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和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陈与)
滇南和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作者:陈与
和顺古村在云南省德宏州腾冲县西南边,为群山环抱的小盆地,与缅甸接壤。和顺古名阳温登,旧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明代初期,明朝江浙的军职人员和家属来到这里,屯田守疆。由于和顺是腾冲通往缅甸的交通要道,明末以后,和顺人便到缅甸谋生发展,经过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部份旅缅和顺人成为了一批雄商大贾的实业家。
和顺古村的四周有来凤山、马鞍山、老龟坡的三座火山成鼎足之势,大盈江水从坝子中间蜿蜒穿流,形似一条银蛇。在村口,是跨越环村河上的两座单孔石桥,似两道彩虹,走过双虹桥,步入环村道,石板路面向东西方向延伸到位村落的每条小巷之中。蜿蜒如带的环村道,用火山石铺就,石色苍茫,朴实无华,与环村道交接的巷口、宗祠、寺观及民居,建有半圆或扇形月台,月台边或置石栏、或置弧形照壁,台中或植树遮荫,古树下的石凳子和石桌,供村民聚集闲聊。
在石板路和坝子中间,有造型古朴的凉亭,可以歇脚纳凉。和顺村落就在黑龙山麓里面,民居环列在缓坡之上,绵延两公里,村中有一条环绕的河水,水流清澈,沿河建有数座洗衣衣亭,让村民在亭子里浣衣洗衣菜,河里游鸭戏水,意趣盎然,河堤绿柳成荫,竹筏穿行其间,有高原水乡的韵味。
和顺古村景色迷人,冬春之际,坝子和山地的油菜花开了,到处是一片嫩黄色,油菜花香随风飘散,翠绿的禾苗宛若一块硕大的碧玉,只有分布在各处的荷池中,露出红色的花朵。秋天的稻谷熟了,大地呈现出一片面性金黄,四周山峦的葱绿翠色与之交相辉映。和顺古村就在这四季景色变化的陪衬之中,构成特有的田园风光。
和顺古村的每一条巷子,都建有闾门,闾门之上题有四字匾额的“说礼敦诗”、“古处同教”、“俗美风淳”“兴仁讲让”、“景物和熙”等,这些题词,折射出传统诗书礼仪的道德观念和文化底蕴。
和顺古村的人文景观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位于村落的元龙阁,景色如画,为腾冲城郊的胜境,位于石头山毓秀峰的魁星阁,环境清幽,在村落后山的中天寺,气势宏伟,双虹桥畔的文昌宫、土主庙、三元宫并列一线,形成古建筑群;和顺图书馆、艾思奇故居是云南省级文物古迹,寸、刘、李、尹、贾、张、钏、杨八姓宗祠,各有千秋。
和顺古村文庙,始建于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文庙坐南朝北,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启圣宫贯穿在南北中轴线上,纵深260米,左右建筑物体对称排列,布局严谨。泮池为半圆形,有5000平方米的水面,建三孔石拱桥。泮池两边有围墙,围墙上有房屋建筑,里面有石栏杆,中间是道路。泮池左面为“江汉秋阳”坊,右边为“金声玉振”坊,都是三间四柱木结构牌坊,檐下有5层斗拱,石鼓夹抱。泮池正面是2米厚的大照壁,有3个大圆透风减阻的气孔。
元龙阁在龙潭湖畔,依山就势,临潭傍水的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元龙阁主体建筑魁星阁,为六角攒洒顶重檐木结构建筑,檐下柱坊雕刻精美,重楼两侧团花窗棂上雕有行书“莺飞鱼跃”四个大字,书法遒劲。窗棂悬挂着一副楹联:“元精含斗极,龙脉焕天枢。”楹联含“元龙”二字,当为此阁之名。阁内供奉着魁星塑像,赤发蓝面,一手捧斗,一手执笔,一脚向后翘起,一脚立于鳌头之上。元龙阁背枕青山,前临深潭,远处老龟坡如一只巨大神龟,闭目静养,环村河堤,垂柳依依,近处龙潭,鳞片碧波,与毗邻的李氏宗祠、艾思奇故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在和顺古村的叠水河畔小团坡下,建有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纪念陵园,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取楚辞“国殇”之篇名,题为“国殇墓园”。
国殇墓园于1945年7月7日建成,占地88亩,主体建筑以中轴对称,台阶递进形式,由大门经长通道循石级而上,墓园正中有李根源书之的“碧血千秋”刻石。在沿墙的两侧上,建有叫忠烈祠,忠烈祠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祠堂正门有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内外有何应钦及远征军将领的题联,走廊两侧有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二十集团军总司令何揆彰的“腾冲会战概要”、“忠烈祠碑”碑记,还有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有9618名阵亡将士的题名碑石。在小团坡顶,建有二十集团军光复腾冲纪念碑,坡体下面葬有阵亡官兵的骨灰罐,在墓园一侧筑有一座“倭冢”,埋着侵华日军的尸骨。
国殇墓园里遍植松、柏、竹、栗、绿草如茵,清幽肃穆。现在,在国殇墓园新建了民族风格浓郁的展厅,展出珍贵的几百幅腾冲抗战照片和几十件实物,有二十集团军将士使用的武器、大刀、长矛、手榴弹等,还有侵华日军的军服、手枪、指挥战刀、钢盔、刺刀等。国殇墓园是国内少有的大型对日作战的纪念陵园,在海内外有广大的影响,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陈与 (重庆知青)原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十营机务连文书。
重庆渝中区作协副主席,重庆文学院首届创作员,重庆某杂志编辑记者。
从1982年起,在国家级核心文学刊物《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作家》《四川文学》《红岩》《滇池》《绿风》《莽原》《春风》《鸭绿江》《青春》《现代作家》《花溪》《关东文学》和台湾《创世纪》《双星子》《葡萄园》等杂志,发表作品1000余首(篇)。1993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情不自禁》诗集。2002年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亡命缅甸》200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抒情长诗《时间对话》。1988年获全国三峡杯诗歌大奖赛二等奖。1992年获全国冰雪杯诗歌大奖赛二等奖。2000年获《诗刊》新世纪诗歌大赛优秀奖。
“孽债” :留在红土高原上(陈与)
【历史镜像成为生死绝恋】原云南西双版纳知青北上请愿团40周年聚会(陈与)
【荣获2019中国知青作品全国大赛一等奖】组诗:在兵团劳动中的爱情( 陈与)
怀念西双版纳( 陈与)
知青纪念碑 (陈 与)
红土硬汉(陈 与)
【组诗】逆向飞行,让大爱驰援武汉(陈与)
【组诗】众志成城,向新型冠状病毒宣战 (陈与)隐士吻痕(陈 与)
橡胶树凤歌凰歌(陈 与 )
草房母语(陈 与 )
芭蕉林风月(陈 与)
流泪的甘蔗林(陈 与 )香瓜随想(陈 与 )
偷窥姑娘(陈 与 )
芒果情韵(陈 与 )竹林生香(陈 与 )
山桠果:在一串鲜丽中(陈 与 )
木耳听声(陈 与 )菠萝秘境(陈 与 )
木薯消失(陈 与 )
惧怕老梭边咸菜(陈 与 )七宝古镇:大上海的江南水乡(陈与)
杭州湾大桥:让大海和钱塘江奔来汇合(陈与)
上海大观园:把红楼梦搬到淀山湖畔(陈与)上海苏州河:地标影镜的外白渡桥(陈与)苏州盘门古堡:江南梦境的绝版之最(陈与)
澜沧江从我的身体流过(陈与)
三亚椰城:醉眼朦胧的夜不收(陈与)
本文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