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 | 中传研究生教改后,21考研党该如何应对

肖一凉介 肖一凉介 2022-03-19

文 | 凉介
编辑 | 凉介
字数 | 11414

昨日晚间,中国传媒大学发布了一则改革信息,一石激起千层浪。


清华之后,中传也有大动作

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京举行,对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为研究生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8月3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研究生教育会议,推出研究生教育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拉开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

这次改革不仅涉及到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研招制度上也有了破天荒的更新。
一时间,复习进程早已过半的21考研党不淡定了,尤其是许多跨考、二战的同学,纷纷表示不知所措,其中一部分人甚至已经开始打了退堂鼓。
作为20考研的过来人,本以为去年的改革已经是前所未有的了,谁曾想那只是大改前的序章。
对于这样一场始料未及的改革,再怎么忧心忡忡都无济于事。
21备考赛程已过半,现在考虑换学校、换专业都是一次高风险的决定,所以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合理地调整自身以适应新招生的需求,其实才更现实。
由于个体差异性,这场改革具体到个人,其实难度不一,为了更加针对性地给出应对建议,我特意在昨晚发布了一份调查问卷。
截至撰稿时,共计收到293份有效问卷,以下我将结合这份问卷的统计结果给出应对之策

中传今年研招改了什么

(1)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加强对基本素养和基本功底的考查

结合我校全媒体人才培养特点,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以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为核心设置自命题考试科目,重点考查理性思维、文字表达能力、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等,确保录取的硕士生有良好的培养潜质和发展后劲。

这条措施意味着今年的初试试题在整体风格上可能会有改动。

综合以往中传的试题来看,题目基础,难度适中,部分试题为新传学科常规题型,可以很好地通过提前准备好的模版进行套用。

所以从“全面改革初试自命题科目”来看,今年的初试题目应该会在题型、题量、难度上都进行不同程度地改动,总体难度会有所提升。
在补充说明中,中传特意强调了“人文社科类专业”,说明这次改革偏重人文社科类的专业,也就是中传一直以来的王牌:新闻传播学类、戏剧影视文学类等专业。
这一部分专业对于写作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要求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知识进行有理有据的文字表达。
简单来说,就是你的初试答卷需要充分地展现你的思辨能力、专业素养以及写作功底。

(2)改革复试选拔流程,增加材料评议环节,破除“唯分数”论

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材料评议环节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其过往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评分。由材料评分与初试成绩共同确定考生是否能进入复试考核环节,旨在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和一贯表现的考查,突出对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衡量和综合评价。

这一点是令大家最头痛的,因为它在整个中国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体系上可以说都是一次创举。

以往硕士研招,国家线几乎只决定着你是否能调剂,热门院校、热门专业的复试线往往都会高于国家线。

而这样的改革意味着你只要过了国家线,你就拥有了进入复试的可能,本来这算是一个好消息,但另外一个限定条件却让人笑不出来。
过了国家线,你就需要提交一份个人材料,然后由学校进行材料评议来决定你是否能进入到最终的复试考核。
而这个材料评议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从20届的复试工作我们可以窥见一二。
由于疫情影响,20届的复试是在网上进行,导致笔试环节被取消,中传从而增加了“材料审核”这一环节.
> 中传2020年硕士研招复试录取办法 <
材料审核和专业面试合起来总共占复试成绩的90%,也就是说材料评议的成绩比重实际不小。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大概能知道,中传设置“材料评议”这一决定其实早有迹可循。

(3)加强和完善复试考核环节,突出对专业能力的考核

针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不同的考核重点。学术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考查专业实践能力或创作实践能力。同时,根据考核目标要求及专业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笔试、机试、面试、现场主题创作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人才选拔的针对性。

很多人都认为初试过了就万事大吉,于是中传下定决心要破除“唯分数论”。
在复试考核改革中,专硕和学硕的考核方式会有所区别,这也与两种类型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有关。
也就是说,专硕的复试会更注重对你实践能力的考察,担心实务又没有良好实践经验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这一部分;
而学硕的复试则会更加看中你的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那么如果你在本科阶段有一些学术成果显然是加分项,而理论功底不牢、阅读理解能力不强的同学则要重视起来。

以上简要分析了一下今年研招改革的大动作,下面具体阐述破题之法。


如何调整备考策略

从调查问卷统计得到的数据可知,大家普遍最担心的是新增的「材料评议」环节,对于「初试部分」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担忧。



初试部分


前面提到,中传以往的考试题目比较基础,以20届708新闻史论试题为例,整体题目特别常规,难度不大。

中国传媒大学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708新闻传播史论 试题

 

答题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不需抄题,标明题号即可,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口语传播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地位

2、简述我国“四级办电视”制度的历史脉络

3、简述公共广播电视制度的主要特点以及各个国家的不同表现

4、简述不同媒介制度下的受众身份的内涵的异同


二、论述题(每题45分,共90分)


1、有学者称“新媒介的出现不会完全取代旧媒介”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请根据中外新闻传播历史进程进行分析。


2、我国新闻媒体和大众的舆论监督的路径有哪些?新媒体时代我国的舆论监督有哪些变化?


诸如“新媒介会否代替旧媒介”,“舆论监督”等问题更是老生常谈。
虽然说越是基础、越是切口大的问题其实越考察个人脱颖而出的能力,但总的说来,考生的区分度还是不会被拉得特别明显
由于去年刚修订了考纲,故而中传出题可能趋于保守,甚至连新闻史的内容都未进行考察。
今年的试题估计会更加全面,且在难度深度上提升一个Level
对于这样的改动,建议大家依然加大对理论知识的输入,但要着重注意思辨分析能力,不能只就行背书式的学习,而一些新闻史之类的死知识也不能偷懒,一定要牢记在心。
然后可以去看看北大清华,还有人大南大的新传考研真题,他们的题很多比较活而且有深度,可以借鉴一下。

其他院校历年新传真题精选


(1)辨析“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普世主义”,并用唯物史观分析文化的形成、变迁与传播的过程和机制。(北大2019)


(2)策划 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之年,假设你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编导,你将负责策划2020年初播出的系列报道,请在包括策划总体内容方式、主题、传播形式、传播节奏以及必要的其他策划因素等。(清华2020)


(3)说说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的观点在新媒体环境下有什么发展和出路。(北大2019)


(4)论述平台经济、社群经济、粉丝经济的形态、特征和三者关系。(人大2019)


(5)我国生态群体性事件频发,如宁波px项目等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群体性事件的表现如何?如果政府和企业希望畅通与民众的交流,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请结合案例和理论分析。(清华2019)


(6)《奇云》:“媒介不仅传递人类对生态和经济做了什么,以及我们与系统关系的讯息,广义上是媒介系统的组成。”谈谈对“媒介组织社会秩序”的理解。(人大2018)

以上列举了部分高校试题,更多的大家可以去网上自行查找。
总的来说,多看看真题,等到9月考纲出来后,如果题型有变,也不至于慌乱。



材料评议


材料评议成为了能否进入复试的条件之一,很多同学都反应自己本科学校不好、三跨、二战三战、没有丰富的实习经历等等,不知道如何准备材料。

根据统计数据,今年报考中传的学生中,超过半数以上的都是跨考生,其中有48%的都是三跨考生。

其实材料审核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博士申请、找工作面试等等都对个人简历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如果因为没有什么光彩照人的背景和经历就垂头丧气了,被筛掉也是情理之中的。
还剩几个月了,既然现状如此,那就学着利用现有条件为自己的个人材料增色,很多时候方法论才是决定成功的关键要义。
如前文所述,今年的考研复试已经增加了材料评议的环节,并且也作出了具体的要求。

按理来说今年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我特地以此,结合我个人的复试材料来给出具体建议。


01


基础材料


基础材料包括:有效居民身份证,学籍学历证明材料,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本科阶段课程成绩单,外国语水平证书,诚信复试承诺书等

这些材料都是必须提交的信息,大家可以提前准备好。

02


个人陈述(重点)


个人陈述的撰写要求

请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陈述(限5000字以内)


一、个人简历

二、自我评价: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结合本人的长处和弱项进行全面评价。

三、报考原因:说明为什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并选择中国传媒大学?为什么选择你所报考的专业?

四、职业规划:结合自我评价情况,简要说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包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阶段性规划,以及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何作用。

五、对研究生培养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有何建议?如何实践立德树人?

六、简要陈述本人的特长或才能,或提供其他能证明自身综合素质和培养潜质的材料。

个人陈述的内容比较多,但也反映了它的重要性。
有些同学可能想把自己的材料制作得特别精美,其实不特别必要,因为中传一定是会给你一个统一的模版的,这样的话自己发挥的空间就比较小。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的材料就是毫无特色了!你可以加上一点你的小心思让你的材料脱颖而出。
以下具体展示:

 01  个人简历


简历是最基础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去网上下载一个好看的模版,然后直接填空即可。(想要简历模版的可以在后台发送关键词「简历模版」即可获取)

而如何填空,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真实」,不要把自己夸上天了,有什么就写什么,可以适当美化,但要经得起推敲。
可以给大家看一下我的简历,可以说是平平无奇了。
>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我的简历 <
「个人技能」这项,你可以把你的普通话证书、四六级证书还有计算机二级等各种证书写上去。
「获奖情况」一项也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填写。
但根据我统计到的数据,几乎接近一半的同学在本科阶段没有获得过奖项。
以我为例,虽然也写了6个,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含金量太低了,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奖项。
不过我的建议是:有的话尽量都写上,不加分至少也不会扣分
有跨考的同学还担心自己的奖项与新闻传播学无关,不知道该不该写。
其实通过统计数据来看,同学们所获得的奖项近80%都与新传类专业无关,很多都是学科竞赛、辩论赛以及体育竞赛等。
所以我的建议是你有的奖项尽量都写上,因为很多人跟你一样,也没有拿到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奖项。
奖项可以部分反映出你的专业学习情况,如果你在本科阶段能够获得一些奖项,至少也能说明你具备学好某一方面东西的能力。
「应用能力」这一项是我特意添上的,因为研究生对于学术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你会接触到学术研究工作,这就要求你熟悉量化方法,而量化工具的使用当然必不可少。
比如基础的Office办公软件,图片处理软件等,如果你会音视频剪辑,也可以写上,而对于比如Python、Citespace以及Tableau等数据分析之类的软件,如果你会,当然是锦上添花了。
对于应用能力,我做了一个星级的呈现方式,比较直观大方,可以参考一下。
「社会实践」部分也是很多人头疼的地方,我当初在网上看别人模拟复试的时候,听到那些多姿多彩又有含金量的实习经历心都凉了半截,但这又有什么用呢?
大多数人的本科生活并非波澜壮阔,这次调查到的结果也显示,有近半数的同学在大学期间没有实习过。
实习经历丰富并不能完全反映你的学习能力,这对于研究生复试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有的老师可能并不喜欢成天把心思放在实践上的学生。
所以如果你在本科阶段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实践经历,不要怕,放心大胆地填上去。
不过实践经历最好不要空白,如果你真的没有,教给你两个小技巧:
1.把你在本科阶段的社会实践课程做的作业写上去,比如我的简历中「专题片拍摄」;
2.可以考虑开一个自己的公众号,把你在复习过程中学到的一些新知识的感悟放上去,反正后期你也会练习答题,也能把自己的作业放上去,这样也是可以形成一项经历的。

当然,以上这些简历制作分享呢,其实针对的是和我一样,受限于本科平台的限制以及其他因素,没能通过四年的本科生活让自己的简历变得好看的同学,希望你们不要自暴自弃,要积极行动起来啊。
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也告诉我们,人都是社会化表演的动物,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塑造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

也许你觉得你的竞争对手光鲜亮丽,但别人的苦你也未必能看得到,你只要尽你能力范围内最大的努力就好。


 02  自我评价

中传今年的改革方案强调了“对德智体美劳的全面衡量和综合评价”,所以这一部分需要好好写。

自我评价呢,我们从小到大应该写得不少了,但是千篇一律的“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全面发展”只能泯然众人。
如何在这一部分增加亮点,我的建议是:把它当作一篇命题作文去写,而不是死板的自我评价

>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我的简自我评价 <
既然是作文,就要强调你的逻辑、你的语言表达,尽可能做到有文采,当然也不能像最近的那篇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一样过于晦涩。
你的文章结构可以是传统的总分总结构:总起—分述—总结
分述部分就是具体的「德智体美劳」的评价,每个尺度单起一行,可以运用经典的议论文模版进行写作,即「分论点+细节阐述」的方法。
比如我的自我评价里是这样描述的「美」

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到,“以我的情趣移注于物”是一种美。我认为新闻学也是一种美,需要有良好的审美基础才能去探寻新闻价值,才能去做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由于四年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学习,我在思考新闻选题和设计新闻作品上都能有独到的看法和审美的价值。

由于自我评价全是文字表达,为了不让它看起来枯燥,我在文前添加了一个「雷达图」,通过量化指标来直观地呈现我在「德智体美劳」五个部分上的强弱。
这个图表的制作方法很简单,用Excel就能实现:在Excel中建立好数据表格后,选中插入雷达图即可
你们其实还可以选择的可视化形式很多,比如柱状图、饼图以及环形图等等。
因为一些同学告诉我,他们是理工科学生,文字表达功底相对较弱,所以我给出的是一个相对可行又比较模式化的方案(杠精请绕道)。

 03  报考原因

报考原因的陈述有三个问题,分别是:为什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并选择中国传媒大学?为什么选择你所报考的专业?
为了表达清晰,我建议分成三个小节来陈述。
首先,同样地,为了老师能第一时间直观地看到你的答案,在文前放上一个图表,这次我采用的形式是「思维导图」,大家应该不陌生,运用X-mind等软件就可以实现。

然后再是具体叙述,一个很重要的点是,不管你是研究生考试还是学术论文写作,你的逻辑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定要生成一个清晰的框架。
比如我在每个原因阐述下,都分了几个小标题,然后再是具体的细节描写。
这其实也是论文写作的思路,一定要让你的小标题具有高度概括性且能吸引人
跨考的同学这一部分更要注意了,因为根据调查问卷来看,很多同学担心自己非本专业,不知道怎么准备材料。
而我的建议是:找到你的原专业和新传的结合点,自然地转述到你对新传的热爱
以下简要从不同专业的角度进行展示,(如有说得不妥的地方多多包涵):

语言类专业(如英语)

从整个国际社会来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然牢牢地掌握着话语权,而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更是在变相地实行某种新的霸权主义。国家形象建构的主动权大部分不在自己身上,就导致了中国始终难以摆脱在国际上长久被污名的刻板印象。四年的专业学习让我对英语这门语言和英语国家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我不想止步于此,我想把英语当作工具去深入地研究国际传播话语,去探索新的对外传播实践。财经类专业财经其实和新传一直都是交叉学科,四年的学习生活我也阅读了大量的财经报道,但我总是能看到很多报道中不规范地使用财经类术语,对于一些经济现象也是描述得很不规范。资本合谋导致媒介顺从商界,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的研究启发了我,或许在这个波诡云谲的社会,新传能给我另外一个解读世界的独特视角。理工科专业

本科是理工科,看似跟新传不搭边的专业,但我对于新闻事件、传播现象以及网络新媒体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说理工科的学习让我尝试到更多理性甚至线性的实践,那么我十分希望能在新传上释放我对于人文研究的动力。


 04  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要求:结合自我评价情况,简要说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包含研究生在读期间的阶段性规划,以及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何作用。

这一部分也是具体包含两个问题,应该分别展开叙述,总的原则是:结合自身要求如实填写,不要为了取悦导师而写我有意读博
从中传今年的改革方案来看,以后的研究生教育会注重对专硕生和学硕生的区分培养,比如专硕会以专业实践为抓手,全面提升专硕生的专业创作实践能力;学硕则会强调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能力。
因此,我建议考专硕的同学尽可能地陈述自己会在哪些实践的方面有所展望,而学硕的同学则要阐述自己对于学术研究的兴趣,并且表示自己可能会有读博打算。

 05  对立德树人的建议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所以对于“立德树人”的要求比较重视。

“对研究生培养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有何建议?如何实践立德树人?”这个问题其实就像是一篇申论题。
大家如果复习了考研政治,会发现很好写,因为可以从那本「精讲精炼」上找到很多语料,比如“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社会主义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石”等等。
所以你就把这部分当作一个政治大题去答,也当作提前训练了

 06  个人特长或才能

个人特长阐述其实在个人简历里已经提到过了,中传还要把它单拎出来足见它的重要性。
我倒是觉得这很公平,因为他注重你个人才能的呈现,也许你没有丰富的获奖和实习经历,但你有哪方面的才能你自己可以展示。
我的特长陈述主要是从我的个人公号切入来谈的,因为我报考的是新闻学。
在我看来,新闻学的能力要求无非就是写作能力、策划采编能力、学术研究能力以及数据挖掘分析能力等。
这一部分要尽可能地叙述得“实”,不要想前面有些部分那样说得比较“虚”。
你要把你的才能和你所报考的专业结合起来谈,比如你报考了广告学,你就可以强调自己在创意设计、产品策划方面的能力;考传播学的可以强调自己在文献阅读和学术写作上的能力;广播电视学的可以强调自己在音视频剪辑、影像制作上的能力等等。
综上,就是我对个人陈述的一些建议,这一部分真的很重要,总的策略呢还是实为主,辅以适度美化
至于总体美化方面,我为整个个人陈述添加了一份目录,并且在每一个方面的问题后都加了一句总结句,这样会让老师在看到你的目录后能对你的内容感兴趣,也会有耳目一些的感觉。
而正文部分,尽量插入一些直观简洁的图表,让它更加易读和明朗。
图表的制作呢,相信大家也没有时间去学习Tableau等专业数据分析软件了,而EXCEL做出来的表格可能也不太美观。
所以给大家推荐一款傻瓜式的制图网站——百度图说。
这里面包含一些基础的图,设计师都做好了优化,比较美观,直接填写数据就可以生成图表,用在简历里完全是绰绰有余了。
当然了,美化需要适度,不要让你的材料看起来五花八门,那反倒弄巧成拙了。

03


科研设想


硕士阶段科研设想或创作实践计划,指的是你在未来硕士阶段的科研设想或创作实践计划,包括科研或创作的选题、意义、已有基础、基本思路、研究或创作方法、预期目标等。

科研设想是中传历来复试都必备的材料,所以不算稀奇,每个考生都应该准备好。
怎么说科研设想呢,你就把它当作是你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字数不要太多,官方要求是3000字以内,我的科设写了5000字左右,当时问了招办老师,说字数超了没有关系,但我建议还是尽量简洁一点比较好。
由于我的科设确实是我会在读研期间研究的选题,所以我对主要内容做了模糊处理,大家主要学习撰写方式即可。
科研设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01  研究背景

简要概述一下你所要研究的选题是基于什么领域的,它的现实发展如何。

 02  研究意义和价值

主要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重点体现你的研究所能带来的价值。

 03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需要去检索你的选题的既有成果,去知网、WOS等文献库检索关键词得到你想要的文献,然后对他们进行综合分析,提取出共性,分析出需要改进和增加的地方。
由于现阶段大家的学术研究能力不是很强,也没有很多的精力去做文献综述,所以又教给大家一个傻瓜方法;那就是利用好知网现成的可视化分析功能
首先在知网首页进行关键词检索,以“舆情事件”为例,我们共计检索到国内文献共xx篇,然后选中他们,点击「计量可视化分析」,就可以很好地看到知网自动分析好的检索结果。
>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过程 <
当然这是在你没有时间且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使用的方法,想要更专业的结果还是得靠Citespace等专业软件哦。

 04  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主要是你大致打算怎么研究的一个方法预设,可以包括这几个方面:

这里也可以像我这样插入一个X-mind的思维导图。


 05  计划选题和实施方法


研究方法有很多,比如定性还是定量,个案研究还是内容分析等等,大家可以选择好自己相应的研究方法,但记得要确保你对这个研究方法完全了解,一旦老师问起,你说不出来就gg了。

 06  研究特色

研究特色主要是你的研究相比,现有的研究有什么亮点,简单来说就是自夸,但不要太浮,要结合的你的选题有节制地谈。

 07  课题计划进程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可以参考我写的进程。


第一阶段(2020年10月—2021年7月):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将这些资料分门别类地整理备用;第二阶段(2021年7月—2021年9月):将收集到的资料按照舆情分析框架进行归类和分析;第三阶段(2021年9月—2021年11月):进行初稿的撰写;第四阶段(2021年11月—2022年1月):在导师的指导下修改初稿;第五阶段(2022年1月—2022年4月):完成修改、定稿;第六阶段(2022年4月—2022年5月):学术不端检测,汇报论文。



04


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材料,我们这届复试的时候,我知道的有几个同学就是因为在面试过程中被挑出了很多毕业论文的毛病,最后也没能上岸,当然,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因为毕业论文导致被刷,但谨慎一下总是好的。

毕业论文我就不给出具体的修缮方法了,我的建议是:
如果你是应届非跨考的,多和你的论文指导老师交流,让他给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然后自己修改,如果老师很忙,一定要把摘要写好给她看,你自己反复地修改好;
如果你是应届跨考的,确定一个在你专业范围内又可以和传媒扯上关系的选题,比如你是学英语的,可以写写语言交流与国际传播话语的关系;如果你是学计算机的,可以写写一些社交媒体应用的算法方式之类的......总之,因为你现在的毕业论文还没开始写,你还可以尽量地让它对你的跨考不至于一点忙都帮不上;
如果你是往届非跨考的,找一下能找的老师或学长学姐,让他们帮你看看你的论文有什么问题,如果当时只是为了应付毕业草草完成的论文一定要修改,不然挑你毛病的就直接是复试的导师了。
如果你是往届跨考的,你以前的论文基本和报考专业无关,那么大概率老师也不会关心你的本科论文,所以你最好把重心放在科研设想上,一定要把这一部分写好、写专业。

05


科研成果或创作成果


这一部分就是加分项了,如果你在本科阶段有发表的学术论文、参与项目、获奖证书、发明专利、代表性作品等,可以填写,如果没有就自行忽略吧。

其实大家如果觉得空起来不好看的话,可以注意下,中传这里要求了「代表性作品」,我觉得这里既然单独提出了就可以取个巧。
比如你在红网上发过新闻评论,比如你在某某公众号发过文章,比如你在某某大赛中的获奖作品上传到了网站上,我觉得都可以放上去。同样地,你写上就算不加分也不会扣分



复试考核


笔试和面试,这两项是传统的复试考核形式,经验的话都是老生常谈了,我之前也分析过中传20届的复录比,刷人还是挺狠的,所以过了初试和材料评议,复试也不能掉以轻心哦,要好好准备,具体经验参见之前的帖子。


21考研党关心的其他问题


 Q1 题型会不会有修改,关于推荐信之类的会不会对其他考生不公平?

题型目前还不清楚,但大概率会有变动。
推荐信的话暂时没有看到要求啊,之前我们的材料提交里也没有这个选项,你们可能看成博士招考的要求了。
我觉得应该不会做这种要求的,毕竟不是博士招考,还不至于硕士研招就搞「申请-考核制」那一套。

 Q2 我想问一下,文史类的题目该怎么复习?

我觉得大家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说强调了人文社科写作能力,就要考什么文学史一类的题目。
其实不是啊,考察的东西没有怎么变的,还是新传那些知识,只是强调你的写作和思辨能力,这就需要你在平时的训练中注意答案的升格和专业性。

 Q3 复试是否可以做到公开公平?这不是给一些人暗箱操作的机会吗?

这个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但既然中传敢这样制定政策,就不会这么明目张胆,只是说可能确实把对学生质量的要求提到明面上来说了。
其实担心不公平的同学应该本科发展得不是特别好,我觉得像我前文所述的那样去用心地准备材料,即使被刷那你该怀疑的也不会是你自己。

 Q4 :会因为强调研究能力而取消专硕吗?

这点倒是不用担心的,中传是传媒类高校,不至于像一些综合高校那些仅统招专硕或学硕。
而且中传也说了啊,专硕和学硕以后会更加注重分开培养。

 Q5 本科对学业其实没有特别关注,曾是校级组织的主席,大学前三年时间几乎都花在了学生工作上,会有影响吗?

本科重心没有放在学业上肯定是不行的,关于学生会,其实见仁见智,如果你强调自己本科在学生会做得怎么怎么好,那么老师大概率会关心你的学业表现。
所以取巧来说,还是要说自己在忙于学生工作的同时也兼顾到了学业,如何把这话圆回来,那么你就要注意加大对专业知识的输入了,否则很容易经不住拷问。

 Q6 备考是否应该正常进行,还是有所侧重?

当然要正常进行了啊,而且还不能松懈,不管怎么改,只要你的知识学得够扎实,初试分数够高一样稳。(不要扯什么“高分低能”,我都懒得反驳了)
至于侧重点的话,可以按照我这篇文章有意识地准备复试所需材料,有问题的趁早解决,感觉你们都能过国家线(要是中传今年敢压分的话我觉得应该直接预定热搜第一了),所以材料一定好好准备。

 Q7 如果九月份考纲出来变动很大,那该怎么办呢?

变动要说很大,也不至于,无非就是考核内容和题型会变,这些东西再怎么变也不会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变化,去年改大纲大家怨声载道,最后依然发现其实没变啥。
所以理性看待考纲,实在不放心,就去看看其他高校新传的大纲和题型,变化都在可控范围内。

写在最后


新闻传播学作为文学里数一数二的热门专业,因其不设数学考试科目,历来都是报考热门。

报考人数激增又未享受到扩招红利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在每一届考研学子中的竞争都可谓是十分惨烈。
中国传媒大学作为传媒领域的龙头高校,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其新闻传播学稳坐在了第一把交椅。
据中传研招办公布的数据,2020年报考中传研究生的人数达到了18638人,创下历史新高。
21考研的数据我们目前还不清楚,但可以预见的是热度和难度都会只增不减。
昨天改革的消息出来后,我看到朋友圈很多人都开始抱怨高考的失利、大学的不努力等等,有的甚至写了长篇大论决定放弃中传这个坚持已久的目标。
我收到的问卷数据中,不仅有20多个二战的考生,还有3个三站的考生,对于他们来说,中传可能是永远的梦想。
依据统计结果,90%左右的考生对于这场改革都持不乐观态度。
所以我当即决定再写一篇帖子,看看是否能帮助到昨夜那些彷徨的心灵。
这篇文章如你所见,长达1万多字,里面的内容都是我切切实实想要分享给你们的,希望你们读完可以感受到重新振作的力量。

此外,据统计,目前75%左右的同学复习进度还没过半,在担心研招改革的同时,复习进度也确实该加快起来了。

最后,祝你们备考顺利,愿你们终在胜利的礼花中载歌载舞,加油!


END


—福利时间—


(1)将此文转发到朋友圈并保留3小时以上,在后台发送:截图+关键词「复试材料」,即可获取我的完整复试材料;

(2)评论区留言点赞第一位,我可以免费指导你的材料准备工作。

(3)其余还有疑问的同学,在评论区留言,我会逐一回复。


—添加星标—
—往期精选—

杂谈
| Tik Tok之死 | 杨丽萍争议 | B站《后浪》
| 罗志祥性丑闻  | 青春有你2 | 罗永浩直播 | 

| N号房调查报道 | 霉霉侃爷录音曝光 | 詹青云被骂 | 

干货
英语方法经 | 专业课经验贴 | 《英雄之城》
19爆文复盘 | 娱乐向短视频 | 诗词话新传 |
数说

普利策新闻奖 | 高管被控性侵案 | 乘风破浪的姐姐 | 

中国传媒大学 | 高考作弊案件 |

策划
疫情下的毕业生 | 考研回忆录 |
寻真
蒙牛伊利传闻 |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现在还可以点赞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