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区“路名文化”杂议(作者:钱平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上海市区“路名文化”
杂议
钱平雷
我从小生在上海,长在上海,从记事起,对上海的熟悉是从街道马路开始的,先是家附近的马路,逐渐延伸到学校附近的马路,以后随着阅历的增长,对较远的地方的马路也与时俱进地熟悉起来了,尤其是市中心、热闹场所的马路印象更加深刻些。熟悉马路当然需要通过它们的路名来达到记忆目的,也就是说,马路是路名的载体。
上海的路名由于历史的变迁,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些由于租界——半殖民地色彩的路名,对于我这样年龄的人来说,是从从孩提时期朦胧的记忆或者阅读上海历史的书籍文章中得知,如华德路、狄思威路等路名,这些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1940年代华德路(今名为长阳路)旧影
溧阳路(原名为狄思威路)
还有一些上海老城厢里的马路,反映了城市变迁的路名现在依然存在,如露香园路、四牌楼路等。
露香园路
在上海,人们主要获得的记忆就是用其他地方的地名作为马路路名的道路,最最有名的就是号称中华第一街——南京路,还有北京路、延安路等,上海大大小小的马路大约90%以上都是用这个方法命名的。
南京路老照片
据说开始是按照东西方向用城市名字,南北方向用省份的名字的原则来命名,于是与外滩黄浦江垂直的马路用了北京路、南京路、九江路、汉口路、福州路等,只有广东路是例外的,因为当时外滩一带是英美公共租界,英文里CANTON一词,外国人也闹不清是广东还是广州,结果原本应该是广州路被命名为广东路。与外滩黄浦江平行的马路用了江西路、四川路、福建路、浙江路等省名。
九江路老照片
解放后,又对一些马路没有按照这个原则命名的马路,进行了修正,如虹口区原来有一条马路叫元芳路,以后改成了商丘路——那是用河南省的一个城市来命名的。
商丘路
上海市区的马路命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体上按照被采用命名马路的地方,处在中国哪个区域就把它尽量用在上海的相应区域内,如齐齐哈尔在我国的东北,那么相应的上海道路也在上海市区的东北部——大杨浦范围内,这大概也与便于市民记忆的原因有关。以后市区不断扩大,但新建的道路的命名似乎继续遵照这个原则,如延吉路、松花江路就在杨浦区的范围内,水城路、茅台路就在处于上海西南的长宁区范围内。
水城路
浦东新区的马路的名字原来都运用山东省的地名,如潍坊路、德州路等等,原来那条文登路,据说因为文登在上海方言中与“坟墩”相同,有不吉利的嫌疑,被改成了如今的东方路。而用山东省省会城市济南命名的马路,大约是历史的原因,仍旧留在了浦西。
东方路
另外,处于浦东的张江,由于那里有科技园区,为了突出对科学家的尊重,用了中外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如祖冲之路、伽利略路等,而在世纪公园周围的马路是用花卉的名字命名的,如丁香路、玉兰路等,这是上海道路命名的一次重大例外。
祖冲之路
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外地来的游客,对上海是否存在与他居住地方命名的道路很感兴趣,有一次我陪同从佳木斯来的同事去参观位于佳木斯路的一家工厂,当他们发现路牌上的路名时,显得非常兴奋,似乎回到了佳木斯一般。
佳木斯路
上海的马路也与商品一样,有品牌效应。在上海以前以苏州河和淞沪铁路、沪杭、沪宁铁路为界,人们习惯把上海市区划分为“上只角”和“下只角”,到如今用房地产术语来说就是地段好与地段差之分。黄浦、卢湾、长宁、徐汇等苏州河以南、几条铁路以内的市区被称为上只角,闸北、杨浦、普陀以及虹口的一部分地处苏州河以北、铁路以外的市区被称为下只角。
苏州河
马路的身价也与地处上只角和下只角相关。南京路和西藏路应该分别是上海市区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身价最高的马路了。西藏路跨过苏州河以后,叫西藏北路,碰到了铁路就成了堵头路。铁路那头的马路原来叫和田路,它的身价自然与西藏路无法相提而论的。但自从建成了西藏北路地道以后,将原来处于西藏北路延伸线上从铁路到柳营路的和田路一段改名为西藏北路,而和田路从柳营路到洛川东路一段,因本来就与前一段和田路不在一条直线上,就保留仍叫和田路,于是前一段和田路身价倍增,因为它已经成为上海最有身价南北向马路西藏路的一部分了,与原来的和田路不可同日而语,这是西藏路的品牌效应发挥了作用。
西藏北路166号-198号静安大悦城
上海的古北路和大渡河路也是隔着苏州河的两条马路。古北路因为处于虹桥开发区,涉外企业和外国居民不少,具有一定的国际知名度,而大渡河路因为处于“下只角”,影响力要小得多。当两条马路之间的苏州河上空架设桥梁时,我就作为社情民意,向有关方面建议将此桥取名为古北路桥,而将大渡河路改名为古北北路,让它共享古北路的品牌效应,也容易接受虹桥开发区的辐射效应,提高该路段身价。有关方面的答复是:桥梁取名叫古北路桥没有问题,但大渡河路改名有困难,因为原来的路牌、门牌号等与路名相关的东西,都要重新搞过,代价太大,此建议无法采纳。结果桥梁被命名为古北路桥,路名还是保留为大渡河路。看来路名背后还有复杂的经济价值问题存在,如果加以深入研究,还可以形成“路名文化”。
在看到道路名字丰富多彩的内涵时,也觉得有些可以议论的地方。上海市区的马路用了不少原来属于上海郊区或者原来属于外省市的地名,如吴淞路、青浦路、奉贤路、宝山路等,青浦、奉贤如今都成了上海的一个区,但离中心城区还有一段距离,问题还不大,而吴淞、宝山已经与市区连成了一片,按照如今的距离来看,两者与它们名字命名的道路都不算太远,对老上海人问题应该不大,对外来的人们来说,恐怕会有产生误会的可能性存在。
奉贤路
此外,一些离上海比较远的地方,如西藏的拉萨、日喀则、林芝、阿里,新疆的吐鲁番、喀什,内蒙古的呼和浩特、满洲里等也应该成为上海道路命名可以选择的名字。尤其是日喀则、喀什等地区与上海市有着特殊关系,阿里地区出现过孔繁森那样的模范人物,运用那些地名来命名上海的道路,肯定能够促进上海与那些地方的合作和友好关系,让那里的百姓知道在上海还有一条与他们的地名相同的道路,也时时提醒上海市民要心系远方的兄弟姐妹。此外,我们中国人历来比较重视陆地领土,忽略海洋领土,这一课应该要补上。上海路名也可以选择一些海洋领域的地名用于路名,如渤海、东海、中沙、西沙等。
运用地名作路名对生活在上海的市民普及地理知识和深化国土情结很有帮助,确实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软实力,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道路的代名词而已。包括天津、南京等城市也有一些道路用其他地方的地名命名,上面的思路应该同样适用。
2012 年10月20日于上海
选自《幸福就在当下》
鸣谢:钱平雷先生赐稿分享!
钱平雷先生热文▶我与陈述的“较量”
▶忆母校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