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安徽各地市GDP排名:省市年度双黑马,长三未来增长极

林隐LY 山川网 2023-08-03


山川网:回顾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说是整个区域经济圈内最为热门的焦点之一。


去年临近年尾,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在安徽省芜湖市召开,《关于吸纳蚌埠等七城市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提案》经会议审议并获全票通过,至此,长三角实现对安徽的全覆盖。


从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到安徽省全域划入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迎来最好时代的同时,安徽省也迎来了自身发展历史上最好的一个机遇期。



2019年安徽省整体经济发展情况



2019年全年安徽省生产总值371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


需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经过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和安徽省(区、市)统计局共同对2018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进行了修订。修订后2018年安徽省生产总值为34010.9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了4004.1亿元(初步核算数为30006.82亿元),增幅为13.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5.7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5337.9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18860.4亿元,增长7.7%。人均GDP达58496元,折合8480美元。


具体来看,2019年,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增幅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8.9%,股份制企业增长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4.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6%,制造业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8%,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1.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9%,比规模以上工业高8.2个百分点。


安徽去年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新开工项目数由降转增。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2%,增幅比全国高3.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8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6.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9%。分行业看,制造业投资增长10.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3.4%。技改投资增长14.4%。民间投资增长10.2%。


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网上零售额占比上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77.7亿元,增长10.6%,增幅比全国高2.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零售额10748.1亿元,增长10.2%;乡村零售额2629.5亿元,增长12.2%。


财政收入符合预期,货币信贷平稳运行。全年财政收入5710亿元,增长6.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4%。财政支出7391亿元,增长12.5%。


安徽2019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40元,增长9.1%,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16元,增长10.1%,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比上年缩小16元。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1万人,增长0.7%,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2.7%。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低于年度控制目标。



2019年安徽省各地市GDP排名



关于下面我们要分享的这份“2019年安徽省各地市GDP排名(初版)”表格,在整理指标时,一度让我感到十分为难。原因就在于2018年安徽省整体GDP数据出现了大幅的上修,所以涉及到分地市的GDP增速统计核算时就比较麻烦。


因为就现阶段来说,对于2018年GDP数据进行修订的省份众多,但基本上均只对外公布省份整体GDP修订后数据,对于分地市的GDP修订后数据则是空白的。


在本系列此前的推文中,我们是首先是尽可能避免出现各地市2019年GDP数据和2018年修订前数据进行直接比对的情况,因为这样一来显然是存在问题的,但是如果完全不进行对比又无法让大家直观感受到各地市年度的经济增长变化。


而在今天的安徽篇中,通过努力,我从网络上的一些财经平台上汇总出一部分安徽各地市的2018年修订后GDP数据。由于该数据并非官方版本,所以这里我还是建议大家仅供参考,在表格中我也进行了字体的灰色处理,以作提醒。


另外,关于安徽省各地市年度省内排名情况变化标识,这里我也进行了淡化处理。很大原因在于,如果表格中我们分享的安徽各地市2018年修订后GDP属实,那么很多城市的2018年度省内排名就已经出现变化,而不是集中在2019年出现变化,所以我们不做标识也是为了防止大家对于这一点产生误解。



纵观安徽省16个地市2019年的经济数据表现,我们也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安徽省内城市的阵营分布。


第一阵营省会合肥力拔头筹,与省内一众城市拉开差距较大。根据网络上的相关数据显示,合肥市2018年经过修订后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8700亿元,经过2019年GDP名义增速仍超过10%的高速增长后,年度GDP总量已经超过了9000亿元,达到了9600亿元,距离万亿GDP大关已经一步之遥。如无意外,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将再添一员万亿GDP大将。


而省内其余的15座地市,以2000亿元GDP为分界线,分成了第二阵营和第三阵营。其中,第二阵营城市数量为6座,第三阵营城市数量为9座。


这里要特别讲讲关于6座第二阵营城市:芜湖、滁州、阜阳、安庆、马鞍山、蚌埠。如果按照修订后数据,该阵营中有两名成员是2019年首次登上2000亿元大关的,分别是马鞍山和蚌埠。而如果按照修订前数据,则该阵营中除芜湖外的其余五市,全部是在去年完成2000亿元GDP门槛的。


另外,由于2018年GDP修订的原因,原本的安徽第三市马鞍山排名出现了明显的变化,2019年省内排名变为了第6位。而滁州市排名则明显上升,拿到了省内第3位的出色成绩。


但是这里我仍然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安徽省第二阵营中的6座城市,除了芜湖外,其余5市的GDP总量无论是修订前还是修订后,两两间的体量差别都很小。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排位基本上都是阶段性的,彼此之间都还并未形成真正的实力差距。



省市年度双黑马,长三角未来最大增长极



回看整个2019年中国区域经济的整体表现,安徽省的成绩可谓是可圈可点。


首先自然是上文我们已经提到过的,经过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和安徽省(区、市)统计局共同对2018年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进行了修订。修订后安徽省GDP总量为34010.9亿元,比2018年初步核算数增加4004.1亿元,上修幅度超过13%。


而2019年,安徽省在34010.9亿元的GDP增速总量上,同比增速依旧达到了7.5%的高水平。这样一来,2019年年度37114亿元的GDP总量,成功使得安徽省在全国省级行政区经济总量排名中上升2位,由2018年的全国第13位上升至全国第11位。更重要的是,安徽省年度经济总量还超过了北京市,逼近上海市,这对于安徽而言无疑是个里程碑式的成绩。


在中国内地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总量前十的省份竞争向来最为激烈。因为很大程度上,这些地区能够汇聚中国最多最优的资源,是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和方向的核心区域。


2018年,当安徽省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13位时,很多人事实上是不会十分重视到它的潜力的。但是当2019年经过数据修订和经济发力,安徽省经济总量排名已经达到全国第11位,且与第10位的上海市距离并不那么遥不可及时,很多人对于安徽的目光与想法就会发生变化。


受定位的影响,北京和上海两市事实上从几年前开始就已经不再追求经济总量上的排名,全面进入了城市经济质量的提升阶段。上海市全国排名在2019年发生明显提升,和全国性的数据修订关系密切,自身上修的同时,部分地区又出现了下修,两相结合便使得上海重归了全国省级行政区十强。


但是从长期来看,安徽省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上海市基本上是必然方向。从长三角城市群的维度来看,上海市不但不会认为这件事对自身有多大的竞争,反而会在接下来把更多的符合安徽地市经济发展阶段的产业逐渐进行转移,帮助安徽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内的省份、地市,长期以来都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群,如果说过去的长三角一众发展优势背后,最大的发展劣势和隐患是什么的话,那么显然就是城镇化中晚期和全面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从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及经济环境来看,这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但安徽不同,无论是区域经济总量,区域城镇化规模,区域人口收入水平,区域人口平均年龄,区域人口消费潜力,都与已经进入成熟期的江浙沪三省市有明显的区别。


所以从这个维度讲,安徽省就是未来整个长三角城市群中经济最具潜力的增长极。安徽好了,整个长三角城市群才可能在当下已经十分强大的基础上,进一步走向卓越。



合肥&南京双都市圈,安徽经济发展迎来最佳时机



从地缘来看,安徽省区域经济的格局已经形成两个重要的发展级——


其一是北部经济区,以合肥为中心城市,辐射范围为皖中、皖西、皖北三个方向。其中六安、淮南、阜阳等距离合肥更近的地市,未来具有较好的发展优势。


其二是南部经济区,以南京为主中心城市,以杭州为辅中心城市,辐射范围为皖东及安徽境内长江以南地区。其中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等距离南京较近的地市,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样值得长期看好。


按照相关规划,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包含32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句容、丹阳、扬中、仪征、高邮、天长、明光、宁国、溧阳)和20个县,总面积6.46万平方公里。



从官方层面,上层对于南京都市圈的战略定位非常之高:辐射中西部的国际性重要门户;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泛长三角转型与合作发展示范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都市圈;构建国际性的沿江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以历史文化、山水城林为特色的城市带。


从民间层面,据恒大研究院去年年中发布的“2019年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排名”显示,南京都市圈综合潜力仅次于上海、北京、深莞惠、广佛肇四大一线城市都市圈,位居全国都市圈第五位。



在恒大研究院的相关解读中,明确指出了现阶段南京都市圈“经济东强西弱,皖东城市受益”的情况。而从2019年的安徽省各地市经济规模及增速来看,身处南京都市圈内的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等地市,经济发展表现省内优势明显。


而从长期来看,皖东城市能够从南京都市圈中获得的利好还有很多——


1、南京都市圈经济东强西弱,南京引领产业链从高到低三级梯队。南京2018年GDP1.3万亿元;扬州、镇江、淮安、芜湖均在3000-6000亿元之间,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马鞍山、滁州、宣城在2000亿元左右,主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2、南京都市圈为我国第一个规划的跨省都市圈,安徽东部城市受益于与南京同城化发展。南京与都市圈中安徽4市的距离均比安徽省会合肥更近。


3、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前瞻性布局,与公路、机场、港口群共同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区。


从历史与文化等多维度来看,南京长期以来都是江南区域中心城市。而当下即使作为江苏省会,南京地理位置的承东启西,对安徽东部城市超强吸引力依旧展露无疑,绝大多数外来人口来自安徽。


南京与都市圈中安徽4市的距离均比安徽省会合肥更近,江北新区的建设更是加强了与马鞍山、滁州的联动发展。从南京到马鞍山、滁州的高铁最短运行时间均在20分钟以内,催生“跨省上班族”;南京到芜湖也仅需半个多小时。南京多条城际轨道建设接近安徽地界,如S3、S8、S9号线,极大方便跨省人员通勤;S4号线建成后将把南京江北新区到滁州的时间缩短到10分钟。


相较于南京都市圈这一相对成熟的概念,合肥都市圈概念的提出要晚上很多,且现阶段仍处于相对早期的探索与测试阶段。


按照早前的一份相关规划显示:合肥都市圈计划涵盖安徽省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蚌埠市、桐城市(县级市)。该都市圈国土面积占全省的40.6%,人口占全省的43.2%,区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接近59%。


这个规划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将无论是地理上、文化上还是经济上、交通上都显然更近南京的滁州、芜湖、马鞍山等地市划入了圈中,这样一来计划中的合肥都市圈范围就与既有的南京都市圈范围存在了明显的大面积重合。


从更高维度的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层面来看,这些重合区域应该本着效率最高原则进行都市圈划分,即这些地市如何能够获得到更多资源,更快发展,那么就应该将之划分到哪个都市圈中,而不能简单地按照省级行政区划进行行政手段干涉。


合肥市现阶段经济发展正处于冲刺加量阶段,自身的经济增长需求要远大于辐射和拉动周边城市经济发展,且城市行政级别相对较低,在获取相关经济政策话语权上相较南京要弱很多。加之安徽省内现阶段最需要进行经济扶持的并非皖南而是皖北地区,地理位置更近皖北的合肥,对于这项重任也是责无旁贷。


所以在未来的合肥都市圈规划与实行过程中,应该尽最大努力加入皖北诸市,并且在交通上尽早完成与合肥的直达全覆盖,这样一来皖北的人口优势才能在未来真正全面得以释放。





2019全年:重庆各区GDP 丨 江西各市GDP 丨 各省人均收入排名 丨 各省GDP增速排名 丨 各省GDP总量排名 丨 各省GDP实现情况 丨 29省市GDP增速目标


2018全年:省份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华东篇 丨 华中篇 丨 华北篇 丨 西南篇 丨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山东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湖北篇 丨  湖南篇 丨 河北篇 丨 福建篇 丨 安徽篇 丨 辽宁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云南篇 丨 内蒙篇 丨 山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新疆篇 丨 甘肃篇 丨  海南篇 丨 宁夏篇 丨 西藏篇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中国城轨城市 丨 佛山GDP过万亿 丨 浏阳花炮 丨 劳动力人年龄37.8岁 丨 徐宿淮盐/连淮高铁 丨 抢人城市越来越多 丨 2019百强区 丨 长三角城市群41城GDP 丨 前三季度GDP二十强 丨 18省市社消排名 丨 27省市前三季度GDP 丨 31省居民储蓄排名 丨 人均消费排名 丨 银西高铁 丨 2019年秋季城市薪资 丨 2019年胡润百富 丨 27省市旅游收入 丨 国庆铁路大数据 丨 2019毕业生成长指南 丨 民间地铁神规划 丨 城市群旅游 丨 瞪羚企业排行 丨 乡镇竞争力 丨 21城市群 丨 蚌埠入群


人文: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丨 动漫中的重庆 丨 水浒故里菏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