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领军张敏 | 为师之道,一半匠心一半父母心
青年会计学者联合发起会计领域NO.1高端自媒体
传播会计前辈思想,引领青年一代成长
因缘分相聚,因互助成长,因智慧光华
实证会计与stata技能训练营02期即将启动…
张敏
北京物资学院会计系本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硕士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副主任
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学术四期学员
人生路迢迢,学术路漫漫。
必然,有段时间要独自披荆斩棘;
自然,有些阶段能与人相伴而行。
孤独时期的挣扎,若是一场大雨磅礴;
相伴时期的提携,便似雨后润物的晨露。
让我们走进,张敏与他弟子的学术人生……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郑燮《新竹》
我今天虽然不谈第一个时期,但正是因为第一时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才有第二时期对学生们的鞭策与爱护。
记得2010年刚回人大任教,就有几个本科生找我指导论文,说是要参加论文大赛。刚开始也没太放在心上。正好手头有几个题目,便扔给他们去做,大多都没有下文了。只有一个叫马黎珺的大三女生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跟我说,她整个寒假都在做这个研究,瘦了十几斤。这让我非常震惊。后来,她的这篇论文获得了人大本科生论文大赛一等奖,数年后更发表在B类期刊上。在我的鼓励下,她一直在人大读到博士,并在去年成为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的讲师。
我感叹人大本科生的高素质之余,也渐渐萌生了在人大组建一个学生科研团队的想法。然而,很现实的是,硕士生们在选择导师的时候,是不会考虑我这种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不得已,只能和本科生打成一片。没成想,这一经历塑造了我后面指导学生的主要路径:从本科生一直带到博士。这些学生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就已经初步掌握实证研究方法,能初步写出比较规范的实证研究,甚至有不少学生在本科阶段就发表过《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等国内外核心期刊。这些学生在硕士博士阶段往往会一路高歌,毕业时都能成为“准高手”,往往手头都有一批不错的成果。
曾经有同事说:“你怎么把好学生都挖走了?”天地良心!我从未主动跟一个学生说“找我做导师吧!”都是双方自愿选择的,而且学生占主导地位,也许这就是缘分吧!很有趣,我今年毕业的很优秀的博士生谢露自本科阶段就是我指导的,本科阶段发表过《审计研究》。保研后要选导师,以为不用跟我打招呼,肯定会跟着我读研,差点错过。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传道
1
科研的坚持
从2012年评上副教授后,才被硕士生们相中,真正开始指导自己的学术型硕士。虽然被相中不易,但我还是坚持一条原则:我只招收计划以后读博并走科研之路的学生,否则不要。
曾经有不少本科阶段就和我关系密切的学生想跟着我,但都被这一条档在门外。我跟她们都是这么说的:如果在我的团队里不做研究,我们双方都会痛苦。你想,大家每天讨论的都是研究,兴趣点都在研究上,你会被边缘化,对你太不公平了;看到你痛苦,我会更痛苦。我希望我的团队是一个和谐的团队。而且,我深知传染效应的危害性,只要团队里有一个同学不做研究,就会慢慢传染给其他学生。
正所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之所以我的团队还不错,我想应该首先归功于这条原则。
2
团结的意识
有好的苗子并不一定会产生一个好的团队。
虽然很多人都说我脾气很好(我夫人该笑了),对学生也很好,但我在师门内部有好几次勃然大怒的经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一件事:不够团结。比如,人大会计系承办会议,需要找学生助理,在群里发布消息后如石沉大海。我发怒的原因很简单:不是因为我的学生们不愿意参加,而是因为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虽然我没法参加,但我马上问问周围的同学,是否有谁愿意?一个各自为战的团队一定是没有希望的。虽然发脾气很不好,但有时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作为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一旦形成,一定会传承下去,让整个团队受益。我的团队已经基本形成了团结文化,只要哪个成员寻求帮助,大家都会马上施以援手。这才是我想要的团队!
因此,团结被我列为“门规”的第一条。后面还有三条,依次是:踏实、上进、高效,每一条门规的背后都有很多的故事……
受业
构建团队就是创业,在早期我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其中的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有朋友将我的“成功”归因于有好的苗子,这绝对是不全面的。每个学生刚进师门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他们最后是成为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还是成为一张废纸,关键取决于导师如何引导,如何帮助他们画好第一笔。
每个学生进门伊始,我都要手把手地去教基本的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做一篇文章来练习并掌握。这篇文章的第一稿,无论是结果,还是逻辑、语言和规范,都一定是惨不忍睹的,然后,我会把学生“抓”过来,逐条指出问题和修改方向。同时,还会耐心安慰他们: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要灰心,比我当年强多了!第二稿会有很大提高,但仍然有很多问题。等改过几稿之后,稿件质量就会有个质的提升,学生们就会初步掌握研究的基本规范。再做完第二篇文章,基本上就入门了。等做第三篇文章的时候基本就不用我大改了。
这种“Learn by doing”的模式非常有效,屡试不爽。目前,入门级的指导工作基本交给高年级学生来做,我的指导更多是放在拔高阶段。
解惑
随着研究的推进,学生们会有不错的成就感,尤其是当研究成果顺利发表的时候,自信心一定是爆棚的。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们会慢慢产生失落感,早期那种每天都在进步的成就感消失了,感觉似乎停滞不前了。
我会让他们知道,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人的进步是螺旋上升的,研究也是如此。当你刚开始爬坡时,虽然会觉得累,但是你会经常觉得学到了很多知识,很有新鲜感和成就感;然而,当你达到一定阶段后,需要走一段水平的道路,虽然没有那么累,但是也没有什么新鲜感和成就感,没关系,继续按照既定路线前进就行;一段时间后,你又会爬另外一段山坡,你之前的新鲜感和成就感又会回来,直到你到达下一个平台......数年后,当你回头时,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一个高高的山峰上,你会庆幸自己没有中途放弃。
很多学生中途“夭折”,离开学术界,我想,跟没有认识到科研的规律有很直接的关系吧。
我一直坚定地认为,作为导师,不能一直“散养”学生,在初期一定要全程陪伴,帮助学生走过最容易摔跤的一段路。我有时候会跟学生说:“虽然我不说,但我非常清楚你们每个人的性格和特点。”作为导师,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做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师,尤其是当学生们在科研方面遇到挫折时,唯有如此,学生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参天大树。
我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水平非常有限,只能为学生们提供初级的科研指导。作为高素质的学生,他们有大好前途。所以,我总是像一个爱唠叨的老妈妈,鼓励学生们到国外高水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短期来看,这可能会对我的团队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这会改变一个学生一生的命运,那为什么不去做呢?
我曾经假设,如果当年有谁引导我出国读博,可能,我的研究水平会比现在高,也会有国际top论文吧。但是,错过的已经错过,既然我没法实现了,就让我的学生们代我去实现吧!目前,我的学生张珂源已经在国外读博了,还有几个学生在努力争取。我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为他们尽可能地多创造条件。
我跟学生说:“我们虽然是师生关系,但是,希望我们能做一辈子的朋友。”这是我内心的真实想法。虽然,我是一个腼腆的南方男人,但是,内心非常珍惜真正的友情,也非常厌恶所谓虚伪的友情。我认为,我相中的学生都是我值得一辈子交往的朋友,因此,只要是我能为他们做的,我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有时候,我会带着学生们去爬爬山、骑骑车、吃吃饭、打打牌,感觉非常幸福,既然有缘,我们就一起珍惜,一起携手前进,让枯燥的科研之路上多一些欢声笑语吧!
祝福我的所有学生,未来的路走得更远!
文章来源: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学术研讨会:
第二届中国财务与会计学术年会征文(厦门大学,11月17-18日)
第二届“政府会计PLUS”学术论坛-政治经济视角中的会计研究|征文
征文启事 | 第二届碳会计与碳金融国际研讨会(武汉.11月30-12月1日)
第二届华南高校管理会计教学研讨会邀请函( 桂林.7月19-21日)
中国高校会计教师联盟第一届全国会计创新教育高峰论坛征稿(泰安,11月2-4日)
2018会计教师招聘:
聚焦暑期学校:
2018“应用微观计量经济学”暑期学校(上海,8月6-22日)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2018年暑期学校(含4天stata课程)
业内热点关注:
重庆理工大学2018年“互联网+会计”MPAcc特训夏令营申请启动!
会计学者关注:
学术前沿速递:
《审计研究》2018年第1期目录摘要
聚焦会计金融生态圈:
“会计学术联盟高端微信群矩阵”
欢迎诸位加入会计学术联盟旗下的“微信群”,希望大家积极贯彻联盟发展理念:传播会计前辈思想,引领青年一代成长;发扬联盟发展文化:传正能量,广交朋友,整合资源,服务成长~
1、全球会计学院院长(系主任)交流群(330人)
邀请人品正,热心、靠谱、积极、上进的愿意促进校际合作,推动会计学术联盟发展的联系负责人或代表的朋友加入,加群请联系微信610997158,申请好友主题:“称呼+单位简称+学历+职称”
2、中国高校会计师联盟群(745人)
邀请人品正,热心、靠谱、积极、上进的一线教学的朋友加入,加群请联系微信610997158,申请好友主题:“称呼+单位简称+学历+职称”
3、财务报表分析特色微信群(439人)
财务报表分析领域大咖在群里不定期答疑,邀请人品正,热心、靠谱、积极、上进的学术界、教育界、实务界朋友加入,加群请联系微信610997158,申请好友主题:“称呼+单位简称+学历+职称”
4、中华会计博士开心驿站群(518人)
仅海内外会计领域博士(生)加入,管理严格。邀请人品正,热心、靠谱、积极、上进的朋友加入,加群请联系微信610997158,申请好友主题:“称呼+单位简称+学历+职称”
5、华人高端会计金融学术交流群(225人)
加群对象:A、首先人品好;B、活跃在会计科研一线的有缘朋友,能认同广交朋友,传正能量,热心助人成长的理念,博士或在读博士,且满足以下其一:1)有在国外SSCI期刊发表文章;2)在国外大学任教或读会计金融领域博士;3)在国内《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审计研究》《金融研究》《中国会计评论》CJAR、CAFR、CJAS、国家自科基金委A刊、发表文章,或至少发表三篇CSSCI有冲劲的优秀盟友!
目前已有200多位学者加入,全部为会计金融领域博士,其中50%以上具有教授职称,30多位博导,近一半是来自英国、北美、澳洲、新西兰、新加坡的教授或博士。加群申请,请联系群主(微信610997158),加好友请注明:称呼+单位+学历/职称,感谢您的配合。
华人高端会计金融学术圈
2018年6月24日
投稿或合作,请联系微信:61099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