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城市群内部旅游实力和潜力上,长三角称第二,没其他敢称第一

林隐 山川网 2023-08-03


山川网:早上在南京游夫子庙秦淮河,中午到苏州平江路吃小吃,晚上到上海江边看外滩夜景。


以上这样的场景,在长三角核心区域高铁每天已经实现公交化运营,区域内城市地铁支付实现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早已不是什么十分稀奇的事情。


而在优质资源极为密集的长三角城市群中,好玩、好看、好吃的地方,数不胜数。那么在身在城市圈中的居民们,他们日常的旅行数据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



《长三角生态旅游发展报告》



近日,2019长三角生态旅游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上,长三角生态旅游区联盟和上海社科院共同发布《长三角生态旅游发展报告》。


报告显示,2017年,长三角三省一市2017年旅游总收入为3.16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58.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为3.01万亿元,占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65.86%;旅游外汇收入为221.61亿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17.96%。


三省一市2017年接待国内游客23.16亿人次,占全国接待国内游客人数的46.3%。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3.16亿人次,占全国46.31%,接待入境游客3033.91万人次,占全国21.75%。


在接待境内外游客总人数方面,江苏省共接待境内外游客7.47亿人次,排在第一位,增速为9.60%;浙江省和安徽省分别以6.41亿人次和6.32亿人次排在第二名和第三名;上海市接待境内外游客总人数与其他三省差距较大,为3.27亿人次。接待国内游客人数方面,三省一市排名仍然是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分别为7.43亿人次、6.29亿人次、6.26亿人次和3.18亿人次。


报告称,长三角地区拥有的自然生态资源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在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7类国家级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安徽、浙江、江苏拥有的数量处于中等偏上,但依然没有进入前十,上海拥有的数量全国最少。以自然保护区数量为例,安徽112个,浙江43个,江苏40个,上海5个,三省一市占全国的比例为5.9%。可以看出长三角拥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在全国并不靠前。


报告显示,长三角旅游业以及居民旅游需求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长三角城市居民出游力排名中,上海、南京、杭州、苏州位列全国前十,其中上海第一,南京、杭州、苏州分别为第三、第五、第六,排名靠前。“90后”活力城市排名前十名中,长三角城市占据5位,分别为合肥、南京、杭州、宁波、苏州。



上海、浙江、江苏、安徽1市3省5A景区盘点



5A级景区,是国内优质旅游资源的代表。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即5A级景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的景区级别,分为五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AAAA、AAAA、AAA、AA、A级。5A级为中国旅游景区最高等级,代表着中国世界级精品的旅游风景区等级。


截至最新,长三角城市群1市3省上海、浙江、江苏、安徽5A级景区数量分别为3家、17家(2018年新增宁波市天一阁·月湖景区)、23家、11家。


具体目录,大家可以参考人民日报此前整理的一份资料。眼下国庆假期在即,正好也给大家做一个目的地参考——


图片来源丨人民日报



全国259家5A级景区空间分布



自2007年第一批5A旅游景区公布以来,全国5A级旅游景区是总量逐年上升,由2007年66家增加到2018年259家,年均增长率17.2%。


从国家级5A旅游景区的年度增长情况来看,自2011年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2007年是第一年,5A旅游景区增加的数量最多;2008年和2009年两年国家没有进行景区评定;2010年后,5A旅游景区增长量再未突破过2007年的最大值。


2007-2018年各省(市)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数量变化(乐在7中)


自2007年以来江苏省、浙江省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的总量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各省新增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相对均衡的局面;2011年、2015年、2018年各省新增国家级5A级旅游景区呈现出具有地域偏向的射线增长,增长数量也是逐渐减少。


2007-2018年中国各省市国家级5A旅游景区新增数量(乐在7中)


国家级5A旅游景区分布于31个省市,从省域层面上看,江苏(23个)是拥有中国最多国家级5A旅游景区的省份;其次是浙江(17个)、广东(13个)、河南(13个)。从市域层面上看,除了直辖市重庆(8个)、北京(7个)外,苏州(6个)是拥有国家级5A旅游景区的市,其次是长春、洛阳、桂林(4个)。


如果我们进一步计算长三角城市群1市3省的5A级景区总数,上海3家+江苏23家+浙江17家+安徽11家=54家,占比全国5A级景区总数超过20%。但长三角城市群1市3省合计面积占比全国,却仅为3.7%左右。长三角的优质旅游资源之密集,由此可见一般。


国家级5A旅游景区省份分布图(乐在7中)


国家级5A旅游景区地市分布图(乐在7中)


国家级5A旅游景区资源点分布图(乐在7中)


中国的八大综合区里,东北区包含黑、吉、辽;华北区包含京、津、冀、鲁、豫;晋陕内蒙古区包含晋、陕、内蒙古;长江中下游区包含鄂、湘、皖、赣、浙、苏、沪;东南区包含闽、粤、琼;西北区包含甘、宁、新;西南区包含渝、川、云、黔、桂;青藏区包含青、藏。


通过表3可以看出,八大综合区面积由大到小分别为:西北区>青藏区>晋陕内蒙古区>西南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北区>华北区>东南区。


国家级5A旅游景区数量由多到少分别为:长江中下游区>华北区>东南区>西南区>东北区>晋陕内蒙古区>西北区>青藏区。


中国八大中和区国家级5A旅游景区分布情况(乐在7中)



国务院办公厅8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中,9项政策措施涉及了诸如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建设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发展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等。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未来中国的旅游市场还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Z时代(95后、00后)的日渐崛起,他们对于旅游的需求和80后、70后大不相同。


那些历经千百年的风景名胜,如何进一步推陈出新,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与喜爱,让老游客常来常新,将成为下一阶段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参考素材如下,深表谢意:

《长三角哪个城市居民最爱旅游?这份报告揭晓答案》·上观

《详解全国259家5A级景区空间分布!》·乐在7中




2018全年:省份排名 丨 城市排名  丨 华东篇 丨 华中篇 丨 华北篇 丨 西南篇 丨 广东篇 丨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山东篇 丨 河南篇 丨 四川篇 丨 湖北篇 丨  湖南篇 丨 河北篇 丨 福建篇 丨 安徽篇 丨 辽宁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云南篇 丨 内蒙篇 丨 山西篇 丨 贵州篇 丨 新疆篇 丨 甘肃篇 丨  海南篇 丨 宁夏篇 丨 西藏篇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瞪羚企业排行 丨 乡镇竞争力 丨 21城市群 丨 蚌埠入群 丨 东北经济转暖 丨 城市高等教育实力 丨 粤苏地铁争霸 丨 普通地级市十强 丨 18大自贸区 丨 西部陆海新通道 丨 房地产依赖度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上半年GDP三十强 丨 地方财政收入 丨 江苏全域一体化 丨 多城杠杆率超100% 丨 上半年25省GDP 丨 苏南模式和江苏未来 丨 上半年房价收入比 丨 二次城市化 丨 夜间经济 丨 房价消费和工资 丨 长三角一体化 丨 汽车消费南移 丨 盐泰锡宜城际 丨 淮海经济区 丨 南京,要更大 丨 江西/南昌的崛起


人文: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丨 动漫中的重庆 丨 水浒故里菏泽 丨 日本穷忙族 丨 苍穹之下 丨 封狼居胥 丨 晋冀鲁豫 丨 择城法则 丨 八次北人南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