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二十周年:全球恐怖主义的过去与现在
数据:李江梅文案:邓依云,李江梅,李梓豪可视化:李江梅头图:patrick witty美编:马冰莹
导语
20年前一个普通的交易日,爱德华·皮埃尔·古伯特像往常一样来到位于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北座大楼25层的办公室工作。
一声巨响之后,爱德华看到玻璃窗上有碎片掉落下来,地板也在晃动。在世贸中心附近工作的妻子打来电话,“刚刚似乎有一架小飞机撞上了你们的楼,你最好赶紧离开。”
这是当地时间8点46分左右,从波士顿飞往洛杉矶的美国航空11号班机被5名劫机者胁持,以750公里的时速,撞上了世界贸易中心北座大楼的第88层到94层之间。
爱德华所在公司的保安开始将员工们往外赶,一些忙于交易的员工仍然不为所动,被硬生生从椅子上拉起来。即使在下楼时看见大批消防员上楼,人群似乎也并未感受到恐慌。
17分钟后,又是一阵巨大的噪音传来。又一架从波士顿飞往洛杉矶的航班被劫持,撞上了世界贸易中心南座大楼。
而直到跑出大楼,爱德华和同事们才意识到自己逃过了怎样的一劫:一股巨大的烟雾从地面升起,爱德华不断听到人体坠落撞击在地面上的声音。“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声音。”爱德华说。
这是2001年的9月11日,随后,第三架飞机撞向美国国防部所在的五角大楼,第四架被认为试图撞向美国国会大厦或白宫的飞机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村庄附近坠毁。据统计,这次事件中至少有2996人死亡或失踪,是发生在美国本土的最为严重的恐怖攻击行动。
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GTD)将恐怖袭击事件定义为非国家行为者通过恐惧、胁迫或恐吓来威胁使用或实际使用非法武力和暴力,以达到政治、经济、宗教或社会目标的行动。
我们借助这一数据库收录的2001年至2018年共119,803起恐怖袭击事件进行分析,试图探索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第五波浪潮下全球恐怖主义的发展态势。
世界恐袭地图:
2001年后的现代恐怖主义样貌
9·11事件像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魔盒,自2001年起,全球恐怖主义态势日益严峻。地图中的每一个点代表一次恐怖袭击事件,点的大小代表在恐怖袭击事件中死亡的人数多少。从位置分布情况来看,恐怖袭击事件主要集中出现在中东、北非和南亚地区。
从历年数量变化情况来看,自2011年开始恐怖袭击数量迅速攀升,在2014年达到顶峰,之后虽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2011年前的“平静”或许得益于9·11事件后美军的反击行动。为打击恐怖主义,联合国安理会于2001年通过了《全球努力打击恐怖主义的宣言》。同年,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发起反恐战争,借“大中东计划”军事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以推翻塔利班政权并铲除基地组织势力。在此后2002年至2006年间,恐怖袭击中伤亡人数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2011年5月9日,基地组织头目乌萨马· 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击毙,同年美国开始撤军伊拉克,基地组织随之开始急速壮大。
自2012年开始,恐怖袭击中死亡人数超过1万,2014年“伊斯兰国”崛起,恐怖袭击死伤人数突破4万,之后虽有所回落,但每年仍有两三万人命丧恐怖袭击。
2014年也是过去20年间(统计数据未覆盖2019和2020年)恐怖主义最为猖獗的一年,共发生16,908起恐怖袭击事件,有100个国家和地区遭受了恐怖袭击,共有41,130人受伤、44,492人丧生。
新转向:
恐怖袭击的动机、目标与手段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恐怖主义受到国际社会的围剿。然而,9·11事件的鼓舞和美国反恐中的失误让全球恐怖主义转向新的发展方向,在动机、目标、方式上呈现出新的特征。
2003年,美国以反恐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在伊拉克制造了人道主义灾难,导致美国受到伊拉克乃至泛伊斯兰世界人民的憎恨,伊拉克("Iraq")反而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沃土。
在给全球反恐敲响警钟的同时,9·11恐怖袭击事件亦鼓舞了激进的伊斯兰。尽管有大量恐怖袭击事件动机不明("Unknown"),但在有明确动机的恐怖袭击事件中,大多与宗教,尤其是伊斯兰教相关。穆斯林("Muslim")、伊斯兰("Islam")、什叶派("Shiite")、逊尼派("Sunni")等宗教标签高频出现,伊斯兰极端恐怖主义兴盛。
然而,尽管恐怖组织利用宗教标签招募和动员恐怖分子,其目标未必是宗教的,反美主义、“圣战”主义的理念和政治考量成为重要动机。
与此同时,恐怖袭击选择的目标更加泛化。无辜的、缺少防卫的平民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要对象。
2004年9月1日,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新学期开学典礼当天,车臣分离主义武装分子将大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赶入学校体育馆劫为人质,并在体育馆中及周围放置爆炸物。据统计,此次事件持续约56个小时,有超过1200人被劫为人质,其中约七成为儿童,最终有326名人质死亡。
出于政治目的,警察、军队、政府人员和部门也成为恐怖袭击的重要打击目标。受恐怖主义袭击次数最多的前十类对象,除次数最多的平民外,警务人员、警察局、军事人员、军事基地、政治家、政府人员等均列于其中。
2002年2月16日晚,尼泊尔反政府武装袭击尼泊尔西北部机场及附近警察总部。据报道,警察总部有45名警员,其中包括1名高级官员;机场共有48名政府士兵被杀害。得到证实的死亡人数为127人,其中93人为政府、警察人员。
在恐怖袭击的方式和手段上,与此前常见的暗杀、绑架、劫机等不同,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为了追求恐怖效应的最大化,造成更大的杀伤力、影响力和震慑力,爆炸和枪支成为恐怖袭击事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武器。
2014年12月16日,七名塔利班恐怖份子持枪进入巴基斯坦白沙瓦的一所学校,对学生和教职员乱枪扫射。事件造成至少141人死亡,包括132名10至18岁的学生。
而由于易于操作,能够制造最大规模的屠杀,自杀式爆炸袭击事件频繁,高达6823起。
幕后发动者:
“类国家恐怖行为体”的猖獗
“类国家恐怖行为体”("Terrorist Semi-States" TSS )在第五波全球恐怖主义浪潮中发展尤为迅猛,这类组织主要有两类标志性特征:
一是组织结构的等级化。这类组织往往在宿主国家占据一定面积的领土、管理一定数量的居民,并建立军队及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具有分工合作的等级制组织结构,同时形成一套独立自主的政权运行体系,行使征税等类似国家的权力。除无法或无意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它们具有主权国家的其他基本要素。
例如在2014年6月,“伊斯兰国”宣布成立“哈里发国家”时,该组织已经成功控制着叙利亚与伊拉克670平方公里的领土,麾下有2.5—3万名战斗人员,其实力与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不遑多让。2014之后,“伊斯兰国”已经超越“塔利班”成为世界上最致命的恐怖组织,仅2014年一年间就发动了1,251次恐怖袭击,位居所有恐怖组织之首。
二是行动范围的扩散性。这些组织一方面与宿主国开展武装斗争,企图实现分裂或取代原政府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又召其追随者在世界范围内对其他第三方行为体开展恐怖袭击,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活动,取得境外的财物支持。
具体表现为近年来“独狼式恐怖袭击”(lone-wolf terrorism)在世界范围内的显著增多。袭击者采用简易爆炸装置、枪击、刀砍、车撞等方式发动袭击。与此同时,恐怖组织越发善于使用社交媒体进行恐怖主义思想的传播,传统反恐手段很难预测,在何时、何地、何人会突然受到“感召”,化身成人群中的“一匹狼”。
2015年,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国家共发生67起与“伊斯兰国”有关的恐怖袭击,导致313人死亡,其中独狼式恐怖袭击致死人数占到恐怖袭击致死总人数的22%。
到了2016年,独狼式恐怖袭击更为猖獗,6月12日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奥兰多、7月16日发生在法国南部旅游城市尼斯的恐怖袭击,均属于独狼式恐怖袭击。
引发这类袭击的意识形态多种多样,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并非是驱使独狼式恐怖分子袭击西方国家的主要原因,据学者统计,在 2006—2014年间的独狼式恐怖主义袭击中,约有80%是由右翼极端主义、民族主义、反政府主义、白人至上主义等思想潮流引发。
“类国家恐怖组织”的猖獗体现出21世纪以来现代恐怖主义活动的流动性和复杂性,不仅加剧了国际社会治理恐怖主义的难度,同时也作为一股逆全球化力量阻碍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国际反恐行动的去政治化未来
9·11事件至今已经走到了第20个年头,但带给世界的震荡与伤痛,仍时不时像幽灵一般现身。20年间,本·拉登被击毙,美国从伊拉克撤军,上月美国亦完成从阿富汗的撤军,但恐怖主义依然持续蔓延,甚至生长出更丰富、更隐蔽的形式。
更令人无奈的是,国际上的反恐行动难免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常常出于自身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动辄将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从犯罪上升为战争行为,并且要向这种战争“宣战”,借由反恐的名义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以扩张本国在其他地区的影响力,为本国攫取利益。
2021年8月30日,最后一名美国士兵登上运输机,撤离阿富汗。随着飞机升空远去,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美军在阿富汗开始的近20年军事行动的正式落下帷幕。美国总统拜登31日在白宫发表讲话,称“美国结束了美国历史上最漫长的战争”,同时也结束了使用军事行动“重塑别国的时代”。
而在20年前,拜登还是入侵阿富汗的狂热支持者。“有没有一场战争比我们入侵阿富汗更合理呢?”他在2006年时侃侃而谈,“自二战以来,我实在想不出比这更合理的战争了。”
2021年7月14日,巴基斯坦北部一辆公交车发生爆炸,造成包括9名中国公民在内共13人死亡。恐怖主义的阴云时不时飘过天空,提醒着大地上的人们它从未消失。在与恐怖主义罪行的斗争中,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放下政治操弄和意识形态的偏见。毕竟,不论是恐怖袭击的爆炸,还是反恐战争的炮火,打中最多的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
参考资料
[1]联合国公约与誓言检索系统:全球努力打击恐怖主义的宣言
https://www.un.org/zh/documents/treaty/files/S-RES-1377-2001.shtml
[2]中新网:巴基斯坦公交爆炸致中国公民9死28伤 车辆坠入深谷
http://www.chinanews.com/gj/2021/07-14/9519645.shtml
[3]全球化、逆全球化与恐怖主义新浪潮
https://cati.nwupl.edu.cn/dtzx/hswx/1662.htm
[4]拜登:阿富汗战争结束 反恐行动继续
http://news.youth.cn/jsxw/202109/t20210901_13197833.htm
[5]Honig, O., & Yahel, I. (2019). A fifth wave of terrorism? The emergence of terrorist semi-states. Terrorism and Political Violence, 31(6), 1210-1228.
[6]Rapoport, D. C. (2002). The Four Waves of Rebel Terror and September. Anthropoetics, 8(1).
[7]The Print: ‘Will never forget the sound of bodies smashing on ground’ — 9/11 survivor, 19 years later
https://theprint.in/features/will-never-forget-the-sound-of-bodies-smashing-on-ground-9-11-survivor-19-years-later/500339/
[8]美国9·11恐袭18周年:当年的通话录音还原令人绝望现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7372523/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