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历史书籍可免费下载。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简述杨万里“诚斋体”的艺术特色

杨万里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其主要特色:就内容而言,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材,以新奇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象,描绘特定的生活场景,表达特有的生活情趣,它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颖奇妙,语言通俗自然、活泼明快,风格流转圆活、风趣诙谐。尤其是他的五七言绝句,有意用晚唐体绝句的空灵轻快来矫正江西体的以学问为诗,变宋诗以人文意象为主为以自然意象为主。减少了诗中的理趣,增加了诗的机趣,改变了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一变而为天真自然,生动活泼,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大关键。 

他继承了宋诗的创新精神,变埋首书斋为走向自然,变活用定法为无待于法,变避熟就生为化生为熟。使其诗具备新奇、灵活、风趣、流转圆美、曲折多变、语言浅近口语化等特征,被公认是真正的‚活法‛诗。


简述姜夔词的意境与格调

姜夔是一个清贫自守的布衣游士,耿介清高,又极富才情和雅趣,精通音乐,擅长书画诗文。其词的题材内容量主要承袭周邦彦写恋情和咏物的传统而开拓不多,然在词的格调和意境方面则颇有创新。他有意追求清越、高旷的格调。恋情也好,咏物也罢,均能以伤感的情调来写景抒怀,用清冷的词境来寄托自己落寞的心绪,呈现清空幽渺的韵致。他的词以文人士大夫高洁清雅的意趣为主,既少世俗之香软妩媚语言,亦无豪仕激烈的情怀。词采偏于淡雅素净,追求言外之意;力避质实重拙,不从正面落笔,多于虚处传神,语意蕴藉灵动,给人以‚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之感。故其词格调清旷高雅,意境疏朗开阔,独具一格。张炎以“清空”“骚雅”总评其词风及艺术恃征。


简述《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汉宫秋》是马致远著名的历史剧,写汉元帝和王昭君的故事。但作者并未拘于史实,而是根据自己的现实感受和主观感情,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改编。作品改变汉元帝主动将王昭君赐给呼韩邪单于的历史事实,突出毛延寿卖国投敌,唆使匈奴出兵威胁,强行索取王昭君,最后王昭君在汉蕃交界处投江自杀。将汉朝的和亲之举视为国家衰弱的象征,写历史兴亡之感,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揭示了汉元帝昏庸软弱、贪淫好色的真面目。当然,把汉元帝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天子,确是有意无意的美化。此剧主要通过内容的精心安排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国家安危,竟只靠一个弱女子出塞和亲来维系,她的悲剧也是民族的悲剧,是对昏君、庸臣和卖国者的抗议。从具体的艺术表现说,作者在剧中用了许多声情并茂的唱词表现汉元帝失去昭君时的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意境优美,音节嘹亮跌宕,字字含情,苍凉凄楚,极富艺术感染力。


简述《梧桐雨》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梧桐雨》直接取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但基本思想倾向和意境情调,均与原作有很大不同。《长恨歌》在涉及李隆基和杨玉环关系时,有意掩盖了李隆基夺儿媳的丑行,而《梧桐雨》不但一开始就交待了李隆基夺儿媳的过程,而且还揭露了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的秘情。故《梧》剧显然不是要歌颂李、杨的爱情,而是通过对李、杨故事的描写,抒写人世沧桑之感,并借剧中人物李隆基晚年孤独凄苦的处境和悔恨哀怨的感受,表达作者自己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此剧在艺术上也独具特色。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将李、杨故事放到这一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上来表现,并将全剧的重心和高潮放在第四折,写战乱平息后,失去贵妃和权位的唐明皇的孤寂生活,并着重写他在秋夜雨声中回忆往事的心理感受,情景交融,动人心魄。而作品的更动人之处,还在于剧中处处融进了作者自己对战乱不幸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简述《倩女离魂》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倩女离魂》是郑光祖表现才子佳人缠绵情爱的旦角戏的代表作。此剧根据唐人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主要是写张倩女因热恋书生王文举而魂不附体的一段爱情故事。 

离魂是剧中的主要情节,作者处理比较巧妙和出色。张倩女因坠入情网不能自拔,而张老夫人则要王文举取得功名后才能成亲。自送别王文举后,倩女即卧病不起。终因相思太切而灵魂出窍,追随王文举而去,直至三年后,其灵魂才随衣锦还乡的丈夫归来,与留在家中的病体附合。由于将倩女的灵魂与躯体分开,作者一方面可以细致真切地表现她灵魂无拘无束时的大胆与执著,写出其不愿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而追求婚姻自由的真性情;另一方面,则可通过其病体所受的折磨,反映现实生活中多情女子相恋的痛苫。这样就理当时闺阁佳人渴望恋爱自由的心理,以及忍受封建礼教禁锢的压抑、痛苦,惟妙惟肖而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据汉语言文学考研大本营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对不规范的标点、错字作了处理。



【往期】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北大课堂【视频】

68 北大课堂| 《左传》(七、八)

66 北大课堂| 《左传》(五、六)

60 郑伯克段于鄢(三、四)

39 古汉语常用虚词(九、十)

37 古汉语常用虚词(七、八)

29 通假字与同源字(六)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主编)

宗法

饮食

乐律

衣饰

天文

礼俗

车马

姓名

地理

科举

历法(2)

历法(1)

职官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文言文的修辞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古代汉语中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复旦)古代汉语中的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古代文学】

《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考试】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第5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第4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第3期)
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笔记整理(第2期)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系列)

24 童言无忌

23 以死杀人

22 情变之谜

21 琴挑文君

20 借刀杀人

19 煽风点火

18 公孙丞相

17 李广难封

16 初露锋芒

15 阿娇失势

14 马邑之谋

13 汉匈交兵

12 窦婴之死

11 田窦交恶

10 太后干政

09 窦婴为相

08 董生对策

07 平安太子

06 景帝清障

05 继位太子

04 储君之争

03 立储风波

02 宫闱角逐

01 史家绝唱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秦汉文学 《汉书》及东汉散文

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中国通史》100集 全集(视频、文字)


~●~●~●~●~●~●~



延伸阅读:


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含释义)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

【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

歷史有幾種讀法

“词学”源流演变考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人像。

欢迎加入    

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1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

QQ群内有1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电子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8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