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文珍(北京):最美乡村医生|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2017-11-05 凌福平 爱故乡行动


编写按:本文为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系列人物故事,情归故里,共建家乡,让我们相遇爱故乡!


推荐人:

凌福平 劳动午报摄影部


推荐理由:

我见到这位老人时,给我的印象是和蔼可亲,她就是这样和蔼的接待每一位村民来就诊,她会接生,经她接生过的孕妇上千,从未出过差错。她会中医,摸脉象,看舌苔,开汤药,千方百计为村民省钱。她出诊,不收治疗费和诊疗费,减轻村民负担,十里八村的乡亲提起赵文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小小卫生室,温暖村民心,和蔼一张脸,让我很感动。相信只要人人都奉献出自己的爱心,这世界必将充满爱,充满人性的光辉,充满幸福的光彩!


人物简介:

赵文珍,现年74岁,是北京怀柔区九渡河镇黄花城村卫生室的一名大夫。


事迹概述:

几十年如一日,为村民诊疗治病,村民称他为“俺们的贴心人”,她会接生,安全的接生上千个新生儿,她和蔼可亲,对病人关怀备至,出诊不收费,为村民省钱;她关怀镇里养老院的老人们,送温暖,为老人做检查,诊疗看病。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病有所治,老有所依,是乡村医生赵文珍一直以来的愿望;让人生变得充满意义,富有价值,是共产党员赵文珍一生的梦想;让人间充满爱与关怀,让每个人健康幸福,更是她最大的快乐。




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医术治病救人

37 40722 37 15231 0 0 3454 0 0:00:11 0:00:04 0:00:07 3454on>


44年前,年仅30岁的赵文珍通过自己的孜孜努力,终于踏上了行医的道路,开始做起了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医术治病救人的“赤脚医生”。当地很多老人提起当年的赵文珍是这样的:不管刮风下雨,总有一个白净漂亮的姑娘,背着一个军用的大药箱长途跋涉,一走就是几十里,为乡里乡亲看病、接生、打针。


在那个年代,医资短缺,女医生就更是稀罕物了,赵文珍每次出门行医,都引起不小的轰动,当地的老百姓,像如今追星一般崇拜和尊敬着这位美丽的赤脚医生。当时交通远没有今天便利,近一点的村子,她选择步行;远一点的,就骑自行车,或者坐农用车;山路崎岖时,她就自己赶着毛驴子去,她用尽所有可能的交通工具到各村给人接生。


一个大年初四晚上,刚吃过晚饭的赵文珍接到通知,庙上村有一个妇女马上临盆,请她尽快过去。她听后迅速整理好消毒包,带上药具箱,急忙驾着毛驴车往庙上村赶。那时候正值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她的双手冻得直哆嗦,凛冽的寒风刺得脸上生疼,越往上山路越陡,她索性把车子撂下,直接往山上爬。到地儿后,她跳下毛驴,拿着药箱就往里屋冲,当时农妇已经在床上痛苦地挣扎,赵文珍迅速为她消毒,然后边推按农妇的肚子边鼓励农妇,“加把劲儿,大姐,孩子快出来了,再用点儿力……”一番折腾下来,孩子终于降生了,“大姐,快看,是个大胖小子,大概七斤多重呢!”农妇满脸的汗水来不及擦,忙看向自己的孩子,激动地泪水直往下掉,“赵大夫,真太谢谢您了……”赵文珍直摆手,掉头便去厨房给农妇煮红糖水,终于农妇都安顿好了,她才放心。要离开时,农妇突然叫住赵文珍,“赵大夫,您脸上那一块儿是咋了?”赵文珍一摸脸,“来的路上走得急,风也大,我就直流鼻涕,没顾得上擦,只用手抹了一把,原来因为温度低鼻涕冻脸上了,嘿嘿……”说完,她和农妇都对视着笑了,这笑声里充满了温暖和亲切。当她回到家刚要坐下来休息,就听到急急的拍门声,原来本村一位妇人也要生了,丈夫直接用车把妻子推到了赵文珍家。顾不上喝口水,她二话不说立刻展开接生工作,等一切都顺利忙完,已经是后半夜了,赵文珍累得倒头便睡。



当时整个黄花城乡远近加起来十多个村,从红庙、东宫到西台,再远到二道关、杏树台和庙上,谁家要生孩子,都请赵文珍去接生,连更远一点的一渡河村民也前来请她接生。从70年到97年,二十多年来,她一共接生了上千个孩子,其中还包括双胞胎、龙凤胎,遇到难产、大出血时,她都用尽一切努力帮助病人生产,中间没有出现过一次失误,每次都力保母子平安。


当时作为乡村医生,除了接生孩子外,她还负责疫苗注射、头疼发热等普通病症。有一次,一个母亲抱着五岁的孩子来找赵文珍,孩子眼皮耷拉着,小脸又黄又瘦。“赵大夫,您快看看这孩子,家里没吃的,他不知从山上挖了什么野菜来吃,吃完便拉起肚子,一直拉个不停……”孩子母亲说着说着便哭了。赵文珍接过孩子,给他做了全面检查,然后转身到厨房,用大米、谷子和面粉贴了两个饼子,喂给孩子吃,吃完孩子的眼睛便睁开了,原来孩子没有别的病,就是饿坏了。临走,赵大夫硬给母子二人塞了五斤大米,十个馒头,微笑地看着他们离去。那时候,十里八村的乡亲提起赵文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赵大夫看病从不收出诊费,只收少量医药费,并且还细心热情,关怀备至,让人赞不绝口。虽然赵文珍只是一名赤脚医生,但是她能吃苦有担当,就像一只含苞待放的花朵,在贫穷的小山沟里渐渐花开成海。



用心呵护养老院的老人


几十年来,赵文珍兢兢业业、尽心尽力,由当年那位年轻的赤脚医生,变成了乡亲们口口相传的赵大娘,依然坚定不移地走在行医的路上。如今74岁的赵文珍回忆起当年那段日子,依然记忆犹新。那几年,除了每天下地干干农活,回到家,她总是拿出背了几十年的军用药箱,一遍遍的擦,一遍遍的看,有的时候笑了,有的时候只是几声叹息,然后小心翼翼把药箱收起来。家里人都担心她得了抑郁症。只有她自己清楚,她离不开行医之路,更离不开那些像亲人一般让她牵挂的老病人。


于是,赵文珍开始走访起自己曾经的病人,有些病人年纪大了,被送到了镇政府的养老院,她就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大老远去看望他们,为他们把脉开药,陪着他们唠家常。养老院的条件有限,看着忍受病痛和贫苦折磨的老人们,赵文珍心酸不已,于是她定期到敬老院给他们洗衣服、买菜、做饭,每到春节,她就给他们每个人买一双新鞋,买一套新的床单被罩,还带去水果、点心等各种好吃的,还拿出自己积攒的养老金给每个老人发放过节费。作为一名曾经的老医生,她的照顾,让养老院所有的老人们都幸福不已,大家都拿她当自己的亲人,有什么心里话都乐意对她说。对于他们来说,赵文珍是朋友,更是亲人,是上天赐予他们晚年的安心与快乐,是晚年的福分。就这样,她一做就是十年,十年来,她真诚奉献,用心呵护陪伴养老院的老人。可是她却忘了,自己也已经是年过花甲的老妇人了。随着她年龄不断增长,原来长期坐诊积累出来的职业病——腰椎间盘突出越来越严重,她的身体慢慢开始扛不住了,但她一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坚持在养老院里照顾老人们,寸步不离。



一次,有两位老兄弟在养老院卧床不起,赵文珍听到消息后马上来看望他们。这两位是她多年的老病人,见到赵文珍,热泪盈眶,竟说不出一句话来。赵文珍想起他们当年在她那里看病的情景,心里说不出来的难过。那是在五年前,他们两个找到赵文珍让她瞧病,当时已经实行公费医疗,如果到镇上卫生院看病,会报销一大部分医药费。其中有一个老人又聋又哑,赵文珍用手势给他做比画,拿着他手里的钱直摇头,意思是回镇上看吧,那里能报销。这位老人伸出小拇指,一个劲儿摇头,意思是镇上卫生院不行,然后对着赵大夫伸出大拇指,意思是赵大夫您医术最棒,比画完把钱直往赵文珍手里塞……这些场景历历在目,两位老人对她一直充满了感动和感激,赵文珍临走时,硬是把几百块钱塞给了两位老朋友,对他们来说,这几百块钱是有限的,但她那份爱心和关怀却是无限、无声又无私的。


近几年,养老院的孤儿渐渐多了起来,在孩子们的眼中,赵文珍是一位白发苍苍,但面目和蔼,精神矍铄的老奶奶,是一位值得人尊重,可爱的老人。赵文珍每次来看望老人的时候也会看望孩子们,给他们买学习用品,有时还给他们零花钱。时间久了,孩子们看到她就像是见到了亲人一样,开心雀跃。

 

现已74岁高龄的赵文珍,依然行走在爱的路上。作为一名执著行医的赤脚医生,治病救人已成天职,她用专业医术来医治人们的病痛;作为一位朴实平凡的老妇人,奉献爱心早已融入血液,她用漫长一生来诠释人间的大爱;作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责任担当已经深入骨髓,她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党员的信仰。正如她常说,“人这一辈子说长也不长,一个人,能吃多少饭,能睡几间屋子,为啥不拿出富余的物资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去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病有所治,老有所依,是乡村医生赵文珍一直以来的愿望;让人生变得充满意义,富有价值,是共产党员赵文珍一生的梦想;让人间充满爱与关怀,让每个人健康幸福,更是一个普通老妇人赵文珍最大的快乐。


最美乡村医生赵文珍,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榜样,相信只要人人都奉献出自己的爱心,这世界必将充满爱,充满人性的光辉,充满幸福的光彩!




推荐阅读


爱故乡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简介

公益互助|爱故乡,行动的力量

从“乡愁”到“乡建”:在今天我们要如何“爱故乡”?


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寻找2017爱故乡年度人物

李如秀(云南):四十年如一日,传承彝族文化

谢兰香(北京):“京都”巧娘

童新春(湖北):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

张立(湖北):建设美丽马岭村

王家兴(浙江):倾其所有只因兰痴

赵春花(河北):爱心助学27载

王军(甘肃):陇中文化的记录者

连达(黑龙江):用画笔“抢救”古建筑

张国启(云南):沙朗白族文化守望者

李军(湖北):阅读经典沁人心,化作夕阳染山乡

马丑子(甘肃):不让彩陶流落他乡

陈范兴(湖南):甘做民间传统艺术“抬阁”人

罕丽丽(云南):环保酵素的实践之路

邓采明(湖北):基层文化的“拓荒牛”

全淅林(湖北):大柴湖的守望者

刘作忠(湖北): 30年——一个地方史志

王显强(安徽):农民合作组织的八年探索

陈永松(云南):环保普及与教育

王小平(北京):我与乡土教材

李秀林(云南):令植物专家惊叹的当代愚公

张平(湖北):扶贫帮困 电力惠民

李忠华(广西):传承宗祠文化 保护石门古村落

王辉(湖南):生态家园 山水有道

曾华林(江西):“大米哥”让土地重现蛙鸣稻香

武济民(上海):为药学鞠躬尽瘁,建家乡义不容辞

申亚运(山西):走爱故乡社创之路

卢岳鹏(浙江):乡土工匠

刘建勤(云南):农村扶贫及经济新模式探索

龙相(贵州):大山深处的教育梦

王海军(吉林):农民信用合作化的道路探索

余留芬(贵州):大山情怀,余留芬芳

魏松科(山西):一生奋斗在家乡,东奔西走为村庄

袁辉(江苏):服务于乡村教育的热血青年

孙立刚(云南):云南新农人的“情怀+实干”

时海龙(北京):让野花野草进城

高俊莲(北京):把爱献给幼教事业

王晶(内蒙古):农村致富带头人

张翰敏(云南):创办社会企业“蓝续”

刘建峰(河北):传承民族文化,留住最美乡愁

姜志国(吉林):创建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孕育于中国当代新乡村建设大众多样化实践的“爱故乡计划”,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联系人:口皓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邮箱:iguxiang2012@163.com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公众微信号:aiguxiang2012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爱故乡网:http://www.iguxiang.org
亲,您还满意么扫码,关注爱故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