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敏:现有的“汉语语法”“基本上不符合汉语特点”
唐曉敏:現有的“漢語語法”“基本上不符合漢語特點”
唐晓敏:现有的“汉语语法”“基本上不符合汉语特点”
現有“漢語語法”“基本上不符合漢語特點”,說這話的不是別人,而是研究“漢語語法”研究了大半輩子的著名語文學家張志公先生。他的這個認識,是晚年形成的。1995年他提出:中學“語法”難教“根本原因在於語法系統無論哪個流派哪個學派都是從西方引進的”,“實事求是地說,到現在爲止,恐怕還沒有任何一部是真正漢語的“漢語語法””。
张志公先生
張志公先生還提出:“漢語的‘動詞’‘名詞’‘形容詞’的界限本來就不那麼清楚,而且進行英語那樣的詞類區分,實際意義也是不太大的,因此漢語的詞是否有必要按傳統的做法那樣,分成八大類或九大類,這也是值得重新研究的。” “語法需要動大手術,其中之一就是,名詞、動詞、形容詞未嘗不可以不講。這一劃分有什麼意義呢?”“在《語言教學與研究》上有一位先生發表文章,否定漢語有單句複句之分。我覺得這也不無道理。”
张志公著《漢語語法常識》,中國青年出版社,1953年出版
關於“漢語語法”的這種批評,其實,早在民國時期就已經有了。如語文學家俞敏針對當時的“語法研究”,就曾評價說:“最近,關於中國語法的研究似乎蓬蓬勃勃的甚囂塵上了。成績如何,未敢輕率就下判斷。不過我敢斷言一句:如果不把這些西方人的錯覺與成見徹底刷洗乾淨,如果不以一種新的認識論作基礎,而仍然把語法系統建立在亞力士多德的二元哲學與演繹邏輯上,那便只有兩條死路可走:第一條是把中國語詞分爲八品、九品或一萬品詞,然後再用‘名詞動用’、‘動詞名用’來把分好的界限再通通打消。第二條是本著良心不承認中國語有什麼詞品。”張志公先生平生所做的,似乎就是俞敏所說的那樣:先是“把中國語詞分爲八品、九品”,“然後再用‘名詞動用’、‘動詞名用’來把分好的界限再通通打消。”最後乾脆否定了詞類劃分的意義:“名詞、動詞、形容詞未嘗不可以不講”。
陸宗達、俞敏著《現代漢語語法》,群眾書店,1954年出版
語文學家承認了現有的“漢語語法”沒有多大的用處,而作家就更是如此。如莫言就這樣說:“我感到,一個人如果不能在青年時期獲得一種對語言的感覺,只怕一輩子都很難寫出漂亮的文章。至於語法邏輯之類,80歲也可以學得會,而且很可能因爲有了多年的使用語言的實踐,學起來會事半功倍。實際上絕大多數人,一輩子也不懂母語的語法。一個基本上不懂語法的人,完全可以憑著語感正確地使用母語說話和寫作。既然我們提倡學學以致用,何必花那麼多的時間去學那些對大多數人無用的東西呢。我想,如果把語文比喻成一臺鋼琴,那麼,的確需要一些人學設計,學修理,而絕大多數的人,只要學會演奏就行了。”
多年來,基礎語文教育中在語言教學上花費了很多的時間,沒有什麼效果。幸好,目前基礎教育中的“語法”教學是逐漸淡化了。
相關鏈接:
唐晓敏:蔡元培、胡适、顾颉刚、钱基博、张恨水等13岁前阅读的书