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在逻辑谬误里(杜课907期)

杜课 杜课 2020-01-25


全文共 1292 字,阅读大约需要 3 分钟


活在逻辑谬误里

文 / 杜课

 

1


话题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逻辑列为7门基础学科中的第二门,仅次于数学,足可见其重要性。遗憾的是,逻辑学在中国没有得到重视,很多中国人缺乏基本的逻辑常识,人们常常依靠最原始的习惯来思考,逻辑谬误无处不在。


学者宋怀常曾在其著作《中国人的思维危机——中国教育扼杀了中国人的思维能力》里指出了日常生活中“中国人思维的五大逻辑缺陷”:

 

1. 概念模糊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而中国人对于概念的定义一向是模糊的。


当人们讨论某个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概念。如果对于概念的理解都不一致,那么后面的问题讨论下去也没有意义,因为他们谈的是不同的东西。

 

比如,有人提到: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提出的很多条款都是笼统和模糊的,比如:美国应该为中国培养更多的管理人才。什么叫“应该”?什么叫“更多”?什么叫“管理人才”?怎么样算“培养”?每一项都是模糊的,双方都难以执行,“应该”做的事情,不做也可以呀。

 

2. 不懂集合概念


中国人的集体观念比较强,这就产生一个普遍现象:对于中国人来说,往往是批评个人就等于批评集体;批判集体就等于批评集体里的每一个人。

 

比如,我们说南方人善于做生意,这里的“南方人”是集合概念,但不代表每个南方人都善于做生意;再比如,我在这里谈到的“中国人缺乏思辨力” ,这里的“中国人”是集合概念,并不说明每个中国人都是如此。

 

3. 类比推理,生拉硬扯


中国人在生活中使用类比时,经常会忘记了类比推理的或然性,经常把类比的结论当成了必然。过多地使用类比,说明一些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不善于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论证,不用类比,他们便不知道如何去说明一个道理。

 

比如“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等等,都是用的类比推理,这些话真的很有道理吗?

 

4. 非黑即白,二元思维 


只看到事物的相反的两面或两端,忽视了其他方面或两个极端之间的中间情况,而其他方面可能很多,中间情况也往往是最普遍的。

 

对待历史问题上,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比较明显,很多中国人把历史人物分成明显的好与坏两类,将好的神圣化,似乎他们是没有缺点的完人;将坏的妖魔化,似乎他们一无是处。

 

5.乱立靶子,错误推理


我们在与人的讨论中有时会发现这种现象:你说的话明明不是这个意思,但某人却认为你就是这个意思,然后他根据这个错误的理解对你进行批驳。

 

比如社会学家李银河曾多次谈到同性恋的问题,有个人在网上发评论说:“我认为,同性恋不宜提倡。”李银河从来没有说过要提倡同性恋,只是说政府和公众要正视,而不要装作看不见而已。但这位教授的逻辑是:你替同性恋说话,你就是提倡同性恋。


以上内容转载于——公众号:再建巴别塔《中国人思维的五大逻辑缺陷,BBC用一部趣味纪录片给解决了》

 

2


讨论题



1.本文所指的诸逻辑谬误,你的日常生活中、你目睹的案例中是否出现过?试举例说明。


2.关于常见逻辑谬误的类型,你还有哪些补充?

 

3.如果说逻辑谬误是中国人常见的思维缺陷,你认为它们是由什么催生和决定的?有人认为中国教育扼杀了中国人的思维能力,你是否认同?请以图书、训诫、电影或电视剧等举例说明。

 

4.如果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如何进行逻辑思维锻炼?

 


推荐阅读:

读书行为的算法逻辑(总第256期)

为什么你会这么写?——闲话语言思维(总第327期)

“杠精”论(杜课547期)

如何讨论一个复杂问题?(杜课833期)


欢迎读者朋友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杜课小助手(微信号:dukexzs)加入《杜课》粉丝群。

感谢阅读本期《杜课》,下期再见


往期推荐



人物:忍辱为荣:读雨果札记 | 挽董健先生 | 记住梁益建 | 胡适六句在邓丽君的忌日里 | 夜访马克· 吐温 读费孝通 


视频杜课导言新闻理想元旦的晚餐|除夕寄语


文字:王尔德夜访杜课 | 思想实验课:砍柴与放羊 | 对鸟和鱼的感情 | 凡未辩驳,皆不足信 | 新闻纪念日:9个问题 青年说二十七八岁的人生注释劳动者的歌与诗与黑洞无关永恒回归


关注昂贵的教育安娜•查维斯的母亲节衡水中学猜猜谁喜欢加班In My Secret Life 马云有什么错呢 再谈996 心酸的成年 


音频:一诚天下动青春考研三问 


元能力养成:敬畏反思宽容自尊


鸣谢: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公益传播中心

本文为《杜课》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 钱明雅

责编|高岩 费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