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3所】瘾

陈剑杰 天台学设 2021-06-17



结束一系列的课程文章,

303所又回来啦!

今天的文章是关于瘾的解读,

你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瘾吗?

感兴趣的继续往下看吧。


作者简介

 陈剑杰 

设计学 设计思维与创意方向在读,

一个偏激而又矫情的文字工作者。







我是个特别容易上瘾的人,只要让我感受到了乐趣,说不定这个瘾就会伴随一生。第一次闻到火苗吞噬甜薯时的甜香,便让我上瘾。以至于往后的很多干燥的冬天里,往往伴随我的燃烧乐趣毁去的,是一片小花园,一棵上了年岁的芭蕉树。当然,这个瘾因为一顿或者多顿中国式家庭教育而被迫戒掉。 

 

而打游戏的瘾,起源于远房亲戚送来的二手小霸王学习机。学习机配上家里12寸方方正正的黑白电视,就成了我最爱的超级玛丽。那时候家里人不必担心我放学后四处游荡不愿归家,往往放学五分钟后,我便已经跑回家,开始对着那个方方正正的小屏幕聚精会神。



只不过,至今我都没有闯过超级玛丽的最后一关,想来也是一个遗憾。再后来,接触到了电脑,我可能也曾被当成“网瘾少年”的代表人物。只不过近年来,当中老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刷微信的时间越来越多,我提议增加一个“网瘾中年”的称呼。



也许是基因遗传,也许是脂肪的厚重让酒精在血管里的速度变慢,偶尔有那么几次喝酒的聚会上气氛到达顶点的时候,我没有醉反而更加清醒。 清醒到可以观察身边的一切,啤酒瓶口残余的锡纸、眼前人迅速烧红的脸颊、桌上的筷子和突然出现在餐桌上的香烟盒。



有时候,那些喝起酒来慷慨激昂的人,会因为胃容量的不足而暂时停下酒杯。此时,如果酒精麻痹了掌管聊天的神经,他们的手就会突然急促起来,在裤子口袋翻找,掏出各种各样的盒子,金色的、红色的、蓝色的。但盒子里存的东西都是一样的,烟。这些香烟盒基本都很精美,虽然上面有一行小字,但对于喝醉酒的人来说,很难识别盒子上的字到底是“吸烟有害健康”还是“吸烟赛过神仙”。



秉着有福同享的原则,他们还没有急不可耐地把烟放进自己嘴里,反而是先给同伴们散一根,而往往此时我也会被分到一根烟,哪怕我之前一直说自己并不抽烟。而这时候,似乎每一个人说得话都一样:也就一根而已,抽一下又没事。


是的,的确没什么事,只是前几次尝试之后,觉得第二天醒来时满嘴烟草腐烂的味道,哪怕多刷两遍牙,却依然还是无法阻止那种味道侵袭。而我把这句话作为当成挡烟的万能灵药时,他们又会抽起烟满足地一笑:那是你不会抽,会抽烟的人都是过肺的。虽然至今我仍然不懂这个道理,但抽烟多了的人,牙齿泛黄咧嘴笑的样子的确和常人有异。  

 


为什么在餐桌上抽烟的人,喜欢和别人分享?也许,这是因为他们也试着将自己的瘾展示在别人面前,只不过得了烟瘾的人颇多,也就成了约定俗成的分享环节。


有一段时间,我觉得抽烟挺酷的,但是我做不到,这也一度让我觉得我可能跟一些很酷的人没什么共同的话题。但我也害怕这一根根分享过来的烟,让我突然领悟烟是个好东西,从而成了瘾。我也害怕某一天的饭局上,几杯酒下肚后,突然浑身不自在,手不由自主地朝兜里掏,然后略带讨好地朝着桌上不抽烟的人散了两根烟:“没事,一两根又不上瘾”。



思来想去,我似乎从出生至今沾染上了不少瘾。因为想早点看完那本童话故事,在数学课上罚站。因为想通宵打游戏深夜逃出宿舍,在高中差点被劝退。这些瘾或大或小,但都像狗皮膏药一样粘着我,如影随形,一个不注意就钻进脑袋里,驱使我离开既定的航线,任由自己在别的世界里潇洒;但好在,这些瘾并没有影响他人,课堂上看的那些书、打的那些游戏都已经成为过去的记忆,但至今没有人因我的瘾而受困扰。

 

因为在公共场合吞云吐雾,一位小鲜肉上了热搜,我不知道当时他是被分享了一根烟,还是因为“烟瘾”发作,屈服于自己的瘾,在大庭广众前的那根烟,断送了他无数的代言合同。

 


后来,我认识了很多很酷的人,包括我的导师。在我无意间撞见导师抽烟的时候,已经是认识导师的第三个年头。我一度以为乐于和我讨论最近新出手机卖点的导师接下来会吞云吐雾,但在蹭了导师在场的很多顿饭后发现,他更关心的是学生的感情状况以及受到翟姓明星事件波及的研三学长学姐们论文进度。


而我也从把“瘾”当成“酷”的理论里叛逃而出:那些并不影响他人的瘾,其实是一种自得其乐,无须与他人分享,烟瘾也是如此。



人们常说,如果我没XXX,我就XXX。但我觉得,除了那一口白色粉末的瘾,你这辈子不能碰,其余所有的瘾,都不是致命的。与其一辈子活在规则里朝九晚五,活在一个个健康的生活指南里循规蹈矩,有一个小小的瘾反而会让你与众不同。


爱好收藏是一种瘾,打游戏是一种瘾,抽烟、喝酒甚至是烫头都会成瘾。因为瘾,你不再是一个名字、一个身份、一副皮囊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瘾,让你成为你。





  • 303所投稿文章

【303所】由巴黎圣母院大火想到的

【303所】致马先生们——中国的设计批评从未消沉

【303所】“制造”与“智造”的浮沉——流动营生工具造物思想的变迁

【303所】中外动画电影海报专题赏析 | 从《大闹天宫》到《大圣归来》

【303所】聊聊食堂那些事

【303所】遥远的现实 ——中国九十年代社会心理中的机器人现象

【303所】当我在逛菜市场时我在看什么

【303所】一个设计师的死

【303所】“关系美学”——未来设计的一种价值导向

【303所】尊老不爱幼——论中国儿童公共游戏空间的匮乏

【303所】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包豪斯?——《包豪斯》舞台剧的创作初衷与多维叙事(三)

【303所】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包豪斯?——《包豪斯》舞台剧的创作初衷与多维叙事(二)

【303所】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包豪斯?——《包豪斯》舞台剧的创作初衷与多维叙事

【303所】色彩艺术力 | 和丰翼的孩子们一起玩色彩!——吴丽丹

【303所】冲锋衣和SUV

【303所】哥特式的浪漫与惊悚——以电影《猩红山峰》为例

【303所】从此认识一个一个朱赢椿

【303所】邪恶的设计谱系——黄厚石

【303所】中外动画电影海报专题赏析 | 鬼才今敏

【303所】现代设计策展史研究:1888英国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首展

【303所】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白色的汽车——黄厚石

【303所】遇到杠精后的两个小时——李鑫

【303所】铠甲里的弱者——孙海燕

【303所】论包浆——黄厚石

【303所】一个设计学的故事——陈剑杰

【303所】中国为什么有那么多卡通警察?——黄厚石

【303所】投稿作品:小诗《除夕》——张炎







无论你来自哪里,哪所院校,在做什么工作,只要对与设计相关的写作感兴趣,都欢迎给我们投稿。无论你写的是论文、杂文、剧本抑或是诗歌,或仅仅只是一个小故事,都欢迎给我们投稿。就像天台读书会一样,“分享”与“共享”知识一直是我们的宗旨;也像天台剧社一样,“参与”与“展示”自我一直是我们的初衷。




稿方式:


投稿文件请发邮箱

邮箱:962223902@qq.com

或在后台留言联系管理员



作者:陈剑杰

编  辑:杨 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