抑郁症中进行过研究。因此,研究人员于近日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上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
临床前研究指出,KCNQ2/3钾通道是治疗抑郁症和快感缺乏的新靶标。作者进行了第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测试KCNQ2/3阳性调节剂依佐加滨对抑郁症患者奖赏回路活动和临床结果的影响。该研究提供了有关KCNQ2/3通道的初步证据,该通道可作为抑郁症和快感缺乏治疗药物的新靶标。
18,较之心梗,脑梗后的抑郁风险更高
来源:MedSci梅斯
每年有79.5万美国人经历新的或复发的脑卒中,导致人口患病率为2.9%。在这些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将患有脑卒中后抑郁症(PSD),这与更差的功能结果、更低的生活质量和更高的死亡率有关。目前,PSD的确切原因仍不清楚,PSD是否代表对改变生活的医疗事件的心理反应,还是脑缺血后的生物变化,仍有争议。
近日,美国西奈山医学院的Naomi Mayman等人,基于美国的Medicare医疗保险数据库,探究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年龄≥65岁的美国患者,比较缺血性卒中(IS)和心肌梗死(MI)后新发抑郁症的风险和预测因素。这个近20万人的数据研究表明,尽管MI和卒中之间有相似之处,但PSD的发生率却很高。这个研究结果为脑卒中导致抑郁症的过程提供了可信度,并进一步强调了对所有脑卒中患者进行一致的抑郁症筛查的必要性。
阅读链接:
20,抑郁症会影响视觉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近日,赫尔辛基大学(University of Helsinki)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抑郁症对视觉感知的影响。在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两种视觉测试,比较了抑郁症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对视觉信息的处理。在知觉测试中,研究对象比较了简单图案的亮度和对比度。
研究结果表明,与未被诊断为抑郁症的患者相比,患有抑郁症的患者认为在模式中呈现的视觉错觉更弱,因此,对比更强。该研究揭示了抑郁症患者对视觉信息的处理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很可能与大脑皮层对信息的处理有关。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精神病学与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Psychiatry and Neuroscience)上。
阅读链接:
抑郁症会影响视觉
近日,一种结合了人工智能治疗师和迷幻药来治疗抑郁症和成瘾的治疗方法已被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生命科学公司atai和数字治疗专家Psyber正在研究一种基于脑电图(EEG)的脑机接口(BCI)。
该系统将允许自动监测和评估服用迷幻药来治疗精神健康问题的患者,还将记录大脑中的电活动,实时解读患者的情绪、行为和精神状态,为患者提供实时反馈。
22,Nature子刊:重大发现,患有抑郁症的人,衰老加速
来源:医诺维
抑郁症(MD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然而,尚不清楚MDD中体细胞疾病发生率升高的病理生理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超过3.5亿人受抑郁症困扰,严重抑郁症的后果往往比较严重,每年大约有100万人因抑郁症而自杀。近日,旧金山大学一个多学科研究小组在Nature子刊 Transitional Psychiatry 期刊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与来自健康的人相比,患有抑郁症的人的细胞在其DNA特定位点的甲基化率要更高,换言之,抑郁症患者的细胞衰老加速。该研究结果改变我们理解抑郁症的方式,从单纯的精神疾病转变为全身疾病。
阅读链接:
素食(vegetarian diet)指食物主要来源于植物的膳食习惯,近年来,人们针对素食的态度趋于科学,开始关注其背后的躯体及精神健康风险。既往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探讨了素食与抑郁风险的相关性,但阳性与阴性证据混杂,且很多研究缺乏有意义的亚组分析,导致这一课题有待进一步澄清。在这一背景下,营养学领域知名期刊Nutrition Reviews 于近日在线发表了一项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对素食与抑郁风险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尽管从整体上看,素食可能与抑郁风险的升高相关,但综合考虑亚组分析及抑郁评分相关结果后,上述结论并不确切。研究人员指出,素食可能是一系列内在动机的结果,包括宗教、对健康的顾虑、社会经济因素、环境观、对杀生的看法等等。
24,UCLA洪暐哲团队揭示社会行为奖赏性的神经机制
来源:小柯生命
大脑中的神经网络如何编码和调控动物的社会行为一直是脑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社会行为是社会性动物(包括人类)所能表现出的最复杂的行为之一。参与社会行为是具有奖赏性的(Social Reward),这种奖赏信息的处理失常是许多诸如自闭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显著性特征。先前关于社会奖赏行为的神经环路研究主要都集中在大脑中经典的奖赏系统中。其他神经环路是如何介导社会奖赏,我们还知之甚少。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洪暐哲教授团队在Nature Neuroscience 杂志发表论文。通过综合运用光遗传学,光纤记录等技术,研究者优化了一套自动化的系统来定量化地测量小鼠的社会奖赏大小,首次发现并证实了MeA-to-MPOA通路在调控社会奖赏行为中的关键作用。这项研究促进了我们对社会行为在大脑中神经网络的编码和调控的理解,并为焦虑症、自闭症和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25,节率和忧郁:用心率诊断抑郁症「研究荟萃」
来源:大话精神
抑郁症可能是大脑的一种障碍,但它的危害不仅限于大脑。长期抑郁与一系列健康问题有关,事实证明,重度抑郁症是很难诊断和治疗的,而表明抑郁症发作或提示特定干预措施的生物标记物将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心脏功能是否可以作为诊断和治疗抑郁症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抑郁症患者通常有较低的心率变异性(HRV)和较高的心率,抑郁症也与其他心脏疾病有关。研究表明,心脏生物标志物可能是改善这种状况的一种方法。临床医生可以利用心率的变化来诊断抑郁症并评估患者对治疗的预期反应。
阅读链接:
节率和忧郁:用心率诊断抑郁症「研究荟萃」
27,用蟾蜍毒液治疗抑郁症?研究迷幻剂的初创获顶级资本上亿美元投资
来源:生辉
阅读链接:
用蟾蜍毒液治疗抑郁症?研究迷幻剂的初创获顶级资本上亿美元投资
28,抗抑郁药、TMS和双相抑郁的转躁风险「研究荟萃」
来源:大话精神
在双相抑郁症的治疗中,药物反应性低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因此该类患者越来越多地使用神经调节治疗,如经颅磁刺激(TMS)。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往往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抑郁症状,再加上这种疾病的长期性,所以为双相情感障碍提供有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FDA只批准了少数几种药物用于治疗双相抑郁,几种TMS设备,用于治疗单相性严重抑郁症,强迫症和某些类型的偏头痛。该研究表明对于双相抑郁患者,与抗抑郁药相比,经颅磁刺激联合情绪稳定剂治疗的转躁风险更低。
阅读链接:
近日,Maguire MJ及其合作者对本项Cochrane系统评价进行了更新,旨在评估:1. 抗抑郁药针对癫痫患者共病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2. 抗抑郁药对癫痫原发病的影响。更新后的Cochrane系统评价于4月16日在线发表于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上。
30,重度抑郁症(MDD)新药!新型口服NMDA受体拮抗剂AXS-05(右美沙芬/安非他酮)获美国FDA优先审查!
来源:生物谷
阅读链接:
重度抑郁症(MDD)新药!新型口服NMDA受体拮抗剂AXS-05(右美沙芬/安非他酮)获美国FDA优先审查!
31,抑郁发作时的胃肠道症状「临床研究」
来源:大话精神
重度抑郁症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健康状况。近日一项针对中国大样本MDD患者的研究,评估了抑郁发作期间胃肠道症状的频率和临床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胃肠道症状是MDD的常见临床表现。胃肠道症状可能与抑郁症的发作和临床严重程度有关,这可能是MDD治疗中的一个潜在的辅助指标。
阅读链接:
这一新的发现表明,致幻剂在大脑中以多种方式起作用,并且有可能在不需要整日指导治疗的情况下提供快速的抗抑郁治疗效果。一种没有或较少迷幻作用的药物可以放宽对接受治疗人群的限制,并降低成本,让更多需要的人更容易获得裸盖菇素的好处。该研究结果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33,抗抑郁药副作用干扰疗效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再受质疑 | 研究速递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本项基于患者个体水平数据的分析显示,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17)的总分容易受到SSRI或SNRI副作用的影响,这一相关性主要受那些与副作用内容重叠的条目(如睡眠症状、躯体性焦虑、性功能障碍等)的驱动。相比而言,HDRS-6子量表及心境低落条目的评估结果则较少受到副作用的干扰。
作者认为,使用HDRS-17时,抗抑郁药副作用对患者的影响或许被重复记录了两次,一次是副作用本身,另一次则反映在疗效评定上。使用HDRS-17的临床研究及meta分析可能低估了SSRI及SNRI的真实疗效,而药物研究有必要使用其他评估工具取代HDRS-17。该研究于近日发表于Transl Psychiatry上。
阅读链接:
抗抑郁药副作用干扰疗效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再受质疑 | 研究速递
34,脑细胞“微调术”:无需开刀,轻松缓解焦虑
来源:科技工作者
大约30%的焦虑和情绪障碍患者并未从现有治疗方法中得到缓解。许多患者生活在严重的慢性焦虑和抑郁症状中,随时面临自杀风险。近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分子治疗》杂志上发表论文称,通过调整焦虑猴子的脑细胞功能,可成功降低它们对潜在威胁的过度活跃反应。这一研究成果将来也许能帮助患有严重焦虑症和其他难治性精神疾病的人群。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侵入性较低的新疗法,可以改变与焦虑相关的大脑回路中特定细胞的功能。这种化学遗传技术被称为“设计药物激活的设计受体(Designer Receptors Exclusively Activated by Designer Drugs,DREADD)”,它依赖于基因治疗技术对神经元中的基因进行微调,从而在细胞膜上产生受体。与其他受体不同,DREADD只对一种非自然存在的化学物质(也就是设计药物)有反应。这是一种可以注射甚至口服的药物,当其与DREADD相互作用时,可以‘微调’表达这种受体的神经元的功能。
阅读链接:
35,因肥胖遭受欺凌的青少年,患抑郁症风险越高!来源:梅斯医学
W1BMI和W2抑郁症总症状的散点图
超重肥胖是生命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超重肥胖与儿童青少年生命质量关系愈来愈受到关注。超重儿童青少年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身心健康问题。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杂志的一项纵向研究显示,青少年肥胖确实与患抑郁症存在一定的关联,但这种关联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尤其是“有过被侮辱的经历”,包括被贬低,取笑或欺凌等。研究人员对来自瑞典韦斯特罗斯县的5233名青少年进行筛选,并在2012年(W1),2015年(W2)和2018年(W3)三个不同时间点进行了体重指数,遭受欺凌和抑郁症状问卷评估,根据BMI值将青少年分为3组:正常,超重和肥胖。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体重如何,抑郁症状在女性中比男性中更为普遍,但男性超重或肥胖似乎对心理健康影响更大。阅读链接:因肥胖遭受欺凌的青少年,患抑郁症风险越高!36,研究 | 通过步态识别个体的抑郁症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该研究“首次”评估了运动对卵巢癌生存者情绪、精神的改善作用,为运动有助于减少癌症生存者抑郁症状添加了证据,支持了运动有助于改善癌症生存者生活质量的观点。而且对改善抑郁症状也有显著效果
38,双相抑郁症的新选择「研究速递」
来源:大话精神
目前FDA正在审查Lumateperone(商品名Caplyta)治疗双相抑郁症的3个对照试验。研究结果尚未公布,但其基本框架已在会议上发表。这3项试验都是针对双相I型和双相II型抑郁症的大型、随机、安慰剂对照、四盲试验。
如果获批,lumateperone将至少带来双相治疗所需的两个益处:双相II型抑郁症的疗效和合理的耐受性。对其他药物没有反应的中度至重度双相抑郁症患者,lumateperone是值得考虑的一种选择。
阅读链接:
39,血管加压素 V1B 受体拮抗剂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抗抑郁药
来源:精神时间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某些抑郁症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功能受损。并且改善 HPA 轴功能障碍的药物已引起关注。精氨酸加压素(AVP)是应激状态下 HPA 轴调节的主要因素之一,AVP 及其受体亚型(V1B 受体)在抑郁症中的 HPA 轴异常中起关键作用。
近日,来自日本大正制药有限公司研究总部针对血管加压素 V 1B 受体拮抗剂能否作为潜在的抗抑郁药的相关研究于2021 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代表 CINP 出版。通过 Shigeyuki Chaki 等研究人员对 V1B 受体拮抗剂的研究来看,V1B 受体拮抗剂有望成为抑郁症患者治疗的福音。
40,八种主流心理疗法抗抑郁哪家强——高分网络meta分析 | 研究速递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阅读链接:
八种主流心理疗法抗抑郁哪家强——高分网络meta分析 | 研究速递
41,JAMA子刊:睡早起早,抑郁减少
分析早睡早起偏好与抑郁症的关系
抑郁症,又称为抑郁障碍,全球超过3亿人受抑郁症困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近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 JAMA Psychiatry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分析多达85万人的基因数据表明,仅仅提前一小时入睡和起床就能将抑郁风险降23%。
阅读链接:JAMA子刊:睡早起早,抑郁减少42,囊性纤维化中心应优先筛查抑郁症和焦虑症「研究速递」
来源:大话精神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遗传性的渐进性疾病,会引起持续性肺部感染,并影响最基本的生理过程。每天花两到三个小时清理气道粘液和服用多种药物的负担是非常大的,并会导致孤立感。这种疾病还会导致糖尿病和肝脏问题。虽然医学的发展已显著延长了CF患者的寿命,但该疾病给患者及其护理人员带来了重大的、终生的日常挑战。日前发表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 Open Quality上的一篇论文描述了这些工具及其相关的研究。研究人员报告,CF中心抑郁和焦虑的患病率比文献报道的要高。他们还发现,5-10%的患者和护理人员曾有过自杀的念头。该中心的应急计划是为每个患者量身定制的,可能包括制定自杀风险管理计划,即为患者建立一个“安全网”,该工具包和相关资源现在已在一个国际列表服务器中分发给CF精神健康和医疗提供者。阅读链接:囊性纤维化中心应优先筛查抑郁症和焦虑症「研究速递」43,拂去少年的忧伤: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治疗
来源:精神时间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儿童和青少年患病后,抑郁症状严重影响了患儿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治疗方面,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治疗方案包括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物。患有中度或重度抑郁症或持续轻度抑郁的儿童和青少年应使用抗抑郁药配合认知行为疗法(CBT)或其他心理治疗。
氟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治疗儿童和青少年严重抑郁障碍的唯一两种药物。对于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常用的心理治疗主要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治疗等。
阅读链接:拂去少年的忧伤: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治疗44,Science子刊:糖衣毒药,害人的“笑气”能治疗抑郁症
来源:医诺维笑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二氮,是一种具有轻微麻醉作用的气体。因“致人发笑”得名笑气,曾作为吸入麻醉剂被广泛运动到手术中。抑郁症,又称为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全球超过3亿人受抑郁症困扰。
近日,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该研究将“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笑气与抑郁症建立了联系。研究发现,通过吸入笑气,单次一小时的治疗显著改善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症状。
阅读链接:Science子刊:糖衣毒药,害人的“笑气”能治疗抑郁症45,当抑郁遭遇脊髓损伤:抗抑郁药使用建议 | 指南共识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脊髓损伤(SCI)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伤,多源于交通伤、坠落伤、暴力或运动。脊髓一旦发生损伤、坏死,恢复的可能性较小。脊髓损伤患者群体出现各类精神问题的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指南建议,应针对所有脊髓损伤患者筛查重性抑郁。
近日,全球脊髓损伤领域权威机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发布了新版《成人脊髓损伤患者精神健康障碍、物质使用障碍及自杀的管理:医务人员临床实践指南》,旨在对15年前发布的旧版本进行更新,以反映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阅读链接:
46,糟心的工作辞了吧!BMJ子刊:这种工作环境使抑郁症风险增加300%
来源:医诺维
众所周知,长时间工作是死于心血管疾病或中风的一个危险因素,不仅如此,不健康的工作环境,可能还会引起抑郁风险。近日南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BMJ Open 期刊发表了一篇工作环境与抑郁症风险相关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不重视员工心理健康、对员工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工作场所会使员工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300%。该研究是世界上第一个探索工作环境与心理健康和安全的研究。
阅读链接:
糟心的工作辞了吧!BMJ子刊:这种工作环境使抑郁症风险增加300%
47,JAHA:轻至中度卒中后一年内抑郁症患病率和病程分析
来源:神经新前沿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旨在调查轻度至中度卒中后第一年内抑郁症的患病率和纵向病程变化。研究人员确定了轻度至中度缺血性卒中或脑出血患者,并且在卒中后 3、6或12个月时至少进行了1次抑郁评估。
研究表明卒中后前6个月转为轻度/无症状的概率高于后期,卒中6个月后重度症状持续的可能性高于前期。该研究观察到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动态改变表明,在轻度至中度卒中患者中,卒中后抑郁往往在6个月后仍然持续存在,应持续监测和适当管理。
阅读链接:
48,耶鲁学者证实:仅注射单剂裸盖菇素就能立即产生持久的抗抑郁疗效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据最新数据显示,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抑郁症,却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了有效治疗。抑郁症通常被认为与神经递质5-羟色胺(也称血清素)和额叶皮层突触的丧失有关,恢复神经元连接的数量可以纠正这种缺陷。致幻剂是能产生非典型意识状态的化合物,其特点是引起幻觉,改变主观感觉、认知和情绪。这种化合物很早就被发现对神经精神疾病具有治疗潜力,裸盖菇素(Psilocybin)就是其中的一种。
近日发表在Neuron 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小鼠实验中发现,单剂裸盖菇素给药后就能立即且持久地引起小鼠内侧额叶皮层中树突棘的形成,增加并增强了神经元的连接。该研究证实裸盖菇素与最常用的抗抑郁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一样有效。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裸盖菇素的抗抑郁作用。
阅读链接:
耶鲁学者证实:仅注射单剂裸盖菇素就能立即产生持久的抗抑郁疗效
49,阿立哌唑可以增效抗抑郁,但能否长期使用?| 研究速递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基于有限的信息,对于既往抗抑郁药疗效不佳的患者,联用阿立哌唑增效治疗6-12个月似乎有助于改善抑郁相关转归指标,且达到临床治愈的患者比例随着治疗的进行而逐渐升高。然而,抑郁症患者使用阿立哌唑超过12个月的疗效及耐受性仍有待确认,是否有必要如此长时间使用同样需要谨慎评估。为此美国Mayo医学中心Ashok Seshadri及其合作者开展了一项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旨在评估阿立哌唑作为抑郁症增效治疗的长期疗效及耐受性。
研究表明阿立哌唑增效治疗或可作为具有一定难治性的抑郁症患者的中长期(6-12个月)治疗选择,且较低维持剂量的收益-风险比或许更高。阿立哌唑增效治疗或可作为具有一定难治性的抑郁症患者的中长期(6-12个月)治疗选择,且较低维持剂量的收益-风险比或许更高。该项研究近日发表于Prim Care Companion CNS Disord 上。
阅读链接:
49,J Clin Invest:于书彦教授团队发表抑郁症研究新成果
来源:细胞
阅读链接:
J Clin Invest:于书彦教授团队发表抑郁症研究新成果
50,Ω-3脂肪酸辅助治疗双相残留抑郁症状:meta分析 | 研究速递
来源: 医脉通精神科
Ω-3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精神障碍防治中的作用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针对双相障碍,2014年和2016年各有一项meta分析评估了Ω-3脂肪酸辅助治疗双相患者残留抑郁症状的疗效,但结果不一。在这一背景下,日本藤田医科大学Taro Kishi等开展了一项新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再次评估了Ω-3脂肪酸辅助治疗双相残留抑郁症状的疗效。该研究近日发表于Bipolar Disord。
研究发现,相比于安慰剂,Ω-3脂肪酸辅助治疗或有助于改善双相障碍患者的残留抑郁症状。然而,由于本项分析不能完全排除小研究现象(small-study effect)对结果的影响,未来有必要开展规模更大的DBRPCT,以复制上述发现。
阅读链接:
Ω-3脂肪酸辅助治疗双相残留抑郁症状:meta分析 | 研究速递
51,高分综述:抑郁的前驱期症状 | 文献述评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52,抑郁和脑雾:新冠病毒如何损伤大脑?来源: Nature Portfolio先前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ARS-CoV-2)可以直接攻击特定脑细胞,可以减少脑组织供血,也可以诱导会损害脑细胞的免疫分子的产生。在一项研究统计的COVID-19住院患者中,80%的人出现了神经系统症状。新冠病毒其实很难突破血脑屏障,但可以感染大脑中大量存在、功能丰富的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受到感染可以解释一些与COVID-19相关的神经系统症状,特别是疲劳、抑郁和“脑雾”(brain fog),脑雾包括意识错乱和健忘等症状。新冠病毒还可以通过减少脑部供血影响大脑。该文章于日前发表在Nature新闻特写板块上。阅读链接:抑郁和脑雾:新冠病毒如何损伤大脑?
53,科研成果 | 儿童期逆境如何影响成年期的抑郁风险:环境与基因的交互作用
来源: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院54,胡少华/韩晓平团队首次在单细胞水平揭示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学特征及免疫差异
来源:BioArtMED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胡少华团队、浙江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韩晓平教授团队在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杂志在线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这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对抑郁症(MDD)、双相抑郁(BD)和健康对照的外周血PBMC样本进行了10X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和T细胞表面受体(TCR)分析,从单细胞转录水平揭示了MDD和BD患者在CD8+细胞数量及比例上的差异。TIM-3等免疫抑制点为MDD和BD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靶向免疫抑制点的药物在肿瘤和免疫中的广泛作用也为抗精神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阅读链接:
胡少华/韩晓平团队首次在单细胞水平揭示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学特征及免疫差异
55,抑郁症并发症背后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来源:爱思唯尔Elsevier
对于ASS诱导下的行为和γ-氨基丁酸能活性的改变,使用抗抑郁药苯环丙胺进行慢性治疗的影响
抑郁症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精神类疾病。青少年社会压力(ASS)作为典型抑郁症动物模型的一种,能够稳定地诱导出成年动物出现各种情绪和认知的改变,并伴有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总水平和启动子IV转录程度的下降。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玮文和相关学者在Neuropharmacology 上发表了论文。
研究人员实施了一系列实验,进一步确定了在mPFC中BDNF信号通路损伤下游的γ-氨基丁酸能突触和分子变化,及其在ASS诱导下的各种行为表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ASS诱发了一系列情绪和认知症状,包括社交兴趣下降、认知功能受损、焦虑行为增加,以及mPFC中γ-氨基丁酸能传递的减少。总体来说,在ASS诱发下的并发性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症中,mPFC中BDNF信号的γ-氨基丁酸能下游传递,可作为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靶点。
阅读链接:56,Nature:竺淑佳/罗成团队合作揭示抗抑郁药氯胺酮的分子机制
来源:生物世界
抑郁症影响了全球3亿多人口。氯胺酮作为能快速起效的新型抗抑郁药,一剂亚麻醉剂量的用药几小时内就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低落、自我评价低等负面症状。过往研究显示,氯胺酮作为大脑内重要的谷氨酸门控离子通道NMDA受体的阻断剂,可通过抑制NMDA受体通道活性,参与到突触传递及突触可塑性信号通路的调控,进而恢复慢性压力导致的皮层与海马区域的突触损伤。
近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竺淑佳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罗成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期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冷冻电镜解析了NMDA受体结合快速抗抑郁药氯胺酮的三维结构,确定了氯胺酮在NMDA受体上的结合位点,并进一步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了氯胺酮与受体的结合模式,结合电生理功能实验,阐明了氯胺酮与NMDA受体结合的分子基础。这项研究为靶向NMDA受体设计新型抗抑郁药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基础。阅读链接:
Nature:竺淑佳/罗成团队合作揭示抗抑郁药氯胺酮的分子机制
57,神经学习过程的改善与减轻抑郁症状的联系「研究速递」
来源:大话精神
据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数据,重度抑郁症是美国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目前的药物和行为疗法是有帮助的,但对许多与抑郁症斗争的人来说,现有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为此,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弗拉林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使用大脑功能的计算模型作为研究抑郁症机制的一种新方法。研究发现认知行为治疗后的症状改善与强化学习的改善有关,这些学习的组成部分在治疗前处于被破坏状态。关于奖赏和损失的不同组成部分——被称为强化学习——与抑郁症的某些症状有关。该研究确认了神经学习过程与抑郁症症状有关,并将这些过程的改善与抑郁症状改善联系起来。研究结果于近日发表在JAMA 上。阅读链接:神经学习过程的改善与减轻抑郁症状的联系「研究速递」58,线粒体自噬在抑郁障碍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来源: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抑郁障碍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精神疾病。抑郁障碍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相关,目前仍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参与包括抑郁障碍在内的神经变性疾病发展过程。近日发表在《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上的文章就线粒体自噬参与抑郁障碍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近年来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在抑郁障碍发展中发挥作用。当线粒体自噬途径受到阻碍,受损线粒体积累产生大量ROS,导致神经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受损以及神经再生障碍,进而损害神经可塑性,影响抑郁障碍进展过程。抑郁障碍的发生发展机制较为复杂,线粒体自噬与抑郁障碍的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相关分子标志物还有待进一步探索。阅读链接:
线粒体自噬在抑郁障碍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59,浙大杨巍/罗建红课题组Cell Reports发文揭示NMDA受体GluN2B磷酸化修饰介导抑郁症新机制来源:小柯生命
60,合作研究 | 抑郁症患者脑网络拓扑特征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合作研究 | 抑郁症患者脑网络拓扑特征
61,JAMA子刊:早睡早起1小时,能大大降低抑郁症风险来源:生物世界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披露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人患抑郁症,且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JAMA Psychiatry 期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对84万人的样本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在睡眠中点(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的中间点)每提前一个小时,患重度抑郁症的风险就会降低23%。这表明睡眠时间类型会影响患抑郁症的风险,同时他也是首批量化需要多少改变才能影响心理健康的研究之一。阅读链接:JAMA子刊:早睡早起1小时,能大大降低抑郁症风险
62,抑郁、焦虑——研究生群体被忽视的心理问题来源:Nature Portfolio
美国两家非营利组织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CGS)和Jed基金会(JED)的一份报告显示,世界各地的研究生需要更多支持以应对他们正在经历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抑郁和焦虑。这些问题的发生率令人担忧。CGS-JED的报告明确了研究生面临的重重挑战,比如导师指导不力、无法获得心理咨询服务以及缺乏学术之外的职业培训。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引发了一连串的身心健康问题。一些研究人员会因为羞耻感或者不了解求助渠道而不去寻求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这份报告还敦促大学的行政管理人员和校园社区成员改善心理健康支持服务、修订请假政策以及为教职员工提供指导培训。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的职业版块上。阅读链接:抑郁、焦虑——研究生群体被忽视的心理问题
63,电休克降低抑郁症再入院风险:哪些患者获益更大?| 研究速递来源:医脉通精神科抑郁症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出院后不久即因复燃或复发再次入院。电休克治疗是一种高度有效且总体安全性良好的抗抑郁手段,然而,电休克目前主要用于抑郁急性期的治疗,巩固维持期的应用相对较少,能否降低抑郁患者的再入院风险也不明确。近日瑞典Örebro大学Linnea Stenmark及其合作者于Acta Psychiatr Scand.发表了一项基于人群的注册研究。研究表明电休克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抑郁症患者的短期再入院风险,目前仍存在不确定性。然而,特定亚组的抑郁症患者能够从电休克治疗中显著获益,包括年龄较大、伴精神病性症状等。阅读链接:电休克降低抑郁症再入院风险:哪些患者获益更大?| 研究速递
64,听说过吸烟、抑郁症之间有共同的遗传病因和因果关系吗?来源:精神时间
65,PNAS前沿:城市规模越大,抑郁症患病率越低来源: 集智俱乐部
66,抗抑郁药的疗效有多大呢?来源:精神时间迄今为止,抗抑郁药和安慰剂在抗抑郁上的疗效差异究竟多大仍有许多争议。Fredrik Hieronymus 等人注意到,将来自人内部变化分数的度量标准应用于治疗间的差异比较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很少受到关注的是,如此程度的治疗-安慰剂差异在抗抑郁试验中是否都可以实现。研究发现安慰剂反应大且多变,退出率高,评分标准的下限妨碍了大的改善时,大的效应值实际上是难以获得的。即使是理论上近乎完美的慢效抗抑郁治疗,也无法达到某些作者推崇的抗抑郁药治疗的疗效界限。该研究结果发表在Acta Psychiatr Scand上。阅读链接:抗抑郁药的疗效有多大呢?
67,不能再胖了!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会显著增加重度抑郁症风险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中国是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肥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众所周知,长期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并进而发展为2型糖尿病和其他重大疾病,而且,还包括抑郁症。据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患者已达3.5亿人。近日,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胰岛素抵抗会显著增加重度抑郁症的风险。胰岛素抵抗会促进神经炎症、线粒体功能失调和神经发生减少,所有这些因素都被认为与人类抑郁症有关。阅读链接:不能再胖了!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会显著增加重度抑郁症风险
68,男性自杀的危险因素:药物滥用、婚姻状况和抑郁症「研究速递」来源:大话精神自杀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估计每年有70万人死于自杀。女性更容易发生自杀未遂,而自杀死亡在男性中更常见。为了防止自杀死亡并更好地理解这种性别悖论,了解男性自杀行为的具体风险是至关重要的。近日发表在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上的系统综述旨在确定风险因素的性质和程度,以预测男性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自杀行为。作者对六个数据库进行了文献检索,确定了男性自杀行为的68个风险因素。在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中,最一致的证据是社会人口因素、心理健康/精神疾病、身体健康/疾病和负面生活事件/创伤。阅读链接:男性自杀的危险因素:药物滥用、婚姻状况和抑郁症「研究速递」
69,Nature子刊:世界首例!脑植入物成功治疗抑郁症来源:医诺维
70,Stroke:脑出血幸存者的脑小血管病与抑郁症来源:神经新前沿脑出血(ICH)是脑小血管病(CSVD)的急性表现,通常为脑淀粉样血管病或高血压动脉病。CSVD相关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普通人群中抑郁症的发病率增加相关。因此,神经影像学检查可能有助于了解ICH幸存者的抑郁风险。近日,Stroke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试图明确CSVD的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标志物是否与抑郁风险(ICH前后)、抑郁缓解和抗抑郁治疗疗效相关。研究人员分析了在马萨诸塞州总医院进行的单中心纵向ICH研究的数据。研究发现CSVD的严重程度与ICH前后的抑郁症诊断相关。与高血压动脉病相关的ICH患者相比,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ICH幸存者更可能经历抑郁症,并且更有可能报告持续的抑郁症状,以及对抗抑郁药治疗发生抵抗。阅读链接:
Stroke:脑出血幸存者的脑小血管病与抑郁症
71,NEJM: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时程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在初级医疗中,抗抑郁药通常是抑郁症的一线治疗方案。在高收入国家,过去几十年间这些药物的处方数量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治疗时间的延长。一些研究的系统回顾显示,与持续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相比,停止抗抑郁药物治疗患者的复发率更高,但这些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来自英国的Gemma Lewis等在NEJM上公布了ANTLER试验结果,目的在于评价服用抗抑郁药物>9个月的初级医疗患者采用维持抗抑郁治疗 vs 停止抗抑郁治疗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接受初级医疗的患者,如果他们感觉足够好可以停止抗抑郁药物治疗,52周期间停止药物治疗的患者比维持目前治疗的患者有更高的抑郁复发风险。阅读链接:NEJM: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时程
72,年轻人晚睡、作息混乱,竟可能导致抑郁?《柳叶刀》子刊深度阐述昼夜节律的影响
来源:医学新视点
抑郁是全球的重大健康挑战之一,抑郁的发病通常始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12-30岁)阶段。尽管抑郁治疗的可及性已有所改善,但年轻人抑郁的早期干预仍然不足。抑郁的发生发展与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关。近期,《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一篇综述深入阐述了睡眠-觉醒周期和昼夜节律紊乱对年轻人抑郁的影响,并纳入了经历过精神困扰的年轻人的观点。
论文指出,昼夜节律异常在患有各种抑郁症的成年人中得到充分证明,并且与核心临床特征有关,包括情绪不稳定、白天疲劳、非恢复性睡眠、运动活动减少、躯体症状以及食欲和体重变化。越来越多研究支持昼夜节律紊乱可能是抑郁的致病机制,纠正这些节律障碍也许应作为抑郁预防和干预策略的一部分
阅读链接:
年轻人晚睡、作息混乱,竟可能导致抑郁?《柳叶刀》子刊深度阐述昼夜节律的影响
73,COVID-19导致全球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急剧增加,女性和年轻人受影响最大
来源:柳叶刀TheLancet《柳叶刀》杂志近日发表的首个COVID-19大流行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全球研究显示,2020年,由于COVID-19大流行,世界范围内的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病例增加了四分之一以上。女性和年轻人受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的影响最大。作者呼吁各国政府和政策制定者采取紧急行动,加强全球精神卫生体系建设,以满足因大流行导致的精神卫生服务增长需求。阅读链接:COVID-19导致全球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急剧增加,女性和年轻人受影响最大74,真实世界证据:年龄是否影响电休克的抗抑郁疗效?| 研究速递来源:医脉通精神科电休克治疗(ECT)是一种有效、安全、性价比高的抗抑郁治疗手段。有观点认为,老年患者对电休克治疗的反应显著优于年轻患者,但现有证据并不一致;至于电休克的认知副作用是否也受年龄影响,目前同样不明确。此外,电休克在真实世界临床中的有效性是否与前瞻性研究中一致,也有待进一步验证。在这一背景下,美国麻省总医院James Luccarelli博士及其合作者开展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评估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患者年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研究发现抑郁患者的年龄与10次电休克治疗后的自评抑郁症状改善无显著相关性。这一结果与既往某些研究存在冲突,可能与样本来源及电休克类型的差异有关。研究结果于近日发表在Acta Psychiatr Scand. 上。阅读链接:真实世界证据:年龄是否影响电休克的抗抑郁疗效?| 研究速递
75,JAD:多吃蘑菇或能降低机体患抑郁症的风险来源:生物谷蘑菇中含有多种与焦虑症水平降低有关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包括维生素B12、神经生长因子、抗氧化剂和抗炎性制剂等。最近一篇发表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发现,这些超级食物或许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研究人员收集并分析了2005-2016年间来自2.4万多名美国成年人的饮食和心理健康数据。结果发现,吃蘑菇的人群患抑郁症的风险较低。蘑菇中含有麦角硫因(ergothioneine),其是一种能保护机体抵御细胞和组织损伤的抗氧化剂。有研究表明,抗氧化剂或能预防多种心理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等。阅读链接:JAD:多吃蘑菇或能降低机体患抑郁症的风险
76,Lancet:抗抑郁药米氮平治疗痴呆患者激进行为的效果研究来源:神经新前沿痴呆症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伴随着这种认知和功能的下降,个人可能会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激进行为、睡眠障碍、抑郁症和精神病。激进行为与家人和专业护理人员的关系恶化、入住护理院、护理费用增加、护理人员负担和倦怠以及生活质量下降有关。米氮平是一种用于治疗痴呆症躁动的抗抑郁药,为了评估了米氮平的安全性和疗效,来自普利茅斯大学卫生学院的专家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Lancet杂志上。该研究数据不支持使用米氮平作为痴呆症躁动的治疗手段。阅读链接:Lancet:抗抑郁药米氮平治疗痴呆患者激进行为的效果研究
77,11种抗抑郁药治疗老年抑郁的有效性:真实世界证据 | 研究速递来源:医脉通精神科抑郁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障碍,显著损害功能水平及生活质量,升高失能程度及全因死亡率。老年人存在与年龄相关的药代动力学改变,常合并多种躯体疾病及合并用药,治疗依从性差;以上因素均会影响这一人群接受抗抑郁治疗时的疗效及可接受度,即总体有效性。近日台湾的一组研究者分析了当地医保研究数据库横跨16年的数据,对不同抗抑郁药用于老年抑郁障碍患者时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该研究近日发表于J Affect Disord. 上。本项针对大规模真实世界患者样本的分析显示,针对老年抑郁患者,未发现某种抗抑郁药在有效性上一枝独秀;相比于舍曲林,大部分抗抑郁药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或劣势。阅读链接:11种抗抑郁药治疗老年抑郁的有效性:真实世界证据 | 研究速递
| 本期编辑:brainnews编辑部,能力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请留言指出,非常感谢
| 题图来源:abovewhispe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