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广东省各市GDP:常住人口持续增长之后,哪些问题值得警惕?

林隐LY 山川网 2023-08-03


山川网:2019年全国各省分地市经济数据系列,因为今年开年后的一系列特殊因素,推送计划也被一改再改。


在过去的一周时间内,我们陆续安排了部分省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目的在于帮助大家能够熟悉官方层面的年度统计公报这种形式,因为在接下来的推送中我们会时常引用相关的数据。


难能可贵,今天时间上可以允许,我们再安排该系列的推送。目光,我们定格在年度经济总量第一省——广东。



2019年广东省整体经济发展状况



经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2019年广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07671.07亿元,比上年增长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417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3651美元),增长4.5%。


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4351.26亿元,比上年增长4.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2.6%;第二产业增加值43546.43亿元,增长4.7%,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3.6%;第三产业增加值59773.38亿元,增长7.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3.8%。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0:40.5:55.5,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51.46亿元,可比增长4.5%;其中,税收收入10062.35亿元,增长3.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31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1%。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增长26.8%,民间投资增长6.4%,港澳台、外商经济投资下降0.6%。分地区看,珠三角核心区增长12.3%,东翼增长12.7%,西翼下降1.3%,北部生态发展区增长10.2%。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64.46亿元,比上年增长8.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189.75亿元,增长7.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474.71亿元,增长9.8%。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38357.23亿元,增长7.7%;餐饮收入4307.23亿元,增长11.0%。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71436.8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出口43379.3亿元,增长1.6%;进口28057.4亿元,下降2.9%。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5321.9亿元,比上年增加1512.2亿元。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2458.6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7%;各项贷款余额167994.58亿元,增长15.7%。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14元,比上年增长8.9%。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18元,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18元,增长9.6%。


全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995元,比上年增长11.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424元,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949元,增长10.0%。


全省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3%,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1.2%,农村为37.1%。全省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9.75平方米,其中城镇为35.73平方米,农村为48.68平方米。



2019年广东省各地市的表现情况



谈广东的区域经济发展,必然要谈珠三角地区和非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失衡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特别是全国整体经济均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各方呼吁区域均衡发展的声音比较高涨。


但是伴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中晚期,各区域经济格局已成定局,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姿态日发明显后,此类的声音也已经日渐变得微弱。


分区域来看,2019年珠三角核心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已经达到80.7%,东翼、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分别占6.4%、7.1%、5.8%。在广东省内,珠三角地区与非珠三角地区,率先实现了经济学上的二八定理。


这里,我们要特别介绍下珠三角核心区、东翼、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等广东省内四个板块的具体范围——


1、珠三角核心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

2、东翼包括:汕头、汕尾、潮州和揭阳。

3、西翼包括:湛江、茂名和阳江。

4、北部生态发展区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



2019年,中国整体经济总量已经站上99万亿的新高,增速也进一步回落到6.1%的区间。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的相关数据,2019年广东全省经济总量首次站上10万亿大关,经济增速也回落到6.2%的水平,比同期全国均值略高出0.1个百分点。


而具化到省内四大板块中,仅有珠三角地区高于同期全国增速均值,数值为6.4%;其余东翼、西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经济增速均明显低于同期全国增速均值。特别是西翼板块,年度经济增速仅有4.9%。


但是否东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就表现明显优于西翼板块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从区域经济总量来看,西翼事实上还是目前非珠地区最高的一个,2019年区域经济总量为7609.24亿元。东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各自的区域经济总量均不足7000亿元。


那么7000亿元的经济总量意味着什么呢?按照此前我们关于中国城市经济分级的标准来看,这些板块的整体实力,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普通三线城市水准。


而三大板块的问题,并不局限在经济总量低和经济增速慢两方面。年度规上工业增加值方面,东西两翼增速不足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方面,东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增速也不足3%。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普遍高度依赖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上,西翼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的状态。


而在2020年全球经济形势开局不利,各类利空消息众多,国内经济增速进一步回落已成定局的背景下,东翼、西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2020年的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承压,年度经济增速是否还能够保住5%已经成为一大悬念。



在过去,由于广东省内地级市总数多达21个之多,所以我们在进行省内地市经济实力分梯队时,一般至少会分为四级。但是从今年开始,我们认为广东省内的地市梯队,可以进一步优化为三级。


第一梯队:珠三角强市,即众所周知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市。四市当中佛山于今年首次进入万亿GDP城市阵营,东莞则有望在2020年升入该阵营。对于外界而言,在谈起广东省时,基本上针对的正是以上四市,甚至仅指广深两市。目前,广东优质资源均集中于珠三角,而珠三角优质资源优先集中于广深,其次集中于佛莞。


第二梯队:珠三角一般市,即珠三角内除核心四市外的其余五市,珠海、江门、中山、惠州、肇庆。它们当中虽然经济总量最高的地市惠州目前也仅有四千亿元出头的经济总量,但是得益于地缘优势、产业基础和政策扶持,未来将逐一成为区域宜居三线城市的代表。


第三梯队:非珠三角城市,包括上文中我们提到的东翼、西翼和北部生态发展的全部12个地市。即汕头、汕尾、潮州、揭阳、湛江、茂名、阳江、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虽然它们当中经济总量最高的茂名市2019年达到了3252.34亿元,位列省内第7位。但是饶是如此,过于孱弱的经济基础和地缘劣势,使得未来这些区域虽然会保持经济发展量上的缓步上涨,却很难再有经济发展上质的越级提升。


从目前来看,第三梯队城市在省内扮演的角色,是持续不断向珠三角地区,特别是珠三角核心四市广深佛莞供给年轻人口。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的规模化增长,又可能确保珠三角核心区域城市人口年轻化的整体水平。


而关于广东省的人口增长情况,恰恰也是我们今天想要重点和大家探讨的问题。



2019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增长表现



相比广东省经济体量第一大省的名号,不少朋友对于广东省人口体量第一大省的身份,并不是特别了解。但事实上,两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相辅相成的。


自改革开放至今的四十余年里,广东省经济发展能够持续保持较快增速,很大程度上是由源源不断的本地高生育率+外地高流入率双保险保驾护航的。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末,广东全省常住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1521.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5万人。


2019年末广东省各地市常住人口数(南方经济智库)


2019年,珠三角核心四市的常住人口规模再创新高,广州市达到1530.59万人,深圳市达到1343.88万人,佛山市达到815.86万人,东莞市达到846.45万人。


这里,我需要提醒大家关注的是广东省内12个非珠城市,即汕头、汕尾、潮州、揭阳、湛江、茂名、阳江、韶关、河源、梅州、清远、云浮等地市的人口总量情况。


按照以上12地市的年度经济总量情况,基本上全部处于经济上的四线甚至五线城市维度。经济低线城市,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但经济底线城市叠加人口高规城市,那么势必就会出现问题。因为低线经济城市孱弱的产业基础,远远无法提供与高人口规模相匹配的就业岗位数量。


这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与常住人口规模失衡情况最为明显的,当属566.48万常住人口的汕头,438.30万常住人口的梅州,736万常住人口的湛江,641.15万常住人口的茂名,610.5万常住人口的揭阳等市。


以这些地市目前的经济规模,未来这些地区各自潜在的可流出人口总量,都在百万规模以上。个别人口体量过大的地市,长期来看即使向外流出两百万以上,依旧难以保证其人均经济数据能够达到同期国内及格均线。


以上地市,事实上才是真正能够保证广深在未来实现常住人口超两千万,佛莞两市常住人口超一千万的根源所在。


珠三角2019年常住人口增量(南方经济智库)


毫无疑问,虽然我们在省级行政区常住人口增长数据比较时,习惯性地将175万常住人口的增长直接与广东全省对接。但实际上,所谓广东人口增长的荣誉,事实上是绝对意义上属于珠三角地区的。


2019年,珠三角九市常住人口增长表现中,深圳增长41.22万人,广州增长40.15万人,佛山增长25.29万人,珠海增长13.26万人,东莞增长7.23万人,中山增长7万人,惠州增长5万人,肇庆增长3.54万人,江门增长3.21万人。


珠三角九市年度常住人口新增合计为145.9万人,占比同期广东全省常住人口增长总量175万人的83.37%。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上文中我们提到的,珠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是80.7%。在人口增长数据上,珠三角与非珠地区的差异比经济体量更甚。


粤浙苏鲁四省2019年人口出生率(南方经济智库)


在东部经济最为发达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省中,广东整体的生育意愿最为强烈,2019年广东省人口出生率达到了12.54‰,而历来被认为同样生育意愿较强的山东省,相比之下也要略逊一筹,年度人口出生率为11.77‰。


而长三角的江苏和浙江两省,前者已经进入全面低生育时期,后者则正在加速进入全面低生育时期。从某些维度说,长三角地区的生育意识和生育模式,已经全面在向日韩靠拢。



透过人口数据我们看到的潜在问题



目前,网络上关于广东省2019年人口表现的相关文章虽然多,但是内容基本都是大同小异的。核心就是一点,广东省人口增长依旧迅猛,大湾区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但当我仔细观察2019年度广东省的人口数据,再将其与同期的全国整体人口数据及国内其他代表省份人口数据进行对比后,事实上我发现了一些上述主流观点之外的东西。


先来看国家整体情况,根据此前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万人(其中男性71527万人,占比51.1%;女性68478万人,占比48.9%),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比上年末提高1.0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998万人,死亡率为7.14‰;自然增长率为3.34‰。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80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36亿人。


另根据此前广东和浙江两省各自发布的2019年度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显示——


广东省: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1521.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5万人。


其中,男性人口6022.03万人,女性人口5498.9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27%和47.73%。


城镇常住人口8225.9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1.40%,比上年末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43.38万人,出生率12.54‰;死亡人口50.99万人,死亡率4.46‰;自然增长人口92.38万人,自然增长率8.08‰。


用年度常住人口增长总量175万,减掉年度自然增长人口的92.38万,可以得出2019年广东省人口净流入体量约为82.62万人。年度自然增长和净流入占比年度常住人口增长的比值分别为52.79%和47.21%。


浙江省: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8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3万人。


其中,男性人口3005万人,女性人口2845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4%和48.6%。


全年出生人口60.9万人,出生率为10.51‰;死亡人口32.0万人,死亡率为5.52‰;自然增长率为4.99‰。城镇化率为70.0%。


用年度常住人口增长总量113万,减掉年度自然增长人口的28.9万,可以得出2019年浙江省人口净流入体量约为84.1万人。年度自然增长和净流入占比年度常住人口增长的比值分别为25.58%和74.42%。


那么当我们将广东省2019年的人口数据与同期的全国人口数据及浙江省的人口数据对比后,有三个点事实上是十分值得我们注意的——


其一,是2019年度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增长175万的确比同期浙江省常住人口增长总量113万多出不少。但是如果我们结合同期两省的常住人口总量分别为11521万和5850万。各自的年度常住人口增幅分别是1.52%和1.93%,差距已经比较明显。


其二,当我们将常住人口增量中的自然增长减除后,我们得以发现广东和浙江两省2019年度的人口净流入数据,前者为82.62万人,后者为84.1万人。这是过去很多年来,广东省在年度人口净流入总量上,首次失去全国第一的位置,这同样值得警醒。


其三,我们再来看看最新的全国、浙江和广东的常住人口分性别人口数据——


全国人口:总量140005万人;男性71527万人,占比51.1%;女性68478万人,占比48.9%;男女人口总量差值为3049万人,占比差值为2.2个百分点。


广东人口:总量11521万人;男性6022.03万人,占比52.27%;女性5498.97万人,占比47.73%;男女人口总量差值为523.06万人,占比差值为4.54个百分点。


浙江人口:总量5850万人;男性3005万人,占比51.4%;女性人口2845万人,占总比和48.6%;男女人口总量差值为160万人,占比差值为2.8个百分点。


经过上面的对比,我想大家应该可以意识到,广东省内的男女常住人口失衡情况,已经达到相对较为严重的一种程度。一个地区,女性人口低于男性人口超过500万,这绝非简单的一句外来人口性别差异或本地重男轻女传统就能够解释得了的。这是一项颇为严峻的社会性问题,如果未来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甚至继续任其扩大,对社会治安及区域犯罪率都将有极为明显的影响。


人口的流动核心价值,并不仅限于人口的单向流入或流出,而在于人力资源的充分交流与沟通。从这个维度讲,广东本省向省外流动与交流的意识相较于国内各省属于偏弱的地区。


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广东地区文化、气候和生活习惯等在国内的独特性,造成广东人口出省生活适应难度高;也包括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迅速崛起后,本省人口对于广东地区“全国最优”的意识的持续增强。


以上因素综合作用后,使得广东本省人口在对外交流这一维度上,内发动力并不太足。这里我举个例子,从求学到就业,留在省内几乎成为绝大多数广东人不需要深入思考的必然选择。


大学基本上是一个普通人,一生当中最好地增长见识,丰富阅历的契机。在择校上,有两个要点其实很重要,其一是学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其二就是学校所在地与家乡最好要有一定距离,有条件尽可能要出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各地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往往迥然各异。能够有机会在不同地域生活一定的时间,深入与当地人沟通交流,可以有效地弥补自身思维方式的短板,使得自己的思维广度得到丰富,遇事不会只懂得单一的判断与选择。


从上述的这个角度讲,我希望广东的年轻人,在有机会的前提下,要多向国内腹地地区走走,而且旅行不要仅限于只在广东周边的福建、湖南、广西等地浅尝辄止。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这些与广东地区文化与生活方式有巨大差异的地区,恰恰正是在思维与行为方式上,最值得广东年轻人去深入接触与思考的切入点。


比如在出国留学及经商意识上,广东人的表现就十分突出。而在足够关注国外动态的同时,我认为不少广东朋友对于中国腹地的了解程度,可能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近段时间来,我一直都在回顾一些近现代的历史。这其中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清朝末年,北伐战争为何先由广州发动,后有国民政府定都于南京,但红旗终在北京冉冉升起。三地的区域文化,究竟在这背后,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民主与集权,强政府与弱政府,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它们之间的矛盾在哪里,统一又在哪里,它们又是否存在绝对的高低优劣?





2019全年:各大区GDP对比 丨 城市二十强 丨 山东各市GDP 丨 安徽各市GDP 丨 重庆各区GDP 丨 江西各市GDP 丨 各省人均收入排名 丨 各省GDP增速排名 丨 各省GDP总量排名 丨 各省GDP实现情况 丨 29省市GDP增速目标


2018全年:省份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华东篇 丨 华中篇 丨 华北篇 丨 西南篇 丨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山东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湖北篇 丨  湖南篇 丨 河北篇 丨 福建篇 丨 安徽篇 丨 辽宁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云南篇 丨 内蒙篇 丨 山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新疆篇 丨 甘肃篇 丨  海南篇 丨 宁夏篇 丨 西藏篇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北方人迁居长三角 丨 31省市粮食产量 丨 中国城轨城市 丨 佛山GDP过万亿 丨 浏阳花炮 丨 劳动力人年龄37.8岁 丨 徐宿淮盐/连淮高铁 丨 抢人城市越来越多 丨 2019百强区 丨 长三角城市群41城GDP 丨 前三季度GDP二十强 丨 18省市社消排名 丨 27省市前三季度GDP 丨 31省居民储蓄排名 丨 人均消费排名 丨 银西高铁 丨 2019年秋季城市薪资


人文: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