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如何才是悲悯?(杜课359期)
范式与悲悯
(谈话实录)
自从库恩阐述“范式”(paradigm)这个科学哲学概念以来,它已经成为科学界内外的流行词汇。一般来说,它是指学术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不过,在这里,我不打算用“范式”谈论科学的基本特性,而是要用来谈人生的观念。
在我看来,不同的范式对应于形形色色的思想维度,它也是人性的证明。
昨天下午在茶馆里,我在谈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讲过这样一段话:当我们发现别人反对自己的观点时,会有不同的范式去理解和面对。
一般来说,人习惯于采用这样一种范式:你反对我的观点,且我认为你的水平不够,于是我深感不快。这算是一种范式,这种范式是生物本能的应激反应。
如果克服这个本能之后,则会进入另一种“心即理”的思考模式:
首先,感谢你和我的意见不同。结构主义有句名言:因为有差异,世界才呈现。第二,感谢你的观点有不足之处,这是我的观点有价值的证明。第三,你的反对很重要,我因此知道你的思考、情绪和反应。如果我未有察觉,也许,各怀心思对彼此会更危险。
我会带着感谢的心来面对你,我们的关系或也因此为之一新——人际关系被重新书写,我们彼此也获得了更好的命运。
经由这种哲学所带来的人生视野,是否也在为你打开一个新的人生?
不同的思想维度,会让不同的世界呈现在你面前。你对人的看法,对事物的看法,包括你对自己的看法,都会迥然不同。
这也就是多元主义值得追求的原因。
儒家、释家、道家、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人类的每一种信仰当中,都带来关于人和人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自然关系不同的理解范式,这些范式都有各自的思想天地。
世界上没有所谓理想范式,如果有,它一定可以容纳无尽的思想维度。
我们的思想需要容纳完全不同的维度,如同生活中需要有完全不同的人,如同花园里需要有完全不同的花。
我们需要思想和学说的竞相开放,让所有的话题都相互竞争。如果只是一言堂,一家独尊,必然会导致学术的凋零。
民国时期,很多知识分子能做出好的思想成果,原因是什么?无它,学者的自由度较大而已。那时的人物各有性格,各驰天性;且不同的思想风貌之间,发生了足够多的化学反应,如此而已。
故此,以下是我的建议:
如果你做学问,我希望你尽可能多地去了解不同的方法、素材和学术观。
如果你交朋友,你应该去理解不同类型的人,至少可以和他们打交道,见识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果你是做记者,你要知道多元求证、平衡报道,如此,庶几近乎新闻专业主义。
万一你做了官员,你也要知道为什么需要百花齐放,为什么允许自由争论,为什么为政应该兼听则明。
当你理解了这一切,你也就得到了切换范式的法门,你也就得到了包容世界的能力。此之谓“悲悯”。
悲,是慈悲,对人生之苦能感同身受。悯,指同情,它并不轻视世人,而是以博爱在人世间施行。
史怀哲说:“当悲悯之心能够不只针对人类,而能扩大涵盖一切万物生命时,才能到达最恢宏深邃的人性光辉。”
能厚待他人,说明你心底澄明;能容纳异议,说明你拥有不凡格局。
但,只有当你恢弘到能理解不同的人生范式,你才是清修恩慈,才是真正懂得不着相的悲悯。
愿你铭记。
【通知】杜课小助手之前出现了一些异常,导致很多粉丝未能及时进群,现在异常已修复。请想进群的粉丝重新扫码添加小助手。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精选
人物:阿米尔·汗的完美人生|丁龙的馈赠与追问|吴清友逝去,留下这九句话|当得起“风骨”二字的,大约只有他这样的奇男子了|鲁迅先生
视频:杜课导言|孤独|新闻理想|父母与子女|大学规划|校园霸凌|变形
文字:我们去露天上课吧?|杜骏飞:“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做沉静的飞鸟”|这是你步入大学的第一门课
关注:“微博掐架定律”突然火了,作者杜老师怎么看?|杜骏飞:一个教师的自白|发现一位雅典的公民|“蚂蚁财富”做错了什么?|什么油腻?什么中年男?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喜欢同一首歌,我们会是灵魂伴侣吗?|微信里的楚门世界|一个互相称“亲”、互扔表情包的时代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美|钝感|坚毅|遗忘 |利他| 运动|乐群
鸣谢:
郑钢新媒体教育基金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宋婧妍
责编|胡园 王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