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余英時:我們有更大的使命

文字研究 2021-10-27

據臺灣“中央研究院”消息,余英時先生已於2021年8月1日早間於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

【主編按】學習過余先生的一些文章著述,獲得了有關中國文明的新知識。余先生承傳錢穆先生、陳寅恪先生等的獨立精神與自由思想,對專政制度的批判,對民主和平的倡導,對優秀傳統的弘揚,對文化自信的堅定,厚載典冊,照耀萬世。茲錄余先生《我們有更大的使命》,以志悼念。



我們有更大的使命


2011年,余英時先生獲“人文諾貝爾”之稱的克魯格獎後,《東方早報》對余先生的訪談。收錄在余英時《學思答問》,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大國崛起”有誤解

 

東方早報:您贊同“大國崛起”的概念嗎?您怎樣理解這種觀點?

 

余英時:“大國崛起”作爲一個概念是容易引起誤解的,好像說,整個世界永遠是被幾個“大國”管制,“大國”此起彼落是世界舞臺上唯一值得注意的事,一切“小國”都微不足道,只有聽“大國”支配的分。這恐怕不是未來世界秩序的唯一表現方式,更不必說合理的、公平的方式了。

 

如果“大國崛起”的潛臺詞是“中國崛起”,那麼問題更大,使人感覺到中國要取西方大國的“霸權”而代之。中國原有的“大同”觀念,重點在“仁道”不在“霸道”。這一點希望有人展開討論。

 


東方早報:在以前的採訪中,您不同意“下個世紀是中國”的看法,我們應該怎樣理解您的這種觀點呢?

 

余英時:我不同意“下個世紀是中國”這樣的提法,其理由與我不贊成“大國崛起”、“中國崛起”這樣的提法基本相同。但並不表示我不希望中國在下個世紀變成一個富足、健康、公平、合理、文明……的國家。事實上許多西方國家,還有日本,似乎不可能忽然都停滯不動,等著中國超過它們。以文化、學術、藝術、內部秩序的安排等等而言,現有的先進各國都有很深厚的基礎,不是短期內便能完全趕得上,更不必說超過了。如果因爲中國目前經濟發展很快,便作此豪言壯語,則難免“暴發戶”之嫌。

 

我們還要深入分析一下目前經濟成長的背後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是中國的科技、生產力已超過了西方各國?是中國的政治、法律、社會秩序上比西方更先進了?是中國的人文研究、一般文化教育和藝術成就已高於西方?這些問題似乎不能不先認真討論討論。

 


中國前途在革新

 

東方早報:有人形容您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中國歷史學家”,學貫古今中西,一直著眼於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當代研究和未來發展。結合對歷史的認識,您對當代中國的前途感到樂觀嗎?您認爲中國的前途在於什麼?爲什麼?

 

余英時:從歷史角度觀察,我對於中國前途既不悲觀,也不樂觀,而是冷眼旁觀,看中國究竟要走向何處去。中國的前途首先在於能不能在經濟快速成長的情形下,在國內建立一個公平、合理、和而不同的整體秩序。

 

中國前途最重要的便寄託在制度更新、文化創造等等動向之上。“內”是本,是體,“外”是末,是用。漢唐之所以成爲盛世,成爲“大國”,首先因爲有了“文景之治”、“貞觀、開元之治”。這是先將中國內部事務、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政治、經濟、教育等制度都先安排好了,然後才有漢武帝的開邊、唐太宗成爲東亞的“天可汗”。但這已是過去的歷史,無法照抄。以西方“大國”言,英美都是在憲政、法治、科學革命、思想創新等等方面奠定堅實的基礎,然後才能向外擴張。美國過去長期顧內不向外,所以有“門羅主義”,威爾遜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伸向國際事務,很快便遭到國內的反對,因而有“中立法”,不得對外開啟戰端,也不能插手其他國家的戰爭糾紛。羅斯福眼看英國可能被希特勒擊潰,也無法援助。如果不是珍珠港被襲,第二次大戰也無法出現。二戰之後,美國是被形勢所逼而成爲世界兩大“霸權”之一的。這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民族主義不能氾濫

 

東方早報:在美國居住這麼多年,您有沒有感受到國外對於中國或者中國人看法的改變?

 

余英時:美國這幾十年種族歧視的觀念變化很大。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我到美國的時候,常常聽說白種人不肯租房子或賣房子給有色人種。但今天已聽不到這樣的故事了。這是因爲黑人的民權運動已在法律上取得真實的成就。歧視是違法的。中國人在美國的處境也在這一大運動下越來越好。個別白人也許偶然仍抱著種族偏見,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少碰到這樣的情況。

 

東方早報:您在著作中特別強調中國的民族主義,您怎樣看待當前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如何引導這種情緒使其促進中國的發展?

 

余英時:我在著作中並不特別強調“中國的民族主義”,我僅僅強調中國有自己的民族傳統,不能完全拋棄掉,一切唯西方的馬首是瞻。我又認爲中國傳統中有健康的部分,也有不健康的部分,不能一概論之。

 

中國對外來文化是比較開放的,佛教傳入中國,終成中國的“三教”之一,便是明證。十六、十七世紀基督教士到中國來,他們傳入了當時西方的天文曆算,也很得到不少士大夫的尊敬。我覺得民族主義是在國家受侵略時期所必須提的,一旦沒有外患,便不宜提倡高昂的民族激情。希特勒便是靠民族主義“崛起”的,其苦難已人人皆知。

 

我主張人人都認同自己的文化傳統,但又必須同時保持一種開放的態度,這樣才能吸收別人的長處。如果採取極端的民族主義立場,那麼中國便必須放棄一切源於西方的科學與技術,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在個人層次上,我主張中國人個個都有一種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但民族主義今天不能氾濫爲大規模的、集體的“運動”。

 

知識人要做批評者

 

東方早報:您在以前的著作中指出,各個不同的時代,各有其知識人特爲關注的問題。而中國的知識份子具有道德的、政治的和社會的使命感。那麼您認爲,對於當今中國的發展,知識份子應當肩負怎樣的責任,應該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

 

余英時:知識人在中國是從傳統之“士”轉變而來的,必然負有更大的使命。過去的“士”有特權,現代的知識人則沒有特權,但仍有監督、批評各方面的責任。過去提倡“革命”的人主要來自知識人階層,這是不可否認的歷史事實。今天不需要暴力革命,但社會必須改進。這個責任首先落在知識人身上。所以知識人不能再以“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心態面對巨大的權力和財富。扮演批評者的角色是最重要的。

 

其次是知識人必須各有專業,在學術領域中不斷創新,提高中國的學術與文化水準。美國的喬姆斯基在語言學上是一代大師,但它批評美國政府和政策,不留任何餘地。我不一定贊同他的觀點,但我很尊重他的批判精神。

【相關閱覽】


余英时:寿钱宾四师九十

余英时:《国史大纲》发微——从内在结构到外在影响

余英时:理学传统在清代并没有忽然失踪

余英时《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目录

余英时《论戴震与章学诚》目次

余英時:中國現代價值觀念的變遷


钱穆:中国文字不代表语言而控制着语(方)言

钱穆:文化中之语言与文字

钱穆:谈甲骨文字

钱穆:中国民族之文字与文学

钱穆: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

钱穆:中国文学论丛再序

钱穆:中国文学史概观

钱穆先生《中国文学史》序  叶龙教授

钱穆先生《中国文学史》序二  陈志诚教授

錢穆先生爲何字賓四?

钱穆:中国文学的起源

钱穆《中国文学史》结论

钱穆:无师自通中国文言自修读本之编辑计划书

钱穆:唐代考试为何重诗赋?

钱穆:孔子诞辰纪念讲词

钱穆:礼之外面像是等级的,其实却是平等的

钱穆:教育的第一任务

钱穆:如何解脱人生之苦痛?

錢穆:国内人则倡言全盘西化,却未注意到丁龙

钱穆:究竟中国文化最要处在哪里?

钱穆:我常劝人读七部书

钱穆:何谓“先秦”、“诸子”、“百家”?

钱穆:中西接触与文化更新(节选)

钱穆:不该单凭物质衡量人生

钱穆:由“耶诞节”说起

钱穆:佛教中国化,即是佛教人生化

钱穆:中国人极重冬至

钱穆:中国人最重“平安”

钱穆:我坚信我们的民族,还有其更伟大光明的前途

钱穆:中国文学中的散文小品

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

钱穆:屈原因无所表现而伟大

钱穆:中国古代文学与神话

钱穆:略论中国韵文起源

钱穆:谈诗

钱穆:解壁臂避璧嬖譬癖躄劈

钱穆:诗与剧

錢穆:《理學六家詩鈔》自序

錢穆:中國文化與文藝天地——論評施耐庵《水滸傳》及金聖歎批註

錢穆:情感人生中之悲喜劇

錢穆:中國京劇中之文學意味

錢穆:再論中國小說戲劇中之中國心情


◆百集动画巨制《孔子》、漕溪堂主整理

◆【中華勤學故事】共50集、漕溪堂主整理

◆《如果国宝会说话》共50集、漕溪堂主整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