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苏秋军:AIGC背景下的MTI学科建设
专家简介
苏秋军,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博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负责人,硕士生导师,云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研究方向:外语教育、外语教师发展、英语笔译、翻译教师认知、计算机辅助翻译。曾在《外语电化教学》《中国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 CSSCI 期刊,Frontiers in Psychology 等 SSCI 及其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CSSCI 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学术专著 1 部,译著 2 部,参译语言类学术专著2部,参编辞书 1 部,教材 3 部,其他图书 3 部。目前主持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21年度国际中文教育创新项目1项(20万元)。
自2007年教育部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之初,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中就已明确要求培养单位需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等翻译技术课程。15年来,MTI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始终紧跟最新的技术手段与生产方式,翻译硕士专业院校也在与翻译行业、语言服务市场的需求和碰撞中,不断革新传统翻译教学观念,重新定位翻译教育培养目标,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普及翻译技术教育。多数培养单位从以往偏重传统文学和学术文本的“手工工匠”翻译教学定位,已逐步向依托计算机的先进翻译项目管理软件和工具,利用记忆库、术语库、机器翻译引擎等作为有效支撑和辅助的全方位“技术+人工”翻译教学转变。
翻译行业随市场需求不断升级,翻译技术类课程在MTI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21年获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英语笔译和英语口译)授权点单位。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本科高校和云南省8所MTI授权点单位之一,我校MTI学科建设高度重视翻译技术相关课程,基于“林业”、“生态”等校本特色,打造以“翻译”为本体,以“绿色”和“翻译技术”为特色和优势的“一体两翼”翻译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国际林联(IUFRO)、亚太森林组织昆明中心(APFNet KTC)等20余家国际国内组织,以及我校林学、风景园林、生态保护等学院的密切合作,共建林业生态翻译语料库,利用学校区位优势和学科特色,服务我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需要。在我校MTI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有《计算机辅助翻译》《机器翻译原理与应用》《语料库翻译学》《林业生态科技阅读与翻译》《林业生态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翻译项目管理》等多门与翻译技术、林业生态相关或交叉的课程,足以表明我校MTI培养机制中,对翻译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
02周琳:在翻译技术方面,您是否采用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让翻译技术融入课堂,以让学生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我校的翻译技术类课程,在借鉴其他授权点单位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已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校本特色,进行了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我教授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为例,课程采用讲授、讲座与翻译项目实践的形式,课程团队成员涵盖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翻译行业专家,分别负责概念和基础内容讲授,专题讲座和基于真实项目的翻译技术实践几个环节。课程的讲授和讲座部分占比约50%,翻译技术项目实践占50%,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概念、理论讲解和专题讲座,同时由行业专家对最新的翻译技术、流程、管理和实践经验以翻译项目形式进行实际展示,将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项目中的运用落到现实的翻译情境中,不空洞地讲概念和理论,而是引导和培养学习者在“学中做,做中悟”的翻译技术实战演练,充分与行业对接,通晓目前翻译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市场上主流的翻译软件和翻译模式。此外,依托我校和翻译企业共建的产教联盟,基于行业翻译项目管理的真实流程,打通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壁垒,为社会输送具备现代翻译技术能力且能兼顾不同翻译环节的综合性语言服务人才。
03周琳:您认为 ,MTI 的学生在 AIGC 技术的冲击下应该如何强化自身优势以及掌握哪些核心技能来应对这种机遇或挑战?人工智能内容生成(AI Generated Content, AIGC)是继专业生产内容(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 PGC)和用户生产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 UGC)之后的新型内容生产方式,是技术浪潮中的一次更新迭代,需要各行业从业者有充分的认识、理解和跟进,MTI学生也同样如此。历经过去10年的快速发展,AIGC的相关话题于2023年爆炸式地出现在各类社交媒体,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通过预训练语言模型,OpenAI推出的ChatGPT对语言服务及翻译技术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一些翻译从业者甚至感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压力。
就MTI学生而言,其实无须过分担心部分从业者声称的“AIGC将取代人工翻译”论断。本质上讲,AIGC是技术工具的一次迭代升级,目的是关联并聚合人类生产的海量知识,将人力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以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不可否认的是,AIGC在合理的Prompt加持下,的确会取代大量费时低效且能力低下的翻译流程和翻译从业者。大语言模型经过长期训练,必然会以“智慧”的方式贴近人类的思考方式,但它仍不能完全替代人类的语言和沟通过程。技术工具的升级意味着人的主体地位将有所变化,我们需要借助技术手段进行更高级的译后编辑、润色以符合客户的需求。因此,我个人认为,MTI的学生需要主动拥抱翻译技术,从以下三个方面掌握核心技能以强化自身优势:
1、开放的心态。目前就读MTI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本科是英语或商务英语专业,这部分学生需要秉持开放的学习心态,主动接触和学习翻译技术,充分了解技术工具对翻译工作的支撑和辅助作用,在打好语言功底,提高翻译能力的同时,善用但不过度依赖和滥用技术;
2、明确的定位。学习者各有所长,不同的MTI学生未来所从事的翻译工作不尽相同,有的或从事翻译项目管理,有的或进行翻译技术研发,有的或进行翻译质量监控,因此,外部技术环境的变革会给如今学习翻译的同学更明确的行业导向和定位,MTI学生务必要结合自身的特长和优势选定适合自己的翻译工作领域;
3、从容地应对。翻译的核心是沟通,而AIGC的机制也聚焦于Q&A环节,好的答案(或翻译结果)必须基于好的问题(或提问机制)。在翻译技术的底层逻辑中,如何有效地提问、搜索、判断和确认都需要译者有广泛的知识作为积累。翻译是持续不断地学习和自我挑战,在技术盛行的当下,唯有终身学习,持续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和技术素养方能应对一波又一波技术浪潮对翻译行业的冲刷和洗礼。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保罗和珍·汉纳资深研究员,教育领域经济分析的公认权威——埃里克·哈努谢克 (Eric A. Hanushek) 教授对学校发展和教师质量的关系有过一句名言,“Most countries have at some point attempted to improve their schools. While some have succeeded, many have not. One explanation for failure is simply that insufficient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eacher quality. ”由此可见,一所学校办学的成功与否,与学校对教师质量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技术背景下,MTI的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议题。翻译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关乎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从MTI学科建设来看,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在现有教师中重点挖掘有翻译学科背景、有大量翻译实践、对翻译技术感兴趣的老师进行专项培养;学科点向外聘请资深翻译技术专家、学者、行业导师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培训,通过与行业对接,与有技术优势和实力的翻译公司建立深度合作机制,不断革新MTI任课教师的翻译技术观,保持与其他MTI高校及翻译技术机构的沟通协作,通过培训,讲座,论坛和沙龙,与翻译头部行业的机构、从业者和技术人员持续交流、学习和互动,让教师在夯实个人翻译技术能力的同时,将个人的学习和研究成果转化到翻译技术教学实践中。
前面提过,我校是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本科高校,“林业”、“生态”是我们的校本特色,我校的MTI学科建设与发展和校本特色紧密相关。在获批MTI学位授权点后,从省教育厅到学校发规处给予了学科建设专项引导资金的支持,外国语学院积极开展各项工作,除在学院内立项了两批次共计45个翻译学科建设项目外,我校与四川语言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慧宇智云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并联合了省内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大理大学共同成立了“西南地区语言服务产教联盟”,我校任理事长单位。联盟倡导平等、自由交流,鼓励翻译实践、翻译研究及技术应用,面向未来促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推动人才培养与翻译行业的深度融合,培养行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升翻译人才的市场就业综合竞争力;促进教师、科研人员、企业在教学、学术研究、翻译实践等事务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推动西南地区语言服务产教融合发展。西南地区语言服务产教联盟的成立,必将促进云南省与四川、贵州等西南地区MTI高校的沟通、协调,将省外高校先进的MTI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翻译行业优质的技术资源引入省内MTI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省内MTI高校间的交流与互动,为我省MTI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现区域间合作共赢的态势。
就我个人的理解而言,从国家设置BTI(翻译本科),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再到即将落地的DTI(翻译博士专业学位),其核心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质量提升要与翻译行业融合发展;学校翻译专业学位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既要有校本特色,又要有高校间的合作交流,更要有跨地区的学习和借鉴;通过相关翻译行业与高校的联动,才能使高校MTI人才培养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翻译实践积累,让MTI学生有清晰的职业定位,教师有明确的专业发展路径,学校建立校本特色鲜明的MTI培养机制,以语言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
- END -
专访记者:周琳
推送编辑:李丹
审核:Ethan_LSJ 段明贵 李丹
项目统筹:李丹
资讯推荐
▶ 专访
王巍巍:疫情背景下远程口译的挑战和应对
卢家辉、陈晨:口译员在远程口译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技术与工具
▶ 国际语言服务动态
| 翻译公司篇 | “收购狂魔”Keywords Studios
| 行业机构篇 | 加拿大联邦翻译局 Canada's Translation Bureau
▶ 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