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第7期)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历史书籍可免费下载。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试题九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孔门第子及后中,_______文献整理尤其突出,传《毛诗》、《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均传自其手。
2.后汉熹平年间刊刻之熹平_______,堪称文献传播之大事。
3.佛教大典_______的编纂,自宋至清,前后近20次。而明前编纂基本未完整保存。
4.明末清初顾炎武积三十年之功撰成的_______为重要的文献考据著作。
5.西晋太康年间发掘的“汲冢周书”中,重要的有_______、_______等。
6.电子文献以_______、_______、_______、视频等相结合的多媒体形态,且以更大容量、更便捷的方式为我们提供服务。
7.中国古代目录学萌芽于_______,而正式兴起于_______。
8._______因其将书页鳞次栉比地相连,看似龙鳞,故又称“龙鳞装”
9._______为成书时最初文字记录,保持书籍的本来面目,因此为校勘之最可靠依据。它又有_______与_______之别,后者更能代表文献原貌。
10.做好辑佚一般需要具备相当的_______知识、_______知识和_______知识。
11.“标点”一词最早出现于_______。
12.对古代文献的注释,古代通称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计20分)
1.古籍;2.文献通考;3.底本;4.章句;5.甲骨文字诂林

三、文献标点(每题10分,计20分)
1.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也其地何当国也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在内也在内虽当国不地也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2.或问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曰说难盖其所以死乎曰何也曰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或曰说之不合非忧邪曰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不合非忧也(《法言•问明》)

四、文献翻译(每小题10分,计20分)
1.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管子•牧民》)
2.骊姬以君命命申生曰:“今夕君梦齐姜,必速祠而归福。”申生许诺,乃祭于曲沃,归福于绛。公田,骊姬受福,乃寘鸩于酒,寘堇于肉。公至,召申生献,公祭之地,地坟。申生恐而出。骊姬与犬肉,犬毙;饮小臣酒,亦毙。(《国语•晋语二》)

五、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试简述校勘中轻改古书之危害。
2.试以一种古籍为例说明文献版本的重要性。



——试题九答案——


一、填空
1.子夏  2.石经  3.大藏经  4.日知录  5.竹书纪年;穆天子传  6.文字;图像;声音  7.先秦;西汉(汉代)  8.旋风装  9.稿本;初稿;定稿  10.古典文献;特定专业;历史文化  11.宋代  12.训诂

二、名词解释
1.“古籍”是古书的雅称,收入列朝公私书目属于经、史、子、集的各种著作,在今天都可称为古籍。
2.元朝马端临积二十余年功力著成《文献通考》,为一部著名的典章制度通史,与杜佑《通典》、郑樵《通志》并称为“三通”。
3.对校中,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首先需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比较,把各本异同记录下来。底本选择为校勘之起点。其选择标准,张之洞归纳为三:一曰旧本,二曰足本,三曰精本(善本)。
4.文献的一种训释方式。《后汉书•桓谭传》:“博学多通,遍习五经,解诂训大义,不为章句。”李贤注:“章句谓离章辨句,委曲枝派也。”章句往往较传注为繁琐。
5.《甲骨文字诂林》为于省吾主编之汇集甲骨文考释资料的大型工具书,堪称集大成之作,书前列部首检字表,使用方便。由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

三、文献标点
1.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克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曷为大郑伯之恶?母欲立之,己杀之,如勿与而已矣。段者何?郑伯之弟也。何以不称弟?当国也。其地何?当国也。齐人杀无知何以不地?在内也。在内虽当国不地也,不当国虽在外亦不地也。
2.或问:“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曰:“说难盖其所以死乎?”曰:“何也?”曰:“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或曰:“说之不合,非忧邪?”曰:“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不合,非忧也。”

四、文献翻译
翻译能够语句通顺,忠实原文,前后贯联即可。参考答案略。

五、简述题
1.校勘之成果最好以校勘记等形式,而不宜径改文献。因文献版本流传情况复杂,对文献理解的分歧等,致文献疑误之处往往比比皆是,如确非文献讹误而轻率改动,则会导致错上加错,乃至使文献面目全非。陈垣《校勘学释例》论理校法曰:“所谓理校法也,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此法须通识为之,否则卤莽灭裂,以不误为误,而纠纷愈甚矣。故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
2.重视版本是我国学术的优秀传统之一。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不同版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读书能获得好的版本,意义十分重大。张之洞《书目答问》曰:“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四部丛刊》编辑者则称:“版本之学,为考据之先河。一字千金,于经史尤关紧要。兹编所采录者,皆再三考证,择善而从。……若仅以时代先后论之,则不免于盲人道黑白矣。兹编于此类,颇用苦心,非泛泛侈言存古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选择版本,是出版高质量文献的保证,也是文史研究者高质量研究的基础。具体作品可举《诗经》《楚辞》《史记》等任一种熟悉的文献。






  试题十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_______的发明,使文献传播有了赖以固定和长久保存的基础。
2.由书写到_______是文献传抄史上一次质的变化。而_______的出现则是文献传抄史的第二次质变。
3.《说文解字》为最早之_______;《尔雅》为最早之_______。
4._______、_______、类序三项,为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
5.编制私人藏书目录约起于_______时期。见于记载者,以萧梁任昉为始。
6.石鼓石刻已具备书籍规模,_______则已成为一种正式书籍的形式。
7.刻本指在板木上刻字刷印而成的书籍。它始自唐代,分类复杂,因不同的划分标准而有不同分类。以刻印主体论,有_______本、_______本、_______本。
8._______为写本书的主要装帧形式。包背装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较易磨损。
9._______即刻板的中心部位,为两半页的分界处,一般不刻正文,而刻有折叠书页标志的“鱼尾”。
10.考证认定文献形成的_______则是文献辨伪的核心内容。从这一意义上说,文献辨伪学也可称为_______学。
11._______、_______、古注、地志、字书、杂抄等都是辑佚的重要文献资源。
12.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出土之_______(朝代)简牍,有《苍颉篇》《诗经》《周易》《吕氏春秋》《庄子》等内容。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类序;2.官修目录;3.抄本;4.经折装;5.金石学

三、文献标点(每题10分,计20分)
1.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周易•系辞上》)
2.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鉏豪桀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適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四、文献翻译(每题10分,计20分)
1.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习之。非是,君不举矣。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2.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是故内圣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

五、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试简述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2.试简述版本鉴别的主要依据。


——试题十答案——


一、填空
1.文字 2.印刷;电子拷贝 3.字书;词典 4.书名;叙录 5.南朝(宋齐) 6.简册(简策) 7.官刻;家刻;坊刻 8.卷轴装;版心 9.版心 10.真实年代;文献年代 11.类书;史书(史著、史籍) 12.西汉

二、名词解释
1.类序包括各大类(略、部)之序和小类(种、类)之序两种。目录学有称大类之序为“大序”或“总序”,小类之序为“小序”。
2.国家图书目录即所谓“朝廷官簿”,一称官修目录,为朝廷主持对国家藏书进行校理后所编的国家图书目录。西汉成帝、哀帝时期,令刘向等整理群书,最后编成《七略》,是为国家图书目录之始。
3.抄本为文献版本之一种,其未经作者过目,更无作者笔迹。或从稿本过录,价值仅次于稿本;或为传抄,其价值当视具体情况而定。
4.经折装是将卷轴改为折叠式,书纸仍由多张纸粘起来的长幅,但不用卷轴,而是按一定宽度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的折页,前后则用两块与折页相同的硬板把折页夹起来,类似于梵夹装。
5.金文为各种镂刻和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石刻即刻于石头上的文字,含石经、碑版、墓志、石阙等。对各种青铜器铭文和石刻文字进行的研究早在宋代就已形成一专门之学——金石学。


三、文献标点
1.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2.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鉏豪桀,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適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四、文献翻译
翻译能够语句通顺,忠实原文,前后贯联即可。参考答案略。

五、简述题
1.(1)对了解历代文献状况与学术盛衰的意义。
目录著述以其特有的形式为人们了解、检阅图书提供极大的便利。各类目录(尤其是官修目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各代官藏文献典籍状况,并大致反映了一代学术盛衰情况。(2)对把握学术流变的意义。刘、班目录学著述,均具有“辨彰学术,考镜源流”之功,并成为目录学之重要特色与优良传统,目录学因此也被称为“流略之学”。(3)对学习、研究和整理古典文献的意义。古典目录之“辨彰学术,考镜源流”,使其具有很强的学习研究方面的指导意义。学习研究学术,最要辨明源流,考察得失,否则如在黑暗中摸索。
2.(1)依据版本形式进行鉴别,含验牌记、考刻工、看版式、查讳字、看字体、看纸墨、看装帧、审书名等。(2)依据书籍内容进行鉴别,包括读序跋、审人名、地名、官名、年代等内容。(3)依据前人成果进行鉴别,如读题识、审藏印、查著录等。鉴别版本是一项复杂而专业的工作,各种方法应参互使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注意文献的每一方面特点,仔细比勘,不可轻下断言。


【往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第6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第5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第4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第3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笔记整理(第2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笔记整理(第1期)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北大课堂【视频】

70 《左传》(九、十)

68 《左传》(七、八)

60 郑伯克段于鄢(三、四)

41 古汉语常用虚词(十一、十二)

39 古汉语常用虚词(九、十)

29 通假字与同源字(六)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主编)

宫室

宗法

饮食

乐律

衣饰

天文

礼俗

车马

姓名

地理

科举

历法(2)

历法(1)

职官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文言文的修辞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复旦)古代汉语中的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古代文学】

《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考试】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第6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第5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第4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第3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笔记整理(第2期)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系列)

24 童言无忌

23 以死杀人

22 情变之谜

21 琴挑文君

20 借刀杀人

19 煽风点火

18 公孙丞相

17 李广难封

16 初露锋芒

15 阿娇失势

14 马邑之谋

13 汉匈交兵

12 窦婴之死

11 田窦交恶

10 太后干政

09 窦婴为相

08 董生对策

07 平安太子

06 景帝清障

05 继位太子

04 储君之争

03 立储风波

02 宫闱角逐

01 史家绝唱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秦汉文学 《汉书》及东汉散文

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中国通史》100集 全集(视频、文字)


~●~●~●~●~●~●~



延伸阅读:


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含释义)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

【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

歷史有幾種讀法

“词学”源流演变考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人像。

欢迎加入    

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1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

QQ群内有1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电子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8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