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通史 | 第十五集:战国七雄(视频、文字)

提示: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中有高清PDF版《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学》《说文解字》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历史书籍300多部可免费下载。很多难以买到的书群内都有。

文末有QQ群二维码。


~●~●~●~●~●~●~







 第十五集:战国七雄(上)







  

 第十五集:战国七雄(下)




 



解说词


      


第十五集:战国七雄


战国的历史是一段比拼国力和竞技军事的历史,其间又有策士游击穿行、纵横捭阖,展现了一幅风雨诡谲的历史画卷。

春秋时期最强大的晋国分裂为魏、赵、韩三个国家,魏国在战国初年国势最为强盛,依靠强悍的武卒,一举成为战国时代的第一个霸主。齐国也是春秋时期的强国,濒临海滨,物产丰富,田氏代齐之后,又加强了对鲁卫等国的侵夺,疆域进一步扩大。春秋时期另一个唯一能和晋国抗衡的超级大国楚国,进入战国之后,依然不断开疆拓土,疆域为各国之冠。燕国在七雄中实力最弱,但因地处北方,非四战之地,所受到的冲击较小,但也在东北开疆拓土。韩国在三晋中国势最弱,但占据中原膏腴之地,经济发达,在灭掉郑国之后,实力更有所加强。

长期与游牧名族对抗的赵国,胡服骑射后,兼并了北方的代国,大大扩充了版图。僻处西陲的秦国,在经过二百多年的奋战后,终于彻底征服了周边剽悍的游牧民族,统一了西北高原,就在七雄获得部分兼并胜利,而使得疆域不断扩大的时候,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以往那种贵族交战点到为止、揖让有礼的情况不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殚精竭虑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于是平民也开始被征发入伍,人数多寡成了最基本的制胜因素,为此各国都建立了数以十万甚至百万的庞大军队。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痛定思痛,下令胡服骑射,穿胡人的服装,学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赵国很快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到处扩张,同时收编了北方游牧民族林胡和楼烦的骑兵,战斗力得到了大大加强。一跃而成为战国时代仅次于秦国的强国。由此可见,在那时,谁能掌握强大的骑兵,谁就能在争霸战中崭露头角。大规模的步骑兵的野战和包围战,代替了春秋时代以车兵为主的冲击战,因为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机动能力,在中原地区各国,骑兵部队很快成为了战争中的主力兵种,成为决定战争的关键力量。

虽然北方产战马,但铜矿资源却是南方丰富,楚国的繁阳是著名的铜矿产地,湖北省大冶市的铜绿山,中国著名的铜矿产地之一,曾隶属战国时期的楚国境内,是战国时期楚国最大的铜矿开采地。早在商代,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铁比铜质地坚韧,性能更为优良,战国后期冶铁技术的长足发展,让武器也不断升级,大量钢铁兵器应运而生,手持的戈、矛、剑、戟等兵器的质地因而变得锋利坚韧,杀伤力大大提高,在那段战火纷飞的时期,军事力量薄弱,却有先进的技术与庞大的矿产资源的国家,往往是被七雄兼并的首选。

上世纪60年代,在湖北江陵望山曾出土一柄越王勾践剑,墓主是楚国的一位下大夫,经过现在冶炼专家的分析,此剑铸造工艺非常高超。战国时期,吴越的铸剑技术冠绝一时,越国却被楚国所灭,而越国先进的铸造技术让楚国的兵器在那段时期发生了质的改变。韩国的强弓劲孥更是天下闻名,韩国制造的弓弩,能射到六百步之外。齐国的冶炼技术也非常高超,甲胄之坚固名闻天下。在墨子家乡,山东滕州的墨子纪念馆里陈列着墨子的发明创造,有很多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军队人数的增多,兵源的变化和武器防具的进步,让战争变得更为残酷,也让指挥战斗日益成为一门艺术。兵家在战国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军事学成为战国时代发展最快的学问之一。

春秋时期出世的《孙子兵法》注重战略,到了战国时代,一大批更富有实战技能和经验的军事家诞生了,吴起、乐毅、白起、孙膑等成为一时翘楚,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这其中,吴起偏重于士卒训练,他创建的魏国武卒成为战国时期最为强悍的特种部队。而与他齐名的是一个被后人称为孙膑的军事家,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实战能力。

孙膑齐国人,据说与当时威震四方的魏国大将军庞涓师出同门,一起像鬼谷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急于建功立业,先下山求取功名,他和孙膑越好,一旦有了功名便会大力推荐他共享富贵。庞涓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很受重用,但心里知道自己的才能远远不如孙膑,始终惴惴不安。于是派人把孙膑请到魏国,但却在魏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挖了他的膝盖骨,防止他逃跑,残废的孙膑忍辱负重,终于在在庞涓放松警惕时,趁机逃回齐国,孙膑到了齐国之后,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善待。战国时期最为经典的两场战役即将展开,这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这也是两个人的战争,孙膑为齐国,庞涓为魏国,两个人的不同选择终归要让他们在战场上相逢。在桂林之战中,孙膑创造出了的围魏救赵的经典军事战术,齐国军队不仅解了赵国之围,而且大败由庞涓统领的魏国军队,公元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发兵救韩。在马陵与魏国太子申和庞涓带领的十万大军相逢,在马陵之战中,孙膑采用逐日减少营地军灶数目的策略,三天内从十万灶减到五万灶,再减到三万灶,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导致庞涓轻敌冒进,只率少数精锐部队兼程追赶,最终被孙膑围困在了马陵山,庞涓死于战乱之中,魏国也由此一蹶不振。

相传鬼谷子是老子的徒弟,他身兼数家学问,他的学生除了兵家的孙膑与庞涓,还有另外一批人,也在影响着整个战国的政局,他们被称为纵横家。随着各诸侯国纷纷称王,兼并战争开始变得更加激烈,战国中期以后,围绕着怎样争取盟国和对外扩张的策略问题,游走于各国的谋士分别从合纵、连横两个方面出谋划策,纵横家们在政治舞台上左右逢源、大行其道,张仪、苏秦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相传他们也是鬼谷子的学生。张仪出生于魏公族的旁支,为秦惠文王制定了连横的外交策略,他最初先到楚国游说楚王,没有受到楚王的重用,直到公元前329年张仪到秦国推销连横策略,受到了秦惠文王的重用,当上了秦国的相国,为了破坏齐楚联盟,公元前313年,张仪入楚游说楚怀王,如果楚国能和齐国绝交,秦国就献出商於之地六百里。商於之地是秦国进攻中原的门户之一,战略地位异常重要,楚怀王经不住诱惑,迫不及待地与齐国绝交,但是当楚国的使者去接收献地的时候,张仪却说,他和楚怀王约定的是六里地,没有六百里之说,楚怀王闻讯大怒,但此时的楚国已经和齐国绝交,只能独自起兵伐秦,结果大败。秦国取得了楚国的汉中之地,排除了楚对秦的威胁,从此秦国的势力延伸到中原,张仪的连横策略取得了重大成功,秦国的实力变得更加强大。

苏秦是战国政治舞台上的另一位出色的纵横家,他曾一人配六国的相印,他的合纵策略得到了许多诸侯国的积极响应,然而他还有一个秘密的身份,就是燕国的间谍,而且他从事的是兵法五间之一的死间,用生命为代价去向敌人传递假情报,诱使敌人上当。苏秦,从燕国来到齐国,成功游说齐湣王林联合燕、韩、赵、魏合纵攻秦,不过苏秦的真实目的却是要灭掉齐国,此时弱小宋国成为苏秦的重要棋子,因为宋国是列强们觊觎的土地,如果诱使齐国灭掉宋国,必然会激怒其他各国。苏秦做到了,使齐国在灭掉宋国之后成为众矢之的。公元前285年,燕将乐毅率领秦、赵、韩、魏、燕五国联军攻齐,齐国形势危急,五国伐齐的号角吹响之时,苏秦的身份也暴露了。三十年前,齐国乘子之之乱出兵攻打燕国,几乎让燕国灭国的情景,今天重现在齐国,苏秦发出最后一张密谍给千里之外的燕昭王,是告别、也是了结。苏秦在穷困潦倒之时,在燕国受到燕昭王礼遇,为知己者死,消灭齐国是苏秦对燕昭王的回报,苏秦最终被齐湣王车裂而死,率领五路联军的乐毅率军长驱直入,攻破了齐都临淄,这场战争在齐国打了足足五年之久,先后攻下了七十多座城市,只有即墨与莒还在坚守。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继位后不再信任乐毅,以骑劫代替乐毅,乐毅出赵国,即墨守将田单抓住机会展开反攻,田单在城里集中千余头牛,披上画有五彩龙纹的缁衣,脚上绑上尖刀,尾巴上绑上灌了油脂的芦苇,到了夜里,把牛尾巴点着,让它们狂奔,五千将士紧随其后,杀入燕军,燕军在睡梦中惊醒,看到奇形怪状的火牛,大惊失措,死伤惨重,骑劫也丢了性命,田单乘胜追击,很快收复了七十余城,拥齐襄王继位,恢复了齐国,齐国虽得以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和秦国抗衡了。

  公元前263年,秦国不断攻占韩国的城池,又切断韩国上党郡和韩国本土的交通,韩国欲献上党向秦求和,上党郡守冯亭不愿意投降秦国,就将上党郡十七城邑献给赵国,赵国欣然接受,派大将廉颇驻守长平,秦国显然不会放弃。公元前262年,派王龁进攻长平,秦赵两国都倾举国之力在长平集合了近百万大军,沿着长平城左右五十多里的山地,建筑垒壁,展开对峙。不管秦兵如何挑战,只是坚守不出,秦军束手无策,就这样双方相持了三年。但针对这场战争,秦赵之间还有一条看不见的战线,秦国成功使用了反间计,使赵孝成王认为廉颇坚守不出是怯战,于是派赵括代替廉颇为将,秦国得到消息后,立即暗中启用白起为上将军。

长平之战遗址

长平在今天山西省的高平市境内。赵括到达前线后,大举进军秦军,秦国将领白起则佯装溃退,让秦军固守营垒,诱敌深入,结果白起派兵突袭到赵军的后方,截断赵军的退路和粮道,又命骑兵部队插入赵军,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赵军的四次突围均告失败,断粮已经46天的赵国军队在极度恐惧和绝望中开始相互残杀,以人为食,绝望的赵括亲自领兵博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人降秦,白起将他们全部活埋,仅仅释放了240个年幼的战俘,让他们归赵后散布秦国之威。

长平之战,是秦朝统一之前最后一次大决战,之后,六国再也没有力量和秦国抗衡,历史由此发生转折,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秦国势如破竹,锐不可当,统一六国已经指日可待。



古代汉语文学公众号编辑

~●~●~●~●~●~●~



【古代汉语】

王力《诗词格律》(全集•汇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全集 王力主编)


兼词、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区分

文言文的修辞

常见文言文代词汇总

常用文言文句式

常用文言虚词

王力:古代汉语讲义

《唐宋词格律》导读


国学| 长相思,忆长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复旦讲义|古代汉语

同义词和反义词(全文)

否定词和否定句(全文)



视频部分——


北大课堂(部分)

76 《左传》(十五 、十六)

74 《左传》(十三、十四)

72 《左传》(十一、十二)

56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十一、十二)

54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九、十)

52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七、八)

50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五、六)

48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三、四)

46 汉字的结构和发展(一、二)

44 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三)

43 古汉语常用语法、修辞(一、二)

41 古汉语常用虚词(十一、十二)

39 古汉语常用虚词(九、十)

29 通假字与同源字(六)

北大课堂| 古今词义的异同(全集)


古代汉语重点、难点解析

07 词的本义探求

06 常见部首解说(三)

05 常见部首解说(二)

04 常见部首解说(一)

03 假借与通假

02 隶变

01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古代文学】

《唐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宋之韵》全集(共二十集)
【唐宋八大家】韩愈(全集)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全集)

《中国通史》100集 全集(视频、文字)


北师课堂|古代文学史

10 《战国策》的内容

9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2)

8 《左传》的内容及写作特点(1)

7 历史散文的形成与《尚书》

6 诗经的艺术成就

5 《诗经》的内容(二)

4 《诗经》的内容(一)

3 古代文学史

2 原始歌谣与神话

1 《春秋》与《国语》


国学精品课|《左传》

秦穆公称霸西戎

晋文公重谋守信

齐桓公尊王攘夷

郑庄公小霸

《左传》 导读


北大课堂| 齐晋鞌之战

齐晋鞌之战与华不注山



中国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两晋诗坛

魏晋南北朝文学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 东汉文人诗

秦汉文学 《汉书》及东汉散文

秦汉文学 东汉辞赋

秦汉文学 两汉乐府诗

秦汉文学 司马迁与《史记》

秦汉文学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秦汉文学 秦及西汉散文

秦汉文学 绪论

先秦文学 屈原与楚辞

先秦文学 说理散文

先秦文学 叙事散文

先秦文学 《诗经》

先秦文学 绪论

绪论


唐诗巅峰:《春江花月夜》

必修1-5古代文学常识大汇总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八)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七)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六)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五)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四)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三)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二)

古典诗词的理解与误解(一)





中国古典文献学

06 魏晋南北朝文献学特征与成就

05 汉代经学今古文之争

04 汉代文献学成就

03 孔子文献学成就

02 先秦文献学的特征与成就

01 序言:文献与文献学



【考试】(部分)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九)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八)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七)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六)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五)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四)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三)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二)
【古代文学】考研简答题(一)

古典文献学•考研试题及答案(全集)



~●~●~●~●~●~●~



延伸阅读:


格律本是规律,不用死记,学写诗词先学这七“律”
记忆入声字的方法


【国学经典】《增广贤文》(含释义)
中国栽培水稻源自江西万年
礼乐是古代中国统治的政治手段?
经典国学100句,立即让你提高一层境界
“伯”与“孟”是嫡庶之别吗
这70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历史人物
韩非子为我们讲述的那些寓言故事
【文史】你不知道的锦衣卫
44首歌,速记中国古代史全部重要知识点
歷史有幾種讀法
“词学”源流演变考
先秦文学应该重新定位
北宋词与南宋词:不知迷路为花开
典◎27首词,速览宋词史(多图)


古代汉语文学

“查看历史消息”方法(任选一):

1.可直接点击本文顶端标题下方的“古代汉语文学”;

2.手指按住下方二维码;

3.点击本公众号(“古代汉语文学”)右上角人像。

欢迎加入    
古代汉语文学QQ群:933201038


群内100多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专业文章;300多部正版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类电子书,群成员免费下载。

QQ群内有300多部经典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辞书等书籍PDF版书籍可免费下载;群内论坛有100余篇精选文章可免费学习。群内专业人士交流活跃。群成员构成:汉语言文学本科生,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相关方向考研备考的学子,古籍、古文、古代史相关研究人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群)

古代汉语文学QQ群二维码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


欢迎关注“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study-CN,可搜索账号关注,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点击“查看历史消息”读以前的文章。

古代汉语文学微信公众号


(手指按住二维码,可自动识别,然后关注)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